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书名:追魂流星剑 作者:沧浪客 本章字数:12956字 发布时间:2024-08-06

易静低声说道:“他们若与异派妖邪有关,我们岂不白用心思自寻烦恼!我们再细看看屏风上面前进有无别的阻碍再下手吧。” 易静说罢,又领二人回至屏风前仔细观查。
英琼童心未退,因那被困的一双男女小得好玩,忍不住前去观看,这时池中男女已知失陷,见身上寸缕全无,各把下半身浸在水里,彼此隔开,口中仍是呼救不已。英琼侧耳一听,听那女子哀声道:“诸位道友,我二人是西昆仑散仙,与各派剑仙从无恩怨往来。
因在岛宫海国得见一部遗书,知道此间藏宝之所和许多破法,勤习数年,一时自信过甚,谁知一不小心为水遁所困,再迟些时便要力尽而死!如蒙诸位道友相助释放,我等并无奢望,只求事成略分一二,不致空入宝山,于愿已足。你们有我二人为导,省力不少,彼此均有益处,岂不是好!”
英琼听她说得颇有情理,刚有些心动,旁边易静已然看出屏风后面一些机密,将手一招二人,当先往后便走。英琼刚说了句:“那两人又在说话呢!”又被易静以目示意止住。时机紧迫,急于事完,无暇再深说,只得相随往屏风走去。
三人到了屏风后一看,前面一片青玉墙上果然留有圣姑遗影,云鬓低垂,姿容美秀,略似道姑打扮,形态妆束均甚飘逸像前矗立着一座九尺高的大鼎,非金非玉,色同翠绿,光可鉴人,上面满是朱文符箓。三人先照李宁吩咐,朝着遗像跪拜通诚,然后立起恭恭敬敬地走向鼎前。易静抓住鼎盖用力往上一揭,竟未揭动。方自诧异,忽听身后有人微哂,后颈上吹来一口凉气。
这时英、云二人俱并肩同立,辨那鼎沿符箓,并无外人。易静疑是有人暗算,连忙飞身纵开,回头一看,身后空无一人。只有圣姑遗像玉唇半露,丰神如活,脸上笑容犹未敛去。当时不知究里,以为在屏风所示消息之外别有埋伏,用法术一试,并无征兆。因李宁一再嘱咐不可毁坏洞中景物,接连两次破去屏风上的禁法已是情出不已,何况鼎中藏有奇珍,更以善取为是,除非真个智穷力竭,再用法术。主意打好,二次又走向鼎侧,暗使大力法一揭,耳际又听“哧”的一声冷笑,接着脑后又是一股冷风吹来!
易静法力并非寻常,竟被吹中,毛发皆悚,不由大吃一惊!及至回身注视,璧间遗像笑容依然,空空如故。愈疑有人先在鼎后潜伏,存心闹鬼,便和云英二人说了,请轻云用天遁镜四外一照,毫无他异。第三次又走向鼎前,一面留神身后准备应变,暗忖这次再揭不起,说不得只好借助法术法宝将鼎上灵符破去了轻云人最精细,先见易静事事当先,毫不谦让,心中有些嫌她自大,未形于词色。及见易静第一次未将鼎盖揭起,微闻笑之声,回视并无征兆。只圣姑遗像面上笑容似比初见时显些,疑心到笑声来源出自像上。因易静道法较深,既未看出,或者所料未中,未背说出。二次易静方在用力揭那鼎盖,英琼觉一丝冷风扫来,猛一回头,见壁上圣姑遗像忽然玉唇开张,一只手已举将起来,神情与活人相似!不禁一拉轻云,轻云连忙回身去看,遗像姿已复原状,依稀见着点笑痕袂影。英琼方要张口,轻云忙以目示意,将她止住。易静原早觉出脑后笑声冷风,只因正在用大力法揭鼎之际,又因疑心有人埋伏身后暗算,先飞纵出去再行回头,所以独未看出真相。
轻云暗忖看这神像神情,分明圣姑仙去时行法分出本身元神护守此鼎。面带笑容,也无别的厉害动作,必无恶意。璧间遗像既说留赠有缘人,何以又不令人揭鼎?莫非此鼎不该易静去揭?此时说破未免使她不欢,自己和英琼再一揭不开,岂不自讨没趣!
