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卷 3转业
书名:四季书 作者:凡一平 本章字数:5027字 发布时间:2024-07-29

1958年在韦正年的眼睛里是火辣火辣的,像一片辣椒田。。

他忘不了这年夏天的一件事。他佩戴多少枚军功章或许可以淡忘掉,他做了多少场英雄事迹报告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有一件事他忘不了,不能忘。

他在这年夏天脱掉军装。

他脱下军装十分的不易,从难舍难分到下定决心,痛苦且漫长,简直像剥皮一样。

从1954年开始,团长韦正年上校年年都要去地方,巡回作报告。他是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双料英雄。他的战斗故事,先是从河北保定开始宣讲,因为效果太好,然后再往北、东北,再往南、东南和西南。几年下来,他走遍大江南北的所有省份,故事却是一成不变。

他常年只讲一个故事,就是用机枪打下敌机的故事。

——1951年2月11日拂晓,334团三营所据守的三所里552高地,受到美21旅两个营的猛烈进攻。十几架美军飞机在三营的阵地上空来回狂轰滥炸。美军飞行员自从入朝作战以来,不曾遇到过地面射击,因此他们从来是贴着中国士兵的头顶飞,俯冲时机翼几乎要掀去中国士兵的帽子。从飞机上射下的机枪子弹和扔下的炸弹,给三营造成了伤亡。

三营面临美军地空的攻击和打击,十分的压迫。对三营营长韦正年来说,不仅仅是压迫,还觉得窝火。当时在敌方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志愿军有一条纪律,不准对空射击飞机。因为轻武器对空射击不仅打不下飞机,反而会暴露地面部队目标,招致敌人更准确的轰炸。这是中国军队在入朝参战的初期,在不具备地面防空火力的时候,用无数士兵的鲜血换来的教训,以至于纪律被强调得十分严格,违反后的处理也十分严厉。

敌机继续肆无忌惮地轰炸和扫射。眼见着战士们一个个在腾空而起的泥土中倒下,韦正年跑到一连机枪手旁边,命令说:给我打!正打击地面美军的机枪手,叫黄启伦,他说:我不正打着吗?韦正年说:我叫你朝天上打,打飞机!黄启伦说:不行呀营长,这要犯纪律的。韦正年说:我命令你打你就打,大不了枪毙我!见黄启伦还迟疑,韦正年一步过去,抓着机枪支架,挺举起机枪,再次命令黄启伦:给我瞄准了,开火!

黄启伦开火了。第一次射出七发子弹没有打着。一架飞机见状俯冲下来。黄启伦又射出了七发子弹。结果,眼前的情景让人都看呆了。这架美军的F4U战斗机翅膀一斜,机尾冒着黑烟栽进了山沟,然后就是剧烈的爆炸声和一团冲天的火焰。飞机上的美军飞行员跳了伞,但由于高度太低,没等伞张开就掉在树上被树枝戳死了。其他美机见势不妙,跑了。地面的美军也停止了进攻。

三营用机枪打下美机的消息传到团部,又传到师部。师部团部派人到阵地查问,韦正年说:是我命令打的飞机。调查的人问机枪手是谁。韦正年拒不交代。他被就地免职,撸掉了营长的职务。

韦正年违反纪律的事,最终汇报到军长梁兴初那里。梁兴初正为防空火力薄弱焦急,在仔细询问了三营打飞机的经过后,他说:这个纪律犯出了条经验,就是轻武器是可以打下敌人飞机的,鼓舞了战士对空作战的信心,要提拔这个营的营长,要对这个机枪手重奖!

