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和茶
书名:忘不了的风景 作者:施云南 本章字数:5149字 发布时间:2024-10-12

中华诗歌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代的约三百多首诗歌,聪慧的先民们,挽手踏歌,在劳动之余,用诗歌来陶冶自己的性情。而中国茶文化呢,也是如此,它甚至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民间传说中,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茶解之”的说法。诗和茶,这两者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它们搁在一起,又能碰撞出怎样绚烂的火花呢?

其实,诗歌和茶,早就结缘了,在《诗经》中,就有诗歌提到了茶,在《谷风》一篇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据说,这里面的“荼”,说的就是茶。在《七月》中,也曾经提到了茶,说的是“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想当年,孔老夫子在提到《诗经》的时候,曾经说过,学习《诗经》,好处多多,至少能够让人“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其中,也一定包含着茶叶的名字啊。如此可见,中华民族那早慧的先人们,早就已经知道了茶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明白了茶的美妙之处,并且也开始在诗歌中赞美茶,就这样,诗歌和茶便自此结缘,从此分不开了,它们两者之间,似乎是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结。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学史上,咏茶的诗歌,那真是数也数不尽,说也说不光,文人墨客,将茶视为了自己的知己,不惜笔墨地歌颂着茶的美好。据说,想当年,西晋人张载就曾经写诗赞美茶,说是:“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这虽然不是诗歌中第一次提到茶,但在所有赞颂茶叶之美妙的诗歌中,也算是写得较早的一首了吧。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对茶叶的赞美,可真是不遗余力啊,已经将饮茶之乐,上升到了人生之至乐的高度了。

可不是吗,茶可清心,当我们精心品茶的时候,静静地观察那茶叶经过了沸水冲泡之后的变化,看着它们在茶杯中缓缓舒展开来,并且体会那散发出来的缕缕清香,这样的感觉,还真是能够让人除去心头的烦躁,荡涤凡俗的尘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呢。如此意境,和庄子笔下的逍遥游是不是颇有几分相似呢,所以,将饮茶作为人世间最安乐的一件事情,还真是一点都没有说错呢。

 

到了大唐朝的时候,国富民强,万邦来朝,人们有了更多的闲余时光,来品味茶的美妙了,所以,这一时期与茶有关的诗歌,也开始多了起来。不过,盛唐之时的诗人,大多有着纵横来去的豪杰行为,有着放荡不羁的豁达精神,他们喜欢的是跨马奔驰,疆场纵横的生活,喜欢看着边塞的烽烟,饮尽手中的葡萄美酒,所以说,相对茶而言,大唐朝的诗人们,或许还是更加喜欢酒呢。

不过,话虽如此,要说起我国饮茶和种茶的文化史,还是必须要提到唐朝,人们对于饮茶和相关茶事的研究,也是在唐朝开始兴盛起来的,那时候的人们,不但品味茶叶的质量,赏玩各种茶具,甚至连沏茶用水的优劣,也都有着相当细致的研究呢。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不就是唐朝人吗,他的《茶经》,对于茶的研究,几乎已经可以说是到了极致了。

对于唐朝的诗人而言,他们或许更喜欢酒,可是,他们对于茶也是极为喜爱的。就拿我们熟悉的诗仙李白来说吧,他的诗歌中,几乎首首离不开酒,“李白一斗诗百篇”嘛,可是茶呢,他写到茶的诗歌,的确是少得可怜了,不过,虽然如此,李白也曾经用自己的笔墨,赞美过茶呢,他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就是一首极为精彩的茶诗。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这是一种颇为奇特的茶,名字叫做“仙人掌”茶,它生长在荆州玉泉寺的附近,这种茶叶的样子颇为奇特,重叠如手,所以才被称为是“仙人掌”茶。在那里的清溪诸山之中,有很多山洞,洞中有许多造型奇特的钟乳石,尽显天地造化之妙,这种神奇的“仙人掌”,就生长在那里附近,据说,玉泉真公常常采摘茶叶泡茶饮用,那茶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奇效,经常饮用,可以使人长葆青春,所以,真公“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李白的这首诗歌,写得颇有仙气,不仅让人们见识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佳茗,还写出了这茶叶所具有的神奇功效,的确是让人叹为观止啊。谁说李白只喜欢酒呢,若是真的逢到了清茗,这酒中仙,也会变成茶中客呢。