反正藩篱尽撤,出入无阻,易静终是初交,事有前定,毋须强求,索性等她一会儿再做计较。容到易静请轻云用宝镜四照,见无异状,三次又去揭那鼎盖时,英云二人料她揭不起来,俱都装作旁观,偷觑壁间遗像有何动作。
不料这次易静飞身起来,手握鼎纽,正用大力神法往上一提,壁间遗像忽然转笑为怒,将手朝鼎一指。轻云机警,猜是不妙,急作准备,刚喊得一声:“易姐姐留神!”易静因这次身后无人嗤笑,正打算运用玄功试揭一下,忽闻轻云之言,有了前两次的警兆,事前早有应变之策。连忙松手,一纵遁光飞起。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她将起未起之际,金鼎顿放碧光,从鼎盖上原有的千万小纽珠中猛喷出一阵五色光线,万弩齐发般直朝易静射去!总算见机神速,有法护身,同时轻云一见鼎放光明,早随手将天遁镜照将过来,方得将那五色光线消灭。易静认得那五色光线是玄门中最厉害的法术大五行绝灭光针,道行稍差的人只一被射中,射骨消骨、射形形灭!自己修道多年,内功深厚,如被射中,虽不到那等地步,却也非受重伤不可!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算计鼎上还有埋伏,不敢造次,忙下来间轻云怎样预知有变?英琼接口道:“你看圣姑遗容可有什么异样吗?”
易静往璧间一看,圣姑遗像已是变了个怒容满面。心中一惊,这才恍然大悟,立时把满怀热念打消了一大半!这才想起许多自满之处,甚为内愧。明看出圣姑不许自己取宝,就此罢手,不特不是意思,难免使周、李二人疑心自己,把好意误会成了抢先贪得。欲待硬忍用自己法力法宝破了鼎上禁法将宝取出,再行分送周、李二人,一则显显能力,也好表明心迹,又不知圣姑还藏有什么埋伏,自己能否战胜得了,实无把握。正在进退两难迟疑不定之际,忽听鼎内阵怪啸声,接着又听细乐风雨之声。三人凑近鼎一听,乐声止处,鼎内一女子口音说道:“开鼎者李,毁鼎者死,琼宫故物,不得妄取!”说罢声响寂然。
这时鼎盖上细孔内又冒起一股异香,烟雾袅袅,彩气氤氲,闻了令人心神俱爽。易静才知开鼎应在英琼身上,好生难过。平日任性好高惯了的,眼见大功告成,无端受此挫折,对圣姑从此便起了不快之意,见英、云二人闻言并未上前,眼望自己,还是惟马首是瞻的神气,只得强颜笑道:“我因痴长几岁,为知旁门道法门径,意欲分二位姐姐之劳代将宝物取岀,不想圣姑却这等固执,好似除了琼妹亲取,他人经手便要抢夺了去一般!如非物有主人,不得不从她意思的话,我真非取出全交与琼妹,非此不能表明心迹了!”
轻云忙道:“易姐姐此言太见外了!休说姐姐此番去至峨嵋,拜师以后便成了一家,就是外人,既然共过了患难,难道有福就不同享?姐姐如是那样人,你们也不会聚在一齐。圣姑仙去多年,凡此种种,俱是当年遗留。虽说是开鼎者李,天下姓李的道友甚多,未必定是琼妹,即使是她,也必另有因缘,且让琼妹再虔诚诵白一回,看是如何,必可分晓。”易静见英、云二人词色始终敬重如恒,心才平些,终是怏怏不快,冷笑一声,答道:“姓李道友虽多,轻易谁能来此?况且还有琼宫故物之言,必是琼妹开鼎无疑!”
轻云、英琼重行跪在遗像前面虔诚通白,易静心中不快,站在一旁并未上前。等二人行罢了礼,才一同去鼎后。虽说适才闻得鼎中遗言,仍是不无戒心。当下由英琼为首去揭鼎盖,轻云、易静一个持着天遁宝镜,一个行使护身避险之法以防不测。
说也奇怪,起初易静用大力神法揭鼎盖时,好似重有万斤力及至换了英琼起初也以为纵然可开也非容易。谁知她两手握住鼎纽,只轻轻试探着往上一提,竟随手而起。鼎盖一开,立时异香扑鼻,一片霞光从内飞将起,照耀全室英琼放下鼎盖,各自飞身而上往鼎内一看,里面的宝物大都不过径尺以内,犹如幼童玩具一般。人形马车、山林房舍,以及刀剑针钉各种常用的东西历历在目,有的悬挂在鼎腹周围,有的陈列鼎底,件件式样灵巧,工细非常,神光射目,异彩腾辉,令人爱不释手计数目,约有一百余件之多。英琼见鼎中心挺着一朵玉莲花,颜色是红色的,晶莹湿润、通体透明,那异香便从花中透出。心甚喜爱,暗忖这朵莲花如能摘走,岂非快事。试用手握住莲柄一摇,竟不能动,方觉有些美中不足。猛一眼看见花里字迹隐现,用手一拨花瓣,随手而开,非纨非绢的字条,上面写的便是刚才鼎中人语。字迹渐隐渐淡,连那字条也随手化去。英琼方在惊奇,轻云已催她快将法宝取出。当下仍由英琼将鼎中宝物一一取出,分装在三人所带的法宝囊内,直到取完,并无他异。
英琼盖鼎时,还不能忘情那朵莲花,手托鼎盖,一面赏玩。那莲心与寻常莲房不同,颜色深紫,似一把玉制的钥匙。当时只觉希奇,也未在意,愈看愈爱,不禁起了贪心,暗中默祝:“弟子等三人深入宝山,独英琼一人得蒙仙眷,赐了许多奇珍至宝,原已深感无地。不应再有觊觎。只缘此洞不久便受妖孽盘踞,宝物在此难免受其摧残,如蒙鉴临愚诚,准许弟子将此朱莲连同西洞鼎中的青玉莲花并请往峨嵋仙府供奉,以免落入妖邪之手!”
