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翻羽奔霄庭,幻影超光逾辉明。腾雾飞看天界外,扶翼万里赴苍穹。
上苍岭是银夏帝国的界山,以“寻龙峰”作为三山交汇起点,向银河北岸绵延数百里,宛如一条奔腾欲跃的苍龙。抵至银河岸畔,上苍岭果真好似龙腾虎跃一样,跨过宽约里许的河面,飞跃至南岸继续奔腾而去,留下了一道如彩虹般的苍穹山梁。
苍穹山梁好似彩虹,更如一座天桥,连接了银河两岸,也缔造了一处天险河峡。为了保护银夏帝国本土,苍穹梁下的上苍岭崖壁建有小城堡,配合银河两岸水寨,盘查穿过上苍岭的船只。
离开苍穹峡向西走,能够看到银河南岸有座山川,宛如一条跃跃欲试的鲤鱼,准备纵过上苍岭苍穹峡,化身为一条真正的腾飞的巨龙。这座山川名叫霄山,乃是锦孜封城境内唯一的山,包括威雉封城在内,辛氏一族治下的封城只有这一座山。
尽管锦孜与威雉偏居上苍岭西,只有霄山一座山川,却成就了两城最丰富的资源:棉花。亚夏大陆棉花产地不少,帝国境内亦有产区,可是若论棉花品质,天下无地可出两城其右。正是因为有了棉花,亚夏大陆的织布业才有了基础,形成了丝绸、锦缎、棉麻与皮革四大体系,缔造了连接世间三大陆的贸易奇迹,使银夏被尘服大陆贵族称为棉花帝国。
最初,锦孜与威雉并非银夏帝国版图,分别归属于蒲、苣两个国家,乃是两国重要的税收来源之地。为了控制这个富庶之地,两国国君采取高压之策,极力打压当地贵族,镇压那里辛苦劳作的棉农,使得两地与国主关系紧张。
一百多年前,银夏帝国迎来巅峰时代,进入到庄正大帝执政时期。庄正被认为是亚夏大陆的一代伟帝,堪比远古时代的黄辕大帝,执政长达四十年,使帝国文明、军事和国政等各方面长足发展,不仅冠绝亚夏大陆,还称霸于同时代的尘服、仙莱大陆。
与此正相反的是,蒲国国君竖玉与苣国国君易戴为君不仁,任用奸佞权臣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与锦孜、威雉两城贵族矛盾更深。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两国受到廊中强国鼓动,竟然轻视庄帝派出的使节,甚至扬言要减少纳贡。
庄帝自然不能容忍,决定拿两国开刀,彰显帝国霸权与武力。他派出大将扶冀统兵西征,在临江岸畔大败两国联军,迫使两国君主退位请罪。当然,庄帝没有将事做绝,保留了两国版图,以便作为阻挡北方游牧部落的缓冲地带。同时,帝国接受锦孜、威雉贵族请求,将两地疆土纳入银夏版图,易址新建了威雉和锦孜两座城池。
庄帝知道棉花产区地位重要,大力支持两城贵族建设新镇,吸引更多的优秀棉农至此,努力提高两地的棉花产量。庄帝有八匹心爱的名骏神骑,分别叫做绝地、翻羽、奔霄、纪影、逾辉、超光、腾雾和扶翼,均是一日千里的良驹宝马。为此,庄帝驾临新建的威雉城时,以此八马替两城属地命名八镇,作为防御蒲、苣两国的军事重镇。
绝地与超光两镇建在银河北岸,翻羽镇在临江南岸,与蒲国重要封城昆州隔江相对。奔霄镇在仑湖西北方,逾辉与扶翼两镇在仑湖东南方,幻影镇则在苍穹峡西方,腾雾镇建在锦孜城北方,靠近霄山云霄谷。
寒云飘渺,浓雾弥漫,翠壁垂松,溪涧抱冰。
云霄谷的冬天别有洞天。此地不似北方大山冰雪覆盖,寒冷冬意却丝毫不输,尤其是地冷雾升的时候,更让人觉得如入冰雪之地。可是,越往谷中深处走去,越有一种南方暖意风光。毛竹丛随处可见,常青松柏更是漫山遍野,还能看到略显枯萎的草丛中,钻出几朵不惧寒冬的小花。
深入南谷口十余里,峡谷更加开阔,令人心胸不由得豁然开朗。东西两侧山崖起伏,有的如同刀剑,有的恰似流云,还有的像奔马。一处崖壁上趴着一头小鹿,慵懒地啃着岩缝间的草,翻动着眼珠看着崖下树丛。
树丛位于峡谷西侧,有一条小溪蜿蜒流淌,钻过崖壁下方的孔洞,流向了云霄谷的一处水潭。林间有兔子跑来跑去,绕着一座小亭玩耍,被突然窜出的野狗吓跑,钻到一片灌木丛之中,朝着山崖下的洞穴跑去。水潭不大不小,潭畔有个小院,显得非常古朴。
