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事重在精准到位
少做就是多做,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
——马云
想一想自己办事时错过了什么
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渴望名声、财富和权利。因此你常常在我耳边抱怨:
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你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游泳的海湾?为什么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总没有人垂青?
于是我想成全你,先是照样给你掉下一个苹果,结果你把它吃了。我决定换一个方法,在你闲逛时将硕大无朋的卡利南钻石偷偷放在你的脚边,将你绊倒,可你爬起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最后我干脆就让你做拿破仑,不过像对待他一样,先将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你身无分文地抛到塞纳河边。就在我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际遇,要想想自己在同样的际遇下会怎么做。回想一下自己处理的任何一件事情,有没有更加好的处理方式,自己逃避了些什么,错过了些什么,恐怕,错过的不仅仅是机会吧?
不要做教条的受害者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出现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上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韦克总结道:“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教条,如果你是想把它做好的话。只有拥有随机应变、坚持不懈等素质,我们才能把事情办到位,适应我们所办的事情所存在的条件环境。
方向是做事第一要旨
比塞尔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头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千米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做事情要有明确的方向,而不是凭着感觉走。否则,我们最终将被混乱控制。
要办正确的事
错误的事被做得很好不仅没有丝毫用处,有时反而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球员来了一个漂亮的倒挂金钩,却是帮对手把球踢进了自己的球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哭笑不得的场面!
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事情。
当你认为正确的事和上级认为正确的事发生冲突时,要从你们两个的角度站出来,试图运用技巧去影响上级,而不是消极地盲从。
另外,我们要认识到:逆着方向走一百步,还不如顺着方向走一步。因此永远别为自己错误的劳动惋惜不已,应该找到正确的方向,加紧前行。
因此,办事前一定要三思,你该往哪个方向走。人们往往是有了沉没成本就想投入更多,期望在原来的方向上有所挽回。这也是不对的,只会让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对管理者来说,把握正确的方向就更加重要了。优秀的管理的前提就是为下属提供正确而明确的方向。
要找出问题的关键
有一天动物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因为笼子的高度过低。于是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一米加高到二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决定将高度加到三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发现袋鼠全都跑了出来,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加高到十米。
一只长颈鹿和袋鼠在闲聊。
“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们说,“如果他们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很多人做事情并没有抓住事情的核心问题,做了很多无用功。
立即行动才不会延误
有智慧的人做事绝不匆忙,也不拖沓,他不莽撞,也不踌躇。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没有积压,绝不拖延。
从钟表的运行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钟表能够准确地计算时间,有智慧的人也应该如此。无论一个人能活多么长,生命总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像钟表一样,精确地计算时间,好好计划生活和工作。好的钟表分秒不差,十分准确。一个人要能守时,工作才能有效率和效果。我们等人所浪费的时间是十分惊人的。有人说“守时是高贵的礼貌”。浪费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好,浪费别人的时间尤其坏。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一些信念来培养绝不拖延的做事原则。
1.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个不做事的人。
2.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预期将来一定有困难,一旦发生困难,就立刻解决。
3.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时创意才有价值。
4.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你试试看就明白了。
5.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
6.时时想到“现在”“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
7.立刻开始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才好。
8.态度要主动积极,做一个改革者。要自告奋勇去改善现状,要自动承担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能力与雄心。
做事一定要有序化
做事遵循有序化的原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事信念。它包括对事情顺序的合理安排、对时间的严格分配等。而不会出现像多动症患者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弄得“满地鸡毛”。
做事有条不紊有许多好处。
1.让我们非常明白自己的做事逻辑。
2.对完成的事和未完成的事有明确的概念,从而不至于重复工作。
3.有利于随时做出经验总结,让接下去的事做得更好。
4.让自己有成就感和一步步逼近目标的兴奋感。这样会提高工作热情。
客人来了,要泡茶,这就要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而完成这件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顺序:
找茶叶→洗茶杯→烧开水
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
找茶叶→烧开水→洗茶杯
洗茶杯→烧开水→找茶叶
烧开水→找茶叶→洗茶杯
烧开水→洗茶杯→找茶叶
前面两个顺序最费时,最后两个顺序效果好。可不是吗?等洗茶杯与找茶叶这两件事做完后才想起烧开水,就费时了。如果先烧开水,在烧水的同时洗杯子、找茶叶,效果就好多了。
统筹做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泡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对于步骤更加多的事,需要我们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找出联系和简便的做事次序。
做事也要简单化
找出要做的事情的头绪。以购物为例,出发前,尽量先别想这事会多麻烦。相反,先看一看你的记事板,列出购物清单。这样做完后,你可以给自己一个鼓励,毕竟你比刚才前进了一步。接着,带上袋子和其他东西去购物。路上,你要想着自己已经做好了购物准备,要尽量避免思考在商场里购物可能遇到的麻烦。到了商场,慢慢地逛,直到把购物清单上的物品买完为止。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像按方抓药。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核心问题是不要被诸如“太麻烦了,我无法应付”之类的观念所干扰。研究表明,抑郁的时候,我们丧失了制订计划、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变得很容易畏难。对抗抑郁的方式,就是有步骤地制订计划。尽管有些麻烦,但请记住,你正训练自己换一种方式思维。如果你的腿断了,你将学会如何逐渐地给伤腿加力,直至完全康复。
问你自己到位了吗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能真正做到像这位追赶车子的司机一样投入,自己首先到位吗?不要把做事老看成是在帮别人做,要把自己当成司机,在追赶自己的车子。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把事情办好。
积极建造自己的生活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