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体态语言,隐藏在表情举止之中的心理密码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是以直观迅速的方式去理解 别人的肢体语言。在形成第一印象的因素中,身体语言 的重要性仅次于外表的吸引力。为了保持一种良好的形 象,我们即使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细节上,也要经得起考究。
一个真诚微笑,让平淡的印象生动起来
对于第一印象,有一项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喜欢或厌恶一个人, 其中有55%的印象来自视觉(大多是脸部表情),另外有38%来自于音 调,而剩下的7%则来自语言。而这些因素在第一次见面的几秒之内就已 经被定性。那么,什么样的面部表情能最直观地传递一个人的热情友善呢?答案当然是微笑。
为了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很多人在参加聚会之前都非常重视自己 的服装仪容, 在临行前总要将头发梳得一丝不乱、鞋子擦得一尘不染, 唯恐因为随意的服装搭配而失了礼数、丢了颜面, 让别人看不起。但是 很多人很少注意到个人的面部表情, 也几乎忽视了微笑对好印象所产生 的影响。其实,有时候,微笑比仪容更重要。仪表堂堂,衣装考究,表 现的是个人的品位; 而微笑的表情, 则代表着一个人真诚友善的态度。
而后者更容易被人接受,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他在一间空旷的房间里,挂 了几十张人物的头像,这些头像有老人,也有年轻人和天真的儿童,有男性也有女性,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不同种族的人都有。然后心理学家邀请了一百位志愿者,让他们从这些头像中选出最喜欢的人来。结 果有3张头像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这3张头像不是其中最美的,但是它 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头像上的人物都露出了最美好的笑容。志 愿者在作选择的时候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他们看到这些“微笑头 像”的时候, 心情是轻松的、愉悦的,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感染, 喜欢
上这些头像。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职位、房子、爱情,各种压力一轮接一轮, 使得人们变得心浮气躁,几乎忘了微笑是怎么一回事。你可以留意一下 周围的人,公交车上、办公室里,甚至是公园和影剧院中, 这些人中, 至少有一大半,他们的脸孔是绷得紧紧的。在生活的重压下,在大家都
忘记了怎么笑的时候,微笑的表情就显得异常可贵。
阿翠是一名下岗女工,失去工作时已经快四十岁了,她学历不高, 又没有一技之长,于是她在家附近的一个小区租了间小小的门面, 开了
个卖日用品的便利店。
阿翠的小店只有三十多平方米,她的优势就是她很强的亲和力。她 把店面收拾得干净整洁,每天微笑面对顾客, 对于常来买东西的人,她 总会不紧不慢地唠几句家常, 她的小店从内到外都给人一种亲切稳定的 感觉。顾客愿意来, 生意自然不错, 周围这几家日杂店,就属阿翠的小
店最红火。
生意忙不过来,阿翠就招了两个服务员一起干。对待员工,阿翠也 把她的亲和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谁不小心做错了事, 阿翠就轻声细语地
指出来,有时候一起外出送货,也是开开心心,唱着歌去, 唱着歌回。
阿翠的小店, 从老板到服务员,每天都笑意盈盈,周围的居民有事没事
都愿意去转转。阿翠的收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和蔼可亲的表情、言语会给人带来好运。你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 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处于何种地位、你在做什么。只要你笑口常开、 和善待人,就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爱戴。越是急着发展、急着赚钱,越 不能一脸急切与苦恼地面对这个世界。你的浮躁落在观者的眼里, 就是 没有底气、没有能力的象征。而成功者的笑意, 即便不形之于外, 他们心里的微笑和坦然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成为他们表情的基调。
一个真心的微笑,不管是从脸上看到的或从声音里听到的,都是与 人交往时一个很好的开端。因为这等于在告诉你:“我喜欢你,你使我 很快乐,我很高兴能见到你。”从某种意义上讲,微笑是无价之宝,不
仅能让你建立良好的人缘,更能给你带来获得成功的机会。
