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书名: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作者:陈泰先 本章字数:5299字 发布时间:2024-08-02

7.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荧光现象,他发现,有些物质在阳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来。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因对它的性质不了解,所以取名为X射线。柏克勒也想在自己研究的课题上试验一下,荧光物质是否也能发射X射线。

  柏克勒尔用硫酸双氧钠钾作实验,这种物质在阳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柏克勒尔想知道它们是否会同时发出X射线,他仿照伦琴检验X射线的方法,把一张照相纸片用黑纸包得严严实实,再把一匙荧光粉倒在纸包上,然后拿到阳光下去晒一会。柏克勒尔将荧光粉再倒回到瓶里去,然后拿着包着一张底片的黑纸包进了照相暗房,经冲洗发现底片感光了,它的上面是那匙荧光粉的几何影子。柏克勒尔知道,太阳光和荧光都不能穿透黑纸使底片感光。现在底片感光了,说明荧光粉经太阳照射后确实能发射X射线,因为只有X射线才能穿透黑纸使底片感光。

  为了在科学会议上正式报告,柏克勒尔准备再做一次实验。但连续几天阴雨连绵。他只好扫兴地把荧光粉和用黑纸包得严严实实的照片底片一起放进写字台的抽屉里,等待天晴。关上抽屉时,他顺手把一把钥匙压在黑纸包上,边上就放着那瓶荧光物质。

  四天之后,天气放晴,柏克勒尔查看结果:两张底片都已曝光,其中一张还有那把钥匙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没有太阳那种物质发不出荧光,为什么底片会感光呢?

  经过分析,柏克勒尔猜想,可能硫酸双氧黑纸铀钾本身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也像X射线一样,能穿透底片感光。在后来的科学会议上,柏克勒尔宣布了这个新发现,并声明他原先的推论是不合理的。其实,在日光照射后的硫酸双氧铀钾射出的荧光中,并不含有X射线。柏克勒尔最初在阳光下的实验,实际上也是放射性射线使底片感的光,只不过他误以为是X射线罢了。

  柏克勒尔又精心设计并做了一系列实验。发现铀或铀盐会自发放射出射线。

  柏克勒尔的这一重大发现和伦琴发现的X射线一起敲响了人类迎接原子时代来临的钟声。为此,柏克勒尔获得了190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人生悟语:

  巴斯德说:“在科学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所谓“功到自然成”也是这个道理。

  8.科学与冒险同行

  富兰克林为探索雷电的奥秘,1752年7月的一天,他看到儿子和小朋友在外面跑着放风筝,心里不禁一亮,他找来树枝,扎成一个菱形的架子,又贴上能防雨的薄丝手帕,再将一根尖头的铁针插在风筝的顶端,系上一根长长的麻绳,麻绳的末端接一根丝带,在麻绳与丝带交结处,挂上一把铁钥匙,富兰克林精心设计制作的用来捕捉“天电”的风筝。

  这个特殊的风筝制成后,富兰克林静候着实验的时机。他知道雷电无情,做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为了在科学领域有建树,他决定冒险。

  这天午后,天色转暗,远处传来隆隆雷声,他向郊外跑去,黄豆大的雨珠已倾盆而下,钻进云层的风筝和细麻绳被淋得透湿,成为可以让电流过的导体。他躲在一间小木栅的檐下,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的丝带,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风筝的动静。突然,一道“银蛇”,只见麻绳上蓬松的纤维一根根竖立起来。富兰克林小心伸出一根手指靠近麻绳与丝带连接处,“劈啪”一声,一朵蓝色的电火花从铁钥匙头上跳了出来,他的手臂一阵发麻,赶紧往回缩。啊!这说明云层中的电,确实通过风筝和长长的麻绳传下来了。富兰克林情不自禁地大喊:

  “我捉到天电了,这是天上的电啊!”

