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他是无益的,渺小的。高尚,是智者的情怀,是友爱的蓝天。智者让生命的尊严永远不隐没于流俗之中,让人格的光辉长久地普照自己和周围的人群。
1.善待他人就像善待自己
美国空军著名战斗机飞行员鲍伯·胡佛经验丰富,技术高超。在长长的试飞生涯中,十分顺利地试飞了许多种机型。有一次,他接受命令参加飞行表演,完成任务后飞回洛杉矶,在途中飞机突然发生故障,问题十分严重,飞机的两个引擎同时失灵。胡佛临危不惧,果断、沉着地采取了措施,奇迹般地把飞机迫降在机场。
飞机降落后,胡佛和安全人员检查飞机情况,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用油不对,他驾驶的是螺旋式飞机,用的却是喷气式飞机用油。负责加油的机械工吓得面如土色,见了胡佛便痛哭不已。因为他一时的疏忽可能会造成飞机失事和三个人的死亡。胡佛并没有对他大发雷霆,而是上前轻轻抱住那位内疚的机械工,真诚地对他说:“为了证明你干得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干飞机的维修工作。”
这位机械工后来一直跟着胡佛,负责他的飞机维修。以后,胡佛的飞机维修从来没有发生任何差错。
人生悟语:
一个人如果能善待别人,给予他人理解和自尊,帮他人恢复自信与坚强。那么,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他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2.品德比名望更重要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被任命为丞相。他提拔毛介为丞相府的东曹椽,负责人事管理工作,与尚书崔琰一起负责官吏的选拔、考核与任免。由于他们自身清廉,俭率天下,因而所选任的官员,也都是清廉正直的有德之人。有些人虽然名望很高,但是品行不好,一律不予任用。他们二人选任的原则是既要有真才实学,又必须廉洁俭朴,尤其注重敦厚务实与谦逊和睦的人才。对于那些华而不实,只会空谈的浮华虚伪之辈,一概不用;对于那些结党营私,投机取巧的人,坚决摒弃;对于现任官吏,长期无政绩,或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赃枉法者,一律罢黜。
这样一来,天下的士大夫无不以清廉俭朴的节操自勉。即使是朝中的显官宠臣,也不敢妄为,出门乘坐的车子和平时穿的衣服款式都不敢过度奢华和超越制度的规定。东汉末年以来竞相奢靡的风气为之一变。以致于有些高官为标榜俭朴,赴任时穿着朝服徒步而行;上朝时也自己带着粗茶淡饭;在离任回乡时,则又故意蓬头垢面,服饰不整,独坐着一辆柴车。以清廉俭朴为荣,以铺张奢华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了。有钱人收敛了无度之欲,原本贫穷的官吏更加克己自律,不敢有份外之想,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好的评价,获得了很高的名望。
人生悟语:
品德包含了一切做人的修养,品德好就是做人做得好,品德是个人社会名望的基础,少了坚实的基础,人类就无法拥有进步心灵的增长,即使拥有名望和地位的人,如果缺乏品德,也会涉临危险。
有钱能买名望,却买不来品德,品德比名望更重要。
3.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宋朝的吕蒙正,被皇帝任命为副相,第一次上朝,突然人群里竟有人大声讥刺他说:“哈哈哈,这种模样的人,也能入朝为相啊!”可吕蒙正却像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往前走,然而,跟随在他后边的几个官员却为他鸣起不平来,拉住他的衣角,非要帮他查查到底是谁竟然如此大胆,敢在朝堂上讥刺刚上任的宰相。吕蒙正推开众人,说:“谢谢大家的好意。我为什么要知道是谁在说我呢?一旦知道了,一生都放不下,往后还怎么处事?”
吕蒙正善识人,所举荐的人后来无不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用了某人,便不再用自己的权力来约束其才能的发挥。做宰相期间,他一直以“无为而治”作为自己的施政方针。所以,有一天,他的两个儿子愤愤不平地对他说:“爸爸,外面都传说你无能,你做宰相,权力怎么能都被别人分夺去了呢?”吕蒙正听了,哈哈大笑说:“我哪有什么能耐啊?皇上不就是看我善于识人,才提拔我当宰相的吗?我当宰相就是为国家物色有能力办事的人,我要权力干什么啊?!”
