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乱世之文化绿洲
书名:绝代皇妃花蕊夫人 作者:白尔 本章字数:8826字 发布时间:2024-08-02

广政十年(947年)正月。玉漏五更,后主头戴冕冠,身着衮服,坐在御 座上接受百官朝拜。宰相母昭裔出班奏曰:“陛下令臣主持刻印的《广政石 经》已成书,请陛下御览。”

此书是根据大唐开成元年的《石经》,命张德剑写字,孙逢吉、句中正 矫正,刻成十部《孝经》《论语》《尔雅》《周易》《尚书》《周礼》《毛诗》《礼 记》《仪礼》《左传》。封面是后主题签。

后主匆匆一览,喜形于色,大加赞赏:“后唐宰相冯道刻《石经》花了 二十年始成,爱卿仅用了八年,神速也!刻板之娟秀,装潢之精美,远远超 过前人,堪称刻版印刷一绝。朕赐朝中各大臣一套《石经》,其余珍藏京华学 馆备用。”

后主扫视朝堂,高兴地看着母昭裔,道:“爱卿为雕版印刷付出巨大代价, 朕特赐爱卿锦帛五百匹、珍珠百斛,以资奖励。”

“谢皇上隆恩!”母昭裔出班跪谢!

后主对母昭裔的褒奖一点也不过分!后世用木板刻字印书,实始于孟袒 广政年间母昭裔之手。

母昭裔乃河中龙门人,博学多才。相传,少时家贫好学,曾向人借《昭 明文选》《初学记》阅读,见书主面带难色便怏然离去,回家叹曰:“异日若 显达,版以缕之,遣送莘莘学子,褒掖后士。”

他日,母昭裔做宰相,荣宠已极,不食其言,出资雇工,刻成此二书广 送学子寒士。又自费雕刻印刷《九经》,颁发郡县,传播文化。设立学馆,培 养人才。时人笑他为书痴,他不辩解,一笑置之。

忽然,殿外鼓楼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这是侍卫向殿内报告有紧急朝奏 禀告。后主一听,传旨侍卫进殿。

原来是山南西道节度使(治兴元)孙汉韶的报捷书,差驿使星夜兼程赶 来。后主展书一看,大悦,令近侍向群臣宣读:

“微臣孙汉韶千里驰表,报捷于皇帝陛下,辽主率部入汴州(今河南开封 市),晋亡汉兴。晋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治秦州),不受辽主诏命,手刃辽 使,举秦(今甘肃秦安县)、阶(今甘肃武都区)、成(今甘肃成县)三州降 蜀。特持表拜奏,臣翘首以待敕示。”

奏表读完,群臣弹冠相庆。传令钟楼的司钟,击钟百响,以示庆贺。后 主下令,左千牛卫上将军李继勋为秦州宣慰使,派李继勋与兴州(今陕西略 阳)刺史刘景麾兵攻克固镇(今甘肃徽县),遣山南西道节度使孙汉韶移兵攻 固镇,扼散关,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何重建率三州之兵扼散关,断其援 路,以攻凤州。

三个月后的一个早朝,殿外鼓楼又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孙汉韶二次报 捷,凤州刺史石奉颖在三面夹击下,举州降蜀。钟楼的钟声又庄严地响了 百响。

就这样,后蜀兵不血刃,尽得秦、凤、阶、成四州,北部的疆界恢复到 了前蜀最鼎盛的状况。

那时,中原群雄并起,战乱频繁,杀伐篡位,称王称帝,民不聊生,哀 鸿遍野。军人政权由后梁到后唐、到后晋、到后汉,君如弈棋,国如传舍, 像走马灯似的变幻无常。唯蜀地依托山川险固,又是天府,五谷丰登,斗米 三钱,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加之前后蜀主崇文尚艺,尤孟袒好艺成癖,故 中原文人学士、能工巧匠纷纷避乱入蜀。加之早在唐玄宗、僖宗二帝幸蜀避 乱,大家名流纷至沓来,留下不少精英,可谓群星荟萃。后蜀成了刻印的家 园、诗词的海洋、绘画的王国,一派升平景象。

