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书名: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作者:陈泰先 本章字数:4871字 发布时间:2024-07-29

6.心态决定成败

  世界冠军摩拉里就是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早在少不更事、守着电视看奥运竞赛的年纪,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梦想,梦想着即将到来的成大事者。1984年,一个机会出现了。他在自己擅长的游泳项目中,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游泳者,但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他却只拿了亚军,冠军的梦想并没有实现。

  摩拉里重新回到梦想中,回到游泳池里,又开始投入到实际的训练中。这一次目标是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金牌。没想到,他的梦想在奥运预选赛时就烟消云散,他竟然被淘汰了。

  跟大多数人一样,摩拉里变得很沮丧。之后他便把这份梦想深埋心中,跑到康乃尔去念律师学校。有三年的时间,他很少游泳。可是心中始终有股烈焰,他无法抑制这份渴望。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比赛前不到一年的时间,摩拉里决定再孤注一掷一次。在这项属于年轻人的游泳赛中,他算是高龄,简直就像是拿着枪矛戳风车的现代唐吉诃德,他想赢得百米蝶式泳赛的想法简直愚不可及。

  对摩拉里而言,这也是一段悲伤艰难的时刻,因为他的母亲因癌症而离世了。她将无法和他一起分享胜利的成果,可是追悼母亲的精神加强了他的决心和意志。

  令人惊讶的是,摩拉里不仅成为美国代表队成员,还赢得了初赛。他的纪录比世界纪录慢了一秒多,在竞赛中他势必要创造一个奇迹。

  加强想象,增加意象训练,不停地训练,他在心中仔细规划赛程。直到后来,不用一分钟,他就能将比赛从头到尾,像透澈水晶般仔细看过一遍。他的速度会占尽优势,他希望能超越自己的竞争者,一路领先。

  预先想象了赛程,他就开始游了,而且最终他成大事者了。那一天,他真地站在领奖台上,看着星条旗冉冉上升,美国国歌响起,颈上挂着令人骄傲的金牌。凭着他的积极心态,摩拉里将梦想化为胜利,美梦成真。

  

  人生悟语:

  在如今的这个世界确实是这样,人所处的绝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生存绝境,而是一种精神的绝境;如果你在精神上不会垮下来,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击倒,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相信你离成功的脚步不远了。

  7.任何挫折都是超越自我的契机

  一谈到小泽征尔先生,大家都知道,他堪称是全日本足以向世界夸耀的国际大音乐家、名指挥家,然而,他之所以能够建立今天名指挥家的地位,乃是参加贝桑松音乐节的“国际指挥比赛”带来的。

  在这之前,他不只与世界无关,即使是日本,也是名不见经传。因为他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不为人所知。

  他决心参加贝桑松的音乐比赛,来个一鸣惊人,经过重重困难,他终于充满信心地来到欧洲。但一到当地后,就有莫大的难关在等待他。

  他到达欧洲之后,首先要办的是参加音乐比赛的手续,但不知为什么,证件竟然不够齐全,不为音乐实行委员会正式受理,这么一来,他就无法参加期待已久的音乐节了!

  一般说到音乐家,多半性格是内向而不爱出风头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在遇到这种状况时,必是就此放弃,但他却不同,他不但不打算放弃,还尽全力积极争取。

  首先,他来到日本大使馆,将整件事说明原委,然后要求帮助。

  可是,日本大使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正在束手无策时,他突然想起朋友过去告诉他的事。

  “对了!美国大使馆有音乐部,凡是喜欢音乐的人,都可以参加。”

  他立刻赶到美国大使馆。

  这里的负责人是位女性,名为卡莎夫人,过去她曾在纽约的某音乐团担任小提琴手。

  他将事情本末向她说明,拚命拜托对方,想办法让他参加音乐比赛,但她面有难色地表示:

  “虽然我也是音乐家出身,但美国大使馆不得越权干预音乐节的问题。”

  她的理由很明白。但他仍执著地恳求她。

  原来表情僵硬的她,逐渐浮现笑容。

  思考了一会儿,卡莎夫人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是个优秀的音乐家吗?或者是个不怎么优秀的音乐家?”

