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个缺口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事必躬亲,是对员工智慧的扼杀,往往事与愿违。长此以往,员工容易形成惰性,责任心大大降低,把责任全推给管理者。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员工产生腻烦心理,即便工作出现错误也不情愿向管理者提出。何况人无完人,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而且片面的。为员工画好蓝图,给员工留下空间,发挥他们的智慧,他们会画得更好。多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事务,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他们会取得让你意想不到的成绩。
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寻味。“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就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在与其他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类似的两难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了解与信任,没有起码的信任做基础,切不可贸然合作。在对对方有了足够的信任之后,诚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诚意或者太过贪婪,就可能闹到双方都没有好处的糟糕情况。
选团队成员时,就像在激流中要找同一条船上的人,一定要确定每一个人和自己往同方向走。做事时寻找这么一个或一些人非常重要。
马特莱法则
我们不仅要做最重要的事,而且在做事的时候要抓住事情的主要方面去做。
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企业管理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20∶80法则”。其要旨在于将20%的经营要务,明确为企业经营应倾斜的重点方面,从而指导企业家突出重点抓管理,全力倾斜搞经营。
说来,马特莱法则所提倡的,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它将20∶80作为确定比值,本身就说明企业管理不应面面俱到,而应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岗位、关键的项目。因此,企业家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将企业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20%的重点经营要务上来,采取倾斜性措施,确保它们得到重点突破,进而以重点带全面、取得企业经营整体进步。
要弄清楚哪些经营要务属于20%应该列为重点的工作,就一般性企业来说不外乎六个方面,即重点人才、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用户、重点信息、重点项目。将这六个方面的重点按占经营工作20%的比重选定下来,实施马特莱法则,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现实生活中确实大量存在20∶80现象。细心的酒吧老板会觉察到,经常光顾酒吧的顾客中,大约两成顾客为八成的啤酒销量买单;对出版社书籍出版延期的诸多原因统计分析发现,80%的出版延期大约是20%的导因造成的;20%的优质客户为银行提供了80%的利润;20%的驾驶员引发了80%的交通事故;家中20%的地毯面积占磨损面积的80%;女士们80%的时间穿她们拥有的20%的衣服;等等。如果不拘泥于数字的精确性,“20∶80法则”揭示了一个道理:一小部分原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部分结果、产出或收益;反过来看,人们所付出的绝大部分努力,实际上与既定目标和成果无关。
对于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实施这个法则,抓住重点。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聪明人要学会抓住重点,首先解决重要问题,然后解决次要问题。
用好“20∶80法则”,即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为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
做个好的时间管理者
人们浪费时间的原因主要分成主观和客观两大类。
其中主观原因有缺乏明确的目标,拖延,缺乏优先顺序,想做的事情太多,做事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和整洁,不懂授权,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仓促决策,行动缓慢,懒惰和心态消极。客观原因有上级领导浪费时间(开会、电话、不懂授权),工作系统浪费时间(访客、官样文章、员工离职等),生活条件浪费时间(通信、环境、交通、和朋友闲聊、家住郊区等)。
1.每天清晨把一天要做的事列出清单
如果你不是按照办事顺序去做事情的话,那么你的时间管理也不会是有效率的。在每一天的早上或是前一天晚上,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出来。这个清单包括公务和私事两类内容,把它们记录在纸上、工作簿上、你的PDA或是其他什么上面。在一天的工作过程中,要经常地进行查阅。举个例子,在开会前十分钟的时候,看一眼你的事情记录,如果还有一封电子邮件要发的话,你完全可以利用这段空隙把这项任务完成。当你做完记录上面所有事的时候,最好再检查一遍。那么,在完成工作后通过检查每一个项目,你能体会到一种满足感。
