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陶醉了多少人啊。于是,一直从遥远的古代,到现如今,看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江南,想起那火红的江花,那碧蓝的江水,想起那采莲少女的巧笑,想起耳边那回旋的温软的吴侬软语。于是,游人醉了,但是,他们却并不是被江南那浓醇的女儿红灌醉的,而是被湖光山色,江南园林之美而迷醉的,就这样,所有人都愿意一醉方休,他们想在梦里,在江南,住上一辈子。就像韦庄说过的那样,“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我是幸运的,我是个江南人,而且生来便是,所以,对于我来说,用不着像白居易那样“忆”江南,因为,作为一个江南人,江南水乡的生活,在我看来,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不仅是我,就连我的祖辈,也都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我父亲的祖籍,是浙江湖州,所以,那蘸饱了浓墨的湖笔,已经将江南的灵秀,书入了我的灵魂深处,江南文人的生花妙笔,也将一篇篇锦绣文章注入我的心底,使得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母亲是浙江海盐人,于是,那悠扬婉转的海盐腔,那南北湖上旖 旎的风光和日月同升的美景,已经深深地镌刻入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无法忘记。
所以,我想大声地喊一句,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可是,真正从嘴里说出来的,却又是细腻温润的吴语,是的,江南人,从来都不会大声地说话,就连吵架,都会温文尔雅。对于我来说,日常所见、所闻、所感,全都是江南、江南、江南,所以,要说起江南这个话题,恐怕是怎么都说不尽的吧。江南遍地都是宝,就算是行走在路上,也会随时踩到散落在地上的散珠落玉,切莫匆匆走过,捡拾起来吧,那些,也都全是江南的精华,江南,每一粒沙砾,每一块泥土,都渗透着浓浓的江南独有的情韵。
江南,是活在唐诗宋词的意境中的。
江南的风,轻柔飘逸,它没有塞外那种“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豪迈。江南的风永远都只是温温柔柔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它会轻轻地拂过你的脸颊,可是,不会弄疼你,就算是冬日的寒风,也只是让人感到些许的寒冷,绝不会有刀割般的凛冽,它只是浅浅地撩过去,或许,那微风中飘扬的柳絮或是蒲公英的小伞,还会让你感到,脸皮痒痒的。
江南的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虽然偶尔也会有些许的豪迈,“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可是,那样的场景是比较少见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那微雨,就好像是一个海棠春睡足的俏佳人一般,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是那样倦怠,是那样慵懒。于是,每一个被这雨丝纠缠过的人,也都会情不自禁地缠绵悱恻起来,就好像白娘子和许仙一样,他们当年,不就是因为那一场江南的雨而彼此缱绻,因此在三生石上刻下彼此的誓言吗?
江南的山,娟美俊秀,江南多丘陵,绝没有那种以险奇、高耸而闻名的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句子用来形容江南的山,是绝对不合适的。江南的山缺乏霸气,绝对不会给人一种拔地凌空、气势凌人的感觉,不会像华山、泰山那样,雄伟挺拔到让人想要顶礼膜拜的程度。但是,江南的山,是那样充满人性,充满温情,荡漾着灵气。登上江南的山岭,你不会产生望断天涯路的孤寂感,不会有前途茫茫的孤独感,江南的山,总是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只要你继续前进,总会有惊喜在前头等着你。
江南的水,阡陌纵横,它虽然比不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那种壮阔,但是,它却像一张网一样,将生活在江南的人,紧紧地包围起来。江南的河与湖,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江南才会有另外的一个名字,就叫做“水乡”。一条秦淮河,一个太湖,一个西湖,将江南最精华的东西,都包孕其中。江南的水,是不能简单地用清澈见底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的,因为,那水里绝对不仅仅是只有清水而已,江南的水,是香浓潋滟的,那里头不仅有桃花的花粉香,更有江南女子的脂粉香。
当然,要说起江南的话,又怎么能不说起江南的人呢?江南的烟水之气,松风小径,修竹荷塘,共同构成了江南的婉约之美,温柔之情,因此,江南的人也如此委婉,如此多情。
可是,如果你仅仅是这样想的话,还不算真正了解江南人。要真的对江南人了解深刻,那么,最好的方式,还是成为江南人,因为,只有长期被江南水乡滋润的人,才能由内而外地,展现江南人的风骨。
江南人的风骨,是怎样的风骨呢?或许有人会说,江南的女子固然柔美,可是江南的男子却缺乏英雄气概,因为,江南的风情太过柔媚,少了塞北幽州的那种豁达和豪迈。所以,江南的男子,都是胆小怕事的,他们非但不敢见义勇为,就算在家里,也都是怕老婆的男人,是没有骨气的。然而,我要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你并不曾真正地了解江南,了解江南人,因为,你不是真正的江南人。
