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我会为李家和张家报仇的!等着,不管是 5 年还是 10,哪怕是 50 年,我会做到的!”李杉长的声音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要将这句话铭刻在心底。
现实中的李杉长回忆起这段往事,眼角也不自觉地流出了泪水。他想起了自己与张兄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曾经共同经历过的艰难岁月。如今,他终于看到了复仇的曙光,却再也无法与张兄分享这份喜悦。
李杉长默默地念叨着:“张兄,等着,兄弟就快要完成约定了,等我!到时兄弟再来祭奠你。”说完,他转身向着南方飞奔而去,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李家和张家报仇雪恨。
然而,前方等待着李杉长的道路并不平坦。这一路上,他不仅要躲避身后源源不断的援军,还要面对南方荒芜人烟、粮食匮乏的困境。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着,心中的仇恨支撑着他不断前行。
在逃跑的路上,李杉长母子二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既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开援军的追捕,又要寻找食物来维持生命。由于南方地区人口稀少,可食用的粮食非常有限,李杉长只能四处寻找那一点点可怜的粮食。
有一次,李杉长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粮食,满心欢喜地带着它们回到母亲身边。但当他赶到时,却发现母亲早已饿得无法支撑,倒在了他的怀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看着母亲离去的身影,李杉长悲痛欲绝,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自责和悔恨。
失去了母亲后,李杉长独自一人继续踏上了复仇之路。他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肩负着为张家讨回公道的使命。尽管前途未卜,但他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因为他知道,只有完成这个使命,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才能对得起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
而此时的王宫之中,李中华和张中丞纷纷被国王给斩杀在大殿之中,鲜血染红了地面,血腥气息弥漫着整个宫殿。
朝中的大臣们见到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原本就对国王的突然举动感到惊讶,而他出手如此果断更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就在这时,一名善于阿谀奉承的大臣走上前来说道:“陛下英明!您果断地斩杀了朝中的两名奸臣及其家族中的所有子弟和下人。这真是上天保佑我们王国!保佑陛下!陛下您简直就是神人下凡啊!”
有了这个大臣带头,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起来。他们夸赞国王的英明决策,表示愿意永远效忠于他。然而,这位国王并没有因为这些赞美之词而动容,甚至连表情都没有丝毫改变。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冷漠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对于那些阿谀奉承的话语,他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不为所动。他知道,真正的权力并不在于他人的赞美和奉承,而是在于自己的实力和智慧。
国王一边听着他们的吹捧,一边缓缓地走向王座。当他走到王座时,心里还在想:“真没想到,自己的这些臣子竟然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毫无用处!他们整天只会吹牛和闲聊,对王国一点帮助都没有!看来我得重新找些人来接替他们了。”
国王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这时,大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身披盔甲的将士拖着一具尸体走进了殿内。接着,他跪下行礼说道:“臣不辱使命,已将反派之子抓回,可惜……”
国王冷冷地问:“石将军有何可惜之事?”
将军惶恐地回答:“在下实力不济,让其中一个贼子逃脱了,请陛下责罚!”
国王听到石秀的话,脸上露出一丝不屑,淡淡的笑道:“呵呵,不就是李中华的大儿子吗?就算放跑了他又能如何?他翻不出任何风浪来。更何况,石将军不是已经抓了一个,甚至还杀了一个吗?这就已经足够了。来人,传旨!”
随着国王一声令下,一名太监捧着王旨走了过来,然后大声宣读道:“石秀石将军抓捕叛贼有功!现升石秀将军官至三品,并奖励李家府邸为其居所。”
石秀听后,立刻跪地拱手谢恩。
然而,此刻的李飞却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王旨颁布,他才如梦初醒。
他先是向后退了两步,然后鼓起勇气向前走了几步,对着国王大声质问道:“陛下,您为何现在所做的与我们之前说好的完全不同啊!之前您明明答应过要将李府交给我,让我成为李家的新任族长,可是为什么……”
还不等李飞把话说完,石秀就已经忍无可忍,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李飞。只见枪尖闪烁着寒光,瞬间穿透了李飞的胸膛,鲜血四溅。李飞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石秀,随后缓缓倒地。
在场的满朝文武和国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他们目瞪口呆地望着石秀和倒在地上的李飞。国王更是怒不可遏,他猛地拍案而起,大声质问石秀:“石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李飞并没有犯什么错误,而你却敢当着本王的面杀害国家的重要臣子!难道你不怕本王现在就让你身首异处吗?”
石秀听到国王的话后,他明白国王其实并不想责怪他,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于是他恭敬地跪在地上,回答道:“陛下,李飞竟敢当众辱骂陛下您,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实在不能容忍。仅凭这一点,我石秀就应该将他斩杀于此!即使陛下要怪罪于我,我也心甘情愿接受惩罚。”
国王暗自感叹,石秀能够理解到他的真实意图,并做出这样的反应,让他感到满意。然而,石秀胆敢揣测国王的心思,这也让国王感到不悦。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威严不容侵犯。
国王此时一脸严肃地说道:“既然人也已经杀了,那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石秀给我拉出去仗打二十,罚俸禄一年。”
石秀听到后,立刻跪地谢恩,“感谢陛下责罚。”说完便站起身来,缓缓地向大殿外走去。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仿佛身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一般,让人感到无比的沉重。但他并没有丝毫的反抗,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