英琼说罢,正想分手去摇那莲柄,忽觉鼎底一股奇热之气冲上来,其力甚猛,令人难以禁受!心中一惊,刚将头昂起避开那股势力,一片玉色豪光一闪,手中鼎盖便被那一股子神力吸住往下沉去,重有万斤,再也把握不住!手微一松,鼎盖自阖,关得严丝合缝,毫无痕迹,恰如铸就生成一般,比起初见时浑密得多。知是圣姑不许,幸喜不曾吃亏。见易静、轻云正拿着一件法宝在互相谈说,近前看,乃是一柄两三寸长的黄玉钥匙,与鼎内莲心一般无二,只是要小去一半。三人俱不知用处,略为传观之后,轻云道:“大功已成,时已不早,我们拜别圣姑,救了那两个人,出洞去吧!”
英琼心急,轻云一说完,便跑在屏风下面,见池中被困男女也已力竭声嘶。语细难辩,神态更是委顿不堪,忙催易静下手。易静道:“此一禁法非同小可,稍一不慎,被困其中的人立成粉碎,一毫也大意不得。如能觅得总枢关键所在,便容易之极。今番一同细细看来,如看有可疑之处,互相告语,等慎稳妥再行下手,免得误了别人又误了自己。”说罢,大家分头往屏风上查看。英琼因那两个小人空入宝山,枉受了许多艰险,宝物不会到手,反倒失陷在内,境遇可怜,恨不得立时将他们救出才称心意。自己学道日浅,不明禁制之法,见易静和轻云二目注定屏上逐处仔仔细细地观查,毫无线索可寻。再看那两小人,这时神气益发疲敝,浮沉池面,奄奄一息。暗忖屏风上面景物不知多少,不过才看出了三分之一,也没找出一点破法,似这样找到几时?那被困之人眼看支持不住,初进来时那等的厉害埋伏尚且不怕,此刻事已办完,为何反倒小心起来!不如仍用前法请周姐姐拿着天遁镜照向屏上以防万一,然后将双剑合璧硬将这小池毁了。将小人救出,岂不是好!
英琼想到这里,刚要和易静去说,忽见小池中水波飞涌,急流旋转,成了一个大漩涡。
那两个小人上半身原本露出水面,各将双手挥动不休,时候一久渐渐有些力竭势缓。及至池水无端激漩,想是知道危险万分,经卷入池心漩涡之中便没了命,便各自放出一丝青白光华,拼命在水中喘吁吁地挣扎,逆水而泅,不使池波卷去,无奈水力太大,又在久困之余,那女的竟有两三次差点卷入池心漩涡之中,吓得小嘴乱张,似在狂呼求救,已不成声。最奇是池并不太大,池水甚清,可是用尽目力不能见底。只见池心水花急转中,隐现水底红光闪闪,似有一朵朱莲开合不休。英琼见状猜是危机瞬息,等到寻出此中关键再行施救,已不可能。虽然一举手之劳,便可将两小人提出水面,因知此中玄妙非常,易静又再三嘱咐不可轻举妄动,稍一不慎,便要误已误人,不敢冒昧下手。忙喊:“周姐姐,易姐姐,你们快来再不救他们,便救不成了!
这时易静方悟出一些线索,只是还未判明,正在寻思,闻言惊,忙和轻云飞身过来,向屏上水池一看,失惊道:“琼妹所言不差,我们如再迟延,此二人必为水化。我刚看出一点头绪,还未找出关键,这里处处都用的是玄门中最厉害的禁法即五大行莲花化劫之法。我只略知门径,不悉精微,如寻到行法的枢纽,还可及时解救,今已时逼势急,说不得只好毁了此洞,尽我三人之力为他死中求活了!”
