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我叫周运通,年少苦读寒窗,庆幸谋一朝廷命官,在汇林岗境内做了一个州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秉持公正,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却未曾想,在这波谲云诡的官场之中,与那奸商张银忠,结下了难解的冤仇。
"不好了,出人命了。"
手下人急忙闯进我的府中。
我正在府中处理公文,突然下属匆匆来报,说是城中发生了一起命案。我心头一紧,立刻带人前往案发之地。
到达现场,只见一具尸体横卧在小巷之中,鲜血染红了地面。周围的百姓围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眼中满是惊恐和愤怒。
我仔细勘查现场,心中暗暗发誓,光天化日之下,岂敢行凶,一定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经过一番调查,线索逐渐指向了张银忠的。原来,张银忠的儿子和别人在妓院里争风吃醋,为了一个妓女大打出手,将别人打死在街上。
他儿子仗着张银忠财大气粗,在城中横行霸道,无人敢惹。
我深知此事与张银忠脱不了干系,决定要彻查到底。当我在朝堂之上审理此事时,张银忠却面不改色,矢口否认与此事有关。
“周运通,你莫要血口喷人!我的儿子怎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张银忠怒目而视,手指着我大声呵斥。
我毫不退缩,直视他的双眼,义正言辞地说道:“张银忠,我已经查明,证据确凿,就是你儿子干的,你休要狡辩!”
他冷笑道:“哼,周运通,你这是故意诬陷,想借此坏我名声,我 朝里有人,饶不了你!”
我心中怒火中烧,双手握拳:“张银忠,你作恶多端,天理难容!”
确实张银忠朝中有人,他偷偷买通官府,将此案转移知府处理,让我无处插手。他又花了许多的银两摆平了此事。此事不了了之,无奈之下让他儿子逍遥法外。
这场朝堂上的激烈交锋,让我们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此事尚未了结,又一桩惊天丑闻被我查出——张银忠做大米生意,由于天灾无常,常年旱涝,粮食收成差,大米紧缺,他给大米掺假,以次充好,偷税漏税,发国难钱财。
这一发现让我震惊不已,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将他绳之以法的决心。
我独自一人在书房中,烛光摇曳,映照着我紧锁的眉头。
我翻看着手中的账本和证据,心中盘算着如何在朝堂上揭露张银忠的罪行。
“这张银忠,竟如此胆大妄为,置朝廷律法于不顾,我定要让他受到应有的惩处。”我自言自语道,目光中透着坚定和决绝。
几日后的朝堂之上,我将张银忠带到府堂,让扶台大人审理他的罪行。
“扶台大人,张银忠以次充好,倒卖大米,米中掺沙,坑害百姓,偷税漏税,数额巨大,其行为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利益和百姓的福祉。”我双手捧着证据,跪地进谏。
张银忠脸色骤变,却仍强装镇定:“周运通,你这是污蔑,纯粹是无中生有!”
我站起身来,大声反驳:“张银忠,铁证如山,你还想抵赖!”
他气急败坏,冲过来想要抢夺我手中的证据:“你胡说!”
我侧身躲开,继续说道:“扶台大人,下官所言句句属实,请大人明察!”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衙役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扶台大人故意装得糊涂,稀里糊涂,不管不问,草草了案,此事又不了了之。
从此以后,张银忠对我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而我与张银忠之间的仇恨,也如熊熊烈火,越烧越旺。
怎奈张银忠靠着朝中有人撑腰,他处处刁难于我。府上天天有人骂街。晚上有人进院抢劫。搞得我心宁不定,全家鸡飞狗跳。而扶台大人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百个不满意。一怒之下,我弃官返田,带领家眷,来到了这偏僻的毛湾,不受这窝囊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