被烟水芳草滋润的江南男子,会让人误会他们与“英雄”二字无缘。是的,当北方人端起酒碗,大吼一声,说:“先干为敬。”然后,就一扬脖子,将一碗醇酒一饮而尽的时候,江南的男子,只是浅浅地斟上一盅,然后,客客气气地说一句:“意思意思,大家随意。”然后,就轻轻地抿上那么一口。于是,江南的男子便被人误认为是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然而,那是人们不了解江南的男子,他们未尝看到,还有那样的江南男子。唐朝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名叫骆宾王的文人,他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丝毫不畏惧武则天,写下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就连武则天自己看了,都情不自禁地为他拍案叫绝。“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说的难道不是骆宾王吗?无独有偶,当年清兵兵临城下的时候,扬州城的一个文人,史可法,面对清军的劝降书,丝毫都不畏惧,大有与扬州城共存亡的气概。
被柳絮桃花滋润出来江南女子,会让人误会她们总是和“红颜薄命”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她们不是“泪湿春衫袖”,就是“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永远都在等着那个行商之人,那个游学之人,或是那个弄潮的儿郎。是的,想起了江南的女子,就会想起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想起那浣纱溪边的西施,想起她们千年等待,千年无奈,千年徘徊。
然而,那是人们不了解江南的女子,他们未尝看到,还有那样的江南女子。李香君,她将自己短暂而芳华的生命,定格在了一把折扇上,在上面潋滟成了那一片桃红。没错,她也是一个香消玉殒的佳人,也足以让人感伤,感叹红颜薄命,但是,她的死,不是懦弱,更不是妥协,而代表着果敢和坚毅。所以,虽然她宛如一朵桃花一般凋零,但是,却依然艳丽得夺人心魄。
由此可见,江南人虽然是“斜风细雨”浸润出来的,但是,却绝对没有被柔化,没有成为软骨头的人,正相反,在经过浸润之后,他们的骨头,变得坚硬如铁,铁骨铮铮,这,才是江南人的风骨。
江南不光是属于年轻人的,它也同样是属于老人的。江南的老人,都是看透世事,乐观开朗的,他们不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只要能在家里,弄孙为乐,便已经知足了。当那一只乌篷船,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时候,老人们便会笑呵呵地迎出来,搂着自己的乖宝宝,哄着他们入睡。江南的老人们,个个都能讲很多很多的故事,要不就是牛郎织女,要不就是董永和七仙女,要不就是田螺姑娘,他们给孩子们讲着故事,每一个都有着那么美好的结局,他们或许并不相信这世上会有奇迹,但是,他们会把真 善 美灌输在孩子们的心里,因为,孩子们,就是他们的奇迹。
江南就是这样,每一个江南古镇,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都平静得好像是遥远的太古时代,有 码头酱园,有饭店茶馆,有小桥石岸,有烟柳桃花,有婉约的女子,如西施般,在溪边浣纱,有才华横溢的男子,如唐寅般,醉卧桃花树下。是的,这一切,构成了所有江南小镇的基本格局,看上去虽然是千篇一律的,可是,却丝毫都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因为,虽然都是一样的风物,可是,却有着千变万化的组合。每一条水道,每一家小店,每一株花草,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组合起来,自然也是千变万化的。
就好像举世闻名的江南园林一般,杨柳青青,假山石径,池塘水榭,亭台楼阁,这些风物,要是单独来看的话,也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可是,要是组合在一起看的话,就会显出雅致幽深、回环往复、玲珑剔透的感觉。不过,单是这样的话,还是不够,要是能够再加上人面桃花,风 流才子的话,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所以,江南的风景,是不能一个个孤立开来看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就连江南的人,也都是风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江南也在变。我们不能期望,它永远都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细碎的石子路和蜿蜒的小径,是不适合时尚的男女挽手而行的。尤其是时髦的女郎们,她们足下的那双有着纤纤细跟的高跟鞋,一定会被石子磨损。于是,一条条笔挺的柏油马路,还是铺了起来。我们也不能期望,江南的人们永远都住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地方。“茅檐低小”的小屋,容不下日益增长的人口。所以,一幢幢高楼大厦,还是盖了起来。我们不能期望,江南的学子们,永远都点着一盏油灯,像他们的那些前辈们那样,青灯黄卷。于是,千家万户都亮起了电灯,江南的文人们,改成在电脑上书写锦绣文章。
对于这一切的变化,一个一直住在江南的人,可能并不能够深切体会到,因为,在江南人看来,这一切的变化,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理所应当。但是,对于那些追寻着心中那个永恒的江南之梦的人来说,他们大老远的,从塞北、从岭南、从西北、从中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为的就是看一眼那旧时的月光,看一眼那原先的江南,看一眼那在杏花春雨中,黄莺婉转,燕子啾啾的江南,看一眼那个令无数英雄折腰,令无数墨客销 魂的江南,然而,他们要失望了。
眼前的这一个个的现代化的、时尚的都市,到处都充斥着摩天大楼,名车宝马,如今的江南,已经不是那个书中曾经描写过的江南了。江南的城市,已经变得和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区别了,这,还是江南吗?
