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野马滩英雄创业 总督府大将筹
书名:侠女艳情 作者:沧浪客 本章字数:12634字 发布时间:2024-08-11

第四十一回 野马滩英雄创业 总督府大将筹边
蓝惠英夫妇和张友义、宋公望、丁猛、张克基、唐本方等,带着太白寨的人马由陕南出发,他们有了大营的文书,路上通行无阻,顺利地到达了平凉。蓝惠英把人马扎在城外,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不惊动官府,只由宗维孝带几个人去街上买些东西。
宗维孝进得城来,见街市繁荣,比三年前又热闹了好些,呈现一片升平的气象。正行走间,意外地碰到了萨海青的亲兵王福,他见到了宗维孝非常高兴,说他们家老爷常想念宗爷和苏公子,还说他家老爷升任了总兵官衔,在街上有公馆,就请宗维孝前去。宗维孝问知公馆相距还远,他又要买东西,就说他还带有许多人在城外,有很多事要安排,怕没有时间去拜望萨将军了,请王福代他致意问好,以后有机会再去看望萨将军,王福见宗维孝确实很忙,问明他们扎在西关外,就忙跑回去禀报。
宗维孝回到营地不久,萨海青带着几个亲兵就飞马赶来了。宗维孝忙和蓝惠英、张友义、宋公望、丁猛出帐迎接,大家一一介绍相见了。萨海青十分高兴道:“三年多不见,真想煞兄弟了,宗大哥成了家,事业如此兴旺,可喜可贺。早几天听大人说,大营来过公文,说宗大哥贤夫妇要带一支
人马去新疆,命我们沿途多关照,小弟一直盼望着你们来,叫王福他们多留点神,果然在街上遇到了。”又埋怨道:“宗大哥到了平凉也该让我这不成材的小弟见见啊,怎么匆匆忙忙马上就要走?”
宗维孝抱款地道:“其实我也很想来看看萨将军,因为事情忙不过来,没能登门拜访,倒累萨将军出城来了,真过意不去。你来了最好,大家好好聊聊。”说着迎萨海青进帐叙话。
萨海青对蓝惠英他们离开太白山既感到惋惜和愤慨,也为他们远去新疆而感到兴奋和鼓舞。他认为大丈夫应立功绝域,一展平生抱负,去新疆又可以和汉声他们在一起,实是件大大的好事,他说不久前清剿残匪时,消灭了一股匪徒,崔六也在里面,当场就被打死了。如今地面上已差不多平靖,正闲着没事,真想和大家一块到新疆去。众豪杰见萨海青为人热情随和,也都倾心接待,谈得至为投契。
萨海青听说宗维孝有了儿子,忙叫抱出来看看,蓝惠英叫青荷抱了出来,萨海青接着,称赞道:“这孩子长得真好,秀气像妈,眉眼像爹一样透着机灵劲儿,叫什么名字啊?”
蓝惠英道:“他爹说他是在陕西生的,给他取名宗秦。”
萨海青道:“这名字挺好的,当年秦国一统天下,后来李世民也以秦王起兵,荡平群雄,宗秦,这名字有意思,这孩子长大了准有出息。”说着,解下荷包上的羊脂玉佩放在孩子的小手里,笑道:“叔叔没带什么东西,这玉佩就给孩子带着玩吧。”
蓝惠英谢过了萨海青,问道:“萨将军有几位令郎了?”
萨海青摇了摇头笑道:“这些年光顾打仗了,还没成家呢,嫂子可得帮帮忙,给保个大媒啊。”
蓝惠英笑道:“行!萨将军要是到新疆来,准给你说个又贤惠又漂亮的。”
萨海青道:“嫂子说话得算数啊,到时候别又忘了。”
大家都说笑道:“欢迎萨将军到新疆来,天山的姑娘美得很哩。”
这晚,萨海青就留下不走了,第二天,又送了十多里才和大家道别,临分手前,叫王福拿出五百两银子和一支肖似人形的何首乌,说银子是给大家在路上用的,这何首乌据说是将近千年的东西,是他在剿匪中无意间得来的,苏公子正用得着,请宗大哥带去转送给他,表示一点心意。宗维孝和蓝惠英等见萨海青情谊深重,只得收下了。大家依依道别,萨海青转去后,大家在路上长久地谈论他,觉得这人虽然是旗人,倒很够朋友,看人真不可一概而论。
宗维孝他们一路再没耽搁,八月初到达银川,这年粮食丰收,有不少商贩在这里采购粮食运往新疆贩卖,宗维孝和蓝惠英商量,这么多的人到新疆去,恐怕一时粮食问题难以解决,就买一千多石粮食,雇驮夫运了,取道蒙古草原向新疆而来,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到达白石峪时已是十月初了。
山寨里添了几百人马,众英雄大聚义,喜上添喜,又大大地热闹了好几天,一次酒后闲谈,蓝惠英说起今后的安排打算,徐学功道:“一家人就不要说两家话了,白石峪房屋甚多,钱粮广有,别说添几百口子,再添一两千也没问题,咱们冬天好好练练兵,开春了,把队伍拉到石河子、沙湾一带开田种庄稼去。”
宗维孝道:“这事我们考虑过了,白石峪早几年曾聚集过五千人马,去年分了两千多人到古城去了,目前加上我们和凤莲的人也不过三千多,三、五年内是没有问题的,不过长远来看,我们呆在白石峪也不是办法。”
徐学功不悦道:“宗大哥这话可就不对了。难道过儿年我徐某会变坏不成?”
