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的故事,就是听听看看而已?
至少,给人的感觉就是,走出一个狭小的小村落,走到外面去,或许会有一番新的天地,或许会多一点见识,或许会有所作为!总而言之,坐井观天,难免会一事无成,也会追悔莫及。
“父母在,不远游”,是啊,爹娘都已经过世,再如此“悲守穷庐”,也没有多少意义了。嗯,那“诫子书”如此说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如果说到“接世”,最好还是要到外面去。目前,我所在的这个小村落,实在是太狭小了,人都没多几个,又哪来的前途呢?
如果真要到外面去,那么,又要到哪里去呢?
嗯,应该到京城里去?
有一个夜晚,迷迷糊糊,半梦半醒之间,默念着“长生不老”这个词语,我就闪过了这样的念头:这长生不老,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也是有着某种秘诀、诀窍的吧?如果轻而易举、易如反掌,古往今来,那么多聪明绝顶的大脑,那么多有道之士,早就该找到了吧?
这“长生诀”,如果真的就找到过,或者说出现过,那么,最有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呢?也就是说,长生诀的藏身之处,会是在哪儿呢?
或许,就在帝王之家吧?因为,他们最有权势,最有价值的物事,即便是来自民间,出自平手百姓之手,他们也会想着据为己有的。那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吧?记得,白居易写过这样的诗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里,就出现了“长生”这个词语。当然,有人会说,皇帝的宫殿嘛,起几个大气好听、冠冕堂皇的名字,有什么好奇怪的?
问题是,宫殿多的是,为什么单单只写这“长生殿”呢?要知道,唐玄宗与杨贵妃阴阳两隔之后,依然痴心不改,感动了临邛道士洪都客,才有下文的“仙山”相见。而当初唐玄宗、杨贵妃却是在长生殿发出誓言、许下诺言的!那两句誓言,也就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了。
由此看来,长生殿里藏着一部“长生诀”,也还说得过去。
当然,好几百年过去了,又有多少的沧桑变迁啊!因此,当年的唐都长安,未必还留存着这部“长生诀”!
再说,如果真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像仙丹灵芝什么的,他们俩率先服用,又哪来以后的阴阳两隔呢?
不过,对于后世之人来说,一般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大致说来,真有其事、真有其物的话,你就可以去找寻,去探求。也就是说,你的行动,就有了方向。要不然,连目标都没有,你又该如何着手呢?
由此看来,“哀莫大于心死”,似乎另有一层含义,那就是,人总是要在希望中生活着的。只要心还在,希望还在,做人就会多几分底气!而一旦希望完全破灭,那种绝望,就会成为压垮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想想看,那种了无生趣的滋味,有多可怕!
当然,说到希望,也只是说,做人要抱有希望而已,不要有太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此,把握好其中的尺度,依然是事关重大的。
若真还有“长生诀”,那么,应该就在,如今大明王朝的京城里了吧?唐都长安,繁华落幕之后,再保有那部“长生诀”的可能性,应该不很大了吧?至于如今的京城,离我们这儿,倒不算太远,也就是两三百里的样子。如此说来,如果我就京城里去,说不定还能一睹那长生诀的尊容?
又或许,这也只是某种借口吧?要不然,我孤身一人,怎么会想起到京城里去呢?再说,从行程的角度看,也是先到金陵,然后再到千里之外的长安!这样一来,一年半载的时间里,我都是在路上,都会心有所想,都不至于太无聊……“我,我是在,这一刻,我是在……”神思困倦至极,方明月隐隐觉得,自己似乎依然在念叨着些什么。也不知是再过了多久,她“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片草坪之上。
绿油油的芳草,恰似那宽阔的地毯,就平铺在眼前。凝神看时,只见那偏东南一侧,几株参天大树,就那样伫立着。若说“参天”,或许也只是一种习惯上的说法。皱了皱眉头,稍稍眯缝着双眼看去之时,方明月发现,树腰以上,薄雾缭绕着;而那树梢,一时半会儿之间,却是白茫茫一片,要想看清其中的枝条与叶片,却是不太容易了……
“这,这是什么地方呢?我,我以前好像没来过吧?还有,现在是什么时候呢,我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呢?这一切,似曾相识……”望着那云雾缭绕的树梢,盯着树干以下的那一大片草甸,方明月一时惊疑不定起来。
再过了一阵子,她不由得哑然一笑:看,我这记性!明明,我是到这儿放牧来的。不知什么时候,贪睡片刻,醒来之后,那头大水牛,就没了影踪。由于看不见水牛,我连自己来放牧这件事情,也差点儿就忘了。是啊,找不到大水牛,那可是要担责的啊!于是,我想推卸责任,就假装不知晓,自己从何而来,所为何事……
暗自说服自己之后,方明月再环视一番,依然不见那水牛的影子!
“看来,”她轻声嘀咕着,“大树的那一边,应该另有一片草地。而我家的那头大水牛,应该就在那边躺着休息了吧?”
这样想着,暗暗地吸了一口气,她放下心来,信步向那棵大树走去。
走出一阵子,看看快到那树下之时,突然,就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
“明月妹子,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