一日,南唐主李璟遣使臣给后主送来几只丹顶鹤,通体雪白,头部嫣红, 长长的脖子上一圈翠绿的羽毛,黄黄的长嘴壳,美艳绝伦。这仙鹤鸣声嘹亮、 清脆,像摇着一串铃铛,分外悦耳。自古白鹤被人们视为珍禽,当时蜀中无  鹤,后主和慧妃更宠爱有加,于是令绘画大师、翰林院侍诏、图画院事黄笙  画鹤于偏殿之壁。

黄笙,成都人,幼有画性,长负奇能,十七岁绘画成名。那时,中原著  名画家刁光胤、孙位、滕昌佑、张南本相继入蜀,延请名师五十多人。笙拜  他们为师,向刁光胤学画竹石花鸟,向孙位学画人物,向滕昌佑学画花竹, 向张南本、川籍名画家学山水竹树,集诸家之长,兼收并蓄,在艺术上炉火  纯青,独树一帜,成画坛大腕,深得后主赏识。

黄笙奉诏入宫,来至偏殿。偏殿可热闹啦!十几个宫女、太监早把纸墨 笔砚、雕刀直尺、丹青颜料等绘画工具一应准备齐全,接待热情、周到,时 刻听他调遣。

只见黄笙久久地站立鹤栏前,从不同角度观察仙鹤,一个劲儿地令宫女 为仙鹤呼唱、起舞、挑逗、投食、喂水。两个时辰过去了,不见他提笔,太 监向后主禀报。后主怪异,托内侍去画殿问及,黄笙道:“请陛下和慧妃下午 御览。”

说完,挽起长袖,擎起画笔,只见画笔飞舞,丹青泼彩,以大写意般的 符号、形块构成整个框架,抒情地把水墨圆点在画面晕化,神致笔韵,一气 呵成,六只仙鹤跃然壁上,栩栩如生。

下午,后主和慧妃率百官来画殿赏画。只见壁画框里六只白鹤神态各异, 有惊喜者、啄苔者、梳毛者、整羽者、鸣天者、翘首者,衬托在白露苍苔、 松枝云朵间,更高雅纯净,形神并茂。后主凝立画旁,边赏边赞:“奇才,奇 才,鸟画鼻祖也!”

“大师的画鹤如真鹤一般,这神出鬼没之笔非一日之功,能讲讲你的绘画 之道吗?”花蕊夫人欣喜异常,探索他绘画的奥妙所在。

“微臣嘴拙,说不出什么道道,只是微臣在画前喜欢观察、写生,营造意 境,整个画面在吾心中活了,臣就一鼓作气,这就是师法自然吧!”

“唔!高见,高见!”花蕊夫人茅塞顿开,点头称是。

这六只画鹤体态优美,神情鲜活,如鹤戏枝,常引来真鹤纷纷飞扑过去, 碰壁而落,把画鹤当成自己的伙伴。惊鹤投壁,可见黄笙的六鹤到了出神入 化的境界。后主闻之,更为赞赏,遂将偏殿命名“六鹤殿”。

相传,唐初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薛稷画鹤最奇,笔力潇洒,风姿俊 美,著名的“屏风六扇鹤样”盛极一时,故言鹤必称稷。黄笙在画鹤上曾学 薛稷的技巧,不断创新,结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朝野上下,贵族豪门,竟 以厚礼请黄笙画鹤,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薛少保从此声誉大减。时人谚云:“黄 笙画鹤,薛稷减价。”

蜀主甚喜,花蕊夫人曰:“陛下,黄笙在艺术上登峰造极,远远超过前代 艺术大师,应破格提拔,以示陛下爱才之心。”

后主听后,遂擢升他为内廷供奉、朝议大夫、检校少府少监、上柱国, 赐紫金鱼袋。

几年后,后主在大殿西门建一座八卦殿,令黄笙于四壁画四时花卉、竹 兔鸟虫。黄笙用一秋完成,画笔精妙,形神逼真。其时,北方雄武军(驻今 河北蓟县)送来白鹰,五坊使(专管皇室驯养狩猎用的鹰犬)手提白鹰笼, 从八卦殿前走过,向后主进呈白鹰。鹰见壁上群群野雉,误为同类,连连扇 翅扑腾,欲飞窗而人,真是“穷鹰入牖”。后主和花蕊夫人听后大为惊异,乃 与五坊使提鹰而过,鹰由平静而兴奋,噗噗扇翅,跃跃腾飞。后主、花蕊夫 人感叹不已,一迭连声:“真是妙笔神品!”