于是,韦正年不用官复原职,直接当了334团副团长。机枪手黄启伦被记了特等功,后来加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韦正年每次做报告讲这个故事,都先说:我是代替黄启伦来做这个报告的。是他打下的美军飞机,他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是他在后面的战斗中负了重伤,现在还在医治中,不能亲自来做这个报告。我今天来,就是讲他的故事。

话是这么讲,故事是黄启伦的故事,但被鲜花簇拥被万众敬仰的,却是韦正年。

他年年讲,季季讲,有的年份是月月讲。除了这个故事,他不讲别的故事,也不能讲。他很想讲三十八军在第一次战役中,血战龙源,志愿军尸横遍野,龙源变成美军“刑场”。他还想讲三十八军攻取白马山,因为战前一个参谋叛变投敌,导致军情泄露,结果这一仗打成了艰苦的攻坚战,9天苦战,三十八军伤亡6700余人,白马山打成了红血山。他想讲这些,是想提醒津津乐道听报告的人记住,许许多多牺牲惨烈的无名英雄,需要缅怀。活下来的英雄,只是因为幸运。

一个在战争中幸运活下来的人,却在长年累月地讲述别人的不幸。他讨厌战争,也厌倦了讲述战争。

1958年,他讲到了广西。

广西是韦正年的家乡。家乡人民热情无比地欢迎着自己的英雄,省领导也接见了他。他在广西被安排有六十场演讲,地点是广西所有地市及部分县,其中有都安县。都安县是韦正年具体的家乡,当然更具体的是菁盛乡上岭村。

他来到都安县演讲。在都安县刚修建好的大礼堂,听报告的人拥满了各个角落,水泄不通,还延伸到了礼堂外边,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但是,他无法看见或发现上岭村的人。他的哥哥、弟弟和妹妹有没有来,他不知道。他回到家乡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并将做报告,哥哥、弟弟和妹妹知不知道,他也不知道。

他还是讲用飞机打下敌机的故事,故事中黄启伦主动用机枪打下了飞机,没他什么事。

故事讲完,家乡人不满意,强烈请求韦正年再讲,讲自己的故事。

韦正年说:那我就讲讲我如何从上岭村走出去,追求自由,寻找革命道路的故事吧。从我哥韦正万送我出门讲起……

韦正年讲自己故事的时候,他的哥哥韦正万和弟弟妹妹正在路上。兄弟妹们听到韦正年回到县城的消息一传到上岭村,他们就立刻动身走往县城,还有一些乡亲随同。一百里的路,又不通车,要走多久才能到呀。他们努力赶去,以为不管多久赶到,韦正年一定会等他们,见他们。

想不到等他们赶到县城,韦正年的报告早已经结束,并已经到达另外一个县,准备做下一场报告了。

在外地,韦正年听到哥哥、弟弟、妹妹到都安县城找他的事情,泪如泉涌,心如刀绞,为他与亲人的疏忽和隔阂,为家乡的艰难与遥远。

报告辗转回到南宁,省领导再次接见韦正年并亲自聆听他的报告。报告大会后,省领导请韦正年吃饭。饭桌上气氛和谐,一省军区领导问韦正年:听说你们三十八军有个命令,行军不许大小便,有没有这回事呀?

见其他省领导也有兴趣,韦正年就说:

事情是这样的。这是发生在我们112师的事情。师长叫杨大易,是四川人。第四次战役中,三十八军从前线向后撤退的途中,一天傍晚,正在整队准备随师部行军的一一二师后勤部队忽然接到师长派通信员传达的命令 ,“今夜行军不许大小便”。接到这个古怪的命令,包括医院院长、军报编辑、后勤处长等几名干部一时面面相觑,大感茫然 。几位干部多是抗日时期就已经参军的,大家可算是打了好多仗,,但“行军不许大小便”这样的命令都是闻所未闻。来传令的战士有两个,一高一矮,都年轻得不像话。原因很简单,当时,第四次战役打得不很顺畅,志愿军主力在向三八线后撤。三十八军作为绝对主力,担任了断后阻击的任务,已在后卫线上和“联合国军”苦斗多日。万岁军不愧是万岁军,在面对面的苦斗中顶住了号称世界攻击力最强的美军,为其他部队争取到了后撤的时间。然而,连续硬碰硬的战斗也让部队大量减员。杨大易师长身边的通信员大约也换过不知多少批了。会不会弄错了?有位编辑忍不住问传令兵。行军怎么能不让大小便?你没听错吗?高个子传令兵很不耐烦地说:那怎么会错?我亲耳听师长说的。矮个子传令兵点点头:没错,敌人追得太紧,师部警卫兵力就一个营,师长说了,第一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只收报不发报,第二今夜行军不许大小便。两个人都听到的命令,看来是不会错了。理由看来是为了保密。

韦正年忽然发现自己是坐着讲,觉得不礼貌,他站起来,继续讲:

大小便会泄露军事机密?大家心里颇为疑惑。当然,军令如山,既然是命令,官大一级压死人,那就只有执行的份儿了。

问题是,师卫生院还有一大帮女兵和伤员,也是一夜不许大小便?!

