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心态修炼:胆大心细,不鲁莽不浮躁
做生意,要以谨慎的心态和行为避开危险。有时勇气常常是盲目的,不可相信的,因为它没有看见隐藏在暗中的危险与困难。作为生意人,畏首畏尾一定难有作为,必须胆大心细,拼搏不忘稳重。
1998年,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之后,刘永行适时地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在:以饲料为主业的情况下保证主利润中心的地位不动摇,然后争取在一至两个领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刘永行曾经对制药行业前景看好,他准备在制药业大干一番。后来他并没有去做,“我出资成为北京双鹤药业的第二大发起股东,是为了探索进军制药行业的可行性。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论证,我最终还是调整了创业目标,打消了进军制药业的念头。”
刘永行发现,制药业尽管利润丰厚,但制药业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他通过调查,得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即被四川省列为扩张型企业的37家大型企业中有20多家要介入制药行业,况且很多企业在进军制药行业上都比自己有优势。因此,他认为新希望还不具备进入制药行业的优势。因此,刘永行果断地做出决定,调整自己的目标。
当然,若以新希望集团的实力而言,若以刘永行的经营能力而言,如果他当初进军制药行业,相信新希望也能获得成功。但刘永行和新希望追求的是更大的成功和更大的收获。所以为了更大的成功,适时调整自己的创业目标实乃一种明智之举。
生意人要小心而谨慎地积极实践,生意场上世事无常、风云变幻,会时常面临风险和困难,因此,生意人更应懂得抱有如履薄冰之感,谨慎而脚踏实地地勇敢应对,这样才会避免大错的酿成。
对于一向谨慎行事的生意人来说,明智是一种稳重的精细。做生意中惯有的如履薄冰之感、如临深渊之慎,可以保证在商务活动中不会铸成大错。细心地把小事办好,大事也就自然顺利地发展。
历来成功的生意人大多是双重性格,兼备粗与细两种优点。生意要做大,必须兼有胆大与细心两种个性。胆量大的人,喜欢高瞻远瞩,但如果没有心思周密做依托,就是纯粗,派不上什么用场。如果说有哪一个人只凭着小心谨慎就获取了很大的成功,智者都不会相信。
胆大有魄力是你的气度,可以给他人看;细心周密是你的法宝,只须静悄悄做去。因此要善于把你豪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看,更要善于细心周密地做好每一件事。
9.身心修炼:调养身心,张弛有度
生意成败有时反映在生意人的身心的好坏上,人的内因影响事物变化的趋势,主观和客观相辅相成,即所谓天人合一。一个生意人身心畅通,生意则通,反之则气运下滑。按现代科学的说法,这就是生物场效应。所以,做生意、生意人需要懂得修心养性,身心调养好了更能提高效率创造财富。
安子介被誉为一位“集企业家、文人与政要于一身”的名人。他于1912年生于上海,并在上海接受教育,精通英、法、日、德等外语。他在1938年由上海到香港,1942年返回内地。而1948年再到香港后,便在香港生根,从事工业发展。1983年安子介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并当选全国政协常委。1985年安子介被任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主任。
1980年,安子介突然患上心肌梗塞之病。病后的安子介深感健康的重要,广阅医学文献,并翻译了日本著名医生有川清康一篇向企业家的演讲辞,题目为“企业首脑如何保持健康”,写在《安子介谈养生》一书里。安子介差不多77岁患上心脏病,不仅能够战胜病魔,更能学到许多养生之道,著书裨益后世,值得日理万机、生活忙碌的企业经营者学习。
郑元豹是人民电器集团的董事长,浙江的著名企业家,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宏图大展,身体壮实矫健,英姿勃发。他在忙事业的同时,自觉注重休养身心,是一位融事业和健身为一体的企业家。郑元豹说,他的养心之道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重人
注重内心的自我平衡,平衡的心态带来了心灵上的平静。作为企业家,特别是大企业家,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完不成,烦恼就不断,怎么解决?这就要靠自身的意、气、劲。以意带气,以气带劲。掌控自己的情绪、平和自己的心情。水平渐高,高不过勤劳;本事渐大,大不过人和。一切事在人为,平和的心态带来了健康,也带来了欢乐。
(2)顺道
思想要开放,顺乎自然之道。要放开思想,天马行空,想得很多、很全面;又要放轻松,不要总钻牛角尖。最让人佩服的人是能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有了开放的思想,博大的胸襟,容纳天地的度量,上下通气,还有什么想不开,健康状况自然不言而喻。
(3)求和
和,是顺和、竞和,也是祥和、平和。没有了精神,也就没有一切。科学发现人体的细胞都是跟着人的精神状态来发展的。每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他的身体状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除了上面的三部分内容,郑元豹还有自己的饮食、锻炼保健方法,但他认为,饮食、锻炼是基于前三点规律的生活,会使好的更好,有了前三点,已达到最高境界,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注重运动保健。
10.美德修炼: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贫穷的牧师一直潜心研究学问,人们都很喜欢他,认为他是最完美的绅士。虽然他的衣服不是很好,但总是干干净净,特别整洁。每次外出布道的时候,他总会谦和地和当地的人们打招呼。人们也对他非常友好,经常送给他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后来,贫穷的牧师却变得富有了,而这主要是因为一次奇特的经历。
有一天,两位着装古朴的老妇人来教堂做礼拜,因为大家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样式的衣服,于是一拥而上,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老人,伸出手指指点点,嬉笑不止。几个游手好闲的小伙子竟然上前拉扯老夫人的衣服,翻来翻去地要看个究竟。两位妇人窘迫不已,不敢往前走了,生怕里面的人更多。
