历经近三百年的沧桑沉淀,咬盏阁风雅古韵更胜往昔,如同一位喜香懂茶的翩翩侠士,衣裾飘飘地立于寒声潭畔,与无心寺隔尊义大街而立。咬盏阁上下三层,红柱雕梁,起脊飞檐,华美中透着古朴,远胜邻近楼阁。
咬盏阁的三层全是雅间,临近寒声潭的南向房间更大,装饰更加讲究,除了摆放着调香茶几,还有古琴与古筝置于厅内。尽管天气有些寒冷,三层最大的雅间里却暖意融融,令人觉得热气扑脸。屋中摆着几个大炭盆,正升着红通通的炭火,烘烤着坐在檀木圆桌周围的人。
坐在主桌的人年纪三十五六岁,剑眉虎目,鼻梁高挺,嘴唇很厚,蓄着浓须,肤色微黑,脸带笑意。他身上穿着一袭锦服,针脚极显织者工夫,乃是坤国名匠的制品,其价是颇为不菲的。这个人就是孟禹,乃是京师布政使,也是陪都有名的大贤。
如果追溯孟氏先祖,那可是大大的有名。远在寻龙纪时代,孟氏已经是龙族贵族,多为族群首领担任祭司,传承族群的文化。随着龙族势力越来越大,孟氏与孔氏成为大族,定居到了朋岭一带。
不过,龙族没有一直强盛至今,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被廊中其他族群牵制。进入灭龙纪时,龙族先被藉国之主陶菲压制,之后又被威、武两国鸠族压制。本以为银夏帝国崛起,能够帮助龙族牵制鸠族,却没有想到鹰族称霸亚夏大陆,贬低龙族人高贵血统。对于这种局面,孟氏与孔氏极为不安,但又感到无能为力。
幸好到了庄帝执政之时,他大力融合大陆诸族,并提出缔造以龙族、鸠族与鹰族等族为主体的亚夏族。孟禹的五世祖孟匡乃是大贤,看出天下局势已定,庄帝文治武功又是世所罕见,于是带着本族迁到帝国境内。
庄帝对孟匡非常赏识,本欲请其出任朝臣,却被孟匡婉言相拒。后来,孟匡在云岭与旦湖间定居,与族人建了一座大院,向人宣讲亚夏之史,最终促成闻名天下的孟亭镇。孟亭镇除了非常繁华,还是帝国名声远扬的书香之镇,私塾与学堂开办极多,成为不少贫寒子弟求学所在。
孟禹的母亲名叫木艳,其先祖木定乃是鹰族五虎将之一,与黎蒿、从戎、彭 冲等人并称,曾为帝国立下军功无数。卓英回到银河北岸昭阳城之时,将木定与彭 冲两人留在旦城,率领精锐驻防守城,并着力扩建立为陪都的京师城。
孟禹出生之后,受到父亲孟津与母亲的影响,每日钻研文史典籍,还拜师学习剑术强身健体。后来,孟津接受舅兄木毅邀请,出任京师的布政使,与妻子一起沧雪园。沧雪园占地不小,原是政令区的后花园,与盐区的盐商塔隔街相望,曾是白子赵坚之宅,后代因为败落才贱卖给孟家。
为了练术剑术,更为了结交豪士剑客,孟禹留在老家孟亭镇,周济落迫的黑子与白子,侠义名声越来越响。后来,孟禹前往上苍岭寻龙峰,向当世名剑士燕大云拜师练剑,意欲成为一名剑客。正是在寻龙峰练剑之时,孟禹与万钧相识成为挚友。
万钧正是万隆的后人,亦是万氏家族之主,继承了不少家族产业,成为京师极有名气的贵族。与那些鱼肉乡里的贵族相比,万钧为人颇为坦荡真诚,更难得的是对贫民行善。他曾在京师开掘小凼为湖,改善百姓们的生活,那湖就被百姓称为万钧湖。为了称颂万钧善举,木毅将那一区改为万钧区。
万钧对白子先贤极其仰慕,曾在白峰求索一年,机缘巧合地与燕云、燕然兄妹相识。听说燕云远上寻龙峰,万钧又前往探望,意欲再学些精妙剑术。孟禹与万钧一见如故,两人以苍天为证,结拜成为兄弟。
后来,孟禹成为京师执政,曾请万钧襄助自己,却被万钧委婉拒绝,声称要照顾家族产业。当然,孟禹每至有了大事难以把握,都会来到咬盏阁雅间,与万钧一起喝茶调香,听其为自己讲解,以便解开心结。
自从易教教主孤阳炙夺取昭阳,架空娥帝掌管帝都之后,孟禹就知道帝国完了,大厦倾倒只是时间问题。谁是帝国的掘墓人呢,这倒是有点扑朔迷离。依照孟禹与柯藏等人分析,能够争霸天下者虽多,但最终执牛耳者无非是四人:周薇、墨白、魏武与缇棣。
