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采雪莲天山学艺 求佳偶维孝入
书名:侠女艳情 作者:沧浪客 本章字数:11920字 发布时间:2024-08-10

第三十七回 采雪莲天山学艺 求佳偶维孝入关
三人回头看时,见身后四、五步远的地方,站着一个长须垂胸的老人。老人须眉纯白,有若银丝,鹤发童颜,精神矍烁,尤其一双眼睛,睛光四射,正笑嘻嘻地望着他们。
汉声大吃一惊,这老人不知什么时候走近他们身旁的,竟一点声息都没有!没有绝顶的轻功是绝不会不被他发现的,而且他们坐下时,四下里并无人踪,老人脚程之快,也是他生平所罕见。知道老人不是等闲之辈,慌忙站起身来,深深一揖,恭敬地说道:“晚辈上山采药在此歇息,不想惊动仙长,请仙长恕罪。”玉姣艾珍也站了起来,跟着福了一福。
老人哈哈一笑道:“老夫也是俗骨凡胎,哪里是什么仙长?适才偶然路过,听诸位谈吐不俗,又是南方口音,所以前来和诸位说说话。”
汉声道:“晚辈来新疆不久,有幸得见世外高人,请多多赐教。”
老人道:“高人两字不敢当,老夫已在此住了三十年,倒算得是世外之人了。诸位有兴致的话,请到老夫蜗居一叙如何?”
汉声三人大喜,连忙谢了,牵了马,跟着老人沿湖走了一里多路,转入一个山谷。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谷口流入天池,两岸芳草如茵,由山脚以至半山尽是参天古树,恍如桃源仙境,只是幽阒绝伦,杳无人迹。
老人说,湖边这一段路再过几天就不好走了,雪水融溢,湖水涨高两尺,这谷口就被湖水封住,轻易进不来了,汉声等才知道这山谷人迹罕到的原因。一般人都是在炎夏时上天山,那时湖水茫茫,谁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美的一个山谷。
由谷口进去半里左右,转过一个山岩,老人说:“到啦!”汉声等四下看时,不见半间茅屋草棚,正惊讶间,老人指着左侧岩壁道:“老夫的蜗居就在这上面,诸位把马放在这里,请随我来。”说毕,轻轻一跃,登上了一块两丈多高的岩石,有如凌空飞举,竟毫不费力。老人转过身来问道:“诸位如果不方便,老夫放根绳子下来。”
汉声道:“不用前辈费心,我们试试看吧。”说着纵身一跳,上了山岩,艾珍、玉姣也都上来了,老人点头嘉许道:“不错!不错!”带着三人,顺岩壁走了几步,拨开葛藤,朝一个窄窄的洞口走了进去,十几步之后,豁然开朗,却是一间宽大的石室。就着洞口射进来的微光,可以看到石室内非常整洁,有石凳、石桌、石床,靠里边堆着一些草药。老人道:“这是我伴当的住处,他到山下买粮食去了,等会就回来,老夫的住处还在里面。”
汉声等跟着老人向洞深处又走了十几丈,眼前又是一间石室,一道天光从顶上的石隙缝中射了下来,比外间更为明亮,这里床、凳、桌子一应俱全,都是巨石凿成,壁上还凿有龛窦,摆着些书籍卷轴,床上只有一个蒲团,一把麈拂,竟没有被褥毡毯。老人让汉声三人坐了,取出些干果相待,笑道:“山里没有什么款待,怠慢贵客了,诸位可能怀疑,老夫是什么人,为什么要邀诸位到这里来吧?——老夫也是中原人,当年护送林则徐林大人来新疆,到了这里以后就没回去了。听说近十几年天下大乱,这里很难找到通达的人问问,见诸位言谈装束都象是新近从中原来此,所以特地邀请诸位前来一叙。”
汉声肃然起敬,说道:“前辈果然是隐逸高人,晚辈失敬了。中原自从林大人禁烟遭到贬谪后,国势凌夷,一天不如一天,目下虽然暂时略见好转,但积弊太深,危机四伏,恐怕还有更乱的时候到来。”接着,就把当时的形势大略讲了一下,把自己和艾珍、玉姣的身世也简要地说了。
老人拈须笑道:“老夫和令祖苏青虹夫妇曾有一面之识,很佩服他们的紫电清霜剑术,想不到七十多年之后,在天山看到青虹兄的后人,可谓缘分不浅了。”
原来老人姓甘名乾元,是江南大侠甘凤池的族孙,从小得甘凤池的真传,专爱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救厄扶危,白莲教起兵前,他在荆襄一带漫游,曾与苏青虹夫妇会面,他练的是童子功,放浪形骸,不娶妻小,却醉心武术,遍访天下名家切磋印证,武功之高,在当时已达最高境界。