蓝惠英笑道:“学功兄弟误会了,我们到新疆来,就是冲着你的义气来的,白石峪这地方也没说的,我们说长久在这里不是办法,是指局势说的,以后如果朝廷收复了乌鲁木齐,当官的就不会放心让我们呆在他们鼻子底下了。汉声兄弟和两个妹妹都去过太白寨,那里的情况不比白石峪差,离西安城却比这里去乌鲁木齐还远一些,现在陕西平定了,我们在太白寨就呆不下去,将来这里的情况也会差不多的,所以我们想趁早有个长远打算。”
徐学功恍然大悟道:“这一点我却没想到,看来凡事要动点心思,古人说的深谋远虑,确是应该这样的。”
汉声道:“二哥和惠姐一来,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既然惠姐挑明了,大家就好好商量吧。历来当皇帝‘杯酒释兵的就怕百姓造反,宋太祖连自己的老部下都不相信,搞了个权’,老百姓就更不让有兵马了。眼下朝廷顾不了新疆,我们在这里跟叛军作对,跟安集延人、俄国人作对,朝廷是高兴的,一旦新疆平定了,弄得好,大小赏我们个官职,人马却不会允许我们带了的,要带兵也要调往别处,不做官呢,就只能解甲归田,队伍也要遣散,徐大哥的手下,土生土长的多,遣散就遣散,回家得了。太白寨和凤莲带来的人就不同,他们还能回关内去?所以要找个朝廷一时还管不到的地方,最好靠边界近一些,逼得厉害时,还可以出边界占山为王。”
马凤莲最耽心的正是这个问题,很佩服汉声想的周到,马上接着说道:“对!朝廷大军一到,我们在这里是呆不下去了的,还是趁早找一个妥当的地方好些,但不知哪里才是我们安身之地啊!”说毕,不禁黯然,深深叹息。
艾珍笑道:“别发愁,新疆这么宽,还怕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我看去伊犁艾比湖最好,那里现在是俄国人占着,百姓正盼着我们自己人去,以后赶走了俄国人,朝廷的力量一时也难以管那么远,不是还有‘移民实边’一说么?有我们在那里总比被外国人占了强些吧!”她见大家却出神地听她说,不由得振奋起来,眨着浓密睫毛下的两只大眼睛,快活地接着说道:“听哈里曼说,艾比湖风景美极了,土地也很肥沃,住到那湖边,种种庄稼,放牧牛羊,还有鱼吃,该多么美!”
艾珍咭咭呱呱地一说,大家都高兴地笑了。
蓝惠英道:“倒看不出呢,小妹竟这么出息了,讲的还蛮有道理呢,我们就到伊犁去吧。”
大家议论了一番,觉得去伊犁确是个好主意,决定先去勘察一下地址,如果找到了适当的地方,做好一些准备工作,然后把队伍拉过去,第二年开春就可以开田种庄稼了。原来打算只宗维孝、张友义、丁猛、苏汉声四个人去伊犁,艾珍一定要去,结果决定玉姣也和她作伴前往。去伊犁前,汉声夫妇和张友义去天池看望天池老人,可是石屋寂然,石桌上茶杯下留着一张便笺,上面写着:
“偶然动念去南八城一游。”
字迹苍劲,显然是天池老人留下的,汉声心想,义父果然是有心人,看来大军入疆的时期可能不远了,张友义最为惆怅,几年不见老人,不想这次又错过了机会,天池老人鹤迹萍踪,不知又要过几时才能得见。
从天池回白石峪后,过了两天,汉声等扮作收皮货的客商,向伊犁出发。他们为了行动方便,易于通过关卡,都一律轻装步行,此时已是农历十月中旬,天山以北已经降雪,他们都身负绝世轻功,骑马反不如步行快捷,他们沿天山北麓林海雪原前进,绕过了俄军哨卡,顺利地到达了伊犁。
