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耀先并不知道,韩永侠此时已经辗转到了重庆。中统成立之后,中统巨枭徐恩曾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与军统掌门人一争高下,举办了一期“特别培训班”,专门招收有志于抗 日救国的热血青年。很多由东北流 亡到关内的学生,纷纷赴渝报考。地下党组织得知中统即将举办“特训班”这一讯息之后,为了解除韩永侠的危险,有必要让她改头换面,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韩永侠化名“程臻珍”正在报考中统“特训班”中的电讯班。两年之后,程臻珍和解耀先、陆学良一起成为直接由中央社会部领导的“风鸢”小组成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默默无闻的抛头颅洒热血,死而后已。
突然,解耀先停住了脚步,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堵两米多高的砖墙。解耀先从方向上可以判断,大墙的里面应该就是圣母帡幪教堂老毛子的墓地了。高墙的一侧是横滨银行的绿色木栅栏,另一侧是一处破旧老毛子木刻楞房子,好像很久没有人居住了。木刻楞房子和砖墙之间有一条黑黢黢的小道儿,七拐八拐的也许通向奉天街。解耀先转身向小胡同来的路望去,只见小胡同外面不时有手电光闪烁,还可以隐隐约约听到小鬼子狼狗的叫声。
解耀先有点纳闷儿,这些小鬼子牵着狗在小胡同外边啦瞎忙啥呢?咋他娘的不追进来呢!这帮瘪犊子要是不追进来,老子不是白算计了嘛,那不是有点不好玩儿了吗?解耀先猛然醒悟,小鬼子的军犬这是怕了“大妖山魈”,也就是怕了自己。没敢领着这帮小鬼子来追自己,而是去追撤向横滨银行后院的军统滨江组了。他娘的!这狗也会欺负软的怕硬的呀?不过,老子这“大妖山魈”是假的呀!解耀先想到这里有点急了,那军统滨江组怎么着也得有十几口子人呢,这么多的抗 日战士怎么能让小鬼子追上?那岂不是十分危险,也忒让老子没名了!
老子的《道德经》不是说过吗:“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老子《道德经》的宗旨,就是“救人”,而且是“善救人”。不仅善救人,而且是常善救人。道法自然,归根到底是救拔世人的妙法,妙法就是善法,而且是常善法,亘古以来没有超过这样的妙法出现过。解耀先的脑瓜子立刻飞快地运转起来,他在考虑有什么“善法”才能掩护军统滨江组那十几口子人安全撤离。而且,还能成功的脱困突出重围。
解耀先不是不知道按眼目前儿的形势,他已经逃离了死神的魔掌,如果返回去掩护军统滨江组那十几口子人安全撤离,无异于重入虎口,结果将是有去无回。解耀先也知道人生是一趟旅行,卖的只是单程票,不卖回程票。但解耀先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他要义无反顾的返回去。不过,怎么才能掩护军统滨江组那十几口子人安全撤离呢?硬拼肯定是不行的!
解耀先正在彷徨无计,突然,从绿色木栅栏里面横滨银行的后院里,突然又传出来“噼噼啪啪”密集的枪声。解耀先从枪声中可以判断出来,这里面有三八大盖儿“叭勾儿”、“叭勾儿”的枪声,也有“啪”、“啪”、“啪”盒子炮的枪声。这分明是担任殿后任务的军统滨江组特工和搜捕的小鬼子接上火儿了,听那“叭勾儿”、“叭勾儿”的三八大盖儿枪声,小鬼子怎么也得有十几个。三八大盖儿枪声已经完全压制住了盒子炮的枪声。解耀先从枪声中还可以判断出,担任殿后任务的军统滨江组特工绝不超过三个人,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眼见担任殿后任务的两三个军统滨江组的特工危在旦夕,解耀先急了。救人要紧!每耽搁一秒钟,都可能有一个军统滨江组的特工丧命。解耀先没工夫再去考虑什么战略战术的问题了,他重新戴上“大妖山魈”的面具,双腿微曲,猛然跳起,右手一撑圣母帡幪教堂老毛子墓地的砖墙,冒着四处乱飞的子弹,身子跃起,就像展翅飞翔的大鹏金翅鸟一样,凌空越过了横滨银行一人多高的绿色木栅栏,悄无声息的跳到了横滨银行的后院里面。
在越过绿色木栅栏的一刹那,解耀先的脑海中掠过一丝得意:“嘿嘿……乖乖隆嘚咚,猪油炒大葱!老子本来就轻功盖世,这一阵子又是大有长进,跳来跳去的如此容易!”
毕竟是鏖战南疆战场的特种兵!解耀先跳到了横滨银行的后院里面,立刻来了一个前滚翻,减轻了地面对双腿的冲击力。解耀先在滚动的过程中,双手已经拔出了插在后腰上的两颗二十响大肚匣子。双手的拇指一动,扳开了二十响大肚匣子的大机头,随时准备战斗。
胆大包天的解耀先此时所处的环境自然是凶险至极,他的全身都在运动中,眼睛也没闲着,“叽里咕噜”的四处撒嘛着。他首先发现的就是三十米左右一个已经发现了他的小鬼子,正举起三八大盖儿向他瞄准。那解耀先叫做战智湛在南疆前线作战时,就是出了名的快枪手。他手中拿的又是远比三八大盖儿灵活的二十响大肚匣子,岂能让那个名卜卜楞楞端着三八大盖儿的小鬼子占了便宜?只见解耀先左手刚刚板开大机头的二十响大肚匣子“啪”的就是一枪,那个小鬼子虽然是先举起三八大盖儿瞄准了解耀先,但还是被解耀先一枪打碎了半张脸,双手一扬,扔掉了手中的三八大盖儿,踉跄了几步,终于不甘心的摔了一个四脚朝天。
接着,解耀先的双手一板快慢机,双枪并举,“哒哒哒”、“哒哒哒”,两梭子子弹打出去,正在冲锋的三四个小鬼子纷纷栽倒,剩下的慌忙卧倒在地,“叽哩哇啦”的大叫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