吕蒙正之所以能成为大宋的一代名相,其根源不正是因为他有一个能放下一切荣辱的襟怀吗?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只不过是一个个平凡之人,哪能与人家做宰相的吕蒙正比呢?其实不然,我们既然都是平凡之人,那么,我们却为什么不愿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呢?
不仅如此,东汉的刘秀也曾上演过这样的一幕以表现个人宽大襟怀的好戏。当初,刘秀率义军与兵强将勇的王莽争夺天下,王莽曾以十万户侯的价格来悬赏刘秀的人头。然而,刘秀最后竟以弱胜强,灭了王莽。刘秀的士兵从王莽的府邸搜出大批档案,其中竟然发现了许多其部下将领与王莽交往的密信。刘秀连看都没看一眼就下令焚烧了,并对众人说:“不要让这些信件使我们内部发生隔阂,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知道当初写信的人并不是真心想背叛我,只不过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而已。我只希望以后我们上下一心治理好天下!”
吕蒙正和刘秀,可以说都是深谙“放下”之智慧的人,这也是所有的能够成就大事之人的共同特点。
人性悟语:
不管你是一个平凡之人,还是一个伟人,只要你有一颗能够“放下”的心,你就能成为人间的卓越者、成功者。
4.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战国时,魏国与楚国相临。两国一向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
人比人,气死人。看着对面梁国的瓜地,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给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
宋就说:“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做的不对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跟着学,那样太小器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事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魏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晚梁亭的人都悄悄过来替他们浇水。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人性悟语:
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一大智能。
5.鼓励成就人,批评扼杀人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弗吉尼亚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继母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
人生悟语:
在教育孩子时,简单武断的否定,无形之中扼杀了孩童与生俱来的天分;而适当及时的鼓励赞扬则是使他们前进的一种动力。鼓励比批评更能使他们成才。
6.宽厚待人
甘地是20世纪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最有权威的领导者,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主要领导人,人称“圣雄”。甘地不仅是出色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主张对整个印度半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甘地的思想很特别,他的政治观念是建立在印度传统宗教思想基础之上的。英雄式的忍耐性,使甘地的“非暴力运动精神”注入到了每一个印度人的灵魂之中,从而使得英国殖民当局武力式的压迫在非暴力运动精神面前束手无策。甘地是一个纯粹的精神运动领袖,无限的宽容和无限的忍耐,始终贯穿在他发动的革命运动之中。在甘地的领导工作中,找不出任何一点以权谋私的痕迹。他总是以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来对待工作,并希望借此号召信徒、感服敌人。甘地的心灵永远是仁慈、虔诚的,甘地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博大的,即使面对敌人也是如此。在此略举一两件小事。
1907年,甘地因为所采取的非暴力抵抗运动遭到部分激进分子的抵制,同时,英国当局又用尽全部手段迫使他屈服。有一天,甘地在大街上被一群暴徒无情地攻击和毒打,这群人打到以为他断气了才离开。以后,甘地又被捕入狱、判刑后做了苦役。在那非常时期里,甘地仍然以他那无比的度量、最大的包容宽恕暂时的、永久的政敌,他继续为鞭打他的人奋斗,继续走自己既定的道路。甘地曾经和泰戈尔在观念上产生了矛盾,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出现了微小的裂痕,可是甘地不想做任何文字、口头上的理论和辩解。当有人在他面前攻击泰戈尔时,甘地就想办法阻止他们说下去,并毫不客气地命令他们不要散布流言,破坏他和泰戈尔之间的交情,另外,他还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应该感谢泰戈尔。甘地就是依靠宽容赢得了他的人民乃至敌人的信任和拥戴的。