伊犁地区以伊犁为中心,原有九座城堡。俄国人占据伊犁后,废弃了伊犁西北面的拱宸,瞻德、广仁、勒奇四城,秉着向东扩张的目的,把商业区集中在伊犁东南的惠宁、熙春、宁远三城。尤其以金顶寺人烟最为稠密,俄国兵都驻在这一带,还住着一些俄国侨民和随军眷属,伊犁大城反而冷落多了。这几年许多陕甘回民逃入伊犁,俄国人把他们安置在距伊犁三十里的绥宁城,并把他们武装起来,作为向新疆其他地区侵略扩张的工具。
伊犁河谷处在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南部,因为阿拉山口,伊犁河峡谷可以进入一部分大西洋的湿润空气,这一带降雨量比新疆其他地区要多一些,冬天的雪也特别厚,一般都积到两尺多深。开春以后,水源允足,很适宜于压稼生长,是新疆最富饶的地区之一。
进入伊犁河谷,只见田畴农舍,风景宛如关内,河边溪畔,红柳成林,村落果园,错落有致,心神为之一爽。汉声他们一行五人都是客商打扮,汉声扮成掌柜的,张友义、宗维孝扮成店伙,玉姣和艾珍换了男装,扮成童仆,他们之中除了宗维孝外,都会讲哈族和维族话,张友义尤其流利,他对山货也很内行,一般都由他出面,所以没人怀疑。
·张友义曾来过伊犁几次,满以为可以找家比较熟识的客店住下,不料连问数家,不是店铺易主就是停业关闭,熟人一个都找不到了,只好另找了家客店住下。这店叫高升店,店主也是个汉人,见汉声一行人都是关内口音,满脸堆下笑来,热情接待,把他们安排在最好的房间里。
店里生意清淡,客人不多,店主人吩咐伙计张罗茶饭,自己陪着客人说话,他多年不见关内来的人,见了汉声他们就如同亲人一般,亲热得很。
汉声问起伊犁的近况,店主人叹了口气道:“那年回民叛乱,这里的将军、参赞大臣都被杀了,汉人也被杀了不少,我是在一个维族朋友家里躲过来的,从那以后,伊犁就衰败下来了。以后俄国人来了,日子更不好过。”
张友义道:“俄国人怎么样?对百姓还好么?”
店主人道:“外国人嘛,还有个好的?捐税重不必说了,最可恨的是那些俄国兵,动不动就用马鞭、枪托子打人,刚来伊犁时,见妇女就强奸,简直是一群禽兽!现在他们当官的管了管,好了一些,但妇女们还是轻易不敢出门。”
艾珍气愤地问道:“这里的人就由着俄国人胡来?”
店主人道:“这种气谁受得了!也有些血性汉子拿起刀跟他们拼,杀死过几个俄国佬,可我们都是些血肉之躯啊,哪能敌得过洋枪?还不把小命送了!”店主人摇了摇头,接着忧郁地说:“在外国人枪口子下过日子,真是不滋味!”
金顶寺已建了很多俄国式的房子,市面上尽是俄国货物。也有茶叶绸缎,是俄国人从天津转口,绕过外蒙运来的,街上有穿各种民族服装的人,也有一些蓝眼睛黄头发的俄国妇女,带着小孩在街上买东西。艾珍可喜欢这些洋娃娃了,竟不自禁地走拢前去,伸手抱起一个金发小女孩,小女孩倒不惊慌,只瞪着一双碧蓝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她,孩子的母亲也友好地向她笑了笑。也许这俄国女人还是第一次看到,陌生的中国人如此对她们友好,在这野蛮的东方,她看到的不是畏惧就是愤恨的眼光,可惜言语不通,不然她真想和这些和气而漂亮的年青人交交朋友,她太寂寞了。
玉姣埋怨艾珍道:“你真淘气,小心闯出祸来。”
艾珍笑道:“怕什么?这些洋娃娃长得多好,挺逗人喜欢的。”说着,把小女孩举起来亲了亲,然后放了下来,朝她们母女莞尔一笑,几个人走了开去。
玉姣道:“这些洋娃娃确实可爱,怎么长大了就那样讨厌?”
汉声道:“也许是他们那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太难看了,所以我们见了他们也格外讨厌!”