  他赶快拿过来事先准备好的莱顿瓶,把风筝上的铁钥匙和莱顿瓶相连接,惊喜地发现,莱顿瓶充电了。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震惊了全世界。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雷公电母的神话传说。人们都畏惧神灵的威力,只能祈求上帝保佑。如今,富兰克林揭示了雷电的真正面目,证明雷电不是什么天神作法,而是天上带有正电和负电的云相遇而产生的一种强烈放电现象。

  由此,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驯服了雷电,破除了迷信。人们称颂他是“把上帝和雷电分了家”。

  

  人生悟语: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山路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点。科学需要冒险精神,科学与冒险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

  9.把思想放在解决问题上

  在西点军校的赛车训练课堂上,教练老师说道:“在赛车时你最需要当心的一件事,就是当车轮打滑时要怎么办。”(坐在第二排的罗宾想:这用在人生中倒是个不错的隐喻,有时我们还真不免会碰上无法掌握的状况)。他接着说道:“碰到这种情形很简单,那就是把目光放在你想去的方向,可别像大多数人那样一心只想车子别撞上栏杆。”

  当老师说完上述道理后,就对罗宾说:“现在我们要进行车轮打滑的反应训练,我这里有一台电脑,当一按其中这个按钮,有一边车轮就会腾空,造成车子失控而乱滑。这时候你可别盯着路旁栏杆,而要盯着希望车子驶去的方向。”

  “没问题,”罗宾满怀自信地说道,“我听清楚了你所说的。”

  头一次驾着车出场,罗宾一路上尖叫个不停。随之,老师就按了那个按钮,而车子便突然打滑并失控,你可知道罗宾的眼睛是盯着何处吗?一点没错,就是路旁的栏杆!眼看着车子就要撞上去。罗宾心里害怕得要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师迅即把他的头扳向左侧,逼着他看向应当要去的方向。虽然车子还是不时打滑,而罗宾也一直担心会撞上栏杆,可就是硬被老师逼着只看车子应当去的方向。最后,罗宾终于把意焦摆对方向,而方向盘也能顺势转向。当训练结束时,罗宾停好了车子,重重地吐了口气。

  

  人生悟语:

  当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问题,要把焦点放在寻求解决办法上,也就是朝向所要的结果上,可千万别把焦点放在让你害怕的方向上。

  10.打开自己独立生活的局面

  一位朋友谈起他在美国的一段经历。为了16岁的儿子能够成才,狠下心来,送他到一所远离住家却十分有名的学校去念书。那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每天都需要转三站公共汽车,换两次地铁,穿越纽约最豪华和最肮脏的两个街区,历时三个多小时。而纽约的地下铁又是世界上最乱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事件发生。为什么这位朋友让自己的儿子放着附近的高中不读,而冒那么大的风险,整天奔波于那危险的路中呢?

  一方面固然因为儿子考上了世界的名校,另一方向更足田十我的朋友独立生存的观念使然。在美国,16岁的孩子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我的那位朋友始终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他告诉儿子说:人生的道路是更危险的,因为人生只有去,没有回,走的是只能走一次的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遭到打击或挫折。所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着重写道:“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个人独行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年轻人应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并且用这种习惯去在对世界,对生活中的一切。

  

  人生悟语: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在成功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学会独立生活,拥有独立的品格,这是成大事者的典型特征。你要想成大事,必须也这样做!

   11.谦虚使你更具魅力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是否就骄奢放肆、目中无人起来了呢?没有!他是一个胸襟开阔、头脑清晰的大人物,他绝不会做出这种丧失理智的行为来!

  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自若。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土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

  格兰特将军不但赞美了李将军的态度,而且也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都是偶然的机会造成。他说:“这次胜负是由极凑巧的环境决定的,当时敌方军队在佛吉尼亚,几乎天天遇到阴雨天气,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淖中作战。相反的,我们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行军异常方便,而且有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我军离开一两天后便下起雨来,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最后命运的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命运,这正表示他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始终没有被名利的欲念所埋没。

  

  人生悟语:

  愈是有本领的人,愈是不需要别人的夸奖。与人相处时,要懂得谦虚,不必自吹自擂,那样只会遭人白眼,使你身边的朋友离你而去。

   12.无知者无畏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作业交给导师后,导师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人生悟语: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害怕自己根本就不能成功而失败,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问题就简单多了。

