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每一个细节
河豚肉质细腻,味道极佳,但这种鱼味道虽美,却毒性极强,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人死命。在中国,羡美味而“拼死吃河豚”的人,每年中毒、死亡者都达上千人。但同样是吃河豚,在日本却鲜有因此而中毒、死亡的事情发生。问题出在哪儿呢?
在日本,河豚加工程序是十分严格的,一名上岗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在实际操作中,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但在中国,加工河豚就跟做其他海鲜一样,加工过程随随便便,烹饪过程也没有经过太多的工序,其后果可想而知。
加工河豚为什么需要30道工序而不是29道?我想这30道工序绝不是凭白无故地杜撰出来的,一定是经过精细的科学实验测试出来的(即便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就是从营销的意义上讲,这种宣传也会增加可信度),人家没有因吃河豚而中毒就是明证。可能经过20道工序的处理也不一定会死人,但粗糙的工序只能带来粗糙的感觉。从这一点来说,凡是精细的管理,一定是标准化的管理,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管理。
十二次微笑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她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当空姐来到客舱,看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但是,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搭理空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等到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本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等她打开留言本,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相反,这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是什么使得这位挑剔的乘客最终放弃了投诉呢?在信中,空姐读到这样一句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这就是到位的服务!
做事的大忌就是浮躁
年轻人做事的大忌就是浮躁。浮躁有几种表现。第一,事情做到一半,就觉得要大功告成了,开始飘飘然起来。第二,做事毛毛糙糙,巴不得立马干好,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第三,处于一种烦躁状态:觉得事事都没什么可做的,没什么意义,做不出个什么名堂,没劲。
浮躁是通病,一般是由于刚出道的新手做事情还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认识到事情的复杂性,或做事的意义。他们没有从事情的细节上去了解它,没有看到隐藏在事情背后的困难,或其所涉及的其他因素。他们的兴趣没有被提升起来,他们的挑战自己和别人的欲望也被压抑着。
作为初来乍到者,让自己沉下心来进入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越早地进入就意味着越早地步入事业的轨道。我们需要和同事进行沟通,和上级进行沟通,从老到的职员身上学东西。通过记日记的习惯把每天的收获和发现心得都记录下来是个很好的方法,它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全面反省的机会,每天都让自己成熟一些,做事少一些浮躁,多一份踏实。每天从细节上认识工作的质量、认识人们之间的关系,浮躁之气自然会少下来。
做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不停地指出这个同学马虎、那个同学马虎,一直到工作了,还是会有上级不停地教训这个马虎、那个不认真。其实,马虎就是人们麻痹大意,忽视了该注意的东西,或者犯了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比如说把什么重要的东西弄丢了、不小心把商业机密泄露给了别人、写文件时该写的东西没写进去等,有些马虎没什么影响,可有些会关系重大。
马虎的坏处大家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人们最容易马虎的就在于细节,那么如何使自己摆脱这坏习惯呢?第一,关键在于你的决心,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在记事本上写上自己的做事态度,时常翻看激励自己。第二,三思而后行。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仔细想想要注意的方面,写下来,以防自己日后忘掉。第三,若是出现马虎,自己给自己一个惩罚,这种惩罚会加强自己以后对这事的印象。
窥斑见豹的力量
窥斑见豹就是从小方面看到大方面,从点看到面,从表象看本质。办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把事情办到位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点、一个步骤、一个动作。因为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会反过来作用于我们。
我们办事情是按照我们对事情的理解去做的,因此如何理解所要办的事情是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善于观察和联想的人会从事情表现出来的一方面看到事情的其他方面,做与不做只在于有没有把其他方面也归入他所做的事情的范畴的区别。
一个思维缜密周到的人,会从一件小事、一个细节扩展到其他方方面面,在不经意间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周全,很完备,很到位。
这种对细节的深刻认识就是对事情的深刻认识。
勤于关注事物的细节
