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梦里,隐隐出现了这“清风”姐姐的影子?
原本是大雾弥漫的江面上,一叶孤舟正漂流着。也不知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就置身于这空荡荡、雾蒙蒙的江面上:浓雾,扁舟,薄暮,清江……一开始,我也感觉到,此情此景,远离俗世尘嚣,远离沧桑变迁,说不出的惬意、脱俗。
然而,再过了一些时候,当我意识到,偌大的这一片天地,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就不由得倍感孤寂、凄清。
只是,就算是凄神寒骨,又能怎样呢?
于是,我下意识地闭上了双眼。
睁开眼之后,江面上多了一轮月影!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看走眼了。
眨了眨眼之后,我就发现,江上月影依旧;而再向上仰望之时,浓云薄雾散尽,那白玉盘一般的月亮,赫然就挂在那湛蓝的天幕上。
凉风徐徐,拂面而来之际,恰似娘亲那轻柔、温暖的大手。
暗暗地吸了一口气之后,我的心情,渐渐舒缓、平静了些。再过了一会儿,我一时颇有感触,不由得朗声吟咏起来: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非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知为声,目遇之而……
“好,好一个‘山间之明月’啊!”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吟诵。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十多天之后,我依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当时,我明明听到另外一个声音,一个不同于自己的声音,游目四顾之时,却是杳无人影!然后,冷静下来之后,我就这样问道:“足下何人,何不现身,与民女晤谈一番?”
“明月啊,”只听那声音这样回应道,“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到了该见面之时,我自当坦然面对!此时此刻,澄江如练,左臂上那月牙一般的印记,你不至于就忘了吧?有朝一日,另一条手臂,清风轻拂,荡起阵阵波纹,那就是我的‘信物’了!清风尚有俗事未了,暂且辞去……”
再过了好些时候,这样一个世界,依然是那样的空旷、宁静!
那天夜里,我苏醒过来之后,只觉得那样的一个梦,没头没尾的,就像从一幅长卷之中,剪下一个小小的片段,确实甚是费解。
那么,到了如今的这个夜晚,我的思绪,会不会有点长进呢?
此刻想来,那个孤舟江上的夜晚,跟我说话的,就是那“清风”了。只不过,那个夜晚,她所说的话语,颇为凝练、含蓄,我又是第一次与她梦中相见,自然也就不知所云了。
如果这两个梦,都是真的,那又如何?
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只是,对我来说,这样的一个节日,意义何在呢?李太白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要说在月明之夜,如果我要在自家的院落里,站在那大树底下,“对影成三人”,勉强也能做得到!只是,跟自己的影子对饮,除了倍感凄清,还能再有什么呢?
这诗仙李白,人称“谪仙人”,自是潇洒旷达,即便是月下顾影,涌上他心头的,似乎也不是什么孤灯青影形影相吊啊!
那么,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或者说,我更想知晓,我是不是也能“附庸风雅”一番呢?
是啊,这十多年里,我就局限在这样一个小村子里,目之所见,也就是几个蚕妇村氓;耳之所闻,也就是几句俗话俚语;足迹之所至,也就是方圆数里之内的穷乡僻壤。就算我也曾跟随王先生,读过几行圣经贤传,只是,这些片言只语,一直都缥缈直如海市蜃楼……
“是啊,该拿出一点儿主意了——”方明月低声自语道。
次日上午,方明月准备了一些祭品,一番踌躇之后,就携带祭品,来到父母双亲的坟前。
摆好祭品,点上香烛之后,方明月跪倒在地,低声祝祷道:
双亲在天之灵,请受女儿一拜!
明月不孝,未能使双亲尽享天年。
时维九月,序属仲秋。明月自忖,若以天地之大,何处不能容一草芥之身?若言天地之宽,何以不勇毅前行,以展鸿鹄之志?若论红尘万丈,何不以三尺之躯,历经尘世繁华沧桑?
有感及此,明月自当远行,以慰平生之志。
此去经年,山长水阔,唯恐不能年年祭拜于父母灵前,有悖孝道。然则世间之事,顾此失彼之处,所在甚多。为此,祈愿双亲体谅、垂怜。他日若有衣锦还乡之时,自当置办厚礼,尽供于父母灵前。
今当远离,仓促之间难以尽情。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一番祭拜之后,坟前的香烛,已然燃去了一大半。接着,方明月又烧起纸钱来。凝神片刻之后,方明月拿起坟前的三个酒杯,将里面的酒水,洒在那即将燃尽的纸钱上。
回到家里,略作休息之后,方明月拿起那祭扫过整鸡,前往私塾王先生的住处。
望着爱徒手里的那只整鸡,王先生倒是有点不解了:“明月啊,过来就过来,不用再拿整只鸡过来的……”
“王先生,”方明月解释道,“刚才,我到父母坟前祭拜了一番。考虑到这么大的一只整鸡,徒儿一个人,怎么也吃不完的。这样想着,就拿过来了,咱师徒俩,喝上几杯?”
那王先生自然也体会到,既然都拿过来了,就不可能拿回去了。于是,他这样说道:“是啊,就先放下吧。来,先弄一下饭菜……”
明月也没多说什么,放下整鸡之后,就和王先生一起,整弄起这中秋节的饭菜来。
太阳刚刚偏西不久,一桌酒菜,就准备好了。
为爱徒倒了一杯酒之后,王先生这样说道:“明月啊,本来,为师打算张罗好酒菜,再过去叫你的。却没想到,你倒是捷足先登了。这样也好,这中秋节,咱师徒俩随便喝几盅……”
明月暗自思忖道,王先生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如今,自己即将远行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忘了这栽培之恩,都要先敬恩师一杯的。
这样想着,她拿起酒杯,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