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书名: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作者:陈泰先 本章字数:4847字 发布时间:2024-07-30

 12.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深知人才的重要。在当时动乱的年代里,宇文泰知人善任,反对“州郡大吏,但取门资”而“不择贤良”的做法,主张选才“当不限荫资,惟在得人”,提拔重用了有真才实学的苏绰等人。苏绰,陕西武功人,才华出众,经人推荐,担任了行台郎中。宇文泰通过接触和了解,感到苏绰有才学,就找了个机会把他留下来交谈。过后,宇文泰对属官周惠达说:“苏绰真乃奇士,我将把政务委任给他。”不久,苏绰被擢升为大行台左丞,参予国家机密要政,越来越受到宇文泰的宠信和厚待。后来,苏绰成为宇文泰的重要助手,帮助他大力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创立府兵制,从而使西魏一天天强大起来,为北周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被人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宰相赵普在宰相位几十年,曾对北宋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荐贤用人上,他也是不遗余力。一次,赵普举荐某人为官,宋太祖不许;第二天复荐,仍不许;第三天再荐,宋太祖大怒,撕碎他的奏章,掷之于地。赵普脸不变色,默默地跪在地上,把残牍碎片一一拾起,然后还朝回家。第四天,他补缀好旧牍,更奏如初。宋太祖明白了赵普的苦心,终于任用所举之人。又一次,有几个臣僚应当升迁。宋太祖一向厌恶这些人,不予批准。赵普却再三请命。宋太祖很生气,说:“朕偏不准这些人升迁,看你有什么办法?”赵普据理力争,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宋太祖怒不可遏,起身走人后宫。赵普紧跟不舍,来到寝宫门前,恭立等候,久久不肯离去。宋太祖无奈,只得谕允其请。

  战国时卫国的苟变,很有军事才能,能带领五百乘兵,即37500人,那时能带领这么多兵,可说有大将之才了。子思到卫国,会见卫侯时向他推荐苟变,卫侯说他知道苟变这人有将才,可是,他当税务官时白白吃了农民的两个鸡蛋,所以不用他。子思听了,要他千万别说出去,不然,各国诸侯听到了会闹笑话。子思指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认为用人要像木匠用木一样,“取其所长,去其所短”。今处于战国之世,正需要军事人才,怎能因白吃两个鸡蛋的小事而不用一员大将呢?因子思的话说到点子上,卫侯的思想这才转过弯来,同意用苟变为将。如果没有子思的推荐和教导,有大将之才的苟变就因白吃两个鸡蛋而被卫侯弃置不用了。

  

  人生悟语:

  为了国家利益,不依君主一时好恶和自己个人得失,再三举荐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得到了重用,这是成大事者的行为作派。

  

  13.取人之长,容人之短

  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人告诉林肯总统,说他新任命的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嗜酒贪杯,难担大任。林肯却说:“如果我知道格兰特将军喜欢什么牌子的酒,我就会送若干桶给他和其他的将军们。”林肯是在肯塔基州和伊利诺州度过童年时代的,他当然知道贪酒可能误事,但他更知道格兰特将军是当时北军所有将军中最有才能的,只有他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事实上,对格兰特将军的任命成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这确实是一次有成效的任命,证明了林肯的用人政策,是在于求其人之所长,而不是在于求其人为“完人”。但是,这个用人之道是林肯通过艰苦的努力才学会的。在任命格兰特之前,林肯曾经接连任命过三、四位将军,任命的标准是追求所用之人没有严重的弱点。而选用这些人的结果,尽管北军在人力或物力方面都占极大的优势,而从1861年至1864年这3年间,战争却没有任何进展。

  

  人生悟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是不可能没有弱点的,只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弱点大小不同,程度各异而已。企图利用别人的长处,也要容忍别人的短处。长处与短处是同时并存的,如果总是想方设法对付别人的弱点,结果必然偏离了正确方向。

  

  14.举荐人才不论亲仇

  晋国中军尉祁黄羊因年老告退,晋悼公问他由谁来接替他的职务,祁黄羊推荐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可是,晋悼公正要任命解狐为中军尉时,解狐病死了。悼公要祁黄羊再推举,祁黄羊说他的儿子祁午可以胜任。恰在这时,中军尉佐羊舌职死了,悼公问祁黄羊谁可接替其职,祁黄羊说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可以胜任。于是,悼公任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任中军尉佐。推举仇人解狐,显然不是为讨好解狐,而是祁黄羊出于公心,认为解狐的才能可以胜任此职。但推举自己儿子是否偏爱亲人?推举属官的儿子是否偏爱下级?时人没有这样的看法,而是赞扬祁黄羊举荐人才“无偏无党”,他推荐自己的儿子和属官的儿子,都是因为他俩的德才足以胜任其职。