英琼无心接口道:“你说什么莲花化劫?我见池底也隐有一朵朱莲随着池水开合,莫非这二人被困便是那莲花作怪吗?”易静闻言灵机一动,忙问:“莲花何在?”英琼先往小池中心一指,易静运用慧目一看,果然池底有一朵朱莲随水开合。猛想起适才轻云随鼎中取出的那柄形式奇特的玉钥,恍然大悟,惊喜交集。因见池水益疾两小人势益不支,不暇细说,忙请轻云将玉钥取出,将手一摆,请英、云二人退后,无论看何警状不可妄动!如觉支持不住,可用双剑护身退出洞去,自己自有脱身之法。话刚说完,那池水突地起了个急漩,眼看那两个小人身子一歪,卷入漩涡之中,易静右手一扬,片霞光笼罩全身,左手早先伸往屏风上小池之中,将那二人用手指抓住,并未使其出水,一面运用玄功,使足神力,顺着水面将二人拖离池心大漩,往池边泅去。
英、云二人好奇,只退后了不几步,看得逼真。英琼方暗悔早知这般容易可以动手,也早把这二人救了。存想未终,忽听波涛之声大作,恍如山崩海啸一般。易静的手仍在池里,并未将小人提了出来,那片霞光笼罩她的全身,愈来愈小,晃眼间人成尺许,渐渐与池中小人相似,飞落池中。英、云二人一看大惊,以为易静也陷身池内,忙奔过去一看,涛声顿止,那小人也已身横水面晕死过去,只有小小胸膛还在喘动起伏。再看易静已不知何往,只剩那片祥光,在池底隐现。正在骇异,忽听易静喝道:“二位姐姐快些避开正面七尺以外,惊遁速起,我们要出险了!”声音极细,比适才小人呼救之声高不了许多。
英、云二人方听得真,刚往旁一闪飞身起来,便听屏下风雷大作,白茫茫一般银光从小池中直射下来,逐渐粗大,洪瀑中似见三个人影随流而下。一落地便现出身形,正是易静,一手一个提着那被困男女。那女的仍是全身赤裸,那男的腰间围着易静身披的一件背心,身材俱与常人相似,人已醒转,只是大困之余,神志颇现委顿。那屏上洪瀑仍发个不住,顷刻之间,全室的水高达三丈!
易静一出现,喝道:“二位姐姐快将这两人接去不可被水沾身!”说罢手一扬,刚要把手提的人抛出,那被困的一男一女已答言道:“见死不救,此时方蒙救援,虽感盛情,已坏了我二人数百年苦炼之功。今得脱困,我二人自能回去,后会有期!”说时早化两道碧森森的光华,疾如电掣往外飞去。易静闻言好生不悦,欲待追赶,人已飞走。眼看下面波涛汹涌又增高了两丈,无暇和英、云二人说话仍用霞光护身往屏上池中飞去,晃眼不见。
不多一会儿,易静手持那柄玉钥飞身出来,那水忽往屏上收去,似长鲸吸水一般往小池中倒灌。约有半盏茶时,全被收尽,那大洪流,不存涓滴!三人这才落地重行相见,易静道:“早知道这二人如此可恶,适才也不救他们了。”英琼问故,易静道:“此地不可久留,我们出去再说吧。”当下各驾遁光往洞外飞去,到了门外一看,李宁坐在门侧,正自盘膝入定三人各自上前拜见,互说取宝之事。李宁道:“那一男一女乃西昆仑散仙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冲出时见我在此打坐,知是你们党,不问青红皂白,打我一神木钵。幸我有佛光护身,此宝无功,知非易与,才行负伤遁去,你们救他迟了,只怕自此结怨!”
英琼等三人闻言,俱觉得那一男一女太可恶。英琼说起所取到的宝物,李宁道:“中有一只小盒,内有一本小册,记载各种宝物的用法,且将那本小册取来我看。”英琼忙将小匣藏书取出献上。李宁看那小册所载,除宝物名称用法外,并有圣姑遗偈。大意说鼎中一百零九件宝物均赠妙一夫人转行分配门下女弟子。英琼所得最多,灵云、轻云、英男、易静、紫玲、寒萼等人次之,俱注有各人名字,所有女同门一个不空。
李宁仍命三人各将法宝收起,且等到了峨嵋呈与师长再行分配,又道:“此刻神雕想已复元,西洞内层门户业已关闭,艳尸正自乘隙欲出,不可再开。我们由北洞水路入内,再行法出去吧。”说罢领了三人走向北洞,仍照西洞一样,行法入内。到了里面,将门封锁,指着壁间一个孔穴说道:“里面便是水路,我们可由此回去。”
人往孔中一看,孔并不大,里面隐隐见有几条水影闪动。听李宁说得一声:“速闭双目!”言还未了,祥光闪过,身子忽然凌空飞起,耳听四外涛声震耳,顷刻之间,人已及地,睁眼一看已达中洞。
