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你的自信
通过以下的方法让我们来试着找到自信。
1.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些小卡片,把它们分成两种颜色:一种代表优点,另一种代表缺点,每张卡片写一个优点或缺点。然后检验一下哪个优点还没发挥,怎么去发挥这个优点;哪个缺点是你可以不在乎且可以忽略的,把这些可以忽略的、不在乎的缺点丢掉。这样做你就不会过分保护自己;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比缺点多。这样做能使你集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2.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不要总想着自己的缺点。发挥所长,工作自然会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己的成绩无论大小,都能增强你的自信心。
3.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如果你常在心里指责别人,这种毛病就可能成为习惯。应逐渐地克服这种缺点,总爱批评别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4.自我欣赏与自我激励。把你曾经妥善完成的工作或骄傲成就,清楚地列于纸上,来一个自我欣赏。这时,你将发觉自己突然勇气百倍,确信自己的办事能力胜人一筹。有时候你感觉明显的事情,其他人不一定注意得到。当你在众人面前讲话感到面红耳赤时,你的听众可能只是看到你两腮红润,令人愉快不已。事实上你的窘态其他人是很难发现的。
5.与欣赏你的朋友保持紧密联系。由于他们了解你,对你有信心,一旦你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时,他们就会针对性地做些工作,使你不至于丧失把事情完成的决心。
6.在失败与错误中汲取教训。失败也是好事。学习从失败与错误中汲取教训,可以增加智慧,增加反败为胜的机会。你要勇敢地正视它们,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办法。
7.认定目标,坚持到底。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自信方式,都贵在坚持。认定目标,走你自己的路,你一定能获得成功。
8.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身体动作与心灵活动能相互影响。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可助你建立信心。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增长。
9.有话大声说。害羞的人说话都很小声,不妨把你的音量提高,你就会更加相信自己有权说话。
10.开怀大笑。笑不但能增寿,还能添智,它是治疗信心不足的良药。挫折、失败往往使人愁眉苦脸,但你若尝试大笑,就可以增强信心,驱除恐惧、忧虑和沮丧。张开嘴巴,开怀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
关注巅峰的背后
做任何事如果不努力,梦想只会成为空想。
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松下幸之助说:“我小时候,在学徒的七年当中,在老板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从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勤勉的习性,所以他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我却不觉得辛苦,甚至有人认为‘太辛苦了’的工作,在我看来,只不过是认真工作而已,所以我与他的看法,自然就有差异了。我青年时代,始终被教导要勤勉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事实上,在这个社会里,勤勉努力的习性,不太被人称赞是尊贵或者伟大,也不会被认为很有价值,因此,我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真正对勤勉习性的价值有所认识。”
好莱坞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是一位瘦削的少年,但他下决心练习举重运动,每周三次去当地的体育馆,每天晚上还要在家里训练几小时,直到精疲力竭为止。今天,这位前健身冠军成了娱乐业中最富的人之一。
当康道利扎·赖丝上中学时,人们告诉她考试成绩表明她求学不会有什么前程。但她不信这一套,以祖父和外祖父为榜样来激励自己(他们其中一人同时干三种工作来养家,另一人克服重重困难于1920年完成了大学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学业之中,结果,15岁就考进丹佛大学,19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荣幸地进入BK联谊会(美国大学优秀生和毕业生荣誉组织)。赖丝是斯坦福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务长,并是担任这种权威职位的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
是什么因素使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攀上各自领域的高峰?施瓦辛格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言简意赅地说:“勤奋,勤奋!外加不断自我要求和积极的思维。”
在任何领域奋斗,抱负和动力都不可少。不过,从我与运动员、企业主管、艺术家和年轻人一起工作的经验中,我认识到:达到顶峰者并不一定是天资最佳的人,而是肯下苦功夫的勤奋的少数人,他们工作努力,并且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做好聚焦式工作
一名心理学者的研究证实了“聚焦”式勤奋工作的重要性。1988年,佛罗里达大学的K.安德斯·埃里克森和他在德国的同事们比较了两组青年音乐家的成长过程,第一组的10人被鉴定为具有进入国际水平实力的人才,第二组的10人仅仅达到“良好”。埃里克森又另外选择了10名已经在世界级交响乐团(如柏林交响乐团)供职的小提琴手。两个青年组都保存着本人的近期训练日记——详细记载了用于训练的时间。三组都提供了对本人早期训练时间的估计数字。
埃里克森发现:在青年音乐家中,到20岁时,良好组人均训练7500小时,而优秀组高达10000小时——相当于整整一年的训练,结果造成了埃里克森比喻的“大学一年级生和三年级生的区别”。此外,他还发现优秀组的训练时间总和,与那些交响乐团小提琴手在相同年龄的训练时间总和不相上下。
当然,勤奋不等于苦熬,不动脑子,只是驱使自己一刻不停地干,只会榨干人的精力才智;时间重要,但不能决定一切,要想使你的努力得到报偿,你还需要讲求效益。下面是几个诀窍。
要牢记自己做事的目标。不要为了勤奋而勤奋,这样不过是心理安慰。勤奋努力不像做善事——本身会产生报偿,你必须明确奋斗方向,及早制订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去实现它。
科罗拉斯普林市心理学家加里·弗里斯特在开业门诊的同时写了14本书。那是因为他建立了“把写作放在首位”的日常时间表。每个周一,他从上午9点写到11点30分,然后跑步和吃中饭,再回到写字台前干到下午4点,从不因接电话、出差或做家务打断这项工作。每周他还要像这样写两三天,但周一是他最看重的——雷打不动,因为他为一周的工作定了基调。
事实说明:时断时续、信马由缰式的“勤奋”不会有好效果。要想出成绩,必须做到时间固定、雷打不动、确保实效。
一只特殊的玻璃杯
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歌德说过: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往远大的目标,得以完成伟大的事业——力量与坚韧。力量只属于少数得天独厚的人;但是苦修的坚韧,却艰涩而持续,能为最微小的我们所用,且很少不能达到它的目标,因为它那沉默的力量,是随时间而日益增长的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20世纪80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把池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数字。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
但是后来他却成了这座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元的资产。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记者问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
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
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们试试看。”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这样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气,也会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苍剥夺了他的生命……
让自己富有热忱的感染力
热忱与内在精神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一个真正热忱的人,内心的光辉熠熠发光,一种炙热的精神本质就会深深地植根于其内在思想中。
无论是谁心中都会有一些热忱,而那些渴望成功的人的内心世界更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这种热忱实际上是一种可贵的能量,用你的火焰去点燃别人内心热忱的火种,那么你又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公式:劳动成果=能力×热忱(干劲)。
增加你的热忱
在有了热忱以后,怎么把热忱的程度增加五倍、十倍呢?
