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其实,那只是一座烟雨江南常见的拱桥,可以称其为单孔石拱桥,但是,这一座不起眼的小桥却因为一个诗人而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值得一提的是写下这千古名句的唐朝诗人张继,似乎也是因为这枫桥而名垂千古呢,真说不清是诗人成就了枫桥,还是枫桥孕育了诗人。
不过,我来到枫桥却并不是在夜晚,而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身上,暖融融的,来到枫桥古镇之后,我却并不着急去寻找那大名鼎鼎的枫桥,而是闲庭信步,四下看看,若是能够在不经意间和久仰大名的枫桥相逢在江南暖日之中,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啊。
枫桥古镇的位置在大运河、古驿道和枫江的交汇处,沿着河形成了两条街道,分别叫做枫桥大街和寒山寺弄。江南多水,弯弯曲曲的河道随处可见,所以这种依凭河道来建立古镇街道的做法,在江南并不少见。可能是因为枫桥古镇的位置比较好,处于水路交通要道之上,所以自古就汇聚了不少南来北往的客人,商贸业相当发达。据说大名鼎鼎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曾经在枫桥留下诗篇呢,说的是“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说来也真是有意思,张继描写枫桥的时候写的是夜景,唐伯虎竟然也是写夜景,难道这枫桥的夜景还真的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吗?不过稍微一想我便有些明白了,古人不比现代人能够使用电灯照明,一到夜晚往往就成了黑灯瞎火一大片了,但是在枫桥依然能够看见“万家灯火”,这足以说明当时枫桥古镇的繁荣啊。我不由得感叹,这里当真是一个东华软红尘之地,既然来了这里自然要来领略一番独特的诗情画意了。
我随意地向前走去,这可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呢,竟然真的遇见了枫桥,在一片水气氤氲之中,枫桥就静静地伫立在远处,类似半圆拱形,用一条条的长石铸造,好像在水面上系上了一条玉带一般,让人感到心头一颤。我几步走到了枫桥面前,伸手触摸着拱桥两边的石柱,我看见那石柱上面刻着细细的花纹,只是随着时间的变迁,那图纹究竟是什么,我已经看不清了,只是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其实,枫桥只是一座普通的拱桥,就和江南千千万万的拱桥一样,只是由于增添了几分岁月的风韵。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天竟然变阴了,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老天爷还真是凑趣啊,看来是想让我感受一下烟雨江南的感觉了。在雨水的浸润下,灰褐色的桥身显得愈加苍古,而枫桥便的草木则显得越发郁郁葱葱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首写枫桥的唐诗,那是杜牧的《怀吴中冯秀才》,写的是“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虽然说张继的《枫桥夜泊》显然更为出名,但是当我看到面前的萧萧野草,感受头顶的淅淅细雨,却觉得更能够体会到杜牧诗中的那种独特的韵味。
这时候远处的人语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放眼望去,原来是那因为寒山拾得而闻名天下的著名寒山寺吸引了大多数的游客啊。的确,在枫桥古镇除了枫桥以外,最能吸引人的景点恐怕就是这位于枫桥旁的寒山寺了吧。想到这里我便也向着寒山寺走去,打算看看这寺中的古韵。
寒山寺经历了历史沧桑变迁,据说当年日本人攻占苏州的时候,曾经将寒山寺当成马厩和仓库,所以寒山寺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新中国建立后渐渐地开始对寒山寺进行修建,并在1982年的时候成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入寒山寺之后,发现它也和其他常见的寺院一样,由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等建筑物组成,在寺庙中供奉着各种威武的雕塑,让人看了肃然起敬。不过和有些古代建筑不一样的是,寒山寺并不过于追求对称的建筑效果,它的主要建筑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而让人感到整座寺院错落有致,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我想,这或许和这里是江南有关吧,苏州园林向来就以移步换景的复杂建筑结构闻名天下,或许这寒山寺在建造的时候也融入了江南园林的一些建筑风格,所以才会呈现出如此特殊的布局吧。
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寒山寺中的碑廊,这里有一块石碑上篆刻着张继的《枫桥夜泊》,我听人介绍说,自从《枫桥夜泊》问世以来,有不少名人都曾经以其作为题材题写碑文,比如和唐伯虎并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中的文征明就曾经题写过碑文。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失火和战争等原因,有很多珍贵的碑文就此被损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吧。
想到这里我不觉长叹,“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世事总是这样,很少有完全能够尽如人意的啊,就好像我今天游览江南水乡枫桥古镇吧,如果是在晚上来,体会一下枫桥的夜景,那该多好啊。我看着手中已经提前买好的回程车票,不由得感到有些遗憾。不过,就在这时候,我的心中突然又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我心说:我就真的疯狂一回,那又如何呢?为了这夜幕低垂下的枫桥古镇,为了感受一番月落乌啼的感觉,就算浪费一张车票,那又如何?
我此时不觉豁然,离开了寒山寺之后,我在古镇的小街中随意穿行,找到了一个沿河的茶馆,缓步走了进去,叫了一壶普通的绿茶,打算再次打发一整个下午,等“月上柳梢头”的时候,再和枫桥“人约黄昏后”。
夜幕渐渐地低垂留下来,雨却是早就已经停了,周围那种江南风格的建筑渐渐地沉浸在了黑暗里,灰砖黑瓦白墙的房舍好像渐渐融入了山水之中,大自然的一双妙笔此时竟然营造出了一种黑白水墨画晕染的效果,我觉得自己在温馨的江南夜景之中渐渐地有了几分醉意。可我明明并未喝酒啊,我饮的是茶,我记得是谁说过的,茶能让人越喝越清醒的呢。此时我有些明白了,这或许就叫做“酒不醉人人自醉”吧。
我走出了茶馆,再次融入了古镇之中,夜凉如水,树叶发出了飒飒的声音,在地面上投下了淡淡的影子,几条晚归的乌篷船在水面上飘动,传来了一阵水波划动的声音,我突然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知道此处并非秦淮河,但是我却依然感受到了浆声水声汇聚成的小夜曲,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意境。
这个时候我再次来到枫桥边,此时再看枫桥,有了一番别样的感受,桥身本来就是灰褐色的,此时在月色的晕染下变得更加暗淡,更加富有古韵,不由得烘托出了历史的沧桑感。江风吹来,我感到自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清秀恬静的江枫古镇中,我竟然感受到了跨越时间的美,在这个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感受到了当年张继写《枫桥夜泊》时候的感觉。我不由得心中感叹,抬头看天上的明月,这轮当年曾经照过张继的月,千年之后,它的光又照在了我的身上,这可真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今日的枫桥古镇和当年的自然完全不同,据说当年的“唐灯”曾是苏州的标志,那是水上航运专用的一种用来指示方向的灯,底部是莲花状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在唐灯的指引下,画舫在水上穿行,当真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受。而现在的枫桥古镇上,虽然和古时候不同,但是也别有一番韵味,在这里能够看到缂丝、蜡染、核雕等苏州民间艺术品,还能够欣赏到评弹等苏州著名的曲艺节目,而水驿长廊等各具风格的景点也让人流连忘返。
我看着手中那张已经过期的车票,心中不由得豁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得也有失,虽然说我错过了车,但是我却感受到了夜幕下的枫桥古镇,感受到了当年张继曾经看见过的风景,这不也是一件风雅之事吗?想到这里我便笑了,虽无佛祖拈花一笑的高深意境,但是却也是我领悟人生哲理之后的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