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雾现江山,苍茫云海间。天经垂阔野,地纬绣辽原。
关于地图可以考证的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神龙纪时代,乃是由比国匠师周髀首次提出。实际上,周髀并非比国龙族贵族,而是星云湖畔一个村落的平民,因为机缘巧合追随比国人子辽,懂得了地利对于族群部落的意义。
后来,星云湖至霆山一带被龙族占据,成为龙族人的天下,周髀被子辽推荐为官,出任比国地志官。他决定以脚为尺,走遍廊中地区,助力龙族与比国强盛。历经数年,周髀果然依诺而行,写出影响后世的《周髀图志》一书。为了纪念周髀的贡献,后世将其出生的村落取名周镇。
尽管周髀不是一代大贤,他的书却影响深远,被勤岭学城地宗派学子奉为圭臬。不过,否认地宗派的学士认为,亚夏大陆有关地图的起源,当在黄辕大帝统一大陆之时便有,其依据则是丰风编写的《亚夏地志》。
丰风比周髀晚出生百年,乃是鬼湖北岸鬼镇鬼族人,曾经是鬼族部落的一员将领,与龙族军队征战多年。丰风到了晚年,痴迷于图志与神话,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据丰风的《亚夏地志》记载,黄辕大帝封神为天下主宰之后,银河与夏江发生了一次大洪水,其势汹汹高过山岗,淹没了两岸大片土地。
眼见土著部落流离失所,被迫退到了山岭高地避难,黄辕大帝自知责任重大,于是派出十二贤士,联手治理那滔天洪水。十二贤士共使法力,各自祭出一件法宝,逼退了势如猛兽的洪水,使亚夏大陆重新归于安定。
经过大洪水的洗礼,十二贤士意识到天神力有限,若想要使天下太平,令土著部落掌握命运,必须让他们真正了解亚夏。为此,十二贤不再借助各自法力,以步行方式走遍大陆,共同铸造了十二座大鼎。那十二座大鼎上有山、有水、有路,记录了各地奇异事物的图像,不仅可为渔猎、游历提供方便,也被认为是地图之始。
十二贤请各地部落襄助,运送十二座大鼎出发,齐往勤岭神鼎谷相聚,以便让亚夏各部能够共同见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十二贤除掉的十二兽兽灵重现,催动十二个半兽人偷袭,将十二座大鼎抢走,沉入到亚夏大陆十二条大河之中。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十二座大鼎,以至于后世认为大鼎乃是虚妄之事。由于没有找到大鼎,支持地图源起黄辕时代的学派学士,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周髀被尊为“图祖”。
地图制法虽不复杂,但是浓缩于羊皮或麻布并不容易,篷冲列岛土著原本无人通晓。到了吴福渡海之时,地图概念才传到篷冲列岛,渐渐被土著部落们了解。受到亚夏地图启发,源天守一遍走本岛,绘制了第一幅本岛地图。
源天守一不是蕃镇贵族,而是大津河南岸源天蕃的奴隶,因为作战非常勇敢,被蕃主除去奴隶身份。源天守一绘制的羊皮地图极为简略,但是对于各蕃而言影响深远,故而将地图视为一宝,收藏在罗生平枝府中,并被取名为“源氏地图”。
泰 安来到罗生蕃后,曾经看过“源氏地图”,对篷冲列岛有了直观印象。贵士山是篷冲本岛最高的山,以自然分隔的方式,将篷冲本岛划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也就是各蕃认同的东西两岛。
东岛以宫河为发展中心,有宫崎、桐壶、冷泉、藤壶、德康、织长六大最强蕃镇,以及田首、福原、茨成、梅木、神奈、千户、佰仕、弥生、岐阜、扇形、秋岩、青石与源天等蕃镇,依托各种地利之势,割据一方天地。西岛山地颇多,地势亦比东部较高,知名的山有爱知岭、野岳岭、羊蹄山、太良山、那须山,等等。高知江两岸有高知、冈山、晓泉、须磨、深井与大江六大强蕃,新谢、乌取、山口、鸟根、静知、爱知、远藤、石槌、松高、云出、英田等蕃较弱,更有尚未开化的山地原始部落。