花蕊夫人曰:“陛下何不令文坛北斗记叙此事,千载流传?”

“妙!妙!”后主连声叫好,吩咐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欧阳炯撰 写《壁画奇异记》,以资旌扬。

皇宫的墙壁、门幛、画幛、亭榭到处都是黄笙的画迹;京都画院以黄家 画法为正宗,不持黄氏画法者不得入画院;达官贵人的大厅里以挂黄氏画为 时髦,视为拱壁;朝野上下以重金争相购买黄画。黄笙的十二幅花竹禽鸟泉 石画皆极精妙,作为国宝赠给南唐李主。黄笙的几个儿子画艺精湛,不让其 父。黄氏画成了京城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诗词是绘画艺术的姐妹。在后蜀,词人众多,词作丰赡,非唐代文人词作能比拟。上至后主、慧妃,下至文士贫女,都好吟诗词歌赋,文人墨客遍 及,三尺童子耻不知书,朝廷君臣妃嫔、文人学士更是沉溺于歌乐宴饮之中。

每年四月十九日,是浣花日。为纪念浣花夫人的诞辰,都人士女倾城出 游,或泛舟浣花溪,或就宴梵安寺(今杜甫草堂寺),拜谒夫人祠,表示对女 英雄的怀念、崇敬,甚是热闹。

浣花夫人原本姓任,善良美丽,自幼好习武,家住浣花溪畔浣花村。浣  花溪,一名百花潭,在成都西南角,离城五里许(今在市区),顺流而下,注  入锦江;溯水而上,抵达龙爪堰,这是古代的百花潭所在。这儿风景优美,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七律《狂夫》里描绘过两岸秀丽的风景: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襟娟娟净,雨衰红菜冉冉香。

传说,一位和尚长一身疥疮,披一件又脏又破的袈裟来浣花村,村人见  他像避瘟神似的躲藏,只有这位姑娘热情待他。他求姑娘给他浣袈裟,姑娘  接过袈裟在龙爪堰洗濯,洗呀洗,朵朵莲花应手而开,刹那间,百花满堰。 故曰:百花潭。

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崔旰慕她的善良、美丽,纳她为妾。后正妻疾 故,任姑娘继为夫人。公元768年,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宗时期,崔旰奉命去 长安,由弟崔宽代职。泸州刺史杨子琳率锐骑数千乘虚而入,攻打成都,占 领成都的子城,崔宽吓得退守少城(现人民公园一带)不出。

浣花夫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散尽家产数十万,招募数千勇士,全  身盔甲,跃马挥戈,连夜偷袭子城。叛军正酒后酣睡,突然天兵天将蜂拥而  至,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仓皇应战,叛军损兵大半。杨子琳领着残兵败将, 趁夜色乘船逃回泸州。捷报传至长安,皇上大喜,遂封浣花夫人为冀国夫人, 崔肝封冀国公,任检校工部尚书。

唐代大诗人岑参曾写一诗赞曰:

甲士千群若阵云,一身出能定三军。

仍将玉指调金镞,汉北巴东谁不闻。

成都人为纪念这位虎胆女杰,在浣花村附近的梵安寺东庑为她建“冀国 夫人祠”,又称“浣花夫人祠”,蜀民世世祭之。

这美丽、神奇的传说,花蕊夫人在两三岁时便耳熟能详,随着年龄的增 长,对这虎胆女英更充满崇敬,她向后主禀道:“陛下,四月十九是浣花日, 京都百姓倾城出游,纪念浣花夫人诞辰。今年边境捷报频传,国内一片升平 景象,满朝文武也该与民同乐!”