见此情景,这位年轻的牧师连忙上前疏散了围观的人们,然后带着她们沿中央过道走进教堂,很快帮她们找到座位。
这两个老妇人原来是一对姐妹,她们两个都没有孩子,虽然和这位牧师素不相识,但她们却执意要把一大笔财产留给他。
为何老妇人愿意把财产留给一个不认识的牧师呢?老妇人的回答是:因为牧师的教养。有教养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能随时随地受到人们热情的接待。
文明礼貌一旦成为习惯,财富的大门就会敞开,甚至财富和机遇会自动上门。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由于瞬间的倾盆大雨,行人们纷纷进入就近的店铺躲雨。一位老妇人也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避雨。面对她略显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装束,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心不在焉,视若不见。
这时,一个年轻人诚恳地走过来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老妇人随即又心神不定了,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给自己的躲雨找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正当她犹豫徘徊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詹姆斯惊喜不已,匆匆一算,这一封信所带来的利润,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他在迅速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方才知道,这封信出自一位老妇人之手,而这位老妇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毫无疑问,当菲利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
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忠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菲利由于尊敬老人,与“钢铁大王”卡内基攀亲附缘,齐肩并举,从此走上了发达之路。
作为一名生意人,有教养会给你的生意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有教养的人,他们言行得体,谦和友善,不逞强也不显派,喜欢助人为乐,而且他的举手投足间就能透出绅士的风范。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他能掌握行事的分寸,对别人的欢呼喝彩和恶意诽谤都能坦然视之。他们带给别人的是光明和温暖。
文明举止和高尚的教养能让生意更加发达。因为教养中包含着许多美德和高尚的气质,如谦和、正直、善良等等。一个生意人不管他多么有创见、有能力、有口才,一旦他表露出粗俗、暴戾、野蛮、不合时宜等拙劣的倾向,他自身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不会赢得别人的喜欢和尊敬,人际关系就得不到提升。
真正有教养的人本身就是富有的,因为他拥有众多的美德。要做个有教养的生意人,那就不仅要注重装扮容貌、礼节仪态、人情世故,还要把友爱、自足和宽容等美德奉献给客户、顾客和合作伙伴。
11.能力修炼:
做人要有眼光,眼光决定成败
在井底之蛙的眼中,天空永远只有3尺见方的井口那么大。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才能保证自己像一只翱翔于九霄的雄鹰,其视野足以俯瞰整个宇宙,而不只是3尺井口。
作为生意人,就要有精明的头脑,可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不要只看眼前的几步,那样的人永远只能跟在人们后边,赔钱是肯定的。比别人多看几步,决定了你能否赢得生意,你能想到未来的发展情况有多远,那你的成功就有多远。
赚钱,对于生意高手而言,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其实,如果你抛开这些神奇的传说,认真地看看他们的发财秘诀,你就知道原因是什么了。
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场内叫卖小食品。但天气寒冷,观看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几乎无人问津。小哈利就想:为什么饮料没有人要呢?是人们不需要呀,但是怎么让人们在冷天也需要饮料呢?他脑瓜一转,有了!于是,他大声喊:“来看马戏,谁买一张票就免费送您一包好吃的花生!”还有这样的好事?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人越来越多。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些花生,这些花生比平常的花生好吃,不过越吃越有点口渴,原来这些花生被撒上了一些盐,不过,既然花生是免费的,而且又这么好吃,那就继续吃吧,但要有点饮料解渴才可以呀。小哈利乘机推销他的饮料,口干舌燥的人们顾不得那么多了,争着购买小哈利的饮料,这下,小哈利一天卖出去的饮料居然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销售量。
其实,看起来神奇的妙计,如果你分析一下,小哈利不过是善于算计,比别人多看到几步而已。我们来看看小哈利的算计是怎么实行的:
第一步:要想卖出去饮料,在冬天似乎不太可能,那就必须借助什么东西,借助其他东西作为中转,来间接地实现自己的意图,于是,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是花生了。第二步把花生全部撒上一点盐,这样花生就变咸了,咸花生的味道不仅香了,更重要的是,借助咸花生,他可以卖掉自己的饮料了。第三步,把咸花生和票捆绑在一起,免费赠送给来看马戏的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吸引那些贪图便宜的人前来,为更多地推销自己的饮料打好顾客数量上的基础。