除了本岛近百个部落蕃镇之外,熊本半岛上亦有佐崎、本分、长熊、熊浣与鹿宫等小蕃,与本岛隔着静知河相望。熊本半岛土著野蛮强悍,多出打家劫舍的海盗,与棒槌岛、沉冰岛浪人团往来密切。
到了元世纪中期之时,各个蕃镇之间征伐更多,土地与人口经常变化。为了彰显蕃镇地位,蕃主都会定期绘制地图,确定蕃镇的边界。如果一个蕃镇向另一蕃镇献上地图,那么就意味着归顺与臣服。
臣服!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慰而目眩的词语啊!泰 安感到自己的心跳加快,那种喜悦与亢奋的感觉如同一条大河,冲击着他心胸干涸的两岸,令他从某种程度上对田垦的背叛释怀。
泰 安看着德康蕃使节走入主屋大殿。使节的年龄超过三十岁,额头向前微凸,两只眼睛四处打量着,看到泰 安后略显错愕。他身上穿着镶了丝边的对襟麻衣,系在一侧的带子轻轻摆动,手里捧着德康蕃羊皮地图,脚步轻缓而有节奏。泰 安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得意之色,扫了一眼身边的哥贝贞利,心里产生一种昂然向上的劲儿。
既然有人选择离开,那么就该有人选择加入。泰 安给自己暗自鼓劲。
“这位是泰古国国王泰 安,也是日照大神转世,更是篷冲列岛的天子。德康蕃的使节可以叩拜了。”罗生平枝的话很简短,但是显得威严十足。
“我的名字叫做多闻山下,乃是德康蕃主的使者,特意前来祝贺安国主打造原野城,实现篷冲列岛的统一。”多闻山下深躬到地,非常谦卑地向泰 安表达敬意。
“德康蕃主知晓大义,主动向泰古国臣服,足见他是一个爱惜百姓的人,我代表着无上至尊太阳神为他祝福。”泰 安极为庄重地说道。
“德康蕃是东岛六大强蕃之一,贵信平城是宫河沿岸的名城,人口达到三万,武士亦有一千多,为何要投奔安国主呢?”上杉春日眼睛射出寒光,如同两柄剑刺向多闻山下。
“各位应该知道,德康蕃虽属于东岛,却与其他五蕃格格不入,更倾向于参与海洋贸易,以此来改变蕃民困境。德康家泰是一位年老长者,不希望各蕃再经历征战,令本岛各族陷入刀兵,所以一直期盼天降神者,使篷冲列岛统一 起来。德康蕃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了安国主,等来了太阳神的使者,所以才派我来献上羊皮地图,恭迎安国主驾临贵信。”
“一张羊皮地图就能表达德康蕃的臣服之意吗?”封守曲打着酒嗝问道。
“多闻山下此来,除了带来德康蕃地图,还有两礼敬献安国主。德康蕃主知道安国主正在修筑原野城,特意送来一批匠人与物资,襄助罗生蕃主同筑大城,这是物资的清单与明细。”多闻山下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麻纸,连同羊皮地图一并呈上。上杉春日走了过去,将两样东西接过来,再转递给泰 安。
“时值篷冲本岛春节,德康蕃主知道罗生蕃主喜欢相扑,故而送来东岛七大相扑之一:摄津伊丹。”
相扑源于亚夏大陆神龙纪时代,最初为了庆祝强大部落征战获胜,又被部落贵族们称为“角抵”,“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神龙纪中期,相扑成为一种竞技,并成为贵族间游戏之一,甚至成为两个邦国较量的一种对抗方式。被亚夏族人尊为一代战神的南魔喜欢相扑,曾经与相扑武士登台献技,甚至推动相扑在廊中地区传播。
到了灭龙纪末、元世纪初,相朴从亚夏武功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竞技术,而实现这一转变者名叫向莆。向莆是明湖东畔扑镇人,祖上是相扑世家,专门为贵族表演此技。向莆改变原有规则,明确相扑只扑不打,更不许踢脚,以将对方扳倒为胜。
庄帝成为银夏帝国之主后,大力推广亚夏文化,包括茶道、棋艺、诗词与武术,相扑也一并传入篷冲列岛。起初,相扑只在本岛沿岸蕃镇流行,慢慢地成为一种贵族喜欢的竞技,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扑舞”,并且要求两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