林则徐禁烟时,他正在广州顺德一带寻访南少林的传人,见林则徐忠心为国,十分敬佩,后来林则徐受到冤屈,贬谪新疆,甘乾元就暗中护送,同时也趁机来西域寻访高人隐逸,印证武学,到了新疆以后,爱天山景物奇美,而又清静安谧无比,就定居了下来,他本已集中原武学的大成,接触了西域武学之后,发愿要把它融汇成一家,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原的武术。经过三十年的工夫,他足迹踏遍天山,远至境外塔什干一带,对西域武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甘乾元自创了天池剑派,他因住在天池之畔,就自称天池老人。
天池剑派理论上以易经为宗,穷极探索阴阳变化之奥妙,经过二十多年的精修,天池老人的武功已臻化境,只是他久已弃厌尘世,不愿重履中原,而新疆一带,寻找一个资质极佳的传人不易,尤其是找一个能读懂易经而又有深厚武学根底的人,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甘乾元在中原曾收过几个徒弟,来新疆后一直没有找到适当的传人,他练的这门绝世武功,当然希望有人继承光大,因此寻找传人,近年来成了他一大心事。这天,甘虹元在湖边采药,偶然看到汉声三人,见他们骨相极佳,是练武的绝好材料,而行步举止之间,看得出他们武功都已有相当基础,心下大喜。后来听了他们的谈话,隐约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志趣,才决定和他们见面。
汉声三人听说老人是祖父苏青虹辈的人,年龄至少是百岁上下了,看上去却象七十多岁,而且步履轻捷,内功深湛,似乎还在师父水云道人之上,不由得十分敬佩。听老人口气,很有点不得传人的遗憾,当下就动了个向老人求教的念头,只不好贸然开口。
老人又问了三人的武学师承,三人一一答了,老人拈须笑道:“原来你们都是名门正宗的传人,也真难得,老夫的眼力还算不错。听你们说,还有许多大事要干,可不可讲给老夫听听?”
汉声把他们来新疆的目的说了,并说明亲人已经找到,今后主要是了解新疆的情况,联络志士,为日后收复新疆作准备。
老人大喜道:“如此说来,我们更有缘分啰!老夫近十数年来,也是关心这件事,天山南北老夫无一处足迹不到,可以说瞭如指掌,我已绘有一幅详细的地图,山川险隘,民风物产都有记载,将来用兵之时,倒还有点用处。但不知朝廷用何人为主将?如果真有安邦济世之才来新疆收复国土,老夫愿助一臂之力!”
汉声道:“如今陕甘总督左宗棠,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他治军有方,处处为百姓着想,雄才大略,久有廓清新疆之志,当日林文忠公则徐誉他为海内奇才,不瞒前辈说,晚辈此次来新疆前,就曾受左公之嘱托,前辈的一番心血,可以大大发挥作用了。”
老人愈加欢喜,笑道:“如此说来,老夫的心愿都可以了却啰,今天碰到你们,真是天赐机缘,老夫有意把平生所学传给你们,你们愿不愿意?”
汉声、艾珍、玉姣见老人愿收他们为徒传授武功,喜不自胜,连忙离座跪下道:“徒儿愿意拜在门下!”
老人道:“别忙,听我把话说清楚。你们都是有师承的,我也不争水云和悟明的徒弟,不过我有个条件,看你们依不依得?”汉声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什么都依得。
原来老人一生并无婚配,过去极讲究姓氏血祀,老人自创了一派武功,当然也想让甘家的名头传之于世,因此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武功传于义子,这样姓氏和武功都传下去了。但这事在当时却不容易办到,因为改姓是一般人极不愿意的,即使有人愿意做他的义子,又不一定能传他的武功,所以多年来,天池老人这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这天他看到汉声三人有如芝兰玉树,天分绝高,而又是姐妹共事一夫,这传宗的事更加好办,随便哪个生了男孩,都可以承祧甘姓的宗祀,因此十分高兴地提了出来,要收汉声为义子,汉声三人当然满口答应,愿意把第一个男孩给义父承继宗祧,当下就大礼参拜了,老人欢喜无限,一下子佳儿、佳媳,武学传人全部有了。
老人从壁龛中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瓷瓶,取开瓶塞,倒出一些黄豆大的粉红色药丸,对玉姣和艾珍道:“这是我二十多年来收集的雪莲,配合人参鹿茸和另几种名贵的药物制成的,名叫万应雪莲丸,妇女服用可以延年健体,常葆青春,对各种妇女疾病都有奇效,是世间难得的宝物,正好给你们俩做个见面礼。
三人靠近一闻,一股幽香扑鼻,令人神志俱爽,三人满心欢喜,谢了义父,说起他们这次上天山,主要是为了找雪莲来的,问义父雪莲好不好找?