在唐朝,喝茶是一种高雅的风尚,是文人雅士们用来陶冶性情,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光是李白,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个没有写过与茶有关的诗歌呢,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全都对茶情有独钟。

诗圣杜甫,也有一颗爱茶之心,“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试想一下,当夕阳映红了天际,春风轻轻吹拂的时候,或一人独坐,或与三五知己对坐品茶,那是一种多么高雅清逸的场景啊。

白居易也丝毫都不逊色啊,他可是一个真正的爱茶之人呢,“爱茶人”,这正是他自己给自己的称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不仅是一个爱茶之人,而且,他在茶道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写道:“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看他对于煮茶的描述便能够知道,这的确是一个行家,难怪他的朋友要先将茶叶寄给他,请他品评呢。

晚唐时期的皮日休,也是一个嗜茶之人,他对于茶的研究,那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面面俱到,和茶圣陆羽也不相上下呢,他曾经写了一整套与茶有关的诗歌,《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它们合起来,唤作《茶中杂咏》。他对于茶的了解,那可真是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了啊。其实,皮日休不光喜欢茶,对于酒,他也是十分喜爱的,也曾经写了《奉和添酒中六咏》,不过,看那《煮茶》中所说的“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或许,和酒相比起来的话,他还真的是更加喜欢茶呢。

不过,若说到唐代茶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篇,还得算是唐朝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首诗歌,和普通的茶诗颇为不同,诗人卢仝并没有赞美茶叶的形貌,也没有具体描写茶叶烹煮时候的形态,更没有描写泡茶时候所用的茶具。他所写的,是饮茶时候的感受,当他得到了友人赠送的“天子未饮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阳羡茶之后,心情舒畅,难掩内心的喜悦,便写了这首诗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他从一碗茶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七碗茶,不写别的,专门写自己饮茶之后的感受,写饮茶后那种飘然欲仙,神清气爽的感觉。后人喜欢将这首诗称为《七碗茶歌》。这首诗歌,借茶抒怀,将饮茶之乐,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堪称历代茶诗中的经典之作。

 

唐朝人喜欢茶,写了如此众多的精彩茶诗,到了宋朝的时候,宋人对于茶的喜爱,也丝毫都不逊于唐人呢,不管是北宋初年的王禹偁,还是中期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又或者是南宋年间的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大家都一样是爱茶之人,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茶诗。

北宋年间,各个大城市里的茶馆很多,饮茶之风相当兴盛,当时的诗人们,都尚茶、嗜茶,人们经常聚在一起,斗水品,斗茶品,比试煮茶技艺的高低,同时还吟诗作赋,谈论学问。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读书人不仅要知道琴棋书画,还得懂茶,否则的话,便是俗了。所以说,在北宋年间,描写茶的诗歌,数量那真的是相当多的。

大诗人苏轼对于茶,也是极为喜爱的,他也写了不少茶诗,并且还以卢仝来自比。“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的这首诗,将茶之美好,比作了佳人,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啊,谁说不是呢,那纤细碧绿的茶叶,就仿佛是一个佳人,袅娜而来,站在你的面前。看着茶叶在水中翻滚,岂不是如同看见了绿衣的仙子,在水中跳着霓裳羽衣舞吗,“从来佳茗似佳人”,此言不虚啊。

有人曾经统计说,爱国诗人陆游,一生曾经写了三百多首与茶叶有关的诗歌,他还曾经以陆羽自比,可见他对于茶叶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了。陆游与茶之间的关系密切,他可绝不仅仅只是品茶而已,他还曾经当过茶官,对于茶事的了解,自然非寻常人所能比,他的诗中不仅赞美了香茗之美,还对各种茶具做了详细的介绍,甚至还对于种茶,制茶,当时的茶市等都有所涉及。“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这是一片多么热闹的种茶、采茶场面啊;“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这又展现了当时宋朝民间茶叶贸易的场景;“兰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纷纷趁雨前”,如此的茶市是多么欣欣向荣啊。