2.把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也同样记录在你的清单上
在完成了开始计划的工作后,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记录在你的每日清单上面。如果你的清单上内容已经满了,或是某项工作可以以后来做,那么你可以把它算作明天或后天的工作计划。你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告诉你他们打算做一些事情但是没有完成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3.对当天没有完成的工作进行重新安排
现在你有了一个每日的工作计划,而且也加进了当天要完成的新的工作任务。那么,对一天下来那些没完成的工作项目又将做何处置呢?你可以选择将它们顺延至第二天,添加到你明天的工作安排清单中。但是,希望你不要成为一个办事拖拉的人,每天总会有干不完的事情,这样,每天的任务清单都会比前一天有所膨胀。如果事情的确重要,没问题,转天做完它。如果没有那么重要,你可以和与这件事有关的人讲清楚你没完成的原因。
4.记住应赴的约会
使用你的记事清单来帮你记住应赴的约会,这包括与同事和朋友的约会。工作忙碌的人们失约的次数比准时赴约的次数还多。如果你不能清楚地记得每件事都做了没有,那么一定要把它记下来,并借助时间管理方法保证它的按时完成。如果你的确因为有事而不能赴约,可以提前打电话通知你的约会对象。
5.把未来某一时间要完成的工作记录下来
你的记事清单不可能帮助提醒你去完成在未来某一时间要完成的工作。比如,你告诉你的同事,在两个月内你将和他一起去完成某项工作。这时你就需要有一个办法记住这件事,并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提醒你。其实为了保险起见,你可以使用多个提醒方法,一旦一个没起作用,另一个还会提醒你。
6.把做每件事所需要的文件材料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过去,你可能会完成很多工作任务,这就要注意保持每件事的有序和完整。一般把与某一件事有关的所有东西放在一起,这样当需要时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当彻底完成了一项工作时,把这些东西集体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7.清理你用不着的文件材料
把新用完的工作文件放在抽屉的最前端,当抽屉被装满的时候,清除在抽屉最后面的文件。换句话说,保持有一个抽屉的文件,总量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有的人会把所有的文件都保留着,这些没完没了的文件材料最后会成为无人问津的废纸,很多文件可能都不会再被人用到。我在这里所提到的文件材料并不包括你的工作手册或是必需的参考资料,而是那些用作积累的文件。
8.定期备份并清理计算机
对保存在计算机里的文件的处理方法也和上面所说的差不多。也许,你保存在计算机里的95%的文件打印稿可能还会在你的手里放三个月。定期地备份文件到光盘上,并马上删除机器中不再需要的文件。
表格记录的好处
制一个表格,把本月和下月需要优先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据我所知很多人都开始制订每一天的工作计划。那么有多少人会把他们本月和下月需要做的事情进行一个更高水平的筹划呢?除非你从事的是一项交易工作,它的时间表上总是近期任务,你经常是在每个月末进行总结,而月初又开始重新安排筹划。对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列表规划是时间管理中更高水平的方法。再次强调,你所列入这个表格的一定是你必须完成的工作。在每个月开始的时候,将上个月没有完成而这个月必须完成的工作列入表内。
给自己定下一个期限
帕金森有一条定律:“工作会拖延到填满所有的时间。”因此,派给自己或别人的任务,必须有期限,没有期限就永远完成不了。定下期限,可以给自己施加压力,尽快把工作完成。尊重自己制定的期限,不能养成拖延的毛病。定期限是在实践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个做事的人都会在自己心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心理期限,只是没有对其进行强化。强化后的事情往往才会对人们产生约束力。因此,我们制订计划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自我奖惩措施。例如,提前完成计划,可以奖励自己一场电影、一顿丰盛晚餐,或和朋友分享一段时间等,若没按时完成,可以惩罚自己做一件极其不想做的事,如去操场跑十圈、听一个鬼故事等。通过奖惩强化措施,我们以后就会下意识地按时完成任务。
不妨做一下鹦鹉老板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道: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关人员、销售代表。这种人不懂得放权和充分发挥大家的作用。因此做事的风格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把管理这事做好。做不同的事需要的是不同的才能。
自我激励的九法则
事业上的成功者,大都是掌握自我激励的人。一旦掌握自我激励,自我塑造的过程也就随即开始。以下是自我激励最关键的九种方法。
1.树立远景
迈向自我塑造的第一步,要有一个你每天早晨醒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应是你人生的目标。远景必须即刻着手建立,而不要往后拖。你随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些改变,但不能一刻没有远景。