老人道:“一般人找雪莲是不大容易的,雪莲生长在冰川雪窟之中,人迹罕至之处,就是看到了,要摘到手也不易。我们练功夫的不同,我有些功夫是在冰川上练的,所以常常发现雪莲,要摘也不大费力,不过雪莲是造物的奇珍,也不能过于贪心多取,够用就行了。这雪莲开在冰雪里才真美呢,过两天,我带你们去瞧瞧。好啦!别光顾说话了,先把你们的住处安排一下。”
石室旁边有好几个岔洞,老人把玉姣、艾珍安置在靠近自己石室的一间小石室里,让汉声跟自己共住一室,汉声他们出洞外把马上的东西卸了,让马放在山谷里,把东西搬进洞内,洞里有一处水泉,灶间也安排在那里,玉姣艾珍就收拾做饭。
傍晚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背着一大袋米回来了。天池老人介绍说,这老人叫张友义,是充军来新疆的,在新疆又受到赃官的迫害,他把赃官杀了,逃亡在天山深处,困苦不堪,也是机缘凑巧,遇到天池老人,天池老人把他收留下来,跟着天池老人已有十多年了。张友义本想拜天池老人为师,天池老人见他虽会点武功,但本事有限,年纪也快四十了,所以只答应收他做个伴,不愿有师徒的名义,间常也点拨他些功夫。张友义虽没学到上乘的武功,但跟着天池老人多年,朝夕薰陶,加上自己苦练,一身本事也就不比寻常了。
汉声听他说名叫张友义,心里一动,问他认不认识宗维孝!张友义惊喜地问道:“宗维孝?他是哪里人?多大年纪了?”
汉声把宗维孝的身世说了,也说了宗维孝为了找他的岳父张友义也到新疆来了,现在白石峪徐学功寨内。
张友义紧紧地握住汉声的手,激动地说道:“宗维孝要找的张友义就是我啊!皇天有眼,维孝总算熬过来了,苏公子,陈小姐,邓小姐,维孝他成家没有?人还结实吗?”
汉声道:“老人家,快别这样叫我们,我们和宗二哥是结义兄弟,应该叫您大叔呢,您就把我们当成晚辈,叫我们的名字好了。”张友义客气了一番,见汉声他们非常诚恳,天池老人也叫他不要讲客气,折了年轻人的福,张友义才高兴地答应恭居长辈。
汉声这才把宗维孝十多年来的遭遇说了一遍,张友义和天池老人都不胜嗟叹。
原来张友义充军到新疆后,冤气慎膺,心情抑郁,他发配到石河子一带做苦工,那里的营官对他还好,熬过了两年多,渐渐混熟了一些,生活也习惯了,不料原先那营官调升了,另调来一个衙役出身的营官,这人心黑手狠,专一敲诈配军和百姓的钱财,稍一拂他的意就是打骂,想出许多狠毒的办法整人,张友义不合顶撞了他,他就寻事把张友义打个半死,张友义气他不过,一刀宰了他,跑上了天山。在天山深处转悠了半年多,受尽了饥寒磨折,不成人样。也是机缘巧遇,张友义为了采野果充饥,坠落崖下,奄奄一息,恰巧天池老人到这一带采药,发现了他,把他救了,见他身世坎坷,是条硬汉子,在张友义的恳请下,把他收留在身边,张友义见天池老人武功盖世,仁义过人,虽不能列入门墙,也愿意终生服侍老人。两人就是这么相依为伴,过了十来年,倒也甚为相得。
晚上,天池老人跟汉声他们讲了些武功心法,他强调上乘武功讲究个“神”字,这个神指的是神志,即是意愿的发挥,达到不经思索就能作出最有效的反应这种程度。要做到这一点,第一要熟练各家武功,第二要深明各种招式的实战变化,一般所说的“入神出化”就是这个意思,而神与化必须从悟字着手,只有悟才能通变,所以本门特别在悟字上下工夫。
这些道理汉声他们都懂得,但老人强调从悟字入手,却令他们感到新颖,因为一般学武的都是先下苦功,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才慢慢领悟其奥妙的。
老人见他们尚在思索未解,问汉声道:“你还记得《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一段么?”