“爱卿所请正合朕意,朕欲在百花潭开一个盛大诗会,以烘托节日气氛, 显示皇家威仪,壮天下文风。”后主兴致勃勃,满口嘉许,于是下诏,“浣花 日即至,本朝将荡舟浣花溪,歌宴百花潭,与民同乐。除王公重臣、皇亲国 戚、内外命妇参与外,朝中学士、社会名流毕集,吟和酬唱,以助雅兴。将 佳作珍品集辑成册,交工部刊刻印行。钦此。”

是日,锦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少倾城游玩。万里桥至百花潭,夹江两岸, 锦亭绣阁,歌乐喧天。贵门公子,华轩彩舫;平民百姓,木舟竹筏。千船竞  发,各有其乐。

这时,皇家幸游船队从锦江浩浩荡荡鼓乐驶来。后主和慧妃高坐一号龙 舟,龙舟上系着条条彩缆。十名武士划船,十名宫女牵缆。岸上宫人引缆前 进,像彩虹托起金船泛舟在碧水之上,神奇又壮观。

溪里舫船穿梭,百舸争流。忽然,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在蓝天碧水间, 后主和花蕊夫人激动地站了起来向民众挥手示意。他俩被这沸腾的场面陶醉  了,后主笑曰:“天府地大物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之雄国也!”

“是陛下治国有方,才有今日之繁盛,但愿年年有今日。”花蕊夫人挨肩 动情道。

蓦地,两排竹筏顺水而下。一排是英俊小伙,头结羊肚白毛巾,身着绿 短衣裤,腰扎着红绸,手持银桨;一排是俏丽渔姑,头结红绸羊角,身穿红 短衣裤,手荡金桨,逐波戏水,联袂而来。只只船歌从竹筏飞出,渔姑们娇 声唱道:

浣花溪水碧如兰,情歌曲曲意绵绵。 羞得阿妹红了脸,摘朵荷花遮红颜。

那队渔郎回唱:

采莲阿妹莫慌张,自古织女配牛郎。 浣溪芙蓉朵朵开,阿哥怎不爱姑娘!

“一唱一和,饶有情趣!船队流入天际,这水灵灵、甜蜜蜜的歌声仍逐波 灌耳,令人荡气回肠!”花蕊夫人一改往日矜持,手舞足蹈,摇出一串铃铛 般的笑声。

就这样,浣花溪徐徐展示了她瑰丽又风流的画卷,皇船不觉驶向了百 花潭。

潭水碧波粼粼,小荷含苞欲放,画船点点,游鱼历历。潭滨花木繁茂, 篁竹簇枝。亭台楼阁、榭廊桥舫围湖布局,绕水而建。百花潭像一颗碧玉, 镶嵌在万绿丛中,使人想到蓬莱瑶池仙境。

“皇上口谕,诸君各自游玩,以鼓为号,齐集偏殿共餐。餐毕,往赋诗楼 吟诗诵词。钦此。”一位内侍高声宣布。

众臣欢呼,各自结伴游赏、嬉戏。

妃嫔们自然是紧跟后主、慧妃游玩。一行数百人,个个千娇百媚,袅袅 婷婷。蓦地,铮铮钬钬的流水声如弦如琴,循声奔去,一条溪水澄澈、碧绿、 明净,像一位出浴的纯情少女,流动着灵气,流动着清纯。朵朵睡莲在荷叶  上静悄悄地绽放,宛若超尘脱俗的睡美人。溪水在她身旁放慢了足步,迂回、 流连,绕了一个大圈才向东缓缓流去。

“呀,太美了,给人超然物外之感!”昭仪李舜弦感叹。

“真美!”陈修娟娇滴滴地赞美,忽而,若有所思,“荷花的花期未至,怎 么会绽放出锦绣般的花朵?!”

“你看,溪边立一通石碑,上书‘浣花夫人浣衣处’,女杰感天地、惊鬼 神,今天是浣花日,花神特命荷花提前而开。”黄鹂般的声音响起。

“张保香娘娘言之有理,言之动情,荷花是怀情而开。”费保衣莺啼燕啭 附和道。

“依臣妾看来,是我们皇上幸游浣花溪,与民同乐,感动了荷花仙女,故  而责令浣花溪的荷花提前而开,像女皇武则天诏令百花在寒冬腊月盛开一样。” 李艳娘迈着金莲,走出人群,一闪一闪的,走出了千般妩媚、万般风情,“要  不然,触怒了天颜,荷花和牡丹只有一个命运,贬到洛阳去!”