  有的人,为了避免闭言,他们通常不举荐与自己有关系的人。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祁黄羊却不囿于这种世俗的谦虚,他认为自己儿子的才能胜过自己能胜此职,就应该推荐。

  东晋中书侍郎郗超也因“不以私怨匿善”,力荐人才,而受到后人的赞扬。谢氏和郗氏都是东晋朝中的大族。谢安曾任宰相,郗超曾任中书侍郎,但两家相互猜疑,矛盾很深。当时,强盛起来的前秦势力企图吞并东晋,一统中原。天下表势因此十分紧张。谢安出班保举自己的侄子谢玄领兵前去抗敌。郗超听罢高兴地说:“谢安敢于荐举自己的侄子,说明他有知人之明;谢玄必然不负荐举,因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还对朝中一些不以为然者做劝说解释,请大家信任和支持谢玄。由于郗超在朝中的威望和实权,朝廷命诏谢玄,拜为建武将军,领兵抗敌。谢玄受命于危难之时,面对强自己十倍之敌,小心谨慎,仔细分析敌我双方情况,沉着应战,导演了一幕以少胜多、威武雄壮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从根本上扭转了北强南弱的局面,保障了东晋王朝的安全。在这场战争中,谢玄不负众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郗超的胸襟和雅量也着实令人叹服。

  

  人生悟语:

  只要对方是你需要的人才,能够在你事业发展上给予帮助,起到推动作用。那就应该给予重用,而不要考虑他是你的亲属还是你的仇人。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是这个道理。

  

  15.有志不在年高

  秦王嬴政破格提拔年仅12岁的甘罗出使赵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有志不在年高的事例。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经吕不韦的推荐,派甘罗出使赵国。甘罗对赵王说明利害得失后,赵愿意割让5个城池给秦国。以后赵国伐燕攻取燕国30个城市后又划11个城市给秦。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扩大了国土。秦王政因此封甘罗为上卿。这就是俗传的“甘罗十二为丞相”。

  五代时,很有作为的周世宗柴荣在选人用人上,也反对只看资历和过去的功劳,或依仗“走后门”。公元954年,周世宗继位不久,就拟升枢密副使、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使、检校太保。有人议论魏仁浦没有经过科举及第,世宗依然重用之。又如,王朴在《平边策》一文中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周世宗看后,十分赏识他的才能。不久,即提升王朴为左谏议大夫、开封府知事。

  

  人生悟语:

  人才的选拔,最忌讳论资排辈。凭资历择人,社会就会失去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而凝固,停止前进的脚步。注意提拔有才能的年轻人,才能使自己的事业永葆青春,创意无限。

  16.把属下当作知己 

  三国时,东吴孙策、孙权兄弟用人,有十分高明之处。孙策活捉了太史慈后,亲自为他松绑说:“你是青州的名士,只是跟随的主人不适合你自己,我现在是你的知己,你不必担心在我这里不如意。”张昭担任长史时,北方士大夫来信说了许多赞美张昭的话,孙策听到这些话后,高兴地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的时候,使齐国完成了霸业;而今张昭这样的贤能之士,我用了他,他建立的功名不也有我的一份吗?”正由于孙策善于用人,与文武百官情投意合,才招揽了许多人才。

  孙策死后,孙权继承了东吴王位。孙权对大将军甘宁的粗暴脾气非常恼火,吕蒙劝他说:“难得有甘宁这样善战的大将!”孙权从此以后善待甘宁。刘备进攻吴国时,有人传话给孙权,说诸葛谨(诸葛亮家兄,字子渝)暗暗派人前往蜀国,孙权却说:“我和子渝有生死之交,他不会负我,就像我不负他一样。”