宗维孝附合道:“我看也是这个道理,有时候真想朝他们的高鼻子揍一拳头。”他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
汉声他们在伊犁住了两天,了解到伊犁只驻扎了一千多名俄国兵,他们一般只在伊犁河谷一带活动,不大到边远的地方去,看来把队伍拉到艾比湖一带是完全可以的,即使俄国兵全部开过去也不怕他们。
第四天,汉声他们辞别店主人,往东北方艾比湖的方向走去。越过婆罗科努山,已是精河的地界,过了精河,就是艾比湖的边缘了,不巧得很,竟纷纷扬扬地下起雪来。
雪下得很厚,这一带人烟稀少,找不到人问路,汉声光知道哈里曼住在艾比湖,也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在湖畔转来转去就迷了路。到处是红柳,骆驼刺,往哪个方向看都差不多,偶尔发现几株野梧桐树,汉声他们跃到树上瞭望,纷飞的雪片把远方遮得一片朦胧,一点水光都看不见,艾比湖在什么方向都找不出来了。
傍晚,他们转到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地方,艾珍高兴得叫了起来,有了芦苇,艾比湖肯定就在前面了。芦苇稀稀密密,四顾茫茫,天色眼看黑了下来,他们在一块空阔的雪地上停下,商量怎么个办法。大家收了轻功,正准备坐下休息,宗维孝叫声:“不好!”一只脚从浮雪上深深地踩了下去,听到了薄冰碎裂的声音,忙凝神提气,稳住了身子,提起脚来,跃开了几步。
大家正待要问,都觉得脚下不得劲,警觉地提气轻身,不敢逗留,飞也似的向芦苇稠密的地方跑去,到了长满芦苇的地方,才在芦丛上站定。
张友义道:“好险!刚才准是走到沼泽中间了,这里靠近艾比湖,水里有盐分,冰结的很薄,我们施展轻功快跑时还不觉得,一收功,就把冰踩裂了,要是普通人就糟了,陷了下去就不用想出来。”
宗维孝苦笑道:“只怪我功亏一篑,差了一点火候,几乎陷下去了,那才有好看的呢。”
玉姣道:“咱们呆在这苇子上也不是办法啊,还是朝前面跑吧。跑到湖边,绕着湖跑一圈,不信找不到人!”
大家听这话果然有道理,就打起精神,一直朝前面跑去,半个时辰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一片浩淼的水光,在黑夜中显得无限的幽暗和神秘。
艾珍失望地嘟囔道:“都说艾比湖如何美,真坑死人了,就这个样子么?”
汉声笑道:“艾比湖周围有好几百里呢,哪能都像这里一样?走吧,找到人家就好办了。”
他们沿湖又跑了一阵子,汉声眼尖,看到远处一闪一闪的火光,他一指出来,大家也都看到了,顿时来了精神,朝火光跑去。
不一会,火光近了,就像数星星似的,越数越多。他们眼前出现一个小村子,村旁长满了红柳、白杨、野梧桐,还有果树。火光就是从村庄的房屋里透出来的。
走近村屋时,迎着他们的是一阵凶狠的狗吠,屋里人用哈萨克话叫道:“什么人?再走近就开枪了!”
汉声欢喜地用哈族话回答道:“我们是乌鲁木齐来的,要找哈里曼大哥。”
屋里人改用不太纯熟的汉话问道:“你们是谁?认识哈里曼吗?”
汉声道:“我是苏汉声,是哈里曼的好朋友!”
只听得屋里欢呼了一声,门马上开了,一个壮实的三十多岁的汉子跑了出来,抢上几步,拉住汉声的手,高兴地说道:“原来是苏公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快请进屋。”忙赶开了狗,把大家引进屋里。一面喊道:“孩子他妈,来贵客啰!”
只见一个胖胖的哈族大嫂欢眉笑脸地迎了出来,张罗着烧奶茶,做饭,屋子里很温暖,这对哈族夫妇的热情,使大家感到像到了家似的,一天的劳累一扫而光。
这壮实的汉子叫艾买提,曾经和哈里曼一起围攻过乌鲁木齐,因此认得汉声艾珍他们。妻子叫苏妲,是个爽朗热情的妇女,她常听丈夫和其他的村民提起过汉声他们,当艾买提认出了男装的艾珍,向她介绍这美少年就是陈小姐时,苏妲高兴得蹦了起来,眼里闪着兴奋的光采,拉着艾珍的手叫道:“陈小姐,这里的姑娘媳妇都念叨你们呢,可真见到你啦!”
艾珍笑道:“这里还有个邓姐姐哩。”
苏妲把玉姣打量了一番,伸手取下玉姣的帽子,笑道:“怪道长得这么俊,原来也是位小姐;真太好了!你们俩这么远到艾比湖来,真不容易啊!”
艾买提见妻子提到这么远来到艾比湖,突然想起,问道:“你们是怎么走来的啊?”
汉声把路上的经过说了一遍,艾买提伸了伸舌头道:“我的天!你们是飞过来的?那是一片沼泽啊,不认识路是根本走不进来的。”
宗维孝笑道:“我也差点陷下去了呢,你们这里的路太难走了。”
艾买提道:“就是嘛,除了你们,别的人是无论如何也进不来的。”
艾珍疑惑地问道:“艾比湖就是这个样子?”
苏妲一边给大家倒奶茶,一边笑道:“艾比湖跟我们哈族人一样,对敌人是不欢迎的,可对朋友都会拿出最美丽的哈达,献在你们的眼前,你们到明天就知道了,我们的艾比湖美得很啦!”