汉声说他记得,老人道:“你背背庖丁对文惠君讲的那段话给大家听听。”
汉声背诵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导大窍,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
背到这里,天池老人挥了挥手,叫汉声停下来,说道:“庄子是不讲究练武的,可这段话却深合剑术,你们体会一下,他首先讲:‘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就是说,‘道’是超出于技之上的,再看他的道是什么一回事呢?他说庖丁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用在剑术上讲,就是对敌时眼里没有敌手那个完整的人,有的只是他身上应攻击的某一点,而且动作全凭自己的神志指挥,不必用眼睛看,手脚自然能够恰到好处地行动。所以庖丁从不会碰到硬骨头,一把刀用十九年还象新的一样,用在剑术上,如果着着都攻在对手的致命处,自己又避开了危险,不受到一点损伤,这不是最好的剑术么?”
老人谈得神采飞动,山洞隙缝上插着的松明火焰一闪一闪的,照着老人清癯的面庞和一双炯炯发亮的眼睛,仿佛在他身上,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老人见大家全神贯注地在深思,接着说道:“庄子在这段话后面,又加了几句精采的话,‘彼节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游刃必有余地矣。试想想看,不管敌方防守怎样严密,总有疏漏之处,这就是‘有间’!而自己的剑术却精妙入微,没有什么细小的缝隙不能穿透的,用这种精妙入微的剑术去攻破敌方的破绽,当然是绰绰有余了,这道理用在防守方面更好解释,敌方攻击的地点有限,也就是说只能从那几方面攻击自己的某几个部位,而自已在宽阔的空间中,可以随意周旋,仿佛是一粒小小的芥子在空中飞动,敌手怎样也奈何不了攻击不上自己了。”
汉声和艾珍是学过移形换位和蹑云步的,本可以在众多的敌手围攻中闪避自如,对此自然心领神会。玉姣也彻然大悟,喜形于色。
老人道:“武学的奥秘无穷,各家所得,都是从自家领会的方面探索而来,我说的‘悟’字,也不过是一个方面而已,能悟就能不断精进了。”众人听了,俱憬然有所得,各自去安歇。
汉声和老人同住一室,见老人在蒲团上盘膝而坐,自己也摊开狼皮褥子,静坐练功,老人道:“静修之道,异流同归,你已经入门,也不必多加指点,但能心志归一,即可胸无尘滓,辨析毫芒,小至健身延年,大至轻身飞举,都离不开凝神专注,心志归一的功夫。我从二十岁起,已经将近八十年没用过被褥了,一身功夫,大半得力于静坐,你情缘深重,有许多大事未了,不必学我的样,懂得这道理,不断地练习就行了。”
汉声认真听了,从此养成静坐代睡的习惯,果然功力日进,玉姣、艾珍也同样潜心练习,渐渐都胸无尘杂,世俗的七情六欲也淡泊了许多,彼此之间,更为相知莫逆。
第二天,天池老人兴致很好,早饭后,提出带大家去冰川上看雪莲,大家高兴地跟随老人向冰川出发。
从天池往上走,穿过森林,又过了一段苔藓地带,开始进入终年积雪的寒冰世界,只见雪光耀眼,弥望皆白,虽是农历五月上旬,这里却仍似冬天的气候,寒气炮肌。看天池老人时,依然穿着件蓝布长袍,在雪地里步履如飞,凛冽的劲风,吹得他长须飘拂,衣衫飞动,老人却毫无寒意。不多时,他们已到了冰川之上。
这里的景色又自不同,遍地是亘古不化的坚冰,有的高耸刺天,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蓝色的冷光,晶莹夺目,有的裂成峡谷,深邃无底,千姿百态,洵为壮观。
在冰上行走,比在平地上困难得多,饶是汉声和艾珍轻功卓绝,跟着天池老人已非常吃力,邓玉姣早已娇喘吁吁香汗涔涔了,只得叫道:“干爹!慢一点,我跟不上呢。”老人回头一笑道:“我平素这样走惯了,却没想到你们是初次到冰川上来,看!前面冰崖上有一朵雪莲,到了那边再歇息吧。”
汉声他们顺着老人指的方向看时,穷极目力却一无所见,再向前走了一百多步,才看到前面三百多步远的冰崔上,一点纯白的影子在风中微微晃动,如若老人不说,还不会注意呢。这三百多步中,要跃过一道冰沟,爬上两道两三丈高的冰崔。天池老人在这些地方总是停下来等大家,把大家护送过去。上了第二道冰崔,前面十多步远的地方,一朵洁白的雪莲,婷婷娘娘地在冰雪洼里开放,给这冷僻的天地增添无限生机,它是那么娇柔又是那么高傲,是那么冷峭而又那么妩媚,简直美极了!
