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八节、到黄州
大快朵颐后,他们直航黄州,他们船小,可以进到内河。
黄州现在的治安状况比其它地方抓得紧一些,船一停靠码头,便有差役前来查验,这正是他们需要的。
差役们在得知是判官大人的家眷到了后,当然卖力巴结。一些人帮着他们靠船停船,也有人在招待他们歇息,等判官大人前来迎接,两个腿脚快的早就赶往州衙通报顶头上司去了。
约等了一炷香时,三姑爷便带着几个随从赶到码头,见到岳母大人和夫人后自然是欢天喜地。一众姨妹个个美若天仙,小舅子也是人中龙凤,更有孟珙孟大人也十分推崇的清虚老神仙一路,那是何等的风光!
作官的人,十有八九都讲究排场脸面,夫人及夫人娘家人的到来,给他挣足了面子。让三姑爷有点疑惑的是,有消息说,清虚道长师徒一路上大发神威,威震水贼,可道长的徒弟是谁呢?没见到一个生人,他无从判断。虽然有些好奇,但也不便打听。
三姑爷本想安排陈大爷一众船工到高升客栈休息,被陈大爷婉拒了。船夫习惯上是以船为家,何况他们与杨夫人她们只是雇佣关系,判官大人安排住处,谁知道是不是只是客套呢,民与官之间的差距,千万不要企望官真能做到爱民如子。
杨夫人等一行在大家的簇拥下到了三姑爷的官衙。判官大人的官衙和府衙在一起,府砥就在官衙的后面。也没什么人,他上任时仅带了一个书童、一个老仆,在本地请了一个厨子,两进的院子空荡荡的。
他也没有想到夫人会带着岳母及众姨妹前来,还好简陋的家具是有的,卧具岳母和夫人都带得有,也没有什么不方便,这一带又是鱼米之乡,缺点什么,安排两个差役和老仆一起,上一趟街便什么都有了。
酉时初,三姑爷便在后衙摆好家宴,款待远道而来的亲戚,由于一路上大家都生活在船上,没休息好,宴后大家就分头休息去了。晚上三姑爷的作业交得夫妻俩都满意,三姑娘给夫君枕边风一吹,判官大人便满口答应了帮陈大爷办理船籍牌的事情,这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也应承了全力打听彭玉的讯息。
次日,三姑爷安排师爷去给陈大爷办船籍牌,然后去孟珙营中了解军情,并打听关于彭玉的消息,正好遇到孟珙孟大人从麻城回来。孟珙得知清虚道长到了黄州,立即丢下公事,命三姑爷带着前来府上拜见。
原来清虚道长早年和孟珙的曾祖父孟安就已相识,还指点过孟珙祖父孟林和父亲孟宗政的武功呢,虽无师徒名份,但自其祖父以下都把清虚道长视为前辈。孟珙的曾祖曾经在岳飞手下效力,祖父也是‘岳家军’,岳飞遇害后,他们就回老家作起了地主,一步步发展成了豪强,到父亲孟宗政时,已发展成了荆襄地区的豪强领袖。
赵方任荆湖制置使时,将其招至麾下,成了忠义军首领,统制。赵方对还是少年的孟珙就非常赏识,在那个讲究出身门阀的年代,可以说孟珙是出自赵方门下,所以后来孟珙面对赵范、赵葵两兄弟的打压时,心里还念着旧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孟珙的成长。
在孟珙看来,清虚道长是神龙似的人物,难得一见。在襄阳时,听说道长曾经几次路过,他都没能见上一面,心中颇有遗憾,前几天有探报,道长师徒在巴东和枝江的百里洲大发神威,挫败水贼。他心里便在想,老仙长这次走水路,不知又要到哪里去云游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上一面!所以才从麻城赶了回来,希望能在黄州见到老仙长。没想到老仙长居然是受判官张大人的岳父委托护送家小过来,看样子自己手下的这个判官还有些背境呢。以前也没有听说老仙长有什么弟子,结果又冒出一个徒弟来,不知是那位前辈。
孟珙、字璞玉,是孟宗政的第四子,十一岁就随父亲到军中,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既有武将的耿直本性,又有儒生的儒雅,也算是一代儒将。其实,如不是文武双全之材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在本朝无文才的武将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视,象他曾祖、祖父的老长官岳飞,一路凯歌后便飘飘然了,所率部队被称之为‘岳家军’也欣然接受了,最后虽有撼天之功却被当道所忌,被一个‘莫须有’的罪就给屈杀了。
无论在何朝何代,无论多么开明的皇帝,决不可能将军队交到某一位将军手中。既然你所率领的军队已被称之为‘岳家军’了,这军队到底是你岳家的还是我老赵家的呢?赵家本来是靠兵变得的天下,现在军队已被称为‘岳家军’了,那么天下会不会也改姓岳呢?自从有了‘岳家军’之说,岳飞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必死无疑!
孟珙可不想去触这种霉头,所以他对上一直都小心谨慎,待人接物皆以文人的方式,注意藏锋,可后来包括他的继任者余玠也都死在这个小心谨慎上。可是到后来,孟珙所部也被称之为‘孟家军’,老百姓无意之中的一些称谓,不谨慎处理是会埋下祸端的,这是后话。
孟珙只带了两名亲随便同三姑爷一起急匆匆地来到判官衙门,进到中院,也不等三姑爷入内通报,在院门正好遇上一个差役,急着问到:“清虚老神仙在哪里?”
差役从来没跟孟珙这样级别的官员打过交道,被这么一问,心里紧张,手忙脚乱地在院门口傻站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这、这、------”
他是奉师爷之命回来给夫人报告帮陈大爷办船籍牌的事情的。办这些事,多少有些上不得台面,被最高长官一问,根本没回可神来。
清虚道长正在客厅内和杨夫人、杨管事、杨年等商量事情,听到院中有人问,便在杨年后面跟了出来。见到一个身着朱红便装,方面大耳,蓄着近尺长髯的大汉在院门口拦着差役问话,身后跟着两位青年将领,而三姑爷还在院门之外紧赶。
孟珙看到了一个英俊少年后面跟出来的清虚道长,一眼便认了出来。就不等差役答话了,便一个长揖,口中说到:“不知道仙长驾到鄙地,晚辈迎接来迟,望仙长恕罪!”
清虚则连忙回礼道:“不敢、不敢,孟大帅日理万机,贫道哪敢打扰!”
两人是旧识,现在摆出这种架式,都感觉到这样有点过了,随即都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