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逐渐形成了暗流。
皇城内,也是风云四起,暗争已经不可避免。
晚年的唐高祖李渊,整日泡在宫中,日日沉迷于女色,宠幸的嫔妃也越来越多。
陆续地,他的那些宠爱的妃子们,为他生了滕王李元婴等近二十位小皇子。
与此同时,那些小皇子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开始相交年长的皇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机会,开始曲意侍奉各位妃嫔,各类贿赂、馈赠,各种奉承、献媚,无所不用。
那些太子东宫、各王公、各嫔妃的主家以及她们的亲属,正李渊放肆的宠爱下,都开始在长安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而管理长安城的李建成一概不予追究。
逐渐地,那些支持李建成的李渊宠妃。她们争相称赞李建成和李元吉,并在李建成的示意下,开始肆意诋毁李世民。
因此,李渊原本答应李世民的“做太子的事情”,很快就被忘到了九霄云外。
李建成和李元吉尝到了甜头,各种小动作愈演愈烈。
譬如,秦王李世民在外平定叛乱时,得到了很多金银珠宝。李建成知道后,便怂恿那些嫔妃去求李渊,让她们可以去洛阳挑选属意的珍宝。
秦王李世民知道被算计了,但无可奈何,因为宝物已登记在册并上报朝廷了,而且已经授给那些有重大功劳、有贤德贡献和有才能智慧的人了。
譬如,李渊的宠妃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因为跟李建成关系非常要好,所以更加骄横跋扈。
有一次,杜如晦经过尹阿鼠的门前,尹阿鼠便驱使家僮把杜如晦拽下了马,并暴揍了一顿。
事后,李建成让尹阿鼠指使尹德妃去诬告李世民,说李世民仗着自己是秦王,经常欺负她的家人。
譬如,李建成唆使张婕妤去向李渊索要几十顷土地,想要给她的父亲。
可是,那几十顷土地,李世民早就根据朝廷的功劳评定,赏给了淮安王李神通。
李渊不知详情,将属于李神通的土地,又赐给了张婕妤的父亲。
但是,李神通的赏赐令在先,不愿意将土地让出。
李建成见状,便串唆张婕妤再次向李渊告状,诬陷是李世民夺走了赏赐给她父亲的土地。
开始的时候,李渊半信半疑;当越来越多的人指责李世民的时候,李渊不由得不信了。
久而久之,李渊便不怎么信任李世民了,并恼怒于他,多次找他进宫进行训斥。
李世民反复进行了澄清和辩解,但都徒劳无用,所有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为此,李世民忧心忡忡。
所以,他每次侍奉李渊宴饮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太穆皇后,不免叹气。
那些宠妃见机,不断诋毁李世民给李渊扫兴。
李渊听多了,更加不高兴了,怒斥李世民:现在是大唐太平盛世,难道你就不愿意见到大家都很好吗?
事后,李渊更加觉得,李建成更合他的心意。他认为,李世民虽然功高盖世,但不适合做皇储。
这个时候,裴寂看准机会,出来劝解了,并在背后为李渊出谋划策。
裴寂的进谏是:自古以来,长幼有序,都是立嫡子为太子;如今,李建成不但是嫡子,而且作为太子很久了,不可轻易废掉,不然会失去天道和人心。
同时,裴寂认为,秦王为高祖打江山,功劳最大,甚至可以这样说:这大唐的天下,都是秦王打下来的。
既然,他们俩难以在长安城相容,就得想其它解决办法。不然,在这洛阳城,他们兄弟之间,迟早会发生更激烈的纷争。
因此,裴寂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建议,那就是:太子李建成留在长安,让秦王李世民去洛阳。
具体办法就是,秦王在洛阳设立行道,竖立天子旌旗,统管陕州及以东的广大土地;太子作为储君,掌管长安及以西的土地。
李渊考虑再三,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他在位的时候,可以平息他们之间的纷争。至于以后,那就由他们自己了。
随后,李渊开始付诸行动,并首先召见了李世民。
对于李世民来说,大唐东全是他打下来的,地方上都是支持他的,未尝不可。
但为了让李渊宽心,李世民在表面上是婉拒的,他哭泣着道:“我希望在父皇膝下,多多尽孝!”!