  他刻不容缓地回答:“当然,我自认是个优秀的音乐家,我是说将来可能……”

  他这几句充满自信的话,让卡莎夫人的手立时伸向电话。

  她联络贝桑松国际音乐节的实行委员会,拜托他们让他参加音乐比赛,结果,实行委员会回答,两周后做最后决定,请他们等待答复。

  此时,他心中便有一丝希望,心想,若是还不行,就只好放弃了。

  两星期后,他收到美国大使馆的答复,告知他已获准参加音乐比赛。

  这表示,他可以正式地参加贝桑松国际音乐指挥比赛了!

  参加比赛的人,总共约60位,他很顺利地通过了第一次预选,终于来到正式决赛,此时他严肃地想:“好吧!既然我差一点就被逐出比赛,现在就算不入选也无所谓了!不过,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一定要努力。”

  后来他终于获得了冠军。

  

  人生悟语: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多么顺利,还是会遇上一些不顺心的事,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一次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任何障碍都会成为一次超越自我的契机。

  8.从小目标开始一点点突破

  25岁的时候,雷因因失业而挨饿,他白天就在马路上乱走,目的只有一个,躲避房东讨债。

  一天他在42号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雷因在失业前,曾经采访过他。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夏里宾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

  “很忙吗?”他问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他看出了他的际遇。

  “我住的旅馆在第103号街,蹬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

  “走过去?但是,夏里宾先生,60个路口,可不近呢。”

  “胡说”,他笑着说,“只有5个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说的是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

  这话有些所答非所问,但雷因还是顺从地跟他走了。

  “现在,”到达射击场时,夏里宾先生说,“只有11个街口了。”

  不多一会,他们到了卡纳奇剧院。

  “现在,只有5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又走了12个街口,他们在夏里宾先生的旅馆停了下来。奇怪得很,雷因并不觉得怎么疲惫。

  夏里宾给他解释为什么不疲惫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无论有多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个街口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闷。”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胜时,他只说了“凭智慧战胜对手”这么一句话,当时许多人认为这纯属偶然,山田本一在故弄玄虚。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夺冠。记者又请他谈经验,性情木然的山田本一还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

  10年后,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他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画下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成这么八个小目标轻松完成了。最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人生悟语:

  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会半途而废,为什么会这样呢?往往并不是难度大,而是我们觉得成功离自己处的位置太远了,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害怕自己不能成功而失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妨把目标分段来实现,这样分开来解决就会觉得轻松许多。

  9.表扬比批评更具魅力

  1935年,卡耐基开始着手建立一个组织。这个想法是由加拿大的一名叫洛蒂的女子提供的,取名叫卡耐基世界组织。

  由于洛蒂的主张,卡耐基决定将课程推广到加拿大去。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和需要卡耐基的课程,卡耐基的课程遍布了全美乃至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这个组织的名字叫做“有效率的演说及人际关系的卡耐基组织。”

  这个组织建立以后,卡耐基就忙碌了起来,他坐着飞机去任何需要他的地方,由于事务繁忙,他需要一个秘书。

  后来,他的侄女约瑟芬·卡耐基成了他的私人秘书,她才满19岁,刚从中学里毕业两年。

  倒不是他找不到工作经验丰富、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秘书,而是他觉得他身边有一个年轻人会更好,他可以让她从头学起,以证明他的人际关系学的理论是可以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

  果然,几年以后,风华正茂的约瑟芬就成了西方国家最出色的秘书人员之一。

  开始约瑟芬到卡耐基身边时,工作经验几乎等于零,可是卡耐基认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只要愿意学习,这总比那类自以为聪明无比学识超群的人的表现要强得多。

  有一次,约瑟芬在工作中犯了个错误,卡耐基正要批评她,向她指出错误时,他马上意识到这种做法很不好,他对自己说:“卡耐基,你不能那样做。想一想,你在年龄上比她大了不止两倍,工作经验呢?她比你差远了,你用你的标准,你的要求,你的眼光去要求一个比你在能力上相差甚远的人去做你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你的想法可能太主观了。19岁,你在19岁都干了什么,你当时能比得上她吗?显然不能。”