  孙权任吴王时,从不袒护自己的过失。有一次,他准备派张弥、许晏乘船从东海北上至辽东,去招抚加封公孙渊。张昭竭力劝阻,孙权听不进去。后来,派去的张弥、许晏二人果然被公孙渊杀害。孙权自感惭愧,亲自登门向张昭道歉。过了好久,张昭才由儿子扶着出门相见。孙权请他上车,一同回宫。回宫后,孙权向张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人生悟语:

  “士为知己者死”,充分了解你的下属,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打动他的心,是衡量一个领导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17.放下领导的架子

  魏文侯是先秦时期一位有雄心的国君,他常以朋友的身份和贤人相处,从来不摆领导的架子。魏成子向魏文侯推荐:段干木才能出众,平生不为功名利禄所引诱,一直隐居在西河乡下,不愿出来做官。于是魏文侯亲自带着随从前去聘请。在段干木的门前,魏文侯亲自叩门,但段干木不想出来做官,他翻过后墙躲避起来。

  第二天,魏文侯远远地把车子停在村外,下车步行到段干木的门前求见,段干木又躲起来不见,这样整整一个月,魏文侯每天都亲自前往求见。段干木看到魏文侯这样真心诚意,很受感动,只好出来相见。魏文侯又请他一同乘车回国都共商国事。从此,魏文侯以待客之礼待段干木,以师事之,而段干木也尽力辅佐文侯治理国家大事。

  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就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高明一些。但是,爱摆架子的领导却将这一点过分绝对化了。不是认为自己高明一点,而是认为自己要高明得多;不是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要高明,而是在所有的方面都高明,这种缺少自知之明的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兴百万之师来讨伐东吴,孙权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是谁?马良说是东吴一位书生,年轻有为,袭荆州便是他用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劝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敢轻敌。刘备却嗤笑道:“朕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用兵打仗之道,重的是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与年龄无关。刘备自称“朕用兵老矣”,夸口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谋略周全,这是不切实际的狂言。“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他嘲讽陆逊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看不起陆逊,这是轻敌的思想,是未战先败了一阵。后来,陆逊用计火烧连营八百里,令刘备吃了大败仗。

  

  人生悟语:

  作为一个领导,不要时时处处把自己当领导。尤其是不要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如果领导过分突出自我,藐视他人的存在,他就脱离了群众基础,工作上就容易出错。

  18.抓好时机,激励员工

  在家居仓储公司从一个规模尚小的公司,发展成为与西尔斯零售店相比肩的大型零售店的过程中,员工成为许多故事中的主角。无论是公司的创始人伯尼·马库斯和亚瑟·布兰克,传奇式的合作伙伴帕特·法拉赫,还是公司初期最重要的投资商肯·兰刚,他们都知道该如何与员工打交道。

  首先要关心员工的冷暖,奖励员工取得的骄人的成绩,其次要为员工的足智多谋感到自豪,最后要像对待合伙人一样考虑员工的利益。这就是家居仓储公司取得巨大的成功的秘密。家居仓储的创始人之一的伯尼在一个星期天去参加高尔夫比赛,但由于下雨比赛无法进行,最终只得与四位球友搭档坐在那家俱乐部里聊天。其中一位球友对伯尼说,他觉得家居仓储公司可能就要破产关门了。因为前段时间他曾去家居想花200美元购买一个新的水龙头,然而家居的伙计却教他如何只花1.5美元把原来的水龙头修好。他认为,家居丢了这桩买卖,如果长此以往,照这样做生意,家居用不了多久就要关门了。

  他不想告诉伯尼那个伙计是谁,他认为伯尼肯定会解雇那个伙计。然而伯尼却一再保证不会解雇他,相反还会很快提升他。球友迷惑不解,伯尼问到:“如果你屋内的管道再出了问题,你找谁去?”“当然去找那个人。”球友脱口而出。

  那个伙计做的正是家居想让他做的。家居的目的是为顾客省钱,而不是要把顾客不需要的东西卖给顾客,最重要的不是做成买卖,而是培养潜在的顾客群。

  在家居仓储公司,培养顾客群要比创造财务底线重要得多。公司的经理们教育员工说:“如果你能为顾客省下钱,你就去做。家居不诈取顾客的钱财。如果能为他们省下100美元,为什么不呢?这将会反映出家居的价值观:关心顾客。今天你关心他们,他们明天就会再来。”

  

  人生悟语:

  对员工的工作给予肯定,并抓好时机,给予外在形式的鼓励,让员工因此而身已上弦,这才是成功的领导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