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人类的暗黑面VS宇宙的正能量
书名:盛世新爱之遇见双生之光 作者:恋恋心音 本章字数:3156字 发布时间:2024-08-03

很无奈,语言暴力这种事就像病毒一样可以传染,每个人都讨厌被骂,一旦听到骂声就会本能地感到不爽,不知不觉在体内形成一股怨气和负能量,不疏散出去,内心就会焦虑不安,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你骂,他也跟着骂,骂到最后发现大家都在骂,结局就是,没有一个人会是“病毒”攻势下的幸存者。

职场里,被看不惯自己的人,不指名道姓暗戳戳地骂,回到家,晚上又经常半夜被叫骂声惊醒,那段时间我对骂人的言辞变得特别敏感。

每当邻居又无端开骂,我就想起鲁迅先生的那段话:人类的悲欢并不互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既然悲欢没有互通的可能,想要互通过于艰难复杂了一点,我有时候不堪其扰后,会兀自在脑子里突发奇想——

未来我们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可以彻底隔音的材质,或者干脆设计一种隔音电子波,在自家的房屋区域内设置一种声波过滤控制器,精确计算出自家房间的空间大小及空间位置,一旦进入房门,开启隔音器,外界声源就自动被隔断,只能听见室内的声音。反之一旦关闭“隔音器”,外界声源又能自动恢复正常入耳传递。

这样人只要进入装有这种声波控制器的空间内,就能彻底杜绝外来噪音的干扰,想要工作休息的时候,都能享受彻底的安宁祥和。这样我们在自家的空间内才能获得真正的隐私和自由,也不会跟邻居们互相“打扰”,互相“伤害”了。

妈妈对于我的敏感颇有微词,她常说:“大家都能适应这种语言环境,为什么就你不适应,难道你是从外星球来的?”

我说:“我不是不适应,我只是不喜欢。甚至这两年里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从不喜欢骂人的我学会了别人怎么骂我,我就怎么骂回去,你知道的,小时候的我是宁可自己被气出内伤,也要以德报怨的那种受气包,但当我发现我的退让并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反而让人以为自己好欺负时,在遇到语言暴力时我学会了和对方'正面刚'。”

但是扪心自问,我内心深处是极其讨厌语言暴力的,我想逃脱,我不想被同化,却又无能为力。因为我不是圣人,我做不到永远退让、永远骂不还口。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我每天都感觉很不开心,很压抑,很无助。

我告诉自己,茫茫人海里,作为一个打工人,虽然我是一名技术工作者,却也只是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打工仔,人弱小的时候,身边的坏人最多。

都说上层社会人帮人,底层社会人踩人,或许这话有点夸张了,我始终认为底层的大多数人本性其实都不坏,因为我也亲眼目睹过底层的人在彼此遭遇危难的时候,会互帮互助,互送温暖,但是我同样也亲身经历过,利益面前人性的“凶残”争斗。

因为底层的资源有限,机会有限,竞争惨烈,人性的劣根之处在于,大多数人都看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我想也许正应了螃蟹效应:盆子里只有一只螃蟹的时候,你必须要盖上盖子才能防止螃蟹逃走,但当盆子里放了好多螃蟹时,你就不需要盖上盖子了,因为它们张牙舞爪谁也不会让谁往上爬,一个个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把别人拽下去。所以底层社会更容易“人踩人”也是非常残酷的现实。

我知道自己无力对抗人性的恶,不到逼不得已就尽可能避开办公室里的口舌之争,平时不忙时就戴上耳塞,不听那些闲言碎语。每天一回到宿舍也会戴上耳塞,与楼宇间的谩骂声保持着一层“音乐”过滤器的静化距离。

尽管如此,我内心还是时常感到紧张与悲哀,曾几何时,耳机之父beyer发明耳机或许只是为了方便我们能更好的无杂质的直接欣赏到美妙的人间乐音,耳机也只是大家为了防止打扰他人,独自欣赏音频视频的工具,现在无形中却成了我抵抗语言暴力和人间恶意的一种手段。

就像我们每天出门不得不佩戴口罩防疫病毒一样,耳机也成了我的日常必备。离开耳机的我,和没戴口罩的我一样,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在“病毒”的世界里裸奔的“小孩”,我会感觉惊慌无措,我很害怕自己会被“同化”,我用音乐守护着自己最后那点倔强——“耳不听为净”

我看到很多人的社交软件自我介绍一栏里写着“离开耳塞无法生存”,不知用意为何,我常常想他们多少也跟我有过同样的生存困惑吧?

