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随同前来的李建成,发现了李元吉的异样。
“当着李渊的面,居然敢刺杀李世民,这是等同谋反啊!”
李建成当场吓出一身冷汗。
看着李建成的神态,尉迟敬德也感觉到了异样,连忙拉住了李世民。
李世民很幸运,没有进入李元吉的屋内。
事后,李建成非常生气,大声责备李元吉:“你是想让我冒死造反吗?”
李元吉见李建成不理解他,竟然恼怒地回怼:“这样做,对我没什么好处,我只是为太子殿下着想。”
李建成一时语塞,他明白了,如果不杀死李世民,疯狂的李元吉是不会停手了。
与此同时,李世民嗅觉到了危机,向李渊上奏后,迁出了承乾殿,迁居到了宫外的宏义宮,远离了歇斯底里的李元吉。
弘义宫,在宫城外的西北角,曾是李渊专门为李世民所建。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曾抓了“两王”,被李渊夸赞“功盖宇宙”,因此封他为天策上将。
秦王李世民住到弘义宫后,暗中培养的八百勇士,也被尉迟敬德给悄悄安排了过去。
随后,李元吉独立建宫,便迁居到了李建成的东宫附近。
没过多久,李世民招募众多勇士的事情,被李建成知道了。
于是,李建成在长安及各地招募和培养了两千多人的骁勇士兵,护卫他的东宫,分别驻扎在东宫左右长林门,号称长林兵。
同时,李建成又让右虞候率可达志,暗中从李艺那里调集了精锐骑兵三百多人,安置在东宫东面的各个街坊中。
赵智知道情况后,偷偷向秦王李做了密报,李世民立即到李渊那里做了告发。
唐高祖李渊非常生气,当面怒骂李建成:“难道,你要造反不成?”
李建成进行辩解,并把事情全都推给了可达志。
随后,获罪的可达志被流放去了巂州,那些长林兵也被调出了长安都城。
从此,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更大了,两人简直成了仇人,已经不可能缓和了。
李世民感觉到了变化,更加忧心忡忡。
他开始担心自己,总有一天会发生变故,决定好好利用在洛阳的便利;如果要被迫离开长安,他就可以去守住洛阳。
于是,他让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
同时,命天策府车骑将军张亮,派出亲信王保,带领一千多人驻守洛阳,并暗中结交了众多豪杰。
结果,这件事情被李元吉发现了,他以图谋不轨罪,向唐高祖李渊告发了张亮。
随即,张亮被打入了牢狱,接受考察验证。但是,李渊派出的朝廷调查官一无所获。
李元吉又败了一次,心里非常不甘,便与李建成唆使李渊的后宫嫔妃,不间断地向李渊诬陷世民,说他一直在策划谋反之事。
众口铄金,百口难辩。
一段时间后,李渊信竟然信以为真了,准备找个机会惩戒一下李世民。
此时,一些亲近李世民的大臣,发现了那些对秦王非常不利的苗头,赶紧提醒了李世民,并努力劝阻着李渊。
但是,李元吉等不了了,谋划暗中杀掉李世民。
李渊得知情况后,令李建成严止了李元吉的行为,他说:“世民平定了天下,功劳最大;而且,关于他谋反的事情,还在调查。如果要惩治他,还需寻找合适的借口。”
李元吉借机,继续上奏:“刚刚平定东都洛阳的时候,李世民不肯返回,其实是在散发钱财和丝帛,借以拉拢势力和树立威望。
“如今,秦王又私自违背陛下敕命,不就是在谋反吗?所以,我们应该赶紧将他杀掉!”
李渊默然片刻,然后征询裴寂的建议。
裴寂没有说话,而是让陈书出面劝阻李渊。然后,裴寂找来了自己认识的风水法师信行。
信行对李渊表示,如果杀了秦王李世民,将动摇大唐根基。
因为,高祖李渊的五行属水,秦王李世民的五行也属水,而且是金水,水和水不会互害。
最后,李渊接受了信行的观点,拒绝了李元吉的建议。
武德八年末,东突厥颉利可汗,大肆入侵了并州。
听到消息后,正在仁智宫享乐的李渊,担心突厥兵发难,便连夜率领侍卫军师逃回了长安。
于是,有人劝李渊说:“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犯,是因为我们的财富和人口都集中在长安都城。如果我们毁掉长安城,去别的地方建设都城,那些胡人的入侵自然会平息。”
李渊竟然认为很有道理,便派出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越过南边的终南山,来到宛州和樊州一带,寻找可以建城的地方,做好迁都准备。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和裴寂知道情况后,居然都赞成这一策略。
其他大臣,譬如萧瑀等人,认为大唐不应当如此,但他们不敢谏阻。
一直在与胡人作战的天策府将领,知道后方情况后,完全消不下这口气。
李世民只好挺身而出,尽力劝谏李渊:“自古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就经常侵犯我中原。”
“陛下英武圣明,创建了大唐王朝,安定了华夏,拥有精兵百万,已经所向无敌。”
“现在,胡人只是搅扰边境,我们便迁都来做躲避,将让举国感到羞辱,后世一定讥笑我们。”
“西汉时期,年轻的霍去病,只不过是汉朝的一员小将,却能消灭匈奴。如今,儿臣我愧居秦王之位,更不能惧怕突厥。希望陛下给我时间,相信我,一定会消灭突厥。如果到时候我不能成功,陛下再做迁都考虑,也为时不晚。”
终于,李渊暂停了迁都考虑。
同时,李渊接受了李世民的建议,命李懋功为行军总管,在太谷迎击突厥,将对方击败了。