听说来了贵客,当晚,邻近几家村民都来看望,见是汉声他们来了,高兴异常,大家围着炉火,读到夜深才散。
第二天,雪晴云散,艾比湖波光粼粼,上下一碧,以绰约的丰姿迎接汉声他们这批远客。湖边有的地方是芦丛苇荡,有的则是柳岸渔村,汊港纵横,风光如画。艾买提带着汉声他们走出村外,见丘阜起伏,果树成林,阡陌纵横,田畴弥望,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远近都有人家,别有一番天地。
哈萨克人最热情好客,汉声他们又是哈族人景仰的人物,村民都来看望,他们自从那次围攻乌鲁木齐后定居在这里就再没有离开。他们凭藉沼泽地带的掩护,在湖边耕渔自给,日子过得很不错,这种沼泽地带,徒步固然不能通过,有船也不能行驶,当地人自有路径出入,因此最为安全。哈里曼住在离此处十余里的一个较大的村里,早饭后,艾买提就带着汉声他们到哈里曼的村子去。
哈里曼所住的村子基本上是聚居的中心,村子比较大,耕地以外,还有一片宽阔的草场放牧牛羊,居民也比较富裕。哈里曼是这一带村庄的首领,威信不下于阿訇。他以哈族最隆重的礼仪款待汉声他们,各村的头面人物都来聚会,说起带队伍来定居的事,村民一致欢迎。他们说艾比湖宽阔得很,附近能耕种的地方多的是,这里人烟稀少,有了人什么都好办。
原来新疆地广人稀,过去哈族维族都以放收为主,肥美的草场有的是,谁愿意住到这种沼泽地带来?艾比湖周围几百里,不少的地方比这里还好,哈里曼他们是怕安集延人和马人得的人马骚扰才迁到这一带来的。如果汉声他们来这里,力量就强大得多,哈里曼这族人就有了依靠,不怕外来的侵扰了,所以非常欢迎他们开队伍到这里来。
哈里曼带着汉声他们在艾比湖畔勘察了好几天,最后选中了一块宜于耕种又有比较宽阔草原的地方,离哈里曼他们三十多里,那里草原和戈壁相连,敌人容易从戈壁入侵,所以哈里曼他们没有选择这块地方居住,汉声认为如果能修好寨栅,控制水源,敌人从戈壁来侵也不会得逞,让他们干渴几天,即使不打,敌人也得自己撤走的,宗维孝、张友义也同意这个意见,就决定了迁到这地方来。
看好了地方以后,汉声他们又住了几天,详细询问了当地的气候情况;习惯种哪些庄稼;周围的地势等等。张友义和宗维孝已在心里构成了一幅建设的草图,因为他们在勘察那块地方时,在湖边草原上发现一群野马,那野马的鬃毛很长,又跑得特别快,很可爱的,所以他们把这地方暂时叫做野马滩,后来叫成了习惯,就成了这一带的地名。
汉声他们回到白石峪,把艾比湖的情况跟大家说了,蓝惠英和马凤莲都非常满意,手下弟兄们也对野马滩感兴趣,就着手进行准备。蓝惠英认为最好趁着冬天,在野马滩附近的山里伐一批树木,用雪橇送到野马滩去,开春前就可以建造房屋,这意见马上得到一致赞同,于是就在太白山来的人中间选了一百多名精壮青年,马凤莲的亲兵也去了五十多个,共二百多人,组成一支伐木队,由张克基和马有带队,张友义和丁猛说不喜欢热闹,执意要跟着到山里去,蓝惠英只好让他们同去协助张克基、马有照管队伍。他们准备了足够的粮食,带了帐篷枪马和伐木工具,就向艾比湖出发,汉声、宗维孝又护送队伍到野马滩,在伐木队开始动工后,才回到白石峪来。
这年冬天,白石峪添了许多人马,练兵更加起劲,汉声夫妇帮着徐学功、蓝惠英、马凤莲三家指点教练,有时大家聚在一起切磋武功,日子过得很快。腊月初,奥丽斯生了个女儿,白石峪众英雄置酒作贺,热闹了几天,接着又是过年,大寨一直洋溢着喜庆和欢乐。
蓝惠英和马凤莲惦着野马滩,过了元宵,就带着余下的人马出发,汉声夫妇也一同前往,到了野马滩以后,就开辟地基,动手建造房屋。哈里曼亲自带了一百多人前来帮忙。各处来的人中间都有会木匠活的,到开春时,主要的住房仓廒都已建成,野马滩焕然一新,居然初具规模了。
蓝惠英给马风莲另划了块地方,按回民的习俗修造房屋,还帮他们建了个小教堂,自成区域,马凤莲和回民兄弟十分满意。
开春以后,伐木队的人都回来了,上家忙着开荒耕种,艾珍和凤莲对这些都感到新奇有趣,非常热心,整天泡在地里不知劳累。