其实,多看几步,不过是要多多地思考,多想几个可能性而已。由此可见,多多地想,多几个算计,做好各种准备,事先多方面地计划,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尽量利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想办法克服对自己不利的一方面,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一个东西总是两面的,有利的方面也不总是有利的,不利的方面也不总是坏的,如果你利用得当,它就是有用的。任何的不利和有利都是站在某个角度来说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犹太富翁洛克菲勒是怎么运用这些高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组织——联合国。这个总部得建在繁华的城市里才好,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城市里购买建筑庞大楼宇的土地都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的,而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的资金极为有限,各国首脑为此事不停地商量来商量去。这个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听说了这件事,他们立刻宣布,愿意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并且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人们不禁惊讶了,花这么大的价钱买土地免费赠给联合国能有什么好处?洛克菲勒家族这么做简直是头脑发晕了!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当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土地捐赠给联合国的时候,也买下了与这块土地毗连的全部土地。等到联合国大楼建起来后,四周的地价立即飙升起来。现在,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毗连联合国总部的土地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元。
当人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已经赚得盆满钵溢了。这就是商业大亨的算计,他们的头一两步棋,我们通常是猜不到他的用意何在,他的真实意图总是在事情快有了结局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可是这已经是事情的结局了。
比别人多看几步就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发财,你能想到未来的发展情况有多远,那你的成功就有多远。
试举一实例,那是犹太巨富吉威特,他具有一种近似天才的远见。当一件事尚未来临,他便能预见它将在何时发生。这个先见之明,可以说是他的事业成功的关键。自从1930年以来,吉威特对每10年来临一次的时代新浪潮,都能十分准确地把握并抓住。而且把它联系在自己的事业上,使自己成功。
20世纪30年代:在这个不景气的年代,大多数的土木建筑业者都无事可做,但吉威特却预见公共投资不久将复苏,于是尽力去做事前的准备。
20世纪40年代:预见有关防御方面的工程,尤其是空军基地的建筑将增多。
20世纪50年代:预见高速公路以及飞弹基地建筑时代将来临。
20世纪60年代:预见都市交通网将有大的发展。
如此这般,吉威特每次都把因时代潮流而带来建设需要,在事先就把握住了。他的这种先见之明,奠定了今日吉威特王国的基础。
想必大家都知道下棋,下棋过程中,我们把仅仅算计到一两步棋路的人称为“初级棋师”;把那些算计到三四步棋路的人称为“中级棋师”;但是把那些能够算计到五六步以上棋路的人誉为“高级棋师”。高手们的头一二步棋,人们常常琢磨不透他们的用意。以下棋比喻经商,商战中的高手常常是这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生意人。
如果你也是一个生意人,那么你在筹划大事的时候,应该问问自己:我会算计到第几步?
联邦政府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但是因为拆除旧女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废料。为了清除这些废弃的物品,联邦政府不得已向社会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也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犹太人麦考尔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终止休假,飞往纽约。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当即就与政府部门签下了协议。消息传开后,纽约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事也认为废料回收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况且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未免有点愚蠢。
当大家都在准备看他笑话的时候,他已开始工作了,他招集一批工人组织他们对废料进行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加工成女神像的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甚至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被他包装了起来,卖给了花店。
结果,这些在别人眼里根本没有用处的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卖出,而且居然供不应求。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他甚至把一磅铜卖到了3500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这个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了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