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5.1.2夏朝第二位君主夏启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1306字 发布时间:2024-08-11

                                                                          二. 夏朝第二位君主夏启

夏启是大禹的儿子,姓姒,名启,叫姒启,或夏启,也称后启。夏启生卒年不详,他母亲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大禹死后,传位给伯益,夏启不服,率军攻打伯益,夺取了王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奴隶社会开始,他也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夏启继位后,为了扩大疆土,率军四处征战。当时,有一个部落(或者叫方国),称有扈氏,其力量很强大,不服从夏朝的统领,竟然不来向夏启进贡。进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些小部落或者小方国的首领,每年定期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反正就是各种最好的东西,拿来奉献给夏朝的大王启,表示忠心和臣服。有扈氏不来进贡,启心想,我堂堂大夏朝,你居然不来朝拜我,哼,咱们走着瞧!不给你点厉害,也不知道我夏启的厉害哈!便率领大军,去进攻有扈氏。

有扈氏的首领也不是吃素的,心想你夏王有什么了不起?你敢来攻打我,让我也给你一点厉害瞧瞧!于是,两支军队就在甘这个地方相遇了,互相呼喊着发起进攻。

在进攻之前,为了激励士兵勇猛杀敌,夏启发动了战斗动员令,这就是《甘誓》,记录在《尚书》中。内容是: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甘誓》是夏启召集左右高级将领和官员进行纪律约束的誓词,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三正是指夏朝时的三个大官,正是官名),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道。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

果然,牛皮不是吹的,夏朝的军队真不是吃素的,有扈氏的军队虽然准备也很充分,但两军交战勇者胜,夏军令行禁止,战斗力更强。有扈氏的军队很快被打得落花流水,逃之夭夭。

这一场战争,打败了有扈氏,也让其他一些处于观望状态的小部落吓破了胆子,纷纷归附夏朝并进贡。史书记载:“灭有扈氏,天下咸朝”。于是,夏朝统一了华夏各部落。这场著名的战争称为“甘之战”。

夏启用暴力手段结束“禅让制”后,他的儿子们又发生了争夺继承权的骨肉相残,这就是“武观之乱”。

《竹书纪年》记载:“(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意思是在夏启十一年的时候,将五儿子武观流放到西河这个地方,夏启十五年时,武观发动叛乱,夏启命令彭伯寿师率军平叛,将武观抓了回来。

先秦时期,出现了很多英明的领导,但也发生了很多王子荒淫昏乱的事件。其中,圣人帝尧的儿子丹朱、虞舜的儿子商均、夏启的儿子武观、商汤孙子太甲、文王的儿子管叔和蔡叔,都很不争气。所以史书说:“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武观就是夏启的“奸子”。

夏启的缺点是“荒于音乐和饮食”,而且喜欢打猎。他的这些不良嗜好,遗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影响了他管理国家。《墨子》称启“好酒耽乐”。

夏启在位十六年,病死,葬于河南安邑附近。唐朝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

 夏启关系图.jpg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