然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人,我要对那些朋友们说一句,是的,这依然还是江南,如假包换的江南。虽然,江南的风物稍微有所改变,但是,这依然,是我们所共同珍爱的那个江南。
如果你仔细去看的话,还能看见它原先依稀的模样,在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中,在缠绵温柔的西湖断桥边,在狭长幽深的江南雨巷中,你依然可以感受到那就是当年的江南,江南还保持着它原先的模样。它依然是那个张志和曾经钟情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依然是那个杜牧念念不忘的“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江南,是那个李煜曾经感叹“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江南。
更不要说,江南的女子,依然柔美多情,江南的男子,依然才华横溢。江南的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骨。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改变江南之人,因为,那江南的灵秀之气,已经通过阡陌纵横的河道上那蒸腾起的朦胧水雾,渗透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渗透到骨子里去了。
不相信吗?除了刚才说过的那些古人以外,就算是在现当代,也并不缺乏有风骨的人啊,鲁迅,这位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创者、奠基人,这个用文学来思考民族历史,记录历史大潮的思想家,这个用笔画出沉默的国人的灵魂,并想改良这人生的伟大作家,这个将杂文当成匕首和投枪的斗士,他是浙江绍兴人,他就是一个江南人,一个有着不屈不挠风骨的江南人。再有,朱自清,这个祖籍绍兴,定居扬州的江南人,有着傲然不凡的心,他坚决不吃救济粮,比之当年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丝毫都不逊色。这就是江南文人的气节,江南文人的风骨。
除了这些不凡的文人以外,其实,每一个江南人,不管他从事的是什么行业,这种风骨,都已经深深凝聚在他的灵魂深处了。比如,在杭州,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被窗外意外飞来的不明物体击中,在他身受重伤,性命垂危的时刻,他没有忘记车上的乘客,在最关键的时候,他踩下了刹车,救了全车的人。无独有偶,在上海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曾有一名公交车司机,在心脏突然发病的时候,果断地踩下了刹车。
精雕细琢出来的江南,到处都流露着阴柔美的江南,骨子里写着的,却是坚强。江南不是苍鹰的故乡,没有辽阔的草原,也没有崔巍的群山,没有猎猎狂风下飘扬的战旗,也没有遮天蔽日的滚滚黄沙,然而,就是这片灵秀的土地,却吸引了传说中的灵鹫来访,它来了,也被江南的风骨感动,于是,化作了杭州的灵鹫山,从此不愿再飞走。这样是不是也能够说明,这江南的风骨,除了旖 旎之外,其实也有一份坦荡从容,有一种沉郁豪迈呢。这种精神,已经渗入了江南人的灵魂深处,所以,一般的时候,它并不容易让人觉察出来,只有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种力量,才会从江南人的体内爆发出来。
这就是江南,我心目中的江南,说不尽、道不完的江南。我承认,塞外的雄奇,中原的辽阔,西藏的神秘,两广的风情,那都是很美很美的,但是,我只爱江南。唉,没有办法,谁让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呢,江南的风骨,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融入到我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