是不是从内心发出的笑,只要留意眼睛和全身即可得知。不自然的 笑或有目的的笑,通常是嘴角堆着笑,而眼睛里却没有笑意;此外,身 上也没有很和悦的反应。我们告诉大家这些笑容的小秘密, 并不是要大 家控制自己的笑容, 相反,这是告诉大家,在对他人微笑时,一定要发 自内心。并且,如果你是个不爱笑的人,你一定要加以训练。心理学家 认为, 如果你对他人微笑,对方也会回报你以友好的笑脸, 但在这回应 式的微笑背后,有一层更深的意义, 那便是对方想用微笑告诉你, 你让 他体会到了幸福。微笑可以产生放松的身体状态,而放松的生理状态与 紧张的情绪状态是不相容的。因此, 你在出门前,不妨对镜子笑一下,这样,自己就会获得好心情和动力,愉快的情绪会随之而来。
成功的交流, 一定包括眼神的交流
在人类的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科学家经过研 究证实,人类有80%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观察得到的。眼睛不仅可以读 书认字、看图赏画、欣赏美景、观察人物, 还可以辨别不同的色彩和光 线,然后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从而增强人
类的记忆能力。
“眼睛是灵魂之窗”,人在各种时候,不同的思绪动向往往会反 映在眼睛中。通常, 对于人心中所想的事物, 眼睛会比嘴巴还快表现出 来,而且几乎毫不隐藏。正如文豪爱默生所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
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我们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
眼睛是会说话的,忧郁的眼神能引起人们的怜爱之心;快乐的眼神 会将愉快传递;有精神的眼神会表现主人无限的生机,让别人觉得如沐
春风 … …
某公司有一个销售主管的职位,面试官在候选的两个人中作了最 后的抉择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个样子看起来很平凡的女子, 而旁 边那个美丽的女子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她非常不服气地问其原因。面 试官笑了笑, 回答说:“女士,首先我应该说,你真的很漂亮,非常机 敏,学历也很高,可是这些对我们公司所需要的人才来说并不是最重要 的。我只能说你表现得不好。在陈述自己的工作经历的时候,虽然伴有身体语言,但是很抱歉它们并没有为你加分。特别是你刚刚进来与各位面试官握手的时候, 只用指尖轻轻一握,我们这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 和你有过眼神交流, 我们无法判断出你的诚恳之意。而那个姑娘却大不 相同。除去和你差不多的学历及能力之外,她诚恳且友善的眼神已经告 诉我们,她十分想加入这个大集体, 想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而我们
选择相信她。”漂亮的姑娘愣住了,难道她是败在眼神上了吗?
眼神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眼睛就像是语言 的最得力的助手,可以表达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除了流露情感之外, 眼睛凝视时间的长短、眼睑睁开的大小、瞳孔放大的程度以及眼睛的其他一些变化,都能传递最微妙的信息。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要注视对方,目光要自然、柔和、亲切、真 诚。但是,要注意“注视”时不要死盯着对方的眼睛,否则会适得其 反,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极不自在。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东张西望或是 双眼望天,这样做不仅显得很失礼, 而且会让别人觉得你缺乏教养。其 次,要控制自己的眨眼次数, 一般情况下,每分钟眨眼6~8次为正常。 如果眨得频繁,会让别人误认为你在说谎,或是认为你对他不感兴趣, 甚至厌恶,乃至给社交活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在交谈的过程中 眼神要做适当的交流。嘴在忙着,不要忽略了眼神。若双方目光相遇、 相对视,不应慌忙移开,应当顺其自然地对视1~3秒,然后才缓缓移 开,这样显得心地坦荡,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一遇到对方的目光就躲
闪,容易引起对方的猜疑,或被认为是胆怯的表现。
任何一种交往都是相互的,我们在控制自己眼神的同时,也可以从眼神入手, 读懂对方的言外之意。比如:开心的眼睛透露的是水亮有神,笑容灿烂;尊敬的眼睛表明他有点害怕, 笑容勉强;爱慕的眼睛是 眼光迷蒙,笑容腼腆; 困扰的眼睛是暗淡无神,若有所思, 眉头紧锁。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来看:
(1)如果不管你说什么有趣的话题,对方的眼光总是灰暗的,可能
他正在遭受某种不幸或者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
(2)在谈话中,如果对方时时将眼神转向远处,多半是对方并不注
意你所说的话,心中正在盘算其他的事。
(3)挤眼睛是用一只眼睛向对方使眼色,表示两人间的某种默契,它
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无从得知。”
(4)如果你和对方交谈时对方的双眼突然明亮起来,表明他对你即