汉声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屏声静息轻轻地走近雪莲,细细地品玩。汉声赞叹道:“普通的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浓艳而不耀,已经是极高洁的了,这雪莲生长在冰天雪地之中,高尚过于梅花,雅丽胜过芙蓉,兼有梅花莲花的特色,可谓是天地间的奇珍异宝,不到天山哪能有此眼福!”
艾珍、玉姣欣喜地用手轻轻地抚摸花瓣,又低下头去闻闻香气,高兴得孩子似的。艾珍转过身来,问天池老人道:“干爹,我们把雪莲挖回去栽起来好不好?”玉姣道:“要是能种在天池里面,可真太美了!”
天池老人笑道:“那就不是雪莲了啊,雪莲,只能生长在冰崔上,别的地方是长不起来的。就是冰崔上也不容易找到呢。”停了停,说道:“我们上冰川来,不光是看雪莲,主要还是看看你们的轻功,看来你们还得好好练才行。”
玉姣吃了包小脚的亏,轻功较差,趋机央求道:“干爹,数我最笨了,您多教教我吧。”老人微笑道:“大巧若拙,笨未必不如巧。古人身临万仞危崔之上,悬趾二分在外,你们看这险不险?古人能履险如夷,这中间有什么奥妙?”
艾珍抢先道:“管他万仞千仞,只当站在台阶边好了,伸出半只脚也不怕。”
玉姣道:“哪能呢!一瞧前面空空的,心都悬起来了,”
天池地人严肃地道:“这就看定力强不强了,艾珍说得对,真的能把万仞之渊当普通的台阶看,脚跟当然站得稳稳的。练武的人讲究养性练气,就是这个道理,在冰上练轻功也一样。更要凝神静虑,每一步都要象铁锥点地一样而又快如飘风拂草,一闪即过,冰上再滑也就象平地一样了,练好了这功夫,一苇渡江也是不难的了。”汉声等听了都深有所悟,细心揣摩,觉得确实是这个道理,一个个欢喜无限。得到老人的允许,艾珍小心地用剑把雪莲挖了出来,轻轻地拿在手中,天池老人又带他们攀登了几个冰峰,让大家体会在冰上施展轻功的秘诀,大家都有所收获,玉姣进步最快,格外兴奋。
张友义惦着宗维孝,想去看看他,汉声他们打算长时期住到天池学艺,得回去准备些粮食用具,也要禀告陈兴,所以征得了天池老人同意,三天后,汉声他们和张友义一同下山。路上又采了一些药物,走了两天,回到了白石峪,张友义和宗维孝见面,一番悲喜之情,免不了引出大家不少眼泪和嗟叹,不必细说。
天池老人的绝世武功,新疆武林中久有所闻,陈兴、王宗汉、徐学功等对汉声他们的巧遇,纷纷表示祝贺,汉声他们谈到就要回转天池去学艺,陈兴虽然舍不得和爱女分离,但跟天池老人学武是极难得的机缘,也就化忧为喜,欣然同意她们前去。
汉声把天池老人的雪莲丸给几个病人服了,果然病情大有好转,他把采来的药物也交给了营里原来的医师,忙了几天,诸事俱已妥贴,便准备回天池去。
临走前,张友义听艾珍和玉姣说起太白寨的蓝惠英,知道宗维孝对她很有好感,一力主张宗维孝搞成这件亲事,请汉声、艾珍、玉姣帮忙想办法。
汉声想了想说道:“目前新疆也没有什么大事,目前徐将军虽然军威甚盛,但缺乏粮食给养,一时也难以扩大力量,谋求大举,新疆反正要等关里的大军开来了才有希望,这里的情况也要回报左钦帅知道,所以二哥还是回去一趟为好,那边惠英姐身边也正缺少帮手,婚姻的事,我写信请表姐两口子和孙大哥撮合,有他们做媒,料想没有问题。二哥要是能把英蓝姐说动了,叫她带一支人马到新疆来,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这建议提出,大家都很赞成,徐学功道:“好是好,不过我这里刚热闹了几天,大家又分散了,心里空荡荡的。”艾珍道:“徐将军你不知道,我们那惠姐可能干哩,要是能把她请来了,我们的力量又大多了,至于我们嘛,才这么一点路,说声走就回来了。”徐学功笑道:“这我也知道,只不过看大伙分散了总不是味儿。”
