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言辞表达,语气、语调、语音、语意决定讲话的水准
谈吐的好与次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是, 对于初次接触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了解你的底细与内 涵, 只是根据第一印象作出初步的判断。这时候, 一个 人的口音是否标准、声音是否刺耳, 以及说话时的选词 造句、语气和语调,诸如此类的种种因素都可以反映出讲话水准的高低。
针对性练习,改变音色上的小缺憾
心理学家认为,声音也是决定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对于 只是通过电话建立联系的陌生人来说,你的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和 表达能力也决定了你说话可信度的85%。声音就像是人们在社交场上的 第二张名片。它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很多状态, 如情绪、情感、年龄、健 康状态、喜好等。好的声音会增强你的吸引力,相反,一个无法入耳的声音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有一次,迈克在电梯里看到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子。电梯里人很多, 迈克恰好站在她的身边, 由于心生某种怜爱之情, 迈克尽可能地用自己 的身体挡住拥挤的众人,以便让这位美丽的女子站得舒服一些。到了10 楼,这个女子到地方了,迈克把路让开让她出去。正当迈克还陶醉在她 美丽的倩影中的时候,这个女子开心招呼她的同伴。迈克一下子愣了, 甚至忘记了去按电梯的关门按钮,这个语态粗俗、音质沙哑的声音是她 的吗? 迈克摇了摇头,可惜了,那种让人回味不已的美好印象一下子消散不少。
动人的声音无疑是引人入胜的。但是有很多人会说,声音本是天生的,我也无法改变。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声音也是可以训练的。
一个大学生刚从一所有名的商业学校毕业,品学兼优。他受雇于一 家大公司,作为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他所具备的水平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 他上班刚满两星期,忽然接到通知,说他那刺耳又鼻音很重的语 调使其雇主不胜其烦, 因而将他解雇了。这位失业的学生租了一部录音 机,对照自己的发音,反复矫正,终于能用较为悦耳的语调说话了,很
快他又谋得了一个高薪职位。
人的声音是由发音器官来决定的,但是,通过科学的发音方法练 习,可以弥补声音的先天缺陷,增加声音的魅力。天生就拥有一副好嗓 子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但是, 专业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经过长时间发音
练习,改善音质和音色,才能发出准确清晰、悦耳动听的声音。
自己的声音要靠自己来训练。如果想知道别人耳中听到的你的声音 是怎样的,可以用录音机把自己对着麦克风说话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放 给自己听。就这样反复地听、反复地练习,用这个办法就能检验自己对 声音的训练是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 有一个简单
易行的发音练习方法值得一试:
通常我们所说的“练声”是确实地发出声音,如此虽然可以帮助我 们改善自己的声音状态,但是这样容易吵到别人; 此外,若练习时间太 长,声带也会很累。因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能让咽喉发声更准确的练声 方法——“耳语练声法”。耳语练声法就是用说悄悄话的方式练声,这 种方法有两个好处: 不哑、不吵。不哑,也就是即使你每天疯狂地练习
气息和吐字, 你的声音也不会沙哑, 因为你只是用了气而没用嗓子,声带不累,声音自然不会嘶哑, 这就相当于用咽喉发出最准确的声音。不 吵是因为耳语就相当于说悄悄话,你根本不用发出声音就练习了吐字,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却不用担心这样会吵到别人。
在耳语练习中,你可以将练气、练声、练眼神、练语言密切结合 起来,这样可以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当然,在耳语练习中,需要的条 件是:面带微笑、手势训练、对着镜子练习。你可以先试着用耳语练 习,体会与传统练声法的不同之处,比如,练习绕口令:“天上七 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 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 一阵风 来吹灭七盏灯; 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假如是传统的练声法,可能 你会紧皱眉头、咬紧牙关练习,如此的结果是声音很暗哑,而且咬字 不清楚。如果试着用耳语练声法,则是面带微笑。我们在微笑时, 肌肉会向上拉,而气息则会下沉丹田,如此的效果是气息通畅、吐字 轻巧。而当你微笑的时候,你的口腔就打开了,声音有了共鸣、圆润了,自然就动听了。