战事平息以后,李建成与李渊的嫔妃,却继续诬告李世民:“虽然,突厥屡次为祸边疆,但他们只是为了财物。其实,只要得到财物,他们就会撤退。这次,秦王假借抵御突厥的时机,总揽了大唐兵权,已经准备谋反和篡夺皇位了。”
李渊闻言,觉得有道理,对世民的疑虑更加深重了。
武德九年六月,某日白天,天空的正南方出现了太白金星。按古人的说法,太白金星在午时位置,是“变天”的象征。
与此同时,前方八百里加急,突厥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突入了长城边塞,包围了乌城。
李建成看到了机会,便向李渊推荐李元吉都督各路军马,领兵北征,以全力抵抗突厥的入侵。
李渊甚是欣慰,马上准奏,命令李元吉督率天纪将军张瑾和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带人援救乌城。
李元吉乘机向李渊请求,让天策府的秦王府右三统军秦书宝,以及尉迟敬德、段志玄和程知节等人,与他一同前往。
李元吉的意思,他要挑选和检阅秦王帐下精锐,以提高自己军师实力。
暗地里,李建成吩咐李元吉:“你已拥有数万兵马了,当李世民来昆明池为你饯行时,你就让勇士们将他杀死在帐幕里。”
“尉迟敬德等人已经落在你的手中,然后你将他们全部杀死。我会上奏陛下,就说秦王等人暴病而亡。然后,我会逼父皇将国家大事交与我。”
正在太子东宫的赵智,深知情况很严重,立即派王眰把以上情况悄悄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急忙命令长孙无忌,秘密地召回了房玄龄、秦琼和杜如晦等人。
一开始的时候,房玄龄等人可不敢回秦王府,因为唐高祖的旨意不允许。
如果他们私下去见李世民,肯定会获死罪。
尉迟恭和长孙无忌见状,立即拿出了李世民的佩剑,明示房玄龄等人:“秦王已经确定了行动计划,众位明公应该速去天策府,大家共议大事。
于是,房玄龄、秦叔宝和杜如晦等人,都穿上了道士服装,与长孙无忌等一同,秘密进入了秦王府。
不日,宫城西北侧的宏义宮,李世民跟长孙无忌以及尉迟敬德,先行商量了一番,然后找来了在长安城天策府的核心人员。
随后,房玄龄、秦琼、杜如晦、程知节、侯君集、宇文士及、屈突通、段志玄、高廉和张士贵等人知道了详细情况,纷纷主张李世民先发制人。
“古往今来,骨肉相残都是大罪恶。如果祸事即将来临,我自然会举义讨伐他们。”
李世民知道,已经没有了退路,却不马上表示决心。
“按照人之常情,我们都不舍得死!现在,我们愿意誓死追随秦王,因为这是上天所授。”
“如果秦王不肯接受我们的主张,我不愿意任人宰割,准备逃身荒野草泽,不再留在秦王身边。”
在李世民的示意下,尉迟敬德率先做了表态。
“如果秦王不肯听从尉迟恭等人的主张,事情势必会失败。那我也会跟着他们离开秦王,不能够再侍候秦王!”
长孙无忌心领神会,急忙附和尉迟敬德。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我的意见,也不能放弃,明天,大家再来进行计议。”
李世民故意推脱了。
第二天,在秦王天策府,长孙无忌把秦王的幕僚以及属官都召集了过来。
大家知道情况后,个个恐惧,人人忧虑,不知所措。
此时,房玄龄说话了:“双方的仇怨已经结下了,一旦祸患来了,不只是秦王府不可收拾。实际上,大唐的社稷安危都会出问题。如今,形势危急、存亡枢机。所以,我们一起要劝说秦王采取措施,像周公那样平定蔡叔和管叔,以安定国家。”
长孙无忌马上进行了附和:“我有这一想法,已经很久了,只是一直不敢说出来。现在,房玄龄说的这些话,就是我的心愿。”
神情严肃的尉迟敬德,立马又做了补充:“火烧眉毛了,秦王还在犹豫不定,不能果敢决断。我们畜养的八百勇士,现在已经进穿好盔甲、手握兵器,形势已经不可避免,请秦王起事吧!”
房玄龄再次深表赞同:“秦王功盖天地,应当继承皇帝大业。然而,秦王担心危机发生,不肯起事。其实,上天已经在帮助秦王,我们请求秦王不要在疑惑不决了。”
可是,李世民仍然没有进行决断,而是在征求秦王府的众幕僚们的意见。
众人见状,纷纷说了起来。
“李元吉的性格,既凶恶又乖张,随时可能杀掉秦王。”
“听说,李元吉的护军薛实找人占卜说,秦王的名字,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唐字,肯定要夺皇权的。”
“所以,太子李建成把秦王当成了心腹大患,肯定会不惜一切手段除掉秦王。”
“是的,他们已经在行动了,而且已经是迫在眉睫。”
……
眼见大家群情激愤,李世民便找来李淳风,让他算卦占卜吉凶。
此时,在外面探查情况的张公谨赶回来了,他急急忙忙,一下子撞到了李淳风的占卜用具。
大家全呆住了:这是,不吉利吗?
张公谨愕然,瞬即自圆其说:“自古以来,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现在的事情很清楚了,已经没有疑难的问题,还占卜什么呢?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决定了,直接干!”
随后,秦王府的众多幕僚和属官,都表示了支持。
整个过程,后山就是一个多余的,就像在看戏一样。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最后,李世民同意了大家的共识,发誓要同大家一起共进、共退、共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