这大半日功夫,神雕已然大半康复,满身雪羽甚是丰满,一双钢爪抓在鼎纽之上,正自剔羽梳翎,比起未伐毛换骨时还要神骏修洁得多。英琼一见大喜,连忙飞身上去,抱着劲雕抚爱不休。李宁道:“论理它还须养个半日才可飞翔,所幸他年来道力精进,复元甚速,你们又忙着回山,你三人可骑在它的背上,由我行法护送回去吧。”说罢,三人分携了所得的至宝奇珍,指着四壁灵药,拔起了十余种,然后骑上雕背李宁口宣佛咒,将手一指,一片石裂之音,一块三丈见方的大石忽然落了下来。李宁又将手一指,洞璧已合。到了外面,李宁袍袖展处,数十丈祥光围着四人一雕,齐往峨嵋飞去,静候峨嵋开府大典,暂且按下不表却说长眉真人遗命,峨嵋派光大门户,群仙劫运将至,峨嵋弟子之中,出色人物众多,遭遇各有奇特处,除前文已有叙述的李英琼、周轻云、申若兰、易静、齐金蝉、石生、甄兑、甄艮等人外,尚有许多出色的男女弟子,容当一一专叙,内中有一名女弟子,名凌云凤,原是追云叟白谷逸的内侄曾孙女、怪叫化凌浑的侄曾孙女。凌云凤武功极高,已与另一侠士俞允中有了婚姻之约追云叟白谷逸的妻子雪鸿,疾恶如仇,被仇敌围攻不敌,在成都开元寺兵解,凌云凤未学道法,偶遇妖人,已被妖人法术迷昏过去。云凤在迷茫中微觉身子被人捧起,轻飘飘地凭空腾起,渐渐不知人事。等到醒来一看,已卧在一间极修整的石室内,前面站一个满头银发、手持铁杖的妇人,正抚着自己满头秀发道:“小孙孙,可知我是谁吗?我是你叔曾祖父凌浑的妻子,白发龙女崔五姑。你曾祖姑凌雪鸿业已兵解化去,已转劫托生在苏州闻门外七里山塘个姓杨的渔人家里,不久便可相逢。”
云凤忙拜倒称谢,崔五姑又道:“我度你到此,先传授你坐功剑法,日后再引进到峨嵋门下。这里是风洞山白阳岩花雨洞,我先赐你一口玄都剑,按我所传每日度心练习。我不时离此他去,每隔旬日来看你一次。此洞为昔日白阳真人学道之所,灵迹甚多,乃人间七十二洞天之一。内洞璧上有白阳真人遺留的图解。百物之形内藏先后天无穷变化,你只要勤加揣摩,以你天资,日久自能融会贯通,稍能有成再下山去略积外功,便可挂我柬贴,趁着峨嵋开辟五府之便,前去拜师了。”
云凤一听大喜,崔五姑笑道:“此山远在黔桂边境,数千里山岭杂沓。除了山北铁雁冲黄狮峒一带略有生番黎苗杂居外,亘古洪荒未僻。大泽深山,山魈木魅虫蟒怪异之甚多。再加上此洞久传藏有白阳真人一部针诀,中间经过许多异教中人来此搜掘,至今不曾发现,连我也未知藏处,难免不再有人觊觎。我再赐你神针一枚,可随心收发作为防身之用。若有缘将真人遗物得到手中,足可助你数十年苦练之功,可随时留意,看你缘分如何了!”当下崔五姑便命云凤盘膝坐下道:“索性我再助你一臂之力,使你早日学成,此举省去你苦功不少,须知此等仙缘旷世难逢,勿以得之太易,不自珍惜!”云凤闻言悚然,恭谨领命,崔五姑伸出一手按她的命门。云凤只觉五姑的手微微在那里颤动不止,渐觉一股热气由命门贯入,通行十二玄关,直达涌泉。再由七十二脉周行全身,遍体奇热难耐,云凤只管宁神静志,一意强忍,先时五内如焚,似比火热,半个时辰过去,方觉浑身通畅,舒适无比。
前后过有半个时辰,忽听五姑喜道:“想不到你定力根骨如此坚厚,真不枉我度你一场了。”接着又传了云凤坐功,说道:“你此时百脉通畅,百病皆除,日后运气调元,可以毫无阻滞。后洞现有我适才采的黄精,足供半月之粮,可照我法做去,半月后我再来传你剑诀。”说罢取出一口长才二尺的宝剑和一根三菱铁针交与云凤,传了针的用法。说得一声:“好自修为,行再相见。”云凤只见满洞之中金光耀眼,人已不知去向。知道洞外罡风厉害,不敢追出去看,只得望空拜倒,谢了大恩。先将那口剑拔出,铮的一声,电光闪处,剑已出匣。寒光射眼,冷气侵肌,仙家异宝果自不凡。神针无事不敢妄发,也知是件宝物,不由喜出望外,心里记着后洞璧问图解和白阳真人灵迹,以为其中必多仙景,恭恭敬敬朝后洞叩几个头,存着满腔虔诚之心往里走去这洞共分前中后三层,前洞最为光明整洁,中洞深藏山腹,虽然高大宏深,已不如前洞亮朗。云凤见上下壁内到处都是残破之痕,料是前人发掘遗迹。走向洞壁尽头,见有一块高约两丈、厚有三尺的石碑,碑上并无字迹。转过碑后才是后洞门户,高只丈许,进门一看,洞内异常黑暗阴森。
云凤原谙内家武功,目力曾经炼过,仔细定睛寻视,依稀略能辨出一丝痕影,但是看不清楚。洞中仿佛比前中二个还大得多,除当中一个石礅和零零落落竖着许多长短石柱外,并无什么出奇景物。再走向壁间一看,那图解也只影绰绰有些人物痕迹,用尽目力搜查,不见一字,仅在东南角上寻到一堆黄精松子。