将说的话题很感兴趣,也可能是你的话对他来说正中下怀。
上述这些对于眼神的读取,可以使我们在与人交谈过程中迅速了 解对方内心所思所想,在开口说话的时候说出对方喜欢和关注的话。当 然,这只是一些简单情况的概括,我们在遇到不同的交际对象的时候, 还应该运用具体的观察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这样,我们才能游刃有余
地与人交往和应酬!握手,全世界通用的形体语言
如今,握手几乎成为全世界共享的一种形体语言。与人初次见面,
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等,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这是最常见 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 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 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
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握手是一种礼节,它又不仅仅是一种礼节那么简单。远古时期,两 个陌生人相遇,为了表示没有敌意、没有武器,于是互相摸手,后来逐 渐衍化成今天的握手。握手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里面蕴含了丰
富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对立和斗争,中美关系得到缓 和与改善。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访华,代表着中美关系又翻开新
的一页。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 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候机厅旁的小休息室里,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已 等候多时。飞机降落在主跑道上,周恩来总理率先走出大厅,站在分支跑道边。
舱门打开,第一个出现在门口的是满面笑容、挥手致意的尼克松。 尼克松微笑着下了舷梯,走到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伸出了手,笔直地伸向两三米开外的周恩来。
周恩来不卑不亢,面带笑容,也伸出手等待着这只从太平洋彼岸 伸过来的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 结束了二十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很快登上世界各大报纸版面,被西方社会称为“中美交往的珍贵瞬间”“经典时刻”。
握手,是最常见的一种形体语言,它已发展成为交际的一个部分。 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握手者对对方的不同礼 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立场, 给人留下不同印象。我们可通过握手了解
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权。
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写道:“我接触的手,虽然无言, 却极有表现力。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手指尖, 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 手,使你感到温暖。”握手时既轻且时短,是冷淡、不热情的表示; 紧 紧相握、用力较重, 是热情诚恳的表示,或有所期待的反映;力度均匀 适中, 说明情绪稳定;握手时拇指向下弯,又不把另四指伸直,表明不 愿让对方完全握住自己的手, 是对对方的一种藐视;握手时手指微向内 曲,掌心稍呈凹陷, 是诚恳、虚心、亲切的象征; 用两只手握住对方的 一只手,并左右轻轻摇动,是热情、欢迎、感激的体现;一触到对方的
手立即放开,是冷淡和不愿合作的反映。
握手的时候,最基本的礼貌是离座起身,带着和善的微笑向对方 走近, 伸出右手,四指并齐, 拇指张开,互相握着对方的手掌。为了握 得牢固而适当,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地方必须与对方同一部位相接触。 握手时用力要适当, 不能使劲握着不放,还要注意避免急速、敷衍的握手,否则会显得你缺乏自信。
握手礼仪的顺序, 一般应遵循“尊者决定”的原则,即根据握手双方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宾主身份来确定有无必要握手。因为握手往往意味着进一步的交往的开始, 如果位尊者不想与位卑者深交,他 是大可不必伸手与之相握的。换言之,如果位尊者主动伸手与位卑者相 握,则表明前者对后者印象不坏,而且有与之深交之意。不顾原则、率
先“出手”,只会令你适得其反。
握手只是一个小小的礼节,而你却可以利用它更细致地了解对方,更得体地表现自己,这是我们在社交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