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2
书名: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作者:陈泰先 本章字数:4874字 发布时间:2024-07-27

 4.留条生路给别人,留条财路给自己

    “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墙”,是生意场的名言。树敌过多,会使生意人遇到许多麻烦,失去很多机会。

    做生意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伤害别人,不然,自己会反受其害。竞争,能交朋友,也难免树敌,这是生意人很难回避的。有的人自以为只要做自己的生意,走自己的路,便不容易树敌,但是,事情往往同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因为,假如想依照自己的理想走完一生,你绝不可能随便与他人妥协;就个人来说,“独善其身”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对别人来说,并不见得不是虚伪。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你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但不管你说得多么正确,仍会有人持相反论调,倘若你不理会他们,一味坚持己见,你们之间必有摩擦。而且,这种摩擦也会日益增加,最后势必导致你们反目成仇。

    你若想依自己的信念生活,而不懂得适当的妥协,很可能是不论身处何地,你的四周一定树满了敌人。

    当然,真正的强者是不怕他的敌人的。就拿对待恶势力来说,也许你是位餐厅的经理,这一天恰巧有几位地痞流氓前来捣乱,向你索要钱财。作为一个真正的强者,你是不会轻易屈服的,这样也许你会被打个头破血流。可是你要想到,在你身后有严正的法律和捍卫法律的执行机关,下次这帮流氓再来时,你就通知法律机关,让警察来对付他们。因为对方是流氓,没有屈服的必要,更何况这种人就算你不愿与他们为敌,他们也不会放过你,你如持有这种看法,那是完全正确的。

    可是,这种态度用在生意场上,却不是聪明的方法。在生意场上,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抱着“对恶势力绝不妥协、绝不屈服”的态度,一定会伤害别人。假如你坚持下去,你就可能树立很多敌人。而且敌人愈多,对你赚钱愈不利。生意人要明白这个道理。

    不要耍小聪明,也不要把别人当傻瓜,更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包括看门的。无论什么人,都不要得罪,不指望他能帮我们什么,但也不至于害我们,因为任何人总有用得着别人的时候。

    做生意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财富的积累也是如此。不要指望一单业务赚很多钱,也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好了,业务自然会源源不断地堆起来。

    在生意场,生意人是靠彼此互助才能够得以生存的,就连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也都要有一位名叫“星期五”的伙伴,更何况身处这一竞争激烈、社交往来频繁环境的生意人,所以,“得罪人”是一种剥夺自己商业生存空间的行为。

    (1)得罪一个人,就为自己堵住了一条财路

    虽然世界很大,不过,有时却会因得罪人而显得很小。

    当然了,人还不至于得罪了几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吧。但世界虽然很大,有时却会因得罪人而显得很小,甚至有时连走在路上都会有仇人相见,更何况同行同事?同行有同行的交往圈子,得罪同行,彼此碰面的机会更大,那多尴尬!而且多么不利!本来你可以和他合作获利,却因得罪他而失去做生意的机会,这多可惜!

    (2)得罪一个小人,会把生意做砸

    在生意中,得罪君子,了不起大家不讲话,各干各的;但是,要是得罪了小人,事情可没完没了。就算他不采取报复手段,也要在背后对你造谣中伤,为你制造许多恶舆论,你有理也会变成无理,多不值得!

    这里之所以强调“不轻易”得罪人,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当事有不可忍时,当正义公理不能伸张时,还是要有雷霆之怒的,否则就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这种雷霆之怒有时会得罪人,固然有可能为自己堵住一条财路,但也有可能开出更多的康庄大道。但除了这一点外,还是不得罪人的好。

    因此,当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时,请想想,切勿轻易动气。此外,也切记不要气焰嚣张、盛气凌人,这种心里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的态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常不自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罪人会变成一种习惯,如果生意人老是压不住怒气,改不了个性,便会说“反正我就这样”,那就只能自己将自己推向狭窄的死胡同了。

    不妨常想想这句话,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那么,反过来说,多得罪一个人就少一条财路!

    5.气度就是风度,不骄不躁才和谐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高度。对于已经富起来的,已经成功的生意人来说,似乎更值得考虑一下。综观很多生意人积累财富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经营者在发展过程中,其财富的多少,往往取决于生意人的决策。当然我们不是说企业只靠生意人一个人去做,而是说生意人的性格也即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对整个企业和财富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例如,同是互联网,其经营却存在着天壤之别,一家年赚几百万,一家则年亏损几百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不难理解,根本因素在于两个企业的管理者的理念上。

    A、B两家企业老板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结果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在于虽然两人都坐在办公室里不出来,但所想的却不一样。A企业老板每天坐在电脑前,观察研究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形势,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商务部反馈回来的市场状况对企业方向和战略目标进行小范围的调整,以便更能迎合市场和客户需求。B企业老板每天不研究行业动态也不听取市场部门的汇报,企业里也有企划部,但企划部写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不被认可,就是认可了,到最后执行的时候也是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老板安排下来的东西也一定要按照老板的想法去做,尽管策划部已经说了,这种想法不可行,但还是要照着老板的想法去做。也就是说B企业老总总是固执地按照自己闭门造车的方法去管理企业,在不了解对手和市场的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家本人来说,要想使财富雪球越滚越大,企业家有自己管理企业的才能,这种才能包括领导者的管理艺术,也包括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的“气度”。