云凤孤零零坐在当中石墩上,只管出神寻思,也不想吃。暗忖叔曾祖母既说图解为用甚大,必非虚语这一点点人物立坐飞跃淡影,不见一字,洞中如此黑暗,如不从此中悟出一些妙理,休说自己汗颜,曾祖姑必当自己不堪造就,也许就此罢手,岂不误了仙缘!想阵,那飞跃屈伸之状还可照着内行功夫依式学样,偏生坐像最多,既使看得清楚,也无从下手学习,不由着急起来。
云凤心急了一阵,才宁静了下来,按照崔五姑所传内功练法,不去理会壁上石像,自行修习。一连几天过去,觉得神清气爽,目光大明,一日做完功课,见四壁上人物鳞介飞潜动跃之形不特神态如生,悟出自东壁起始个个俱似有呼应关联。一数全壁共是三百六十四度。暗忖这图解分明按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怎么少了一个?四外又无残缺之痕,再三揣摩不出。反正无师之学,全仗自己用心试习,并不深知微妙,且试试再说。便决计从东壁许多动像起,照样练习起来那些图像的起首是一连十二个人形的坐像,俱都趺坐朝前。头一个两手直向膝头,一日垂帘内视,首微下垂。第二个起,头略正些,状甚安闲,以下的十个坐像俱都相同,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处。云凤猜是坐功次序,但是四璧三百六十四个形相,飞潜动静无一雷同。这起十二个除头一个首略俯算是坐功起始、调息时的姿态外后面这十个既无什么变态,要他何用?
云凤明知定有深意在内,当下定了定神仔仔细细察看那十二形相同异之点。除面貌胖瘦、身材高矮不一外,休说姿态相同,连服装衣纹都是一个样子画出似的。后来一想,这也许是当初白阳真人门下的十二个形相,暂且不学,竟从第十三个图像开始学习其实云凤只消打定主意,不问三七二十一竟从头一图学起,日子一久,自可悟出玄门上乘大道。只为天姿过分聪明了些,心略活动,这一改主意,反倒舍近求远。等把壁间图解学完,悟出走错了路,已该是下山时候,无暇虔修。日后到了峨嵋,不能与三英二云比肩,以致日后生出不少事来,危阻不绝,全是为聪明所误之故,这且不提。
图像自十三图起尽是些人物鸟兽各式各样的动定状态,云凤便照着上面,一一练习起来。先只打算照本画符,以为不知怎么难法。原拟每次功课完毕,每一像学上几次,不问有效无效,能通与否,先练习上十多次,再挨次往下练去。反正不惜辛苦,把这三百六十四像一一练完,看是如何再作计较。及至照图才练丁两式,便觉出有些意思,一式连一式有朕兆,不禁心里头怦怦跳动,连饮食都顾不得用,照式勤练不已第一日云凤连着几次练了二十余式,坐完了功便练,练完又坐,虽已入了悟境,尚不能将各式融会贯通。等到第三日过去,已会了百十来式。不消十来天的功夫,壁间图像俱已练到。虽然只知依样画葫芦,不能深悉其中奥妙,对于运气功夫却已有进境。崔五姑去时曾说每隔旬日来看望一次,这日云凤做完功夫,一算日期已有半个多月,五姑说来传授剑法,并未到来。眼望壁间图像,个个姿态生动,仿佛欲活,愈看愈出神。猛然想起自己曾将三百五十四相口气贯习完,觉着与坐功的真气行流替虽有动静之分,殊途同归,并无二效。五姑去时未传剑法,正苦无法练剑,何不用口剑先照着壁图形势也试他一试,看是如何。万幸悟出些道理来,岂非绝妙!
云凤想到就做,当下拨出那口玄都剑,按着图形参以平日心得,一招一试击刺纵跃起来。头两次练罢,得心应手,颇能合用。只因形势部分变化不同,有的式子专用右手,便难演习,非换手不可,如真照了样做去,到时势非撒手丢剑不可,觉着有些美中不足。练到十次以上,动作益发纯熟,快练到一百零三式时,又该两手交剑才能过去,心想强它一强,看看有无别的解法。心里虽这么想,身法并未停住,就这微一迟疑之际,已然炼到那一式上这中间一截共有七十多式是离鸟之形,大半都以爪翼动作,并无器械。云凤用剑照式体会,都能领悟用法。那一百零一、零二两式,一个是飞鷹拿兔盘定下嘱,一个是野鹤冲霄振翼高骞。一上下,本就不易变转,偏生一百零三式单单是个神龙掉首扬爪攫珠之形。云凤先将身纵起,右手持剑去代飞鹰右爪作势下击,刚一落地,倏又纵起去学第二式。因第一式未悟出着力之点,只知横剑齐眉去代鹤的右翼,如要跟着提气飞身回首旁击,按图中形势非两手换剑不可。当时略一慌乱,想变个方法只顾照式练习下去,不料那些图形一式跟着一式,云凤急于速成,动作又快,身在空中,刚照式一个翻腾,猛见眼前寒光一闪,自己的头正向手中宝剑碰去!