  13.深谋远虑,掌控全局

  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也很有意思。今天还有一句话,叫做“永绪秦晋之好”,实际上,秦晋两国总是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时大打出手,弄得亲戚成了仇家。

  晋国曾经一度动荡不安,国君屡有变动,持续了将近20年直到重耳成为国君才安定下采。晋公子夷吾在秦国,想借助秦国的力量回晋国即位,于是发生了下面—段故事:

  晋国人岭芮说:“别人把国家都占去了,我们爱惜什么钱财?回国后能得到民心,贿赂些土地又有什么?”夷吾听从了。

  齐田的隰朋率军队会合秦国送夷吾回晋国即位,夷吾就是晋惠公。秦穆公对淙芮说:“公子依靠的是什么力量?”答道:“下臣听说逃亡的人没有党羽,有党羽就一定有仇家。夷吾小时候不喜欢玩闹,能够斗争但很有限度,长大后这个脾性也未改。至于其他方面我就不是很了解了。”穆公又问秦国大夫公孙枝说:“夷吾的位子能够稳固吗?”公孙枝回答;“下臣听说只有合乎准则才能安定国家。《诗经》上说:‘无知无识,适应自然规律。’这说的是文王。又说:‘不弄虚做假,不残害人民,就很少有不合乎典范的。’不爱玩闹也不爱争斗,个性自然是少猜忌也不争强好胜。现在他的话里边充满猜忌和好胜,要安定国家,恐怕很难呀。”秦伯说:“猜忌多则怨恨多,又怎么能成功?正好可以为我所利用。”

  穆公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国君,他不立好的,反立一个坏的,其目的就是利用坏国君搞垮晋国。夷吾回国果然是弄得天下大乱,同秦国发生战争:

  鲁德公十四年(公元646年)冬,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请求粮食援助,晋国不给。晋大夫庆郑说:“前年晋国灾荒,秦国救济了我们大量的粮食和钱财。现在我们不去救援他们,就应该算是幸灾乐祸,忘恩负义。我们忘恩负义,就会失去亲附的人;幸灾乐祸,是没有仁义;爱惜财利是不祥;激怒邻邦是不讲义气。这四种德都失掉了,凭什么保卫国家?”晋大夫虢射也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八字进谏。庆郑说:“背弃信用,背叛邻邦,谁来周济患难?不讲信用,祸患必至;失去后援,必定失败。这一定会应验的。”虢射说:“即使支援秦国也不会减轻对我们的抱怨,反而会助长敌人的力量,不如不给。”庆郑曰:“忘恩负义,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何况冤家敌国呢?”晋惠公听后依然不予理睬,仍是一意孤行。庆郑退出公室,说:“国君肯定会为此后悔的。”

  当初秦国送晋惠公回国即位的时候,秦穆公把贾君托附给他,并且叮嘱:“让众公子都回国吧。”晋惠公曾答应送给中大夫器物,不久也违背了诺言。他曾向秦穆公许诺送给秦国黄河以外的五座城邑,东到虢略城,南及华山,还有黄河之内的解梁城,也没有兑现。晋国闹饥荒,秦国向晋国输送了粮食;秦国赶上饥荒,晋国却不伸出救援之手。秦穆公考虑到晋惠公做了这么多的不义之事,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大举讨伐晋国。

  九月,晋惠公迎击秦国军队,先派出韩简观察敌情。韩简回来报告说:“敌军人数虽少,然而斗志昂扬,我军恐怕抵挡不了啊。”惠公问:“什么原因?”简单回答:“国君您当初逃离晋国是得助于秦国,回晋即位也是由于秦国的宠信,闹饥荒时吃的是秦国粮食,秦国三次有恩于我国却不思图报,所以才起兵来攻打我们。现在我们又迎击他们,我军松懈,秦军振奋,斗志差一倍都不止啊。”

  十四日,秦、晋两军战于韩原。此一役,秦国虏获晋惠公而回师。

  

  人生悟语:

  “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这是成功乃至成大事者的必要条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