开头,汉声他们都住在蓝惠英处,后来艾珍常去陪马凤莲,小奇志也最喜欢缠艾珍,简直离不开她,艾珍就干脆住到马凤莲那边去了,此时玉姣已有了身孕,蓝惠英不让她离开,有白兰他们照顾,各方面都方便些,汉声两处来往。雨雪天,大家就聚在一起聊天练武,生活过得充实而愉快。
这期间,汉声和艾珍也间常去白石峪看望,打听到张曜已带了前站人马进据驻哈密,正在哈密屯田垦荒,金顺和额尔庆额的骑兵部队也陆续出关,看来朝廷是决心收复新疆了,这消息使大家非常振奋。
这年庄稼收成很好,野马滩第一年就闹了个丰收,兵勇们情绪高涨,他们务农之余,捕鱼的捕鱼,放牧的放牧,蓝惠英仍按太白寨那套办法进行分配,兵勇们生活得很好,都还有点积余,连哈里曼那边的村民都很羡慕。伊犁地区有些贫苦的汉民陆续慕名投奔而来,野马滩一天天红火兴旺起来了。
八月初,徐学功的四个亲兵护送一个张曜手下的军官来到野马滩,带来了左宗棠和高步云写给汉声的信,左宗棠首先慰问了他们开辟新地区的辛劳,然后说大军正陆续出关,有些事情要请他们商量协助,请汉声宗维孝夫妇他们进关一趟。高步云信中说他已调到了肃州粮台,宾玉珠生了个女孩,留在西安,并阼来苏松樵的家书,嘱咐汉声为规复新疆效力,不要挂念家里。汉声想起离家已是四年,不能克尽子职,反令老父挂念,不免黯然伤感。艾珍道:“你既然挂念公爹,不如趁这次进关,回去看看也好。”众豪杰都赞同艾珍的意见,邓玉姣因有了几个月的身孕,行动不便,不能同行,非常怅触。汉声、艾珍不免安慰了她一番,次日就收拾起程。
按左宗棠的信中嘱咐,是邀请汉声和宗维孝两家夫妇的,蓝惠英是一寨之主,儿子宗秦还小,放心不下,所以只有汉声、艾珍、宗维孝三人前去。他们在白石峪停了一天,让艾珍陪陪父亲,然后往哈密进发,此时金顺和额尔庆额的队伍也进到了巴里坤一线,沿途商旅渐多。已不是他们进新疆时那种冷落样子了。
汉声他们到哈密时,张曜正在修渠的工地上,亲兵要去禀报,汉声说他正想看看修渠的工程,就随亲兵来到工地,张曜见汉声他们来了,非常高兴,就在工地坐下来和他们叙话。彼此互道辛苦之后,张曜说他们嵩武军是来打前站的,正式进兵新疆还要做大量工作,左饮帅筹画军务和粮运外,还要和朝廷的反对派周旋,确实不易,此番特邀各位义士进关,必有要事相商。末了,请汉声帮忙他在左宗棠跟前说个事。
汉声笑道:“张军门素为大帅倚重,言听计从,还有什么用得上小弟帮忙的?”
张曜道:“这不是军务,是得花钱的,所以我没把握。”说着手指远处的青山道:“我们在这里屯垦,主要靠引水灌溉,这里极少下雨,阳光是充足,可没有水就不行,那边山里原有一条渠道,叫石城子渠,可以把山溪水引到这一带来,据说是道光年间杨遇春将军修的。因为这里土质含砂太重,极易漏水,当时用了十万条毡毯铺底,才把水引到这一带,这条渠道可灌溉两万多亩土地,我想请大帅给我拨一批毡毯来,现在经费困难,能弄到五、六万条就不错了。”
汉声道:“这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还怕大帅不答应吗?”张军门只管大胆动工好了。”
张曜道:“要是换了别的大帅,我是不敢提的,不过目前军费却很难筹措,这笔钱恐怕挤不出来,所以请苏公子帮我多讲儿句好话。”
汉声高兴地答应了。
离开哈密进入戈壁,只见沿途每隔十多里就搭有棚屋,有的还留得有兵勇看守,备为茶水柴草,比他们初进新疆时方便了。一路上骆驼骡马车队来往不断,大都是驮运粮食来的,也有贩运茶叶布匹百货的商贩,这些骆驼骡马大部分是民夫自己带的,大营给了比较优厚的运费,所以他们乐于承揽运输业务。路上笑语喧哗,行歌互答,沙漠中顾添浓厚的生活气息。汉声他们谈及大军出关的事,感叹不已,能让一些南方人甘冒风沙冰雪远征新疆,就是件了不起的事,何况军需粮食辗转运送,艰难过于关内百倍,没有雄才大略是根本无法想像的。
汉声他们到了西安,见原先颓破的城墙都已修筑完好,兵士们正在控护城河,高与城齐的流沙已全部运走,西安恢复了边关重镇的雄姿,汉声他们对这些勤劳的士兵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同样的士兵,在某些将帅的率领下骄横跋扈,祸害百姓,在英明严正的统帅指挥下,不仅能战胜攻取,而且平时筑城修路兴修水利,为百姓做数不清的好事,可见用人与将帅心术的重要了。总之,沿途所见,无不使汉声他们感叹,佩服左宗棠的才干与为国利民的心意,连艾珍也大大地改变了对左宗棠的看法。