这时云凤的剑原是用虎口含着,大二中三指安握剑柄,平卧在手臂之上,再想换式将剑交于左手已是无及。情知危险万分,心里着急,乘着回转之势右手一紧,中指用力照着剑头一按,同时右平斜向上往外一推,那口剑便离了手斜着往洞顶飞去,云凤身子已盘转身来,见剑出了手,心里一惊。这些动势每日勤练,非常纯熱,不知不觉中照住龙蟠之势身子一躬一伸,便凌空直穿出去她原是一时手忙脚乱,想将那脱手的剑收了回来。谁知熟能生巧,妙出自然,又加气功已然练到击虚抓空境地,平日独自苦练尚无觉察,忽然慌乱中动作径自合了规矩,这一来恰好成了气龙探珠之势。说时迟,那时快,云凤手刚往前一探,那股真气便自自然然到了五指。猛觉手中发出的力量绝大,那剑飞出快要及顶,竟倒退回到了手中!连忙收式落地,暗忖那剑明明脱手,怎么一抓便回?后想,连日苦练,只觉真气愈练愈纯,也不知进境深浅,难道经这些时日已可随心收发不成?想着想着,试将剑轻轻往前一掷,跟着忙用力往前一抓,果然又抓了回来!
云凤大是高兴,又练了片刻,该是进食时候,一查食粮所余已是不多。一时乘兴,带了那口玄都剑和飞针径自出洞去采寻食粮。
到了洞外一看,恰值云起之际,离崖洞数丈以下只是一片溟濛。崖洞上面这时也有从云层中挣出来成团成块的云絮浮沉上下,附石傍岩,若即若离,别有一番景致云凤先见下面云厚,不敢冒昧穿云而下,方自有些迟疑,忽然一团雪也似的白云从岩下飞起,缓缓上升,往身旁飘来,觉着有趣,伸手一抓,偏巧一阵风过,那云已是升高丈许往前飞去。云凤一捞捞了个空,心中不舍,便追了去。这风一吹,不但这团孤云飞行转速,便连下面的云海也似锅开水涨,波卷涛飞,往上滚滚涌来,转瞬之间已与崖平。云凤只顾纵身捉云,忘了存身之处已离岩边不远,刚将身纵起,见那云突又前移,暗骂道:“云也这般狡猾,我今日若不将你捉住才怪!”
当下在空中施展近日新学来的解数,往前一探,又悬空飞出了两三丈远近,恰好将那云团双手抱住。身子才往下落,猛一低头,见脚底云涛泱泱,浩瀚无涯,哪里还有着脚之所?知是一时疏忽,已然纵在崖外,不禁大惊。急切间想不出好主意,等到想起提气盘空凌虚回旋,身子已坠入云层之中,睁眼不辨五指,哪里还来得及!又不知脚底下是崖的哪一面,仗着胆大心灵,立时变了方法,把气紧紧提住,随时留神脚底的地方,使下落之势略缓。正落之间,渐觉凉风侵肌,正猜云中有雨,猛听脚底下风雨大作,声如江涛怒吼,四围的云愈暗,水气愈厚,几如浴身江河之中!
约有顿饭光景,才将这千万丈厚的云层穿过,风雨之声也愈发听的真切。定睛往下面一看,底下也是一座山脊,因为终年上面有云封蔽,尚未见过它的形势。身子正从狂风暴雨中飞落,离地少说也有数十丈高下。云凤忙一提气,仗着近月来气功大有进境,身子飘然而下,落在山脊上。四望群山起伏,竟不知身在何处!
云凤心中好生懊恼,心想五姑只见得一面,过了所约之日不来,必有原因。也许是试探自己能否有这恒心毅力,好端端捉什么云儿,一个失足,便成了人间天上,判若云泥,无可禁附,万一五姑恰恰今日回山,她不知己是无心失足,却当作难耐劳苦私行离山他去,岂不误了大事?成败所关,不由着急起来,愁思了一阵,无计可施,只得设法觅路回去。
云凤在山中觅路,向前走去,经过一处密林,忽然看到地上有几个脚印,那分明是人的脚印,可是却小得出奇。云凤心中大奇,跟着脚印向前,过了一个高坡,见到四个身高不满两尺的小人,见了云凤,手指足划,口里叽叽咕咕,说个不休。云凤从来未见过这样的小人,更觉得好奇有趣,试着用手提起一看,那小人生得与周岁婴儿一般长短,只是筋骨健壮,皮肉坚实得多,其余五官手足均与常人无异。
云凤试着与之交谈,才知道这四小人,是上古遗民,僬侥细民。
四小人见了云凤,当作天神一样。又问四名叫玄儿、健儿、沙沙、咪咪。云凤便命四人带路,四小也不知途径,只在山中乱闯,云凤有四小为伴,倒也不寂寞。在山中数日,一日正在攀崖,忽闻有人呼唤回头一看,正是叔曾祖母白发龙女崔五姑,不由喜出望外,忙即飞跑过去。
崔五姑正要行法回去,那四个小人忽然一起跪下,乞求收留云凤连日来和四小相处,觉出四人虽然体小,但聪明灵活,与常人无异,也拿眼望着五姑,五姑立时笑允,云凤和四小人大喜,五姑袍袖一展,摄了五人直飞上崖,她又自行飞去,命云凤在崖上静候。等不一会儿,忽听破空之声,抬头一看,一道经天长虹青光耀目·本由东往西飞过,倏在空中一个转折,落到面前。光敛处现出一个鸠形鹄面。穿着一身黑衣的中年妇人。四小人当是妖怪,吓得四散奔逃。
云凤看出来人剑光不是妖邪一流,忙一定心神。正要上前施礼请教,那妇人已开口问道:“你是何人门下,看你投师未久,怎得在此?那几个小人是哪里来的?”