因为李世民担心,万一有人进谗言,会被李渊怀疑:李世民去了洛阳,就会分离出去独立成国了。
李渊想到父子之情,不由叹道:天下是一家,广大土地,都是我们大唐的天下,长安和洛阳很近,父皇随时可以去看你的。
果不其然,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很快就进谗言了。
他们的意思就是说:秦王去洛阳的话,如猛虎归山,再也难以控制了。
李建成还添油加醋说,现在的长安城内,李世民的手下都在欢呼雀跃了。
这让李渊心生忌惮,便暂时按下了自己的安排,并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接着,李建成又暗中指使李渊的宠妃和宠信官员,纷纷上书和进言,说秦王离开都城去洛阳,就是为了称王。
一番总结下来,那样势必会让大唐分裂。
李渊不胜其烦,再也不提此事。
然后,李渊开始有意压制李世民在长安城内的势力,秦王天策府内的智囊官员,纷纷被贬黜。
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李渊是在坚决维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完全没有换太子的打算了。
不过,随着唐高祖李渊的出手,大唐高层中出现了非常诡异的一幕。
太子李建成得到了传统关陇士族势力的支持,大唐西成了太子的势力范围,甚至在长安都城内,李建成也完全压制了李世民。
然而,在军队中,尤其是洛阳及以东的广大地区,都遍布了李世民的支持者。这些人都坚定地支持秦王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依然能够和李建成进行抗衡。
随着斗争的加剧,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公开化了。
逐渐地,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抛弃了兄弟情义,开始争锋相对,双方不断给对方下绊子,甚至开始下死手。
在李建成的操作下,秦王天策府的大部分人,都被遣出了长安城,长孙无忌成了李世民身边唯一的主心骨。
在外人看来,双方的争斗开始白热化,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彻底没有了化解仇怨的可能。
然而,李渊依然沉迷于声色犬马中,完全没有察觉。
因为李渊的不作为,处于劣势的李世民和他的部下越来认识到,仅靠单纯的政治斗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了。
随着斗争的继续,李世民的很多属下已经越来越不满了。特别是还留在长安的一些人,不时会过来找长孙无忌交流沟通。
其中,尉迟敬德的来往最为最频繁,其次是高士廉和侯君集等人。
某一天,尉迟敬德感觉自己被李建成侮辱了,生着闷气,再次来到了崇仁坊。
尉迟敬德满脸胡子,身材魁梧,性格豪爽,满身都是正气。
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左二副护军,而太子李建成却送了他一车的金银器物,引诱他为他们所用。
并且,李建成还写了一封书信给尉迟敬德说:“希望得到您的屈驾和眷顾,以便进一步加深咱俩之间的布衣之交。”
后山听长孙无忌说过,这样的事情,李建成曾公开对杜如晦、房玄龄和段志玄等人也都用过。
操作不成功后,李建成便向李渊诬陷房杜二人,把他们两人遣出了长安都城。
“尉迟公,你不怕得罪李建成吗?”
后山故意调笑道。
尉迟敬德一听,更加受不了,怒道:“我曾经只是一个编蓬为生的小小老百姓,得到秦王的恩典,只能以死报答秦王。让我做见利忘义的小人,休想!”
长孙无忌笑了,轻轻地拍着尉迟敬德的肩膀:“尉迟公,秦王是非常信任你的,不用担心。如果李建成赠送财物给你,你就先接受,然后接近他,帮我们了解他的阴谋。这样的策略更好,不是吗?”
尉迟敬德闻言,更加生气了,甩头就往外走去,回他的布政坊去了。
“尉迟公,我还有要事相商。”
长孙无忌急得大喊。
可是,尉迟敬德早已消失得没影了。而且,接下来数日,他都不愿意再来崇仁坊。
后山懒得管那些事,每天都很逍遥。他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用去做,反正历史又不会改变。
自从上次与罗行对战后,他就学精明了,决定让自己不明着出手;真需要出手时,他也要偷偷地做。
所以,后山常备了一些小石子或者特殊药之类的,帮助别人的时候,尽量做到人不知鬼不觉。
其实,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他担心不经意间会导致“改变历史”。
“江僚佐,你去找尉迟公说道吧。”
终于,长孙无忌忍不了。
原来,李世民最近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急需尉迟敬德一起前往。
事情是这样的,李渊邀请秦王、太子和齐王,准备一起去打猎,借此缓和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
长孙无忌分析,李建成和李元吉肯定会使坏,所以他建议尉迟敬德陪着李世民一起去。
后山无法托辞,只得来到布政坊。
尉迟敬德一听,爽快答应了,并要求后山跟着一起去。
然后,两人一同来到长孙无忌家喝酒。
长孙无忌开心了,拿出了最好的酒。
喝到尽兴处,长孙无忌的话越来越多,尉迟敬德的话反而越来越少了。
“尉迟公,你的夫人去世得早,怎么不再找一个?”
长孙无忌揶揄道。
“找啥?我的命,现在还是悬着了。”
尉迟敬德无趣地回应。
“江僚佐,你怎么也不找?”
旋即,长孙无忌看向后山。
“喝酒,喝酒。”
后山不想回应,转移了话题。
“江僚佐,我有两个妹妹,你看看,选哪一个?”
长孙无忌反而越说越来劲了。
“为什么要选?你不是有几个夫人吗?”
尉迟敬德一听,很不理解地看着长孙无忌。
“也对,把她们都叫过来!”
长孙无忌对仆人喊道。
后山一听,心里暗叫不好:长孙无忌喝醉了,可不好处理,该怎么办?
“来,喝酒!”
长孙无忌酒意正浓,端起了酒碗,自己先行喝得一干二净。
不一会,长孙无染和高艳艳,真的被一起叫过来了。不过,两人在发懵:男人们在喝酒,让她们俩过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