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龙洞,山水滋润的好地方,有瀑布的支流从洞顶一侧飞珠溅玉般流下,提供了洞内人家的用水,也给洞口前的开阔地提供了灌溉。
洞顶很高,早晚有阳光斜斜晒入,洞内冬暖夏凉。洞口附近的晒谷场,既得到阳光暴晒,又免于雨水浇淋,最好不过。
旱龙洞的百姓在洞内繁衍人丁,也繁衍家禽家畜。他们在门前开阔地种菜种稻种玉米,到山上砍柴采药,过着清贫安定的日子。
他们的祖上因为逃避战祸来到此处,来了就不想走,至今已繁衍出十多户人家,六十多人。
听到观察使命令山匪放了自己,旱龙洞的百姓心下大宽,虽然舍不得,但是眼下逃命要紧不是?
而山匪大多数亦是百姓出身,将心比心,也就支持释放旱龙洞百姓。
至于抢掠来的财物......
第一个棚长就问了:“敢问观察使大人,我们的出路是什么?”
“本使知道你们也是贫苦出身,迫于无奈或者被人诱惑上的芒箕山,特地提供三条出路供你们选择。一,加入滁河郡民团,既往不咎;二,回家种地,既往不咎;三,继续在旱龙洞当山大王,官府承诺将双髻顶留做你们的地盘,永不围剿。”
“哇!”山匪一阵喧哗。
无论哪一条出路都极好!
大房子内外的老少及丁壮也哄动起来,隔着窗口商量。
“至于旱龙洞原来的百姓,”楚亭君看向他们,“钟太守保证,划拨官方山林田地给你们耕种,拨款帮助你们搭建房屋,让你们有屋可居,有地可耕。”
“哦!”旱龙洞百姓惊呼。
这似乎,比起在旱龙洞,日子好过多了。
有一个人却差点站不住脚。
听楚亭君提到自己,钟太守两眼一黑:本太守什么时候说过拨款拨地安置旱龙洞百姓?
安置十几户、六十多人,不是小数目!
滁河郡郡府从来穷,从来穷哪!
指挥使大人,您张口就来,将担子往本守身上一推,然而,过后呢?
呜呼,本守要砸锅卖铁了!
不过,很快地,钟太守想起了什么,于是顺着楚亭君的意思,笑着说:“观察使大人说得对,本人确实有此保证!”
还是那句话:信观察使,不吃亏!
然而心里到底肉痛,钟太守的笑容就有点勉强。
楚亭君见钟太守那憋屎憋尿的样子,心里乐,却板着脸对盘师爷说:“你的部下抢了百姓的财物,叫他们通通交出来!”
盘师爷当即下令:“谁拿了这里的财物,通通给我吐出来,放到空地上!”
说着指指面前的空地。
就有山匪缩缩耶耶走出,将财物放到空地上。
盘师爷又喊:“互相监督,检举揭发,谁隐瞒财物,从严惩处!”
于是更多匪徒将财物交出来。
看来盘师爷还是有两刷子的,只听他又下令:“刘大炮、张二狗、扈三刀,你们领几个人,将房子里的百姓放出,护送他们下山。然后......”
说着看向楚亭君,意思是下一步怎么该做。
楚亭君接话说:“你们带着百姓从着两个髻顶之间的山麓往滁河城方向走,山脚有官兵接待站等候你们。钟大人,把令牌给他们一个。”
钟太守从胸口摸出一枚令牌,交给为首的刘大炮。
“等接待站安置好这些百姓,”盘师爷对刘大炮说,“你们也留在那里等我。”
这意思是他决定接受郡府招安。
“师爷,您......”刘大炮几人不放心。
“哈哈!”盘师爷拍拍他们的肩膀,“你们放心下山,观察使会保证我的安全!”
楚亭君点点头,淡然挺立。
他也看出来,这刘大炮几个是盘师爷的心腹,而心腹之下又有心腹,算来盘师爷至少有二十多个可用的亲信。
而五个棚长当中,应该也有他的人。
这盘师爷确实有两刷子。
刘大炮将令牌叼在嘴里,一脚将大房子前门踢开。
张二狗则将后门砸烂。
房里的老老少少趔趄跑出,与外面的家人抱在一起,都有劫后重生的激动。
扈三刀则大喊:“请各家取回自己的财物!”
百姓相互搀扶着来到空地,找到自家的财物,或怀揣或袖装,或抱或扛,尽量带上,实在带不走的只好丢回原处。
于是扶老携幼,由刘大炮等人前引后护,六十多口人快速下山去。
楚亭君又对钟太守说:“麻烦钟大人把承诺书拿出来给他们看。”
钟太守一愣:我哪里有承诺书?
指挥使啊指挥使,您猜测我身上带着令牌便罢,我确实带有;可这承诺书,实在没有准备啊!
只听指挥使提醒说:“大人忘了,就放在您左边的袖袋里。”
钟太守打个激灵,右手往袖袋里一探,果然摸到公文样的东西,拿出来一瞧,果然有“承诺书”三个字,写的正是楚亭君许诺的“三条出路”。
神了!指挥使从我身上变个活人出来都有可能!
“诸位,”楚亭君对盘师爷及五个棚长说,“承诺书在此,已经盖了本使及太守的印章,请过目。”
盘师爷接过承诺书,仔细阅读。
钟太守懒得吃惊了。
唉,这变出来的承诺书还盖了郡太守的印章......
等棚长们将承诺书传阅完毕,楚亭君说:“请盘师爷保管承诺书,到时看谁选择留下便交给他。”
盘师爷便将承诺书攥在手里。
楚亭君又说:“请五位棚长回去召集自己的部下,是选择留在旱龙洞继续当山大王,还是下山或进民团或回家做良民,由他们自己决定。如果选择下山的,当即可以下到接待站去,沿途官兵绝不会为难他们。如果选择留下,就即刻集合到旱龙洞来,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五个棚长分头回去传达。
各处很快就哄动起来,大部分山匪选择往山下走,只有小部分集中到旱龙洞。
楚亭君对这小部分说:“诸位想清楚,你们留在这里做山大王,也即选择继续当山匪当流民,与百姓为敌。若出了双髻顶范围,官府仍然捉拿,不会手软,诸位三思!”
他这样一说,又有一些山匪动摇,下山去了。
剩下九十多人死心塌地选择了邪路,那也是他们的命运,怪不得谁。
五位棚长,有三位已经下山。
“你们俩呢,如何选择?”盘师爷问尚未动身的一、五两位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