声色的训练要注意两种声音:鼻音和尖音。用鼻音和尖音说话,在 交往中具有破坏性的效果。用鼻音说话,尤其是初次与人交谈时, 往往 会给人一种无精打采的厌烦之感;而用尖音给人的感觉是不愉快的, 因 为尖音刺耳, 使人神经紧张, 容易破坏谈话的气氛。要纠正鼻音, 必须 努力缓解紧张的心理,放松你的下颚、舌头, 张开喉咙,使声音可以由 此散发,而不从鼻孔中遁出。此外, 平时还应多作放松喉咙的训练。尖音的消除当然也离不开心理因素,因此要做到心平气和。
只要按照这些小窍门逐步矫正,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相信你声音的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固有形象的突破,从改变乡音开始
如今我们生活的地方被称为地球村,不同地区甚至国家的人之间的 交流范围越来越广泛。交流就离不开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语言的通用度,决定了人们对你这个人的认可度。
“印度圣雄”甘地,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有心打入英国上流社会 的社交圈,立志成为一位“英国绅士”。因此,他开始有计划地克服自己的各项弱点,训练自己面对群众时的演说技巧与沟通能力。
身为一个外国人,甘地明白他的皮肤颜色是绝对改不了的特征, 但是,他改变发型,勤练英国式腔调,装扮适当,频频出入各种社交场所。
甘地的魅力,在于他能运用简洁诚恳的语言和人交谈。毋庸讳言, 经过长时间培养出来的社交能力,对甘地日后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很大的 助益, 使他不但能与英国的领导阶层平起平坐、畅谈政治, 也抓住了全印度甚至全世界人的心。
要改变固有形象,要真正融入新的环境,就得先过语言关。如果语言关都过不了,生活和生存都是问题,更不用说什么做大事立大业了。
当年,李嘉诚一家辗转来到香港。他的父亲李云认识到,以前对李 嘉诚的那套教育是完全不适应香港社会现实的,于是,他不再按四书五 经的理论要求儿子, 他让李嘉诚“学做香港人”, 从而适应并融入香港社会。
语言的改变,就是生存方式的改变,它能使一个人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广泛的认可,避免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浪费。
在今天,用普通话来进行人际传播、交流,是对现代人的直接要 求。然而,在一些特定的人群里,依然存在以方言为美、为荣、为尊的 观念, 有人以能讲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福建、上海、江浙等地的方言 为荣。说地方话有声有色、眉飞色舞,讲普通话结结巴巴、词不达意, 这样的现象实在令人忧虑。每个现代人所要接触的人可能来自天南地 北,如果你口中时常会冒出一些费解的乡音、土语、俚话, 对方很可能 会不愿听、不想听、不能听,此外,误传、误解、误事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如果口音太重,你就不能保证对方都能听懂,误解、歧解的现象便 会时常出现, 你表述的内容也会因此大大地减色。另外,语音不标准, 还容易给人一种不正规、不专业的印象,是职场之大忌。纠正口音,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1.拼音字母是基础
纠正口音,我们可以从认真学习拼音字母的发音入手,纠正不正确 的发音,尽量使自己的发音往标准上靠。如果你有类似于平翘舌之类的问题,就要着重校正。有的地区会把“h”读作“f”,还有的地区会把“en”读作“eng”,这也是需要强化训练的。很多的地方读音限制了我 们的发音,使我们不断地出错,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华字典来纠正,
碰到自己拿不准的,尽量查字典确认。
2.学习标准读音
去看看那些教外国人学中文的节目,那里的普通话极其标准。另 外,可以每天听广播学发音, 跟着广播练习发音。 一般播音主持的普通话都是一级甲等的水平,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3.尽管开口去说普通话
练习普通话和学习英语一样,多说多练是王道。如果你现在正处 于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那么你就可以平时多跟人交流,频繁地跟他人 说话, 久而久之,你的口音就会改变。在你学会如何正确发音后, 你就 要试着快速地说话了,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新闻报纸来读, 不断地提高 水准。平时没事可以打开手机录音对着手机读,然后自己听,不标准的 词,多练习几遍,直到练准为止。我们可以对照普通话与自己的方言,把那不同的音找出来练习,这样效果会非常好。
