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朝初建之时,太祖皇帝将几个儿子分派在各个边境镇,将边境的一些军政大权都给了儿子们。所以当时驻守边境的王爷权力很大,甚至有跟邻国交往的权力。
譬如辰王镇守睦北关,就跟北狄有交往。长治帝继位后,开始逐步收拢王爷们的权力。从最早的更换封地,到后来的缩减府兵,再到后来的捐税共享,如今的爵位递减,一步步将王爷们的权力架空。王爷们也不是傻子,察觉到之后,自然也就有所反应了。
反应激烈一点的,便如长治帝时期的安王谋反,启盛帝时期的宁王谋反。反应平和一些的,便如如今的辰王交好北狄王,淮王交好西番王。总之暗通款曲的不少,眉目传情的也大有人在,算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吧。
简王是当今皇帝唯一的亲兄弟,建府时日较短,只有短短二十几年。加上简王爷一向淡泊名利,只喜欢风花雪月,吟诗抚琴,所以皇帝对简王府还算是客气。虽说封地远在延平郡,但是在京城也赐下了府邸。
当然,简王爷也是个识趣的人,他从不插手延平郡的军政之事,又很自觉地将封地税收的三分之二上缴了国库。对其他王爷的拉拢,也一直装聋作哑,让皇帝很是放心。
何况简王爷既不曾入朝为官,也不曾驻守边境。别说大泽国远在大洋深处,就算近在咫尺,也不能有什么交集啊。
“你……可是察觉到了什么?”楚家主沉吟地问道。
对于这个外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楚家主也是非常矛盾的。有心扶持他,怕他一心忠君什么时候就把楚家捐给朝廷了。不去理他吧,是唯一妹妹留下的唯一骨肉。因为当初的妻妾之争,他在王府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所以五年前,他先让楚翊去了慕容骜的身边。没想到五年了,楚翊都没能得到机会告诉他身世真相。甚至这两年楚家往里砸了不少的粮草,他对楚翊依然疏离淡漠。
没想到就在他打算放弃的时候,这个外甥因为一场大梦开了窍。老实说,外甥跟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算是接受了,然后归功于妹妹。一定是妹妹在天之灵预知了楚家的灾难,不忍心家族遭难,这才托梦儿子,点醒了他。
可惜慕容骜醒悟虽然是醒悟了,但因为一直以来不受简王妃的待见,虽然在京中长大,人脉关系也很是一般。跟他有所交往的,不是五皇子那样的闲散皇子,就是乔家兄弟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
而延平郡那边,他又因为生活的日子屈指可数,他对府中的人和事,更是完全不清楚。加上三年前简王爷为他谋了一个筹粮的差,一年十二个月,几乎有十个月是在大宁各地奔波,消息自然更加闭塞了。
不过话说回来,原本楚家主也认为,这应该不算是一个多难的差事。毕竟大宁朝这些年一直风调雨顺的,并没有什么灾荒。所以外敌来犯,自然是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的。
没想到第一年还好,可是从第二年开始,这差事就不好办了。首先是户部批不出银子来,弄得他四处留欠条。接着是各地要求的粮草越来越多,原本只需要五十万石粮草的大营,突然需要一百万石,甚至更多。
理由是五花八门的,有被敌军偷袭抢走的,有说他运输时没有做好防护,保存不了多久就坏了的,还有好几次甚至说他提供的粮草质量不过关。还有“一斤干粮四两沙,二两陈谷二两麸”这样的童谣传到了皇帝这里,说是将士们多有抱怨。
楚家主也从楚翊口中知道慕容骜的焦头烂额,却又气他脑子不转弯,从来没有想过这其中另有蹊跷,是这些人在坑他。他以为那是他慕容一族的天下,王府里是他至亲的父王母妃,皇宫中,是他血脉相连的皇帝伯父和皇后伯母,他们怎么能害他呢?
可是实际上呢……楚家主相信,如果不是他说的那个长长的梦,如果不是遇到了方谨心,他就算是预知了未来,也未必能改变什么。
楚家主还记得楚翊第一次跟他说起慕容骜时,那一言难尽的神色。那时的慕容骜真是天真得他都不想承认那是他的外甥,是他那冰雪聪明的妹妹的儿子了。
他是那么死心塌地地相信着每一个人,相信他们也如他一样的忠君忧国。相信户部是真的没有银子了,相信边境守军的粮草真的是意外没有了。
所以他在听到那个梦的时候,一点都不吃惊。慕容骜这样的性格,给人家当垫脚石不是很自然吗?就算不是慕容骥,也有可能会是慕容谆,慕容诚,甚至是辰王慕容义、淮王慕容信。他只是心疼楚家的灾难,不知道有几个人能逃出大宁。
如今的大宁朝,已经跟一盘散沙差不多了。如果没有一个威望极高的人物,将朝廷上下凝聚起来,就算不至于四世而终,四世而乱却是肯定的。
“你打算回延平郡王府,去查这件事吗?”见慕容骜久久没有说话,楚家主问道。
慕容骜缓缓摇头:“事情要查,但不是我自己去查。而且查这件事,只宜暗查,不宜明查。所以不仅我不能出面,我手下的侍卫都不能出面。”
实际上对于上辈子慕容骥的崛起,慕容骜还是非常不解的。就算简王府将楚家财产收归囊中,但是乱世争雄,依靠的可不仅仅是钱财。还需要出色的幕僚和善战的将士,这两者,按照他了解的简王府,慕容骥都是没有的。
所以除了侵吞楚家,简王府一定还有别的机遇。原本慕容骜以为,这机遇可能是慕容骥走了狗屎运了。可是毒药合卺的出现,以及王妃对熊庄头一家不同寻常的态度,他觉得这不可能是狗屎运,反而极有可能是获得了一场交易。
至于是什么样的交易,这场交易参与双方都有谁,交易的内容如何,他一概不知。所以他需要在延平郡安插人手,去查清这些事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既然上苍青睐,让他重来一次,他就不能跟上辈子那样浑浑噩噩了。
楚家主梳理了一下自己手下的人,武功高强的护院镖师倒是不少,可惜都是粗人,无法胜任查案这种非常考验脑筋和心性的事情。
而且要暗查的话,别说慕容骜的手下不行,楚家那些掌管一方生意的大掌柜,也都是不行的。更不要说查这种事,不是心腹就算能胜任,也不敢轻易托付啊。
“你可有人选?”
“我心里有一个人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