高步云刚到酒泉(肃州),他负责筹运粮食军需,整天和军队民夫打交道,忙碌得很,见到汉声、艾珍、宗维孝非常高兴,彼此诉说别后的情况。高步云对新疆的风土人情很感兴趣,尤其对白石峪和野马滩非常向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宾玉珠尚在西安,高步云少不得叮嘱汉声和艾珍转身把宾玉珠接到酒泉来。
兰州也在大修城墙,都是些兵勇在劳动,市面比四年前繁荣多了。这年恢复了乡试,原先甘肃新疆考举人都要到西安去考,这对新疆甘肃的读书人来说,是多么困难。左宗棠奏明朝廷,请求在兰州分设考场,清廷批准了,这叫分闹,特别分配给甘肃四十个举人的名额,原先甘肃文化较低,和陕西秀才混在一起考试,考不过陕西人,往往二十名都捞不到,现在分开来考,甘肃人就有更多的人能够考中了,左宗棠还特为回民留有举人的名额,就是说每科至少要取中一名回族的举人,这时正是考试前夕,街上踱方步的酸秀才很多,也有不少戴白帽子的回民秀才。汉声他们对考举秀才并不感兴趣,但对左宗棠此举却十分满意。左宗棠在军务倥偬之际还能充分注意到开展文化教育,确是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值得深思的是,明清两朝五百余年,陕甘督抚无数,却没有人注意过这件分闹的事。
因为左宗棠提倡,陕甘大兴书院,这些书院都是各地富户捐款修复或新建的,官员们也不得不掏腰包捐些银子,左宗棠对回民子弟入学特别重视,给予很多优惠待遇,因此陕、甘人当时都背地里叫他为“左阿訇”。说他护着回民,其实这是十分狭隘的民族偏见,左宗棠不过是尊重了回民的习俗,同时也能为回民的利益着想罢了,这些事是有远见的大臣所应该做的。
汉声在总督府找到了张宏,张宏此时已升任中军参将,春风得意,见汉声他们来了,不胜之喜,说大帅早就在盼望了,忙迎他们到客厅叙话。
汉声祝贺他道:“张将军高升了,可喜可贺,刘将军还在这里么?”
张宏笑道:“算什么高升啊,可把我忙坏了,还不如老刘呢,他实授平凉参将,坐镇一方,比我强多啦。”
汉声道,“幸亏张将军没放外任,不然我们进这门就麻烦了,但不知大帅有什么要紧的事?”
张宏神秘地悄声说道:“大帅要我进京办事,我说我本事低微,怕办不了,特地请大帅搬你们的驾,这样才老远把你们请回来的。”说着走到门口,见没有人,把门掩了,才郑重地说起左宗棠召他们来的任务。
原来清廷这十几年来,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弄得焦头烂额,平定陕、甘都是靠左宗棠勉力支撑,从东南各省筹集军需军饷,有时还是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贷一笔钱才维持下去。现在陕、甘已经平定,朝廷上下有许多人就认为可以收。手,不再用兵了,他们主张放弃新疆,一则可以省下每年几百万银子的驻军开支,再则进军新疆还要耗费上千万的银子,而且不一定能够成功,不如省下这笔钱来加强沿海防务。这就是所谓的海防派,这一派以李鸿章为首,他们人数众多,还有几个有势力的王爷支持,李鸿章自从先一年曾国藩死后,实际上掌握了朝廷军政外交实权,所以在廷议中占了很大的优势。
朝廷中也有深明大义的大臣,如满人中军机大臣文祥,汉人中的翁同和等,认为新疆是内蒙与陕、甘的屏障,如果放弃了新疆,俄国势必乘机侵入,那么不仅西北疆土难保而且危及北京的安全,所以他们极力主张收复新疆巩固边防。这就是海防与边防之争,两派斗争很激烈,再加上外国的干预,问题就更加复杂化了。