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真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你找工作或者结识新 朋友的时候, 你就会认识到它的重要之处。谈吐优雅、语音标准的人, 身上仿佛有一种神奇的“气场”,即使初次见面的人,也会被他所吸引,而他本人也会因之拥有更好的舞台和更大的空间。
如何让声音充满令人信服的底气
声音是语言的载体,美妙的声音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你在讲话时, 要用清晰有力的语言说出你的见解。如果你的声音缺乏底气,那么自然 不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破了嘴别人也不会听,更别说会肯定你的说话水平了。
33岁的罗兰是一位职场强人,她刚刚晋升为某银行证券资产管理部 主任。罗兰非常自信、独立, 她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抱负和展望。在以 男性为主导的金融业,如同很多高级白领丽人一样,罗兰追求完美、卓 越,以获得同事和下级的尊重,她努力开发一切能够为她增加领导力的资源。
在个人的外观形象的建立上,罗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她要求形象 设计师让她身上的每一个部件都发挥“权威”的作用。她达到了自己的 要求——一个现代的、强干的女管理者的形象。只有一点美中不足,那 就是罗兰讲话时声音细弱,如同十几岁的女孩,这与她强大、独立的性格和一个管理者的外在形象格格不入。
因为声音的关系,她领导的小伙子们在背后称她“小罗兰”。在 她开始负责组织会议后,她意识到自己的声音确实不够权威。当别人争 论、她试图插话时, 别人好像根本就听不到她的声音。在电话中, 人们 常常误以为她是一个年轻的秘书,这让追求完美的罗兰感到自己的权威并不被所有人承认。
三个月后,罗兰终于不能再忍受自己的声音对“权威”形象的破 坏,她决定开始学习新的发声法。她说:“不到这个位置上,也许我永 远不知道自己声音的缺憾。虽然在33岁学习发声是件让人惊奇的事,但是我别无选择。”
嗓音是决定一个人说话效果的关键,善于运用嗓音的人,说话显得 精力充沛,富有吸引力。一些人说话底气不足不是声音本身的问题,而 是对于语言的控制技巧的问题。有些演说家为了使自己的声音更洪亮更 有权威感,甚至专门到大海边对着波涛练声。这并不是传说, 因为大海 会“吃掉”声音,当一个人对着那空旷的地方演讲时,甚至听不到自己 的声音,久而久之, 自然能把气练足、把声音练大。如果不方便到空旷 的地方去,那么,你训练自己的声音时,可以请人到远处听,大声说出 你想说的话, 直到对方听得清晰为止。“音量”和“气势”,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底气”练足了,我们还要注意气息的技巧问题。
一些人在讲话时有声音过于急促、细声细气的毛病。讲话的诀窍在 于音量适当, 语调平稳,速度不缓不急,以显示你对自己信心十足;利 用呼吸换气时断句, 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嗯啊”等语病,使内容显 得流畅而有条理;切忌以疑问语调结束对事实的陈述, 以免影响语气的坚定。
还些人讲话声音变化很大,总是一开口时声音很高、很强,到后来 越说越低、越弱,句尾的几个字几乎听不到。这种头重脚轻的语势会使语意含混,容易造成听话人的疲劳感。有的人讲话,总是带有一种“官腔”, 任意拖长音, 声音下滑,造成某种命令、指示的意味。还有的人 在讲话时喜欢在句尾几个字上用力, 使末一个字短促、语力足,给人以
强烈感、武断感,容易让人不舒服。
用怎样的语气谈话,取决于你所处的场合,对于你谈话的对象、你 谈话的内容目的等各种因素,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说, 场面 越大, 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流速度,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 以突出重点。相反, 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紧凑词语 密度, 并把握语势的下降趋向,追求自然。在不同的场合, 应运用不同 的语气。无论是在谈话的场合或演讲的场合、论辩的场合或对话的场 合,还是在严肃的场合或轻松的场合、安静的场合或嘈杂的场合等,都要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语气。
最后要注意,自然的声音才是悦耳的,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是 什么样的声音,都应自然流畅,做作的声音只能事与愿违。我们所说出 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由一个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组成, 然后加上适 当的重音和语调。正确而恰当地发音,将有助于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你心想事成,而这也是提高你的言辞指数的一个重要方面。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很多人以为口才就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特定场合下也许用得上这种方式,但在更多的时候,这并非表示我 们很有口才, 相反, 这会证明我们说话缺乏诚意、不负责任,乃至令我