对于从小在喧嚣杂乱的叫骂声中长大的人来说,他们的脸皮或许更厚,对污言秽语的承受能力更强,而对我这种在娘胎里就听惯了朗朗书声,在相对安宁平和的环境里长大的“文艺女青年”来说,我脸皮真的很薄,对喧嚣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极低,对污言秽语的承受能力几乎为0。这可能是我自身最大的弱点了。

我喜欢这人间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却也不得不面对它们的对立面。我明白,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这是难以改变的自然现象,就像人间,有鲜花,有掌声,有喝彩,也同样会有臭鸡蛋,有诋毁,有倒彩。

我深信只有像向日葵一样努力站在阳光下,迎着太阳的方向,才能把暗影永远地留在身后。

所以一得空闲,我就会去图书馆看书写作,也会抽空去公园、去教堂附近散散步。这世界喧嚣,所以我更珍惜每一刻上天赐予我的“安宁”,当我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当我徜徉在书籍的馨香里,那是我感觉最幸福最温暖的时刻。

一到图书馆,我觉得自己就真的成了妈妈嘴里说的那个从外星来的孩子,仿佛终于发现了地球宝藏一般地自在快乐。

这里的“能量磁场”特别纯净祥和,自习室里没有人大声喧哗,大家都规矩得戴着口罩,都在认真努力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变异和传播,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各种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面对竞争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健康的压力,生存的压力,太多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慌。

这些压力就像一颗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们的肩头,落在我们的心上。太多的负面情绪让人类变得焦躁不安,因为害怕遇到欺骗和伤害,恐惧遭遇更大的自然灾难,我们身上都多多少少沾染了一丝若有似无的“戾气”。

人与人之间的戾气只会加剧病毒的传染和肆虐,唯有心怀善心正念,对他人和社会多一份爱意,团结一致,才能战胜“邪妄”之气,让病毒破防。

科学家们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研发新药,与病毒赛跑,那些为了抗疫坚持在第一线的科研和医护工作者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超级英雄”,他们怀抱“救国”“救人”的仁爱之心,为我们打造了抵御新型病毒的铜墙铁壁,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科学和医学界的奇迹。

我们感觉轻松和毫不费力,是因为有英雄们站在我们的背后。

我也始终愿意相信人性本善,生而为人,我们内心深处都是向往世界和平的,我们都渴望阳光雨露,和风细雨,也渴望国泰民安,现世太平。

在图书馆里你能明显感受到,人类对文明的无限向往和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我想社会大环境对一个人品性修养的形成和再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书本和知识则永远是最能启迪陶冶人们心灵的精神食粮。

每当图书馆的音响设备里传来“夕阳西下,倦鸟归林”的语音播报时,我就知道那是即将闭馆的温馨提示,于是便开始默默收拾笔记本电脑,恋恋不舍地离开这里,再不慌不忙地出门等公车,去赶往另一个夜间会开门的图书馆。

那个图书馆没有市里的大,是一个小的书院,但是晚上却有很多学生和学生的家长都往书院跑,而且那个地方离我住的小区特别近,走个一两公里就到了。

原本我不知道这家图书馆晚上还开放,直到有一天下午四点半市里图书馆关门了,我当时刚好写小说写到尽兴处,不想停歇,满心不情愿地从图书馆自修室出来,坐上公交车那会,满脑子还依然都在思索着剧情发展的情节,所以我走神了,莫名其妙提前两站就以为到地了,急急忙忙跟着人群下了车。

下车之后,谁曾想马上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这座书院的正门。我在心里直呼神奇,我正愁无处可去,想找一个安静的去处继续创作,上天就把我带到了这里。

正所谓“所愿即所得”,我心下欢喜,我觉得我现在做的这件事一定是受上天祝福的,天使们或许都听见了我的心愿,所以它们把我带到了这里。

或许当一个人的内心拥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心愿和梦想时,当他全心全意,一门心思想要努力奋斗,创造奇迹时,他的身上就会自带“光芒”吧,他会全身充满爱的能量,并且势不可挡,全世界都会为他的梦想开路。

我想这也就是所谓宇宙的“正向思维吸引力法则”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