云凤躬身答道:“弟子凌云凤,家师白发龙女,又是弟子的叔曾祖母,少时就回。不知仙长法号怎么称呼?因何降此?望乞见示。”
妇人笑道:“原来你就是叫化的曾孙、崔五姑的门徒,资质倒也不差。我姓韩,多少年不曾出门了,今天还是第一次往赤城看个朋友回来。行经这里,空中遥望,见你和几个小人在此。莫非五姑好奇任性,这等持禀脆薄的小人也要带回去传授吗?”云凤听那口气,颇似五姑老友,益发起敬。
姓韩的妇人笑道:“他夫妇从前一个门徒都不肯收,近来听说比我还要好事,果然不假。你快喊他们近前让我看上一看,到底能造就吗?”沙、咪、健、玄四人正藏身崖石后面,云凤一喊即至。那妇人细看了看笑道:“这小人乃古黄夏国孑遗之民。因为万年前拥有广土民众,丧心病狂,外媚内争,刁狡贪欲,竟尚淫佚,又复惧怯自私,以致土瘦民贫,人种日益短小,终于亡国,几乎种类全灭。仅剩有一些逃入此山深处,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受那鸟兽虫蛇之害,体质最是柔脆。居然还未绝种,还有四人生存在世。”
那妇人一面打量四小,一面又道:“这几个资质都还不差,虽无大就,必有小成,难怪你师徒二人垂青了。五姑就在前面,我已来了些时,如何还不见来?本想略叙阔别,偏又急于回去,她来时可代我致意。她这小人如能赠我一个,可命你与我送去,当不使你虚此行哩。”说罢,云凤方要问她家在何处,一道青虹刺天而起,眨眨眼破空入云,不知去向。方在惊叹,玄儿忽走过来道:“这位大仙站在那里,怎和刚才那位仙祖不一样?身不沾地,好似轻飘飘的!”
云凤闻言,也想起刚才那位中年妇人周身黑衣,好似烟笼雾罩,罩着一层精光,身子果和凌空一般。算计必是一位盛名的仙人,只可惜不及问她的名字住处。不一会儿,五姑回来,云凤便将适才所遇姓韩妇人之事禀过。崔五姑喜道:“你能遇她,仙缘着实不浅!
此人乃是现在数一数二的散仙、神驼乙休当初的妻室韩仙子。自从当年夫妻二人为了一件事情反目,她便将躯壳萎化,藏入天琴壑内,设下禁牌神法,命他门下两个女弟子在那里终年看守,自己隐入四川岷山之阴白犀潭底。你现在所见乃是她兵解以后所附的形体,并非原来法身。现在想是她用道家内火外焚之法,已渐将这第一躯壳化净,所以你们看去如烟笼,身子凌虚飘浮不定。此人得过真传,道法高深。闻说多年不曾出世,她既命你日后给她将小人送去,必有好处与你。不过此时尚去不得,前面不远就是白阳山麓,你且随我回山,传授与你剑法吧。”
云凤闻言抬头往前一看,果有一座大山高插云表,自腰以上被云雾遮住,看不到顶。不想连日悬盼探索,就近在目前,方自心喜。五姑已吩咐云凤和四小同立一处,云凤觉眼前一暗,身子便凌空而起。这次上升和云中坠落,一喜一忧,简直判若天渊。转眼功夫过了山腰穿出云,顿觉天空气朗,眼界大宽。回眸下视,更见云海苍茫,风涛万变。身似有光华隐现,看上去风掩云飞,疾如马奔,却吹不到身上来。四小俱吓得闭目合睛,互相抱紧随同上升,只五姑不见踪迹。方自惊疑,直上之势忽往,改了朝前平飞。猛见一座高崖矗立面前,还未看清,人已脚踏实地。定睛一看,正是日前故居白阳崖洞外面,见五姑正立身侧,慌忙翻身下拜,四小人也跟着跪叩不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追魂流星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