那座小亭也非常古朴,还有不可言说的典雅,被当地人称为云霄亭。它建在尺许高的石座之上,共有八个角,乃是典型的廊中风格。小亭顶上漆着红松油,柱子也漆了红色,在绿意为主的谷中显得非常突出。亭内有石桌、石椅,放了一把扫落叶的扫把,好像一个席地休息的流浪者。石桌上铺了一张羊皮地图,上面标记蒲、苣两国疆域,锦孜、威雉两城尤其显眼。
亭子里站着几个人,正围着地图观看,其中一人个头不高,正是昭阳十三爵之一的扶垚。扶垚穿着厚厚锦袍,外面披着灰斗篷,头上戴着一顶风帽。他的左侧是霍英,右侧则是云霄亭亭主霸玄。
如果追溯云霄亭的由来,可以说与扶氏渊源颇深。远在锦孜、威雉并入帝国之时,帝国大将扶冀功成身退,准备领兵返回昭阳。恰巧锦孜有位贵族,提及霄山云霄谷风景不俗,常有隐者、剑士入山辟谷,以求窥破心魔与业障。扶冀是一位崇尚归隐之术的将领,对此自然心向往之,于是率领部下入谷。
扶冀对云霄谷极其钟爱,看到溪水潺潺流出,知道此地必有温泉之水,故而决意修筑一个小亭,并为其取名云霄亭。可惜,云霄亭尚未建筑完成,扶冀率军启程回返,只好命其刺童待管。这个刺童深受扶冀影响,对归隐之术亦很着迷,故而筑亭完成之后,便在山中住了下来。
后来,刺童遇到一位世外高人,学得一身精妙剑法,每日在溪边、林丛苦练,竟然成为名扬后世的“霄山大侠”霸霄。霸霄死了之后,云霄亭荒芜一段时间,渐渐被世人所遗忘,直到霸玄来到云霄谷隐居。
霸玄本是定湖畔定军镇人,祖上是定湖、庄湖一带土著,对定皇、庄帝是极为敬仰的。霸玄年轻的时候,前往白峰、黑峰求索多年,苦悟先贤之思,还苦练剑术交友问道。后来,霸玄前往勤岭学城,向高维太学士求教,使自己对天地有了新感悟。
在勤岭学城求学期间,霸玄与扶垚、霍英等人相识,成了彼此相知相交的朋友。扶垚虽非扶冀直系后裔,但是与其亦属同族,故而对云霄亭之事知之甚多,偶尔向霸玄提及。万万没想到,霸玄对云霄亭极感兴趣,竟然孤身一人前往,重新修缮了云霄亭,并在云霄谷中住下来。
数年之前,扶垚与妻弟鞠垣外出游历,曾经来到锦孜封城属地。他想起霄山云霄谷的霸玄,便乘兴纵马进了霄山,在云霄亭见了霸玄一面。令扶垚没有想到的是,霸玄剑术有了大成,堪比江湖一流剑客,甚至不亚于闻名天下的剑派掌门。问及霸玄为何如此精进,他只是含笑不答,显得极为神秘莫测。
后来,扶垚请容若暗中访查霸玄,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霸玄加入了蓝眉帮,成为匪帮的二当家。蓝眉帮出现在襄皇执政的时代,乃是蒲、苣国境内流民盗匪,远没有如今这般规模。到了昭皇平定天下之时,一些败兵逃到蒲、苣两国,与那些流匪汇合在一起,以眼眉涂上蓝彩为标记,竟然有了点名气。
真正使蓝眉匪帮名声大噪者,乃是自称“五斗道人”的游方侠士,其真实姓名至今无人知晓。五斗道人武功极高,不知为何跑到蓝眉帮,竟然击败原有帮主取而代之。与打家劫舍的匪徒行径不同,五斗道人要求蓝眉帮严守帮规,屯驻在武山甘谷之中,耕种土地自给自足。当然,蓝眉帮不再搔扰平民百姓,却对恶名昭著的豪绅从不客气,经常奔袭千里取人性命,将恶绅家财散给穷苦人家。
正因如此,老百姓对蓝眉帮同情支持,两国贵族氏家则恨之入骨,意欲除五斗道人而后快。五斗道人自然知道厉害,便在甘谷筑起石寨,利用有利地形对抗官军。蒲、苣两国联合出兵数次,准备在武山甘谷剿灭蓝眉帮,没想到一入深山便转了向,多次被五斗道人打得落花流水。
至于霸玄为何加入蓝眉帮,又是如何成为二当家,容若所知并不多,只知道他以太平仙师的名义,对外宣扬“致太平”的帮会信条。世人曾经传言,太平仙师是蓝石公的徒弟,有神出鬼没的剑术,亦有妙计巧策治军。
由于霸玄特殊的身份,扶垚曾经极为关注蓝眉帮,知道其不仅是匪帮那般简单,而是有盐商帮会暗中支持。盐商帮会控制着银夏帝国盐业,据说乃是望伯掌管调度,借助雷霆海盐打压西北、西南诸国,以便助昭皇稳定亚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