相较而言,孟禹最倾向于墨国,原因却不是支持墨白,而是看好墨国大良泰平。泰平虽然年纪轻轻,却被视为亚夏变天者,难得的是他魄力十足,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解放了国内的奴隶、鼓励流民开垦荒地、取消贵族世袭爵䘵、推行奖励军功之策以及改造王师军队。孟禹知道龙诞星的传说,自己又深谙卜算之术,心中隐隐觉得泰平必成大事,极有可能取代墨白。
为此,得知苍陵旧贵族刺杀泰平,约幽蓟王国刺团潜入西部,孟禹便请鸢飞坛派出杀手假意襄助,前往西部暗中保护墨白与泰平。最终,李渡等人毒计没有成功,墨白与泰平安然无恙。经过数月征伐,墨国使西北、西南诸国臣服,匹敌统一沙罗半岛的大漠国。
不过,叉字军得到昭阳帝都国库支持,又与军部达成了某种默契,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兵力甚至达到三十余万,的确非一朝一夕能够击败。正因如此,墨国控制苦桑坚城之后,没有全力进攻叉字军,而是与京师、桑梓、青牛城、摩罗与倚石等城沟通,建立一种军事同盟:专门针对叉字军的同盟。为了体现对孟禹的重视,苦桑贵族申由亲自造访,向孟禹表达墨白的敬意。
除此之外,墨国水师驻扎在安阳渡,随时准备接管安阳城,从水陆两路伺机进攻叉字军。墨国如今已经吞并蛮戎王国,王师精锐集中于樟岭西坡,大有穿过樟岭山谷挥师东进之意,与金亭王国肢解铜古王国。尚未入冬之时,墨白派出使节,希望孟禹表达归顺之意。
与此同时,周薇亦派使臣来到京师,劝说孟禹不要归顺墨国,而要保持中立姿态,直到大漠国控制帝国。更为可笑的是,辛越以威锦国王之名,派来使者求见孟禹,希望京师与他一起联手,派出军队进攻盘踞昭阳的叉字军。
尚在孟禹犹豫之时,京师贵族彭桐来见,声称济国大王魏武对他敬重,愿意许以京师郡守之位,请孟禹支持济国争霸天下。彭桐乃是彭冲之后,住在烁古大街桐宅,与孟府只隔着一条月岩路,同孟禹的个人关系很好。
孟禹非常清楚,帝国城池众多,能够有标志意义的除了昭阳,就是拥有盐商帮会与隶市的京师。他们之所以重视京师,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乃是为了得到隶王石兆支持。
石兆出身极其低微,乃是生活在火龙川的火族人,因为部落被敌人袭击,成为了一个奴隶,被铜古人贩卖到了京师。石兆除了身体强壮,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本领:过目不忘。凡是所教授的东西,石兆一学便会,掌握了许多技艺,深得隶市官员欢心。
不过,石兆学得越多,他就变得越难控制,而且因其极擅演讲,成为京师奴隶的领袖人物,被奴隶们尊为隶王。彼时,盐商帮会正控制隶市,与鼓动奴隶反抗的石兆出现矛盾,彼此之间爆发冲突,甚至一度刀兵相见。当时,京师执政木毅刚刚去世,孟禹作为布政使,成为京师实际控制人,对隶市反抗帮会之事不加压制。最终,帮会不得不与石兆妥协,同意奴隶选派与保护,由石兆一手打理管辖。
如今,为了确定京师城的未来,也为了确定自己的未来,孟禹请石兆来到咬盏阁,与万钧、柯藏等人商议归顺何国,以免除京师百姓刀兵之苦。石兆曾受惠于孟禹,故而欣然赴约,此刻正坐在孟禹下首,端着茶杯品着茶,脸上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有时候选择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啊!孟禹在心中轻轻叹息,眼睛望向敞开窗户的蓝蓝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