们受人怀疑和轻视。
我们一定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一个陌生人在说第一句话时,我们就 已形成了对他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因此, 当我们来到 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说好每一句话是相当重要的。为了给对方一个好 的印象,少说话是最有效的办法。一则可以隐藏自己不自信的地方,二 则可先了解对方,然后再讲出自己的意见。如果上来就滔滔不绝, 那就
很有可能陷入糟糕的境地。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都要语不烦乱、 字字珠玑、简练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
领,必令人生厌。
改革开放初期, 一个中国商人和一个法国商人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交易成功之后,法国人要开一瓶香槟酒庆祝。同行的翻译心想,老板对 那种带点酸味的淡酒未见得会感兴趣,且开一瓶香槟很贵; 让对方破费 还是小事,回头老板端起杯子一喝, 皱眉摇头,会显得很不礼貌, 不如
辞谢了得好。
于是他告诉法国商人,说老板喝不惯洋酒,不能领受他的好意,表 示抱歉。法国商人便问,你的老板是不是不会喝酒? 翻译又解释了一通 儿,法国商人听到这位老板酒量很好,便对他不喝香槟表示奇怪, 说桌 上那瓶酒来自巴黎东北方的香槟省, 是最有名的牌子,在世界各地都广受欢迎,为何中国朋友不喝? 接着又说,他跟好些国家的人有过交往,凡是会喝酒的,都欣赏这种酒,何以中国朋友不一样?接着又表示,如
果中国朋友不介意,他很想知道其中的缘故。
翻译本着友好合作的原则,想和外国朋友讲清楚中国人的喜好,不 料,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他和那位法国商人各说各话,沟而不通。倒 是那位中国商人看对方不断指着酒瓶和他的酒杯,滔滔不绝地在说话, 猜到到事情的原由, 便自己先问起此事。翻译自然照实回答。于是中国商人笑道:
“饮食一道,各有所爱,好像看女人一样,情人眼里出西施,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
翻译把他这一段话译给法国商人听,法国商人大点其头,他马上放下那支酒,不再劝中国朋友饮用。
在不漏掉有用信息的前提下,越简洁越好。我们不要躲躲闪闪或拐 弯抹角地说话,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品味低俗, 反而 说明我们有恰当的词汇可用, 而没有进行不必要的掩饰。要做到措词简洁有力,在谈话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尽量简明扼要
许多人都有喋喋不休的坏习惯, 一分钟就能讲明白的事,却非得说 十五分钟。人们一般最厌恶的就是谈话抓不住重点, 旁敲侧击、不着边 际,结果,说来说去也无法使人把握住他谈话的要点。这样的人常常会让人厌倦。
2.用语不要过多重叠
在汉语里,有时的确要使用叠句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加强语气,但是,如果滥用叠句,就会显得累赘。例如, 许多人在疑惑不解的 时候常常会说: “为什么为什么?”其实,一个“为什么”就足以表达 你的疑惑之情,为什么偏要多加一个呢?还有的人答应别人一件事情的 时候,常常说:“好好好……”一连说上好几个,其实,说一个“好”
就足够了。如果你有这个毛病,还是改一下为好。
3.要避免重复口头禅
有些人在交谈中非常爱说口头禅,诸如“岂有此理”“我以 为”“俨然”“绝对的”“没问题”一类的话几乎是脱口而出,不管这 些话是否与所说的内容有关联。这类的口头禅说多了,不仅影响说话的效果,而且很容易被别人当作笑柄。因此这类的口头禅应下决心戒掉。
4.不要滥用术语
太深奥的词,如专用术语等,不可多用。除了同一个学者讨论学 术问题或不得不用,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即使你使用得很恰当,也 会给别人故弄玄虚的感觉。满口诸如“形而上学”“一元论”“二元 论”等术语,不懂的人会认为你在炫耀才学,而听得懂的人则会认为你非常浅薄。
为了使你的话更有力度,在话未出口时,先在脑子里构思一个框 架,然后再按次序有条不紊地说出来。如果使用的是电话交流的方式, 最好事先把要谈的事情逐一列出,写在一张纸上, 然后再说: “我知道 您很忙,有这么几件事需要和您讨论……”这样一来对方就很容易接受,从而愿意和你交谈。
其实,任何事物,不管是多么复杂的现象、多么深奥的思想,抓住了它的核心,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把钥匙,只要抓到它,就能提纲 挈领、一通百通。这样一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将会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