汉声给高步云、孙振光都写了信,请他们撮合宗维孝和英惠英的亲事,邓玉姣和蓝惠英最好,也写了封信给蓝惠英,讲了宗维孝许多好处,希望蓝惠英应允了这门亲事,和宗维孝一道到新疆来。汉声又特地对左宗棠写了封长信,叙述了新疆目前的局势,着重介绍了徐学功和白石峪义军的情况,强调了新疆汉回民众都引领伫望大军出关的心情,附带把成禄在高台为非作歹,残杀乡民的事也写了,请左宗棠依法严惩。
宗维孝本想邀米永忠一起回关内,米永忠因家庭惨变创伤太深,不想参与陕、甘、汉、回之间的纠葛,想留在新疆跟徐学功干一番事业。汉声也很赞同他这一志向。大家决定请张友义陪同宗维孝回去,有他在身边,宗维孝的婚事也有个主,反正天池老人身边有了汉声他们侍候张友义,也可以放心了。张友义一想也有理,便欣然答应、只嘱汉声他们转告天池老人,并好好服侍他老人家。
宗维孝和张友义走了以后,汉声他们也收拾行装上天池,嘱咐徐学功如果有事就派人去通知他们。他们各骑了自己的马,带了几驮马的粮食和生活用品,辞别了陈兴、王宗汉、徐学功等,第二次上了天池,在天池老人的指教下苦练武功,不提。
宗维孝和张友义离了白石峪,由巴里坤绕道蒙古草原,赶回关内,这条路虽然迂远一点,但沿途平靖,商贩较多,路上也能找到蒙古包食宿,虽然有时也碰到零星散匪,但都不是宗维孝和张友义的对手。他们每天奔驰两、三百里,半个月后达到阿拉善旗的定远营,由此南下中宁,循去年他和汉声、艾珍走过的路线,返回西安。
这时已是农历五月下旬,宁夏一带正收小麦,沿途村镇比去年经过时热闹得多。宗维孝此际心中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所以对生活的前景也乐观得多,很为农民生活的好转感到高兴,十分感叹农民的顽强生命力,社会略为安定一点,农民就象被践踏倒了野草,经过一场甘雨之后,又繁茂地生长起来了。
几个月来陕甘局势起了很大变化,从中宁经马家河湾、半角城以至固原一线,已经相当稳定。金积堡已经合围,叛军已根本无力出击,陇西河州一带,白彦虎、崔伟、禹得彦等也迭经挫折,不能再越过会宁、静宁一带官军的防线闯到东面来了。
张友义本来对官兵有一种强烈的憎恶感,但他眼前所见的官兵不仅公买公卖,毫不扰民,而且还修路垦荒,这不能不使他大为叹服。
行近平凉,路上看到很多回民扶老携幼向平凉行进,行人纷纷议论,左宫保真是菩萨心肠,对回民这么照顾。问起来时,原来是左宗棠为了让降顺的回民能够安然地生活,给他们选择地定居,不让他们和汉民发生矛盾、争执。这批回民就是安置到平凉、大岔沟居住的,这些回民路上的口粮也是大营发给的,到了居住地点还给他们安排房屋窑洞,发给他们口粮种籽,现在岔沟已经有几千回民移居去了。回民对左宗棠是非常感激的,因为他们已无法回到原来的家园,即使能够回去,那里的人已在动乱中互相砍杀成了生死的仇家,怎么能安居乐业呢。左宗棠有鉴了此,就在各处选择数十里之内没有汉民居住的荒废地带安置回民。这一措施对回民的影响很大,很多人都不愿再打仗了,希望能过几天平安的日子。那些归顺了的回民头目,象董福祥、李双良、张俊等都封了大官,青壮年愿意当兵的也编到队伍里,这些队伍叫旌善营,营官士兵都是回民,待遇和别的官军一样,因此叛军中投降归顺的越来越多。