说完,李艳娘又一闪一闪走到后主面前,媚眼含情,娇声娇气道:“皇上, 臣妾说得对吗?”

“好极了,好极了!朕的昭容爱卿很会言辞。”后主边说边将她揽在自己 身边,哈哈大笑,“朕要真的那么神通广大,管天、管地、管神仙,朕就一定 把众爱卿一齐接到天宫,快活千年万年。”

“陛下洪福齐天,是天上玉皇大帝!”众妃嫔燕语声声,把后主捧上了天。

后主开怀大笑,爽朗的笑声惊起两岸林中百鸟,扑棱棱地向云海飞去, 惊得水中鱼群摆尾而逃,溅起朵朵浪花。

“呀,红金鱼!”不知是谁惊喜地尖叫着。

妃嫔们拥向溪畔俯视,只见尾尾红鳞摇曳,往来穿梭,头尾一摆,椒尔 远去,泛起层层涟漪。

“皇上,我们垂钓吧,别有一番情致。”花蕊夫人催促道。

“众爱卿采莲、垂钓、戏水,弹唱、弈棋,随心所欲,纵情游乐吧!”后 主眉开眼笑道。

这时,太监们抱来各种游乐工具,任其挑选。

后主、花蕊夫人在缓流转弯处垂钓。花蕊夫人一手举竿,一手在金色鱼 钩上挂香饵,然后右手抛竿入水,抬竿压线,手持鱼竿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少许,只见水面上点漂稳稳地沉下去,浮起来,待第三次沉下去时,花蕊夫 人伸臂扬竿,一条活蹦乱跳的红鱼“嘚”的一声掉在沙滩上。阿随一个箭步 弹出去,双手一按,快活地叫道:“娘娘钓的是一条红鲤鱼,好美啊!”

“放进金盆去,中午吃跳水鱼,真香!”花蕊夫人笑道,拢拢秀发,又 穿上香饵,挥竿垂纶,神情那么恬静、专注,沉浸在大自然的诱惑和馈赠中, 达到了“有我无我”的境地,一口气钓了五条鱼。

“唉!鱼儿怎么一条也不上钩?”在旁一起垂钓的后主着急道。

花蕊夫人这才看到后主的金盆里空空的,她偏着头,美目顾盼河面,像 猎人寻觅猎物一般:“陛下,人常说,‘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水底泛青 苔,必有大鱼在’,我们移几步到人少处,那儿水不很深,隐隐露出水中青绿 色,想必青苔斑斑,必藏大鱼!”

后主依顺地前走几步,慧妃帮他穿上香饵,轻轻一抛,点漂浮起,把鱼 竿给后主握着:“陛下,钓鱼时要心平气和,全身放松,浮标第一次动,你别 提竿,那是鱼儿探路。浮标二次下沉,别提竿,鱼儿在浅尝。第三次浮标下 沉,它咬上香饵不放了,你马上闪电般一提,准钓到大鱼。”

“钓鱼还有这么多学问,真有趣!”

“臣妾小时常跟爹爹去羊马河垂钓,久而久之,便悟出一些道理。” 忽然,浮标一动,后主兴奋得马上提竿。

“嘘——”花蕊夫人摆摆手,悄声曰,“鱼儿在探路呢!” “朕差点坏事了!”后主伸伸舌头,悄悄说。

浮标第三次下沉时,后主快速一提,一条大鱼出水面,很沉,将鱼竿弯 成一张弓,鱼吊在钩上摆来摆去。后主快活极了,不敢高叫,小声嚷:“提不 动了,提不动了!”

花蕊夫人令太监拿小网站立溪水里网鱼,自己拿一只鱼撮,将鱼撮进网 中。然后,慢慢上岸,连网放进大金盆里。

“呀,朕钓了一条大大的红鲤鱼啦!”后主像孩子般大声地叫着,笑着。

妃嫔们蜂拥而来,先睹为快。只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金鳞红尾鱼在金盆里 不停地跳着,溅起串串水珠,煞是好看!