相反,待人刻薄必招祸害。张飞是刘备帐下一员大将,他在阆中镇守时,得知结义兄弟关羽败走麦城而被害的消息后,日夜痛哭。许多将领纷纷以酒劝解,张飞甚爱饮酒,醉酒后,怒火烧得更旺,对手下的士兵,稍有过失他就拳打脚踢,士兵受伤者轻则残废,重则死亡。刘备知道后,劝他宽厚一些,否则早晚会惹祸上身。张飞充耳不闻。一日,张飞令军中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全体军士四日后挂孝攻吴。第二天,末将范疆、张达二人进帐禀报:三军挂孝,数量太多,一时难以备齐,须宽限几日。张飞大怒道:“我急着报仇雪恨,恨不得明天就进军东吴,你们竟敢违令,罪不可赦。”当下命令武士鞭打二人50军棍。打完之后,张飞手指二人说:“白旗白甲明天全部交上,不然,将你们斩首示众。”回营后,范疆说:“今日受了刑罚,如何筹办白旗白甲?张飞性暴如火,明天若交不出货,你我都会被杀。”张达沉思片刻,说:“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有这样了。”当天晚上,张飞又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帐中呼呼大睡。初更时分,范疆、张达二人各怀利刃潜入帐中,将张飞杀死后,逃到东吴去了。张飞临死前都不知道自己死于何人之手。
人生悟语: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宽厚待人,人人自能相助;待人刻薄,天也会灭你。
7.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美国管理学家玛丽·凯在谈到人事管理时,曾举到一个例子: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整天的销售练习,很渴望和销售经理握握手。那位经理刚刚做了一篇激励士气的演讲。她在队伍里排了三个小时,最后好不容易轮到她和那位经理见面。但经理根本没用正眼瞧她,只是从她肩膀望过去,看看队伍还有多长,甚至根本没有察觉到他正在与人握手。玛丽·凯等了三个小时,就获得了这样一个接待!她觉得受到了侮辱和伤害。
她立志做一个经理,“如果有一天人们排队来和我握手,我将给每个来到我面前的人引起注意——不管我自己多么的疲劳!”
玛丽·凯的宏愿恰巧成为现实。她自己说道:“我很幸运,玛丽·凯化妆品公司今天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我有很多次站在长长的队伍前,和上百位人士做长达数小时的握手,一旦我感到自己很疲劳了,我总是想起自己从前排队和那位销售经理握手的情形。记起当时的情况后,我便立即打起精神,直视握手者的眼睛,尽可能地说些比较亲切的话,也许只是几句简短的闲谈,如‘我喜欢你的发型!’或是‘你的衣裳漂亮极了!’我尽可能给予对方全然的注意,而且绝不允许其他事情来打扰我。在握手的当时,我都将对方视为最重要的人。”
玛丽·凯与人握手时给予人的充分注意,正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结果。她有过终生难忘的感觉,她亲身体会过被人漠视的痛苦,她知道自己最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关照和注意,所以就如法炮制,完全移植到自己的职员身上。这一方法,帮助玛丽·凯融洽了上下关系,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使玛丽·凯公司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万员工的国际性大公司,她本人也成了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
1863年7月1日到3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次极为著名的战役——盖茨堡战役展开,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军事统帅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撤退。当时乌云密布,随即暴雨倾盆而至。李将军带着败军逃到波托马克河边。只见前方是高涨的河水,后方是乘胜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无路,陷入绝境。林肯知道这是天降的大好良机,只要打败李将军的军队,战争很快就可以结束了。于是他满怀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给米德将军,要他立即出击李将军,不用通知“紧急军事会议”。林肯不但用电报下令,并且另派专差传信,要米德马上行动。
米德没有马上行动。他完全违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紧急军事会议”。他迟疑不决,故意拖延时间,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和军队越过波托马克河,顺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又极端失望,他坐下来给米德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内心的极端不满。
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望着窗外,心里想,“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容易,如果我在盖茨堡,像米德一样每天看见许多人在流血,听许多伤员哀号,也许就不会急着要攻打敌人了;如果我也像米德一样畏缩,大概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一时觉得痛快之外,没有别的用处。米德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我,这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损及他的前途或逼他离开军队而已。”林肯就把这封信放了下来。
人生悟语:
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树叶都没有,何况人呢?遇到事情,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也许就会免去了很多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