2.选择朋友
对于那些不支持你目标的“朋友”,要敬而远之。你所交往的人会改变你的生活。与愤世嫉俗的人为伍,他们就会拉你沉沦。结交那些希望你快乐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乐和成功的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3.迎接恐惧
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战胜恐惧后迎来的是某种安全有益的东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惧,也会增强你对创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开恐惧,它们会像疯狗一样对你穷追不舍。此时,最可怕的莫过于双眼一闭假装它们不存在。
4.敢于竞争
竞争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无论你多么出色,总会人外有人,所以你需要学会谦虚。不管在哪里,都要参与竞争,而且总要满怀快乐的心情。要明白最终超越别人远没有超越自己更重要。
5.内省
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很不错,尤其是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词,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危险。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并塑造自我。
6.走向危机
危机能激发我们竭尽全力。无视这种现象,我们往往会愚蠢地创造一种追求舒适的生活,努力设计各种越来越轻松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风平浪静。当然,我们不必坐等危机或悲剧的到来,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圣女贞德说过:“所有战斗的胜负首先在自我的心里见分晓。”
7.敢于犯错
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自会乐在其中。
8.不要害怕拒绝
不要消极接受别人的拒绝,而要积极面对。你的要求落空时,把这种拒绝当作一个问题:“自己能不能更多一点创意呢?”不要听见“不”字就打退堂鼓,应该让这种拒绝激励你发挥更大的创造力。
9.甘做小事
塑造自我的关键是甘做小事,但必须即刻就做。塑造自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儿做一点,那儿改一下,将使你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有时不妨换种心情
即使我们无法选择所要做的事情,也可以选择做事的态度。对自己说:我在做我想做的事。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尝试着以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待自己做的事,会对它有全新的理解。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扫走你做事时的烦躁。
过去我们提倡“干一行,爱一行”,现在似乎找不到这种“螺丝钉”式的奉献精神了,相反,“干一行,怨一行”的情形比比皆是,相当多的职场中人都感觉到“累”,就连微软的员工都说,忍受微软,就是忍受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的生活。当然,最主要的“累”不是工作紧张与压力,而是“心”苦,“心”累,下属反叛,领导压制,同事之间钩心斗角。其实,职场本身是个快乐天地,只是你“不识庐山真面目”罢了。
生命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惨淡的经历,让我们觉得沮丧,感到这个世界简直糟糕透顶。那些勇敢的人往往会用孟子的那段话来激励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更多的人恐怕只会自我怜悯而已。
其实,大多数人的经历算得了什么?如果和《鱼》的主人公玛丽·简比起来:恩爱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大笔拖欠的医药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更糟糕的是,接手一个“反应迟钝、争权夺利、疲乏消极”的团队。对于工作的环境,玛丽·简在日记中记录道:“工作中发生的任何情况都不能使他们兴奋起来。我下属有30名员工,其中多数做事情缓慢,工作不饱和,工资很低。他们中有些人好几年都是按同样的方法重复着节奏缓慢的工作,简直是无聊至极,当我在小工作间走动时,空气中所有的氧气都好像被抽走了,令人几乎不能呼吸。”
一次午餐时间,为了逃避“三楼”那令人窒息的气氛,玛丽·简离开了办公大楼。闲逛中,走进了派克街鱼市,这里充溢着的快乐情绪与充满活力的气氛深深地打动了玛丽·简,一个叫罗尼尔的鱼贩子向她讲述了这里的曾经和现在,她才了解到派克街鱼市也曾经和其他市场一样,充斥着简单重复的工作、百无聊赖的时光,但一次讨论却改变了这一切,并使得派克街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后在反复的接触中,玛丽·简从鱼市场学到了重要的经验。
选择自己的态度。即使你无法选择工作本身,也可以选择采用什么方式工作:用玩的心情对待你的工作,快乐每一天;带着阳光、带着幽默、带着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个人;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快乐工作上,就会产生一连串积极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