太监用秤一称,足足三斤半。

“此乃陛下福德所致,天神显灵也!”妃嫔、太监齐声赞道。

“不,是慧妃颖悟天成!”后主笑指花蕊夫人。 “是皇上遵循鱼道所致嘛!”花蕊夫人谦让着。

“唉,鱼真狡猾、诡谲!用了如许多的诱饵,竟一条鱼也不上钩!”远远 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么压抑,那么无奈。原来是才女昭仪李舜弦钓鱼不 得,在抒发感慨。

忽然,钟声响了百响,传得远远的,大臣命妇们游兴正浓,只好恋恋不 舍地离开游乐地。

午宴,宫人达官钓的鱼,同渔夫敬献的活鱼,做了鱼烩、鱼汤、鱼羹、 鱼丸,大家美美地吃了一顿鲜鱼餐。后主的桌上自然有那条红烧大鲤鱼,他  俩边吃边品边议,感到这顿鱼餐特别香。可不是,品尝自己的杰作佳品是人  生一大快事!

午宴结束,无须鸣号,人们鱼贯步入吟诗楼,连平日嘻嘻哈哈、姗姗来迟 的妃嫔,都早早地入座。一人一几一椅,几上早摆好一方砚、一支笔、一幅彩 笺。有的掀动书页,觅词选句,有的托腮凝思,有的颦蹙双眉苦想,有的凝眸 窗外发愣,有的挥笔直抒,都想写出佳作博皇上恩宠,扬名朝野。偌大一个殿 堂竟无一丝声音,只听到呼吸声,着笔沙沙声,像只只蜜蜂采花酿蜜。

“皇上驾到——”一声传呼,群臣众妃肃然而起,山呼万岁!

只见后主、慧妃在乐曲声中,双双步入御台,比肩而坐。李公公高声宣 旨:“皇上口谕,今日词会委托徐慧妃——花蕊夫人为词坛词主,翰林学士、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欧阳炯为副词主,望众卿舞文弄墨,敬献精品。现在宣布, 词坛词主花蕊夫人致辞!”

花蕊夫人仙袂飘飘,清香浮动,婷婷娉娉登上词坛,轻启红唇,莺喉婉 转道:“今天,是纪念浣花夫人游幸日,群臣满座、文士如林,济济一堂,切 磋词艺。皇上命臣为词主。微臣才疏学浅,实在愧领。但圣意难违,只好遵 旨。望诸公女士,秉笔濡墨,尽情挥洒,将今日幸游所见、所闻、所感凝于 笔端,撰成珍品,开拓大蜀一代词风。”

花蕊夫人精彩的致辞,赢来暴风雨般的掌声。

欧阳炯主持词会,朗声道:“由词主花蕊夫人献词!” 花蕊夫人复又站起来,走上词坛,朗诵新作。

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 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

花蕊夫人信手拈来沿河景色:海棠、御筵、锦帐、暖枝、画船,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宫廷游宴图,绮媚,婉约,词惊四座,大家报以热烈掌声。

主持人正要宣布下一位朗诵者,昭容李艳娘倏地站立起来,头上的朝天

髻竖得更高,头饰铿锵有声,她脆生生道:“传闻徐慧妃有七步之才,才冠天  下,今又封为词主,享此殊荣。既是才冠天下,应当众即兴专题赋词,使人  诚服。徐慧妃今日不是伴皇上在浣花溪垂钓吗?那就以‘鱼’为题,当众吟  诵三首,一展慧妃风采。”说完,美目流盼,意在众人中找寻她的支持者。她  想,纵是文坛泰斗,也难逾越这道难关,更何况她是一位名不符实的女人。 想到此,她冷冷地笑了一下,得意地坐下去。

大臣们面面相觑,深知宫闱的女人钩心斗角,争风吃醋甚嚣尘上,这分 明是强人所难!一个个沉默不语,摇头叹息。

后主喜词翰,深谙词道,哪有出一个题目,即兴连赋三首之理!有时为 了推敲一词一字,搔首弄腮,捻断几根须。岂不闻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二句 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冥思苦索吗?写诗非女人碎语闲聊!想着、想着, 他激动地说:

“今日盛大词会,意在乱世之年一振词坛雄风,不可感情用事,强人 所难…… ”