陆游的足迹走遍了大江南北,对于各地的名茶,也很有研究,“聊将横浦红丝磑,自作蒙山紫笋茶”,“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他笔下描写过的中华名茶,真是不胜枚举啊。不仅如此,陆游还对当时所流行的茶戏,颇有研究。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流行一种名为“分茶”的茶戏,它通过某种方法,使得茶汤水纹出现禽兽虫鱼花草等的图案,颇为可观。陆游也精于此道,“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是多么富有闲情雅致啊。

宋朝人中喜欢烹泉煮茗的人,可不止陆游一个啊,王安石也是一个茶道专家,他曾经在《寄茶与平甫》中写道:“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谩煎”,叮嘱兄弟要注意煎茶、品茶的要领,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要慢慢地细品。由此可见,他对于茶道,也是颇为精通的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其实也是一个对茶很有研究的人呢,他曾经写了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相当脍炙人口,可以说,已经能够和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相媲美了。“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范仲淹饮茶之后的这种飘然欲仙的感觉,和卢仝饮了七碗茶之后的感觉,还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其实,喜欢茶的人,古往今来多得是,绝不仅限于唐宋间的人,人们一边品茗,一边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写下与茶叶有关的诗篇,赞美着茶叶的美好。说来也奇怪,这世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可是,人们却偏偏钟爱茶,对于别的事物,人们一般总是有褒有贬,可是,对于茶叶,绝大多数人都是赞美有加的。

尤其是那些名茶,向来是诗人们笔下最喜欢的题材,拿武夷茶来说吧,元人有诗曰:“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对武夷茶,可真是夸赞到了极致。而清人呢,又写下了“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再次将武夷茶的神韵,描写到了极致。

喜欢茶的人,甚至还将茶和诗歌结合,想出了很多有趣的文字游戏呢。比如唐朝的元稹,他就是一个颇有闲情雅趣之人,他曾经为茶写了一首《一字至七字诗》,从第一行的“茶”开始,以后每一行都增加一个字,如第二行是“香叶,嫩芽”,一直从一个字,写到了七个字,最后一句乃是“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这首诗写得颇为巧妙,每句的字数递增,写出来就好像是宝塔一般,所以,被人们称为“宝塔诗”。诗歌写出了茶叶的美妙,赞美了它的形态和香气,然后又写了烹煮茶时的要领,最后,点出了茶的妙用,抒发了自己的对于茶的喜爱之情。能写出如此富有情趣的茶诗,可见元稹对于这茶,那是喜爱到了极致的了。

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人们总是对茶叶如此偏爱呢,而诗人又为何总是喜欢描写茶的美好呢?或许,茶能凝神,能静心,这便是人们最喜欢茶叶的原因之一吧,文人素来喜欢清雅,所以,这茶叶便更适合人们所崇尚的清净、恬淡的生活境界。我一直都觉得,茶是最适合隐士的,虽然说,陶渊明更喜欢酒,他喜欢那种喝醉了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可是,我还是觉得,或许,茶更适合这种恬然的隐居生活呢。

一杯香茗在手,观其沉浮而品味人生之起落,品其甘苦而感受人生之酸甜,能够真正了解茶道的人,必然是能够真正领悟人生之人。喝茶,能让人那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于是,品茶之人,便能够注意到那窗前的竹影摇曳,能够听到树上的蝉鸣鸟叫,能够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为高远、豁达。而这一切,正是一个诗人所追求的目标啊。

窗明几净、琴箫诗文,在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中饮茶,这是一种多么赏心悦目的场景啊。几片嫩茶,一注清泉,茶香氤氲的时候,便能够让人感受到如春风拂面,如明月当空的感觉。品一口清茶,就好像吸食露珠,吮吸月光那般,于是,那芬芳的茶水,便渗入了诗人的心灵,又化成了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涌了出来。就这样,诗人诗兴大发,一首首诗歌,伴着茶香,写在了纸上,流传千古。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那水,那茶,那人,那诗,在此时此刻,是融为一体的,茶香袅绕,如梦似幻。

总而言之,“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真正的诗人,必然也是一个爱茶之人,茶和诗一样,是诗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诗书中读到如此多精彩纷呈的,与茶有关的诗歌啊。

品一口茶,读一首诗,让芬芳的茶香荡涤我们的心灵,我们便能知道,原来,这茶和诗,的确是有着不解之缘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忘不了的风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