  一想到自己19岁的年纪还是个学生而且一无所长时,卡耐基就把原来要说的话咽回去了。

  以后,约瑟芬又一次出错时,卡耐基就对她说:“你出了个错,约瑟芬,不过说老实话,年轻人嘛,偶尔犯个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初我也是你这么大时,我什么都不懂,有时候犯的错误比你严重得多,你比当年的我强多了。如果你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同类的错误再次发生,我会很高兴的,好好干吧,年轻人。”

  卡耐基表扬的话语使约瑟芬感到了温暖,她的工作积极性一直很高,而且进步也很快。短短几年,就成为西方国家里最出色的秘书之一。

  

  人生悟语:

  如果你喜欢直接地指出别人的错误,有时候非但不能使他改正,反而可能会令对方对你产生误解或怀恨在心。如果你也能够学会用表扬去纠正别人的错误,你一定会成为另一个卡耐基。其实,在某些时候,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更能激发人的热情。

  10.正确的方法将使你事半功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音乐艺术家,被当成偶像来崇拜的第一位音乐巨匠,他说:“我必须努力工作,任何人只要和我一样努力,就肯定会有和我同样的成就。”

  巴赫深信,创作任何一首乐曲,哪怕是所谓的“自由幻想曲”都有一定的正确方法。他儿子说,他父亲只要听见一首赋格曲的开端,便能指出“哪些对位手法可以应用,作曲者应选用其中的哪一种手法!”

  巴赫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他的信念:作曲是可以教会的。他教学生的不只是一种器乐技巧,而是一门心智的技艺。为了强调这一点,他不允许学生在乐器上进行创作。他自己对于作曲的规则一清二楚,因此作品的手稿都很整洁,从无改动。他告诉学生说,如果他们遵循复调规则,写出来的作品必然会像“高雅之士促膝谈心”。他受不了那些唐吉诃德式的“骑士”在键盘上面任凭自己兴之所至地作曲。他为儿子和其他作曲新手创作了《小小管风琴曲集》、《平均律钢琴曲集》和赋格艺术,为他们提供指导。

  1708年以后,由于巴赫创作方法得当,成果显著。也是巴赫一生中创作出的最辉煌的声乐曲,其中有200多首流传至今。在这些乐曲中掺用了歌剧风格的宣叙调和咏叹调——那是他从维瓦尔迪等人的作品中听来的。

  1723年,巴赫开始担任莱比锡圣玛多教堂的主唱者兼圣乐队长。莱比锡是世界性的文化中心。在这里奠定了他作为一位出类拔萃的音乐家地位,他创作了近150首康塔塔,供重大节日之用。同时还出现了几部杰作——《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以精致的歌剧令音乐界惊喜。近年来他又转而致力于键盘乐曲的写作,后编成《键盘曲集》。

  1724年,巴赫根据先前乐曲写成《圣哉径》,1733年开始写作《慈悲经》和《荣耀经》以及其它乐曲,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比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时间更长。巴赫可能从没想要把它们一气呵成地演出,在他生前也确未完整地演出过。这部《B小调弥撒曲》要到一个世纪以后才完整地演出,迄今仍为近代宗教音乐的顶峰之作。

  后来莫扎特听到巴赫的双合唱队经文歌《给耶和华唱新歌》时他惊叹不已,大呼:“这是什么?我们真的找到了可以学习的东西。”

  贝多芬也是巴赫的热情崇拜者。他不断搜索巴赫的作品在贝多芬眼里,巴赫是“和谐之交”,他的名字不应是小溪,应该是大海。”歌德听朋友在管风琴上弹奏巴赫的作品,事后回忆说:“好像永恒的和谐在自身内部谈话,就象上帝在创世之前心中的自语。”

  巴赫无愧于“音乐之父”的美名,是他把音乐从教堂发展到了音乐厅。

  

  人生悟语:

  正确的方法使人事半功倍,科学家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甚至对他本人的荣誉,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