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夏朝第七位君主夏杼
姒杼(zhu),姓姒,名杼,又称季杼,少康之子,少康死后继位(公元前1887年---前1871年),在位17年。是一位能够继承其祖先大禹事业的一位明君(史载:杼能帅禹者也)。他曾参加父亲少康领导的复国战争,率兵攻打寒浞的第二个诸侯国戈邑,戈邑国君是寒浞的次子豷。豷勇猛善战威震中原,面对季杼并没有畏惧,开城迎战。姒杼使用骄兵之计,先派老弱之兵与豷交战,使豷误以为夏朝没有强兵而产生轻敌思想,盲目率兵追杀,结果闯进了姒杼精心设置的伏击圈。豷及其所率领的数百名将士全部被杀。姒杼为复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据说是姒杼发明了甲和矛。其在位期间,决定完成其父少康的遗愿,攻打东夷部落。首攻东夷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杼的军队被东夷部落的弓矢抵挡,遭受损失,无法前进。退回国都后,他发明用兽皮制作战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木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各部落。除了东夷,杼还打败了渤海、黄海、东海边上的多个部落及以狐为图腾的九个胞族,擒获了他们的首领。姒杼使东夷及海边各部落进一步融入夏朝。据说这次东征,姒杼得到一只罕见的九尾狐。
姒杼在位期间,先后迁都到原(今河南省济原县附近)和老邱(今河南省陈留县附近)。死后其子姒槐继位。
备注:夷族。又称东夷或夷,最早是伏羲氏后裔的一个部落族群,是华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夷不同时期指不同群体,所指代的概念随着中原王朝疆域的变化而屡屡变化。即早期东夷与之后的东夷所指的群体有所区别,早期东夷是华夏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周朝时的东夷则变成古汉族对东方非华夏民族的泛称,其中又往往与古代的东夷混用,《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并称四夷。到了周朝,肃慎也被归入东夷的范围。秦汉之后,东夷的指代发生重大变化,《后汉书》把高句丽,箕子朝鲜,韩国,日本等称为东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