曾国藩从五方面来阐述勤:“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我们要从生活的各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身、心、眼、口、手五方面都努力去完善了,就做到关注细节了。
要细心观察别人,教导下属,劝导同事;对事,要亲自体察,用心体会;对物,要仔细察看,弄得明明白白。
细节就是专业
能不能关注到细节不仅是个主观问题,也是一个客观问题。在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里,细节体现的就是专业水平,也只有更加精细的技术才能让你在某一个领域达到尖端水平。
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
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2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
微软公司投入几十亿美元来改进开发每一个新版本,就是要确保多方面细节上的优势,不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只要保证产品在一比一的竞争中能够获胜,那么整个市场绝对优势就形成了,因而对于细节的改进是非常合算的。
著名的瑞士Swatch手表的目标就是在手表的每一个细微处展现自己的精致、时尚、艺术、人性。此外,随着季节,Swatch不断地变化着主题。针盘、时针、分针、表带、扣环……无一不是Swatch的创意源泉。它力图在手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每一个意念都得到最完美的阐释。Swatch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拥护,其每一款图像、色彩,在每一个细微处,都暗含年轻与个性的密码,或许这就是它风靡的原因。
细节价值观
把细节提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是由于细节代表了人们对事情的思考角度,有没有把这些细节当成区分事物的关键标准。
麦当劳规定:牛肉饼烤出20分钟,没有卖掉就要丢掉。这就是量化细节。按照一般的粗放式的管理,别说20分钟,恐怕过了2小时也不肯扔掉。这就是麦当劳之成为麦当劳的原因。牛肉饼烤出20分钟内就要消费,这就是标准。你想想,要达到这样一条看来很简单的标准,背后需要做多少细致的工作!比如,客人多而要得又多时,现烤来不及,要让客人等——这是最让顾客头疼的事;而客人少,而烤得多时,又只好扔掉——这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所以,既要不让客人等,又不多烤而扔掉,一定要对顾客需求经过详细的纪录,找到一个客人数量与烤肉数量的一个合理比例,这样才能保证两者不误。这单单是烤肉一样,其他食品以及服务还有相应的标准要去执行,可以想见这其中的细节是多么复杂了。
在提醒别人时也要提醒自己
人们往往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难;对别人苛求容易,对自己严格难。要在细节上时刻提醒自己注意,确实需要决心。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高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躲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的时候,发现那都是自己很容易注意到的,可是自己一旦开始做了以后,就会发现其实这些细节自己也忘了,因为脑子里出现了懈怠或麻痹,或者想别的事情去了。
办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随身带个小本,在提醒别人的时候也提醒我们自己。
“打死我也不说”
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然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
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出我的口入你的耳,切莫向第三个讲起。”这全是自欺欺人的废话,你任何时候都不能指望别人就某事守口如瓶。你可以给好朋友说,他也会同样地给他的好朋友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说”。
细节体现个性
个性是由细节体现出来的。一件很普通的裙子加上了一颗珍珠吊坠味道就不一样了,简历的封面改成扑克牌的样子就很吸引人了。我们想把事情做得有个性化,就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
做事做到位,到谁的位?有可能是顾客,有可能是自己,有可能是上级,有可能是朋友,等等。无论怎样,到位是要让对象满意。如以顾客为对象的,要突出个性化服务。产品的一个小设计就能满足一类顾客的需要。如海尔冰箱不仅制作普通大众的型号,而且也做按单个客户特殊要求设计的冰箱,对冰箱的细节功能进行改造即可。对上级要树立自己的个性化工作方式,也可以从边边角角的小事上着手。让上司知道这就是你到位的工作方式。
创新就是这样产生的
创新往往不是突然发明个什么让人莫名奇妙的东西,而几乎都是在对前人的事物和经验上进行改进得来的。创新的源头其实就是对已有的思想的某一点进行深挖,这就是细节的魅力。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个行业也越来越艰深,要想有突破是不容易的事。我们需要通过观察细节,进行联想。
比如,有个单位有一项工作是专门记录来信内容,工作人员要快速地读完一封信,并在电脑里输入自己所归纳的信的内容。每天来信很多,他们不得不一整天都坐在电脑边上,重复着许多类似的工作,非常枯燥,而且很累人。其中一名青年发现这些信很多内容很相似,完全可以把相似的内容归类,以后直接输入就行,不用重新概括内容,这样查找起来也会非常方便。于是他就设计了这么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效率提高了几倍。
这里的关键是青年在经验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了总结,发现了一些规律可以用来节省时间精力。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而是把更加合适的方法技术用在了相应的事情上。这样一处理,记录信息的工作就非常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