经过多方研讨,得出了以下的方法。
第一,强迫自己采取热忱的行动,并持之以恒,你就会逐渐变得热忱。拿破仑•希尔曾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忱。没有热忱,不论你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张秉贵以服务热情著称。有一次,有个上级领导想了解一下实情,来到柜台前。张秉贵主动问:“请问,您要点什么?”领导做不悦状,回答说:“我有的东西多了,你能给吗?”张秉贵仍然满面笑容,接着问:“您买点什么?”领导又假装不高兴地回答:“我不买东西看看还不行吗?”张秉贵一看自己问话有漏洞,又改口道:“请问您看点什么?” 领导满意地露出笑容。
第二,深入挖掘你的题目,研究它,学习它,和它生活在一起,尽量收集有关它的资料,这样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热忱。例如,卡耐基以前对崇拜林肯并不热忱,直到写了一本关于林肯的书以后才改变了这种态度,对他非常热忱地崇拜。对于任何事情,只有在深入了解之后,你才会产生出热情。
热忱是什么?热忱就是将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挖掘人们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兴趣,并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
游子归家中的道理
宽容是人与人相处的秘诀。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我们要试着以宽容的心去做事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君子善假于物也。在对待同事的时候,需要宽容来化解你们的矛盾,共同做好事情。领导对待员工的时候,也同样需要宽容的心态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少有公司像摩托罗拉一样对待所有员工以宽广的胸怀,这是摩托罗拉“真正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摩托罗拉不会对任何一位辞职的员工有任何成见,反而会仔细调查清楚他们辞职的原因,尊重他们的意见与决定。摩托罗拉的员工若要辞职,需要填写辞职表格并且进行辞职面试。通过辞职面试,摩托罗拉可以了解到员工离职的原因,并且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员工辞职的原因、员工的去向。如果是摩托罗拉公司内部有问题,一定会认真检讨,以此为戒。
——公司是否没有为其提供用武之地?
——公司近来有没有关心他(她)的生活?
——相应的奖励与培训、提升到位了吗?
摩托罗拉的人力资源部会经常打电话询问一些离职员工的情况,与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并欢迎他们再回到摩托罗拉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摩托罗拉建立有一项制度:如果员工在离职90天内再回到摩托罗拉,他们以前在公司的工龄可以继续延用。这充分体现出摩托罗拉尊重人才的独特魅力:宽容的企业文化。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用人无疑,唯才所宜。”对愿意并勇于“归家”的人才,摩托罗拉仍然予以重任,丝毫不怀疑其忠诚度。而事实也证明,许多离开摩托罗拉后再回来的员工,对摩托罗拉的忠诚度会更高。全球500强之中,摩托罗拉的宽容很具独特性,被称为“摩托罗拉游子归家现象”。
成功者不放弃
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接管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2003年在接管即将破产的朗讯科技公司时,面对考验,帕特丽夏·鲁索喜欢用丘吉尔的一句话鼓励自己: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强硬的谈判风格、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包括团队建设和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等,鲁索的一系列改革给病入膏肓的朗讯注入一剂强心针。在接管朗讯后的第一个财季,朗讯的亏损额就从一年前的37亿美元下降到4亿美元,毛利润率明显提高,现金流实现由负转正。收益则出现小幅上升。而且从股市传来的消息更令人兴奋:朗讯股票以1.72美元的价格收盘,涨幅达14%,朗讯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纷纷从市场上大事收购朗讯股票,证券投资商也开始重新调整对朗讯股票的评估。这一切变化都直接鼓舞了投资者的信心。尽管电信市场依旧低迷,但经过艰难的重组,朗讯终于在2004年实现了赢利,成为“首家复原的电信公司”。
在做有风险的事的时候,如果自己首先被有可能发生,但还未发生的想象中的失败打倒的话,那么你永远不可能把事情做成功。害怕车祸是正常的,但因为害怕车祸而迟迟不敢过马路是不正常的。
发现自己的金矿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他在此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西部掀起淘金热时,他随大潮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以期能找到金沙或铁矿。可5年过去了,他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
当他落魄地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一个人一旦丢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关键看我们能不能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那种整天羡慕别人的活法而邯郸学步的人,那种总认为财宝埋在别人家园子里的人,是挖不到金子的。
佛塔上的老鼠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籍,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上下,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理智,我们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评价周围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