到了平凉,宗维孝去大营找到了张宏、刘人杰,托他俩转交汉声给左宗棠的信,张宏和刘人杰听他叙说在新疆的情况,非常羡慕,说还是他和苏公子好,自由自在,这么些日子就干了这么多大事。宗维孝道:“还不是仰仗左宫保的虎威和二位帮忙吗!今后太白山的事还请二位多在左宫保面前美言几句。”
张宏道:“这个自然,大帅前几天还提到你们呢,这几天有圣旨下来,大帅不得空,不然一定要接见老兄的。”
宗维孝道:“二位还不知道兄弟我吗,见了左宫保也讲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还是免了吧。”
张宏、刘人杰要留他玩两天,替他摆酒洗尘,宗维孝考虑到张友义是配军的身份,私下进关来不便露面,就推说有急事要赶回西安去,婉言辞谢谢了。
回到西安,孙振光见宗维孝回来了,还带来张友义,喜出望外,忙摆酒给他俩洗尘。宗维孝详细地说了他们别后的经过,孙振光听得眉飞色舞,不胜感叹道:“三弟真有福分,这回在天池老人身边,又得多学几样绝世武功了!他那人就是存心忠厚,有气魄,我们结拜了这个兄弟也不枉了。”
接着他告诉宗维孝,王进贤夫妇四月中旬回汉口去了,太白山时常有人来西安联系、蓝惠英还亲自来过西安,问起汉声和宗维孝他们的消息。据孙振光分析,这婚事十有八、九可成。张友义十分热衷办好这件事,诚恳地对孙振光道:“维孝的身世孙大哥是知道的,他从小就是个苦孩子,受的委屈也太多了,这次一定请孙大哥成全他,要是亲事说成了,维孝下辈子也有了个家,我老头子心里也踏实了。”
孙振光道:“大叔放心好了,讲人才、武功、义气,二哥在武林中是头一份的,我看蓝团总对二哥多少有点意思,咱们一说准成。”
张友义道:“还得请高大人夫妇帮忙,听说高大人在抚台跟前跑红的,蓝团总应该看他点面子。”
孙振光道:“这个自然,三弟不是对他表姐夫写得有信吗,大叔只管等着喝喜酒就是了。”
第二天,孙振光和宗维孝去军需局找到了高步云,高步云知道宾玉珠急于要知道汉声的消息,迳直把孙、宗二人带到家里,置酒款待。
宾玉珠和高步云听说汉声岳父也见着了,又拜了个武功绝世的义父,非常高兴,对宗维孝的亲事,宾玉珠也非常热心,一力要高步云出面说合。
高步云道:“我们是没说的,宗二哥自己不提,我们也要问他讨这杯喜酒喝呢、不过兰团总不比一般妇女,有些话我们男人也不好说得,最好你和孙大嫂亲自去给蓝团总说说。”
宾玉珠笑道:“我在衙门里呆得腻了,正想去外面散散心,就去保一回媒吧,不过没孙大嫂作伴我一个人可不去。”
孙振光满口答应,说好过两天大家一起上太白山。大家喝了一阵酒,孙振光问高步云,前些日子朝廷派李鸿章来陕西的,听说天津出了件什么教案,又握李鸿章调回去了,不知是什么回事?
高步云道:“年初这边局势很紧张,刘松山在金积堡战殁,叛军又窜扰到关地区,朝廷很耽心,所以派李少保到陕西来协助平乱,不久前天津出了件教案,洋人开枪打我们这边的官员,百姓看不过去,把洋人打死了,洋人借机生事,朝廷这才下旨,叫李少保去办交涉,陕甘这边局势也已经稳定,就叫李少保不用来了。”
宗维孝道:“李鸿章这人可不比左宫保,功名利录心太重,全不把百姓当回事,他的兵军纪很差,以前和捻军太平军打仗。就是靠洗劫老百姓发财,他要是到陕西来,陕西人可就苦啦,这下倒好,只怕天津的百姓又要吃他的亏了。”
孙振光忿忿地说:“朝廷就是怕洋人,处处迁就洋人,弄得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我看啦,用多打死他们几个也不冤!”