“皇上,让臣妾去试试吧!臣妾有十几年的钓鱼史,感触颇多,一是抛砖 引玉,二是为众卿助兴!”说完,未等皇上恩准,花蕊夫人款款地向词坛走 去,凝思片刻,从容吟诵:

慢擅红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 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牵。

一首吟完,台下一片喝彩声。

花蕊夫人清清珠喉,想到刚才彩舟垂钓,思若泉涌,妙语连珠,她莺 啭听听:

钓线沉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 内人急捧金盘接,拨刺红鳞跃未休。

两首吟完,台下又是一片喝彩。这时阿随手托玉盘,呈上香茗,曰:“娘 娘请用茶,润润喉头。喝了阿随茶一杯,茶魂、诗魂逐浪飞。喝吧!”

花蕊夫人正口干舌燥,感激地看着阿随,轻轻地呷着茶。 台下悄声议论:“真是绝代才女,锦心绣口!老夫莫及!” “夫人开拓了一代词风!”

“连一个小小侍女都出口成诗!”

“前面吟诵的二首是垂钓词,献丑了!微臣再吟诵一首中午的鲜鱼宴吧!” 夫人轻轻说道,又吟诵起来。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坐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宣索脍,隔花催唤打鱼人。

吟诗楼沸腾了,赞美声、掌声经久不息。后主走向词台,搀扶着花蕊夫人: “爱卿是天下第一女才子!今天累坏了!”

“皇上过奖了,雕虫小技耳。”她逊让着,脸上香汗淋淋,嘴唇发白,“臣 妾不累,臣妾只怕是拙词,污了圣听!”

“太美了,词和你人一样婉丽、清新。”

李艳娘被花蕊夫人的横溢才华征服了,羞愧得埋下头,高高的朝天髻耷 拉着,再也飞扬不起来。

“慧妃娘娘的才干渗透在各个领域。她深谙鱼道,钓了不少鱼,才写出这 脍炙人口的咏鱼篇。微臣手拙,整个上午一条鱼未钓着,故献上首《钓鱼不 得》,供君臣一笑。”昭仪李舜弦道,大大方方走上词坛,吟曰: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香里暗消魂。 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这是一首宫怨词,是花蕊夫人鱼词的姐妹篇,前者贵幸、开心,后者压抑、 苦闷,都深切表达了宫人的真情实感和审美情趣,双双都收入词集。

接着,工于小词的词坛“五鬼”,纷纷登台献词,他们是:欧阳炯、毛文 锡、鹿虔展、韩琮、阎选。

毛文锡,十四岁唐末进士及第,官至司徒,他登坛吟哦《酒泉子》:

绿树春深,燕语莺啼声断续,惠风飘荡入芳丛,惹残红。

柳丝无力嫋烟空,金盏不辞须满酌,海棠花下思朦胧,醉春风。

最后献词的是副词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欧阳炯,一首《春光好》,把人 带进诗情画意的春天。

金辔响、玉鞭长、映垂杨,堤上采花筵上醉,满衣香。

无处不携弦管,直应占断春光,年少王孙何处好,竞寻芳。

末了,乐曲绕梁,一队红衣倩女衣袂飘飘,手提花篮盈盈起舞。红袖舒 卷,似行云流水;素绸飞舞,似蛟龙戏浪。拈花、赏花、嗅花、戴花一系列 舞姿,舞尽其态,曲尽其妙。采满鲜花后扑蝶追逐、嬉戏,随着队形变换,更 是野味十足,妙趣横生,看得全场起立鼓掌。

词会在乐曲声中拉下帷幕。

返宫后,花蕊夫人传诏:大臣赵崇祚编辑《花间集》;门下侍郎同平章 事欧阳炯为集作序;宰相母昭裔交工部督印。

赵崇祚收集前蜀、后蜀十八词家,五百首词,十卷,组成《花间集》。词 风软媚,字字珠玑,重感情宣泄,重情爱抒发,重娱乐享受。

《花间集》的封面题签,后主孟袒。

《花间集》问世,是花蕊夫人以其独特的身份推波助澜的结果。蜀中吟和 酬唱蔚然成风;工于小词,成为时尚。从此,文人词取代乐工词,词在文学 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绝代皇妃花蕊夫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