安集延人是英国一力支持的,英国企图在印度与俄国之间培植一个亲英的政权,遏止俄国向印度扩张,所以尽力供给安集延人的军火物质,帮助他们在新疆占领地盘,成立一个安集延王国,俄国也趁机占了伊型,并企图扩张到新疆北路乌鲁木齐一带,英俄两国都对清廷施加压力,英国要清廷承认安集延王国承认安集延像当时的朝鲜越南一样,名义上做清朝的属国,实际上是要清廷把新疆让给安集延人。
当时英国在中国的势力很大,清廷被两次鸦片战争打怕了,不敢得罪英国人,英国人更利用海防派来实现他扶植安论延人割据新疆的阴谋,极力阻挠左宗棠进军新疆,从舆集上,军饷军需物资供应上对左宗棠施加压力,给左宗棠造成很大的困难。
这些侵略者与投降派勾结,不择手段,尽威胁利诱之能事,他们雇用了大批武林败类作为走狗,进行绑架暗杀,对京城的文祥、翁同和等进行恐吓拉拢,再就是散布谣言,说安集延人拥有新式枪炮又有英国人撑腰,清军无法战胜,即使用兵也不能短期解决战争,势必旷日持久,耗费巨大的财力人力,混淆视听,影响慈禧太后进军新疆的决心。所以左宗棠必须派遣得力的人去北京,保护文祥和翁同和等主战派,同时还要闸明新疆形势,加强主战派必胜的信念,在这些方面,苏汉声当然就是最佳人选。
汉声听了张宏的介绍,深感问题的严重和责任的重大,不免有些踌躇。张宏道:“这事是不好办,不过大帅的心情苏公子是很理解的,我看事在人为,苏公子一定能不负大帅所望的。”
汉声道““这些我都想到了,只是我们人手太少,还得有几个得力的人才好。”
正说话间,左宗棠的亲随传话说大帅已从外面回来,请苏公子等到书房相见。
左宗棠比早几年老了一点,精神却仍然很好。他对新疆的屯垦情况很感兴趣,详细问了徐学功部的战守情况,以及蓝惠英在野马滩开垦扎根的情形与民族关系,赞扬了他们的劳绩。汉声拿出天池老人绘制的南北八城的地图,上面详细注明了各地山川险隘与风土物产,左宗棠大喜,拈须笑道:“边疆有这么多的志士,何愁不能收复!贤契果然是有心人,为大军出关做了这么多好事,老夫深为敬佩,现在大军出关已是必然之势,不过朝中掣肘的还不少,问题也比较复杂,可能张中军已经给贤契说了,老夫特地请贤契回来就是为了这件事,贤契熟知新疆情况,而且胆识过人,去京城最为合适,还望贤契趟辛苦一趟,事关进军大局,就不必老夫多说了。”
汉声谦逊道:“京城王公重臣甚多,不乏奇才异能之人,只怕晚辈难以担当如此重任。”
左宗棠道:“贤契不必过虑,京城官场自有文相同出面,贤契只要暗中协助即可,目前情况如何,今后有何变化,这里关山阻隔,就靠贤契随机应变了,只有贤契前去老夫才能放心。”接着左宗棠又问了一些汉声个人生活情况,征求他对进军的意见,汉声一一回答了,他主要提出先北路后南疆的策略,说新疆虽然地域辽阔,但各处均以城市为中心,从未形成统一的力量,所以班超能以三十六人安抚西城,如今安集延人横征暴敛,各族人民大为不满,大军出关,恩威并济,扫清北路,军威所至,南疆各城定能望风归附。
左宗棠拊掌大悦,说道:“贤契所言,深获老夫之心,将来进军新疆时,还望贤契与各志士在各族百姓中宣扬朝廷威德,发动各族百姓共襄恢复大业,必能事半功倍,老夫有厚望焉。”
左宗棠兴致很好,和汉声谈了一个多时辰,汉声趁机把张曜请求拨几万条毡毯修渠道的事说了,左宗棠笑道:“这样的好事,大营再穷也要尽力支持的,要修就修好,就批给他十万条毡毯,叫军需局采办了运去。”事后汉声才知道,这十万条毡毯兰州还办不齐,军需局到西宁,西安以及各州县四处收购才凑成十万条运往哈密,张曜真是喜出望外。
汉声辞别左宗棠,,回到住处,把要去北京的事和艾珍、宗维孝说了,宗维孝耽心人手太少,他也很想念蓝惠英,想要叫蓝惠英和宋公望一起到北京去,汉声也认为只有把他们找去才能起作用,可捎信去艾比湖实在困难,宗维孝决定亲自回去一趟,从巴里坤经蒙古直接去北京,约好在北京威远镖局会面,宗维孝当天就赶回新疆,汉声和艾珍等张宏办好一切手续,离开兰州,取道西安,在西安看望了宾玉珠,即由潼关出河南,向北京而来。
正是:大将筹边多胜算,朝中掣肘要防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侠女艳情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