宗维孝道:“洋鬼子是可恶,可是杀了洋人,事情闹大了,还不是杀老百姓讨好洋鬼子?”
宾玉珠也气愤地道:“洋人也太坏了,他们在中国横行霸道,就没有人敢管一管?”
高步云道:“管是有人敢管,可惜不多,原先左宫保在浙江的时候,也办过洋枪队,请洋人带兵打仗。同治二年,法国将军德克碑率领洋枪队攻下浙江萧山县,向绍兴府索取犒赏,和官府发生争执,又向左宗棠请求增募一千人扩充军队,被左宫保严厉地训斥了一顿,指责他既然担任中国的军官,就应该按中国的礼节规矩办事,否则就和他们法国的公使交涉,撤销当他的职务。德克碑老老实实地愿意听从节制,自己立下条。第二天就换了中国的衣帽,把满脸的络腮胡子也剃了,表示忠顺,后来左宫保办马尾造船厂,德克碑还是主要的技师和教习呢。”
心宗维孝很有兴趣地问道:“你听见过这个洋人吗?”
高步云道:“我当然见过啰,要不是调来陕西,我还会留在造船厂当差呢。”
孙振光道:“这天津教案,要是左宫保去办交涉,不知道他会怎么对付?”
自高步云道:.“怎么办我也弄不清楚,不过我相信他绝不会讨好洋人的。”
宗维孝不知道,他们路过平凉时,清廷正下旨询问左宗棠如何处理天津教案的意见,左宗棠那天正在拟稿上奏,他的意见是,据理力争。事件是洋人开枪打中国官员闹起的,老百姓激于义愤,不能和乱民相比,我方可以赔偿洋人损失,但不能答应洋人的要挟滥杀无辜百姓。(见左宗棠:《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书》)
可惜清廷后来还是没采用左宗棠的意见,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大臣委屈讨好洋人,罢了一连串的官,杀了二十六个老百姓,弄得全国舆论大哗,曾国藩自己也感到非常愧疚,在家书里自称办这件事是:“外伤清议,内疚神明。”不久以后,就因病死去了。
宾玉珠对宗维孝的亲事很热心,果然同孙振光夫妇一起到太白寨去了。蓝惠英开初还有些犹豫,经不起孙大嫂和宾玉珠再三劝说,才应允了。她本是个江湖女侠,又是在边疆少数民族中间长大的,受旧礼教的束缚不太深,兼之她对宗维孝的印象本来就很好,有这两家大媒一说,如何能够推却?
宾玉珠以结拜大姐的身份替蓝惠英作主,叫他们趁热打铁的马上成亲,蓝惠英考虑到山寨有许多大事要办,结婚后两个人商量事情也方便些,就爽快地答应了,但她也不愿办得太草率。大家商量,十天后正好是黄道吉日,决定就在这天举行婚礼,孙振光夫妇和宾玉珠留在山寨主持操办,当下张灯结彩,张罗酒宴,山寨上上下下人人欢喜,足足忙了十天,所有太白山地区的头面人物都来道贺,婚礼十分隆重。宗维孝是个重感情的人,有了蓝惠英这样的妻子,自然是百般的体贴,蓝惠英对宗维孝也格外温存尊重,两口子都是受过挫折的人,彼此更加珍惜这来得较晚的幸福,竟比年青的小夫妻还要恩爱。
婚后,蓝惠英指出要宗维孝担任山寨之主,宗维孝哪肯答应,孙振光、张友义、丁猛等都力劝蓝惠英不要谦让,丁猛尤其爽直,他说:“我们并不是不服宗二哥,不过,论才干、计谋,山寨还是夫人当家为好,杨宗保还得听穆桂英的将令呢。”
孙振光道:“你们两口子谁当家,我们不管,不过这太白山团总可是蓝惠英,是抚台衙门有委任的,如果有事,我们兄弟都愿听蓝团总的将令!”孙振光这么一说,所有头目都轰然响应好,蓝惠英也不再推让了。
孙振光夫妇和宾玉珠又在山上欢聚了几天才回西安,张友义自然留在山寨,蓝惠英对张友义十分尊重,把他当自家的长辈看待,张友义十分满意,自此山寨更见兴旺,屯田很有成效,各地百姓到太白山来定居的越来越多,在那兵戈扰得民不聊生的时候,太白山区居然成了世外桃源,也是武林一段佳话。
正是:干戈满地秦川路,且作桃源世外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侠女艳情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