    气度和高度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事业和财富的高度以及他受尊敬的程度。一个没有气度、没有责任心和不把创造财富当成事业的生意人,是很难把财富保持下去的。他们往往在财富面前所采用的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手段,不断敛财,更有甚者,以他们自己卑鄙的价值观和低俗的审美情趣使出一些怪招损招来哗众取宠,而这样没有气度的生意人也只能算是守财奴和一时的暴发户而已。他们的财富也最终会因他们的“事情”败露而逝去,有些最终还难逃法律和道德的指责。

    只有那些真正有海纳百川气度的生意人,才能真正守住财富,为人们所敬仰,胸襟坦荡,气度不凡,才会建立自己的长久霸业。成功是有气度的结果,气度是获得财富的辅助条件。事实上,在生意中,唯有气度,才能让你真正领悟经商之道,为自己打造出一条通往财富与精彩人生的“钱途”。

    有一个生意人,她是台湾数一数二的大药厂的创始人,旗下的产品众多,光是某个品牌饮料,就能在一个暑假为她赚进上千万元的净利。

    她的孙子要创业,她一下子就赞助50万~100万美金;招待客户出国,信用卡一刷又是上百万美金,她全部承担。其气度更是无人能及。

    她并不因为堆积如山的财富而自视甚高,相反地,因为白手起家的辛苦,她很能了解其中滋味,并且知足。

    她的一个亲戚拜访她家,看到她家那豪华的排场,一下子给吓着了,她不但不怪亲戚的没礼貌,反而热情地招待了他。熟悉她的人都说跟她相处得很是自在,被她的智慧与那种肚里能撑船的气度所折服。就连平常老摆着富人架子的朋友,也唯有到她那儿,才看得见谦虚的一面。

    亲戚朋友上她家拜访,想带点礼物去,但面对这样一个几乎什么场面都见过的人又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她能够看上眼的。这时她就对亲友们说,什么年纪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挑选你们喜欢的就行了。

    在交朋友方面,她也特别用心,如果她不说,没有人知道她原来是个特别有钱的人。

    她的—个朋友的女儿举行婚礼,按照当地的习俗,在教堂上致辞时,要向个有福气的人借一样东西,于是,朋友的女儿选择了她。

    她笑得合不拢嘴,连声答应说没问题,还感谢朋友不计前嫌邀请她。她的雍容气度,自然也被她的孩子孙子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50多岁的儿子仍然虚心地向她讨教事业上的问题,只要她一生病,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儿孙们便会纷纷回国。

    事实上,像这样以德服人的生意人,比起只会夸耀自己财富,只重自身感受,不懂体谅与礼貌,活像个暴发户的生意人,更能容易赚钱,而这也是生意人所应该拥有的气度。

    42岁的李惠是以干修鞋美容起家的,虽然已经是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富婆,但在旁人看来她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千万富婆。她甚至曾开着一辆黄色跑车在众人瞩目下驶到了一所大学校区门口,并拿出破旧修鞋木箱在食堂门口摆开摊子,扯起了嗓门喊着:“免费给同学们擦鞋,欢迎交流择业经验!”此举令过往的大学生个个瞠目结舌。疑惑中,一些同学提来了自己的旧皮鞋让她擦。言谈间,人们才得知:这位女士竟然是位身家千万的公司老总!而她此行的目的,正是用行动启发和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可以说,李惠也正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当初,在李惠做承包工程经理的丈夫眼里,妻子自立门户擦鞋的生意简直就是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是几年后,夫妻年终合计当年所得时,丈夫惊讶地发现妻子做这行的收入竟是自己收入的数十倍之多!此后,凭着李惠的吃苦耐劳,她又在短短几年间抓住了机遇,成功地把生意从最初的一两个门面,扩展到了全国,打出了知名度。如今的她,已是在国内拥有2000余家擦鞋连锁店,身家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老总了,她的经营从当初的扩大规模发展到了今天依靠出售技术和品牌,成为业内的一个传奇。

    拥有千万家产的李惠仍然保持着创业时的平和心态,她曾说,放下架子,冷静地面对形势,坚守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相信但不迷信,即使成功也要保持低调。从最平凡的工作着手,把一件事情做深做透,并最终将一个职业做成一份自己的事业!

    6.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做生意为的是赚钱,但不能只为利而伤和气,甚至背离做人的道德。只注重眼前的生意人总会在各方面挖利润,而眼光长远的大生意人则是舍小利,求大利。这不是简单的互换原则,而是对获利之道的深层理解,也是做人的原则。

    李嘉诚认为,不会做人的人,终究成不了大气候。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有些人相信贪利,才能暴富,这是典型的暴发户心态,生意难做大。能把生意做大的人都是舍小取大的人,他们能取能舍,心态开阔,打造自己的财富天下。

    李嘉诚控有香港最大的综合性财团,多年荣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华人首富。他同时又是个道德至上的生意人。

    在西风氤氲的十里洋场香港,李嘉诚能将致富与守道德较好地结合为一体,实为难得。

    对这么一个“德商”,谁不愿意与他做生意呢?

    由此可见,既守道德,又生财有术者,实在是生意人之上乘者。

    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为老板出力,这个企业必定大有前途。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佣金都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每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年薪。按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佣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李嘉诚20多年坚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

    李嘉诚的高明之处在于:小利不取,大利自赢。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佣金,赢得的是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公众股东帮衬,长实股价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而以李嘉诚所持股份看,佣金又算得了什么呢?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就共计有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年息。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唯李嘉诚一类的商界翘楚,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又是其中最聪明的人。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一些人目光只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李嘉诚正相反,他舍弃了小利,而赢得了大利。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定则。

    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之利益,而无视他人的利益,只能是做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