医院院长是个三八式的“老”干部,在冀中打过游击的,虽然只有不到四十

岁,因为做事细致,体贴下属,在军中绰号“老太太”。几个干部中属她级别高,大家都看着她。“老太太”从军多年,倒不会质疑命令,但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这命令从现在就开始执行吗?那到什么时候解除呢?

    你等我回去问问。通信员打马而去。

    通信员一走,“老太太”继续琢磨来琢磨去,终于被她琢磨出了道理。于是,院长大人给了大家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当年,冀中九分区有一支部队在敌后活动,左转右转就是甩不开清乡日军的追击。最后才明白,原来土八路和鬼子兜圈子,行军中一下令休息,大家立刻跑到路边方便,几十泡小便摆在路边,像路标一样成了日军追踪的重要线索。“所以,今夜行军不许大小便,就是这个道理。”院长斩钉截铁地总结。

干部们交换意见,最后还是那位见多识广,有机会接触外军军事情报的编辑老哥说出了一个看法——听说美国人在研究一种通过红外线在夜间进行侦察的设备。现在周围冰天雪地,大小便的温度自然要高一些,美国人只要在飞机上安装这种设备,就能根据大家行军中留下的大小便判断出我们的行军路线来。

此言一出,众人只有“高,实在是高”的表情了。

命令被严格地执行。就这样走到半夜,医院开始按计划在路边的树林休息,检查伤员。这时,杨师长带着警卫员从后面上来,正走过这片树林,便过来看望大家。略作寒暄之后,杨师长问有没有什么困难。

“没什么困难,就是今夜行军不许大小便,所以不敢给伤员喝太多的水。”院长回答。

“行军不许……大小便?谁规定的?”杨师长问。

“嗯?”院长一愣,转头正看到师长身后那一高一矮两个通信员,“不是你们传来师部的命令吗?”

两个通信员毫不含糊:“师长,不是您出发前命令大家,今夜行军不许大小便吗?还说天黑开始执行。”

杨大易也是一愣,略一寻思,忽然憋不住地笑了出来:“错了,错了,你们两个小鬼啊……美国人跟得紧,我的命令是今夜行军不许打手电,关大小便什么事儿?”

韦正年绘声绘色,还模仿杨大易的四川口音说话,把在场的省领导们逗乐得前仰后合。

有省领导说:你讲的这个故事,比你报告讲的故事还好玩。

另有省领导说:你还有什么故事,讲给我们听听。

韦正年说:有是有。不过,我有一件事,想先跟领导们讲一讲。

省主要领导说:讲。

韦正年说:我这次回去,就申请转业。如果申请批准,我想回广西,建设家乡。不知道广西的领导肯不肯接受我?

省主要领导立即拍板:要呀,只要部队批准你转业,我们肯定要你!

韦正年立即敬礼,说:谢谢领导!接下来,我继续讲故事……

回到部队,韦正年向组织提交了转业申请。他在申请里写道:……本人17岁从国民党军队投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年南征北战,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保家卫国。今国家和平,百废待兴,本人愿告别戎马,解衣卸甲,换个“战场”再冲锋。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

申请递上去,立马被打了回来。军政治部主任找韦正年谈话:你今年多大?

二十六。韦正年说。

军衔、职务?

上校团长。

二十六,上校团长,你是不是嫌职位不够高?对组织有意见?

没有。

没有你为什么写这样的申请?你是想用转业来要挟组织提拔你,对不对?

不对,我是真想转业。

你有病!

不幸言中,韦正年真的病了。被政治部主任训了一通后,他先是失眠,然后厌食。工作有气无力,一天比一天瘦。烟却是抽个不停,还酗酒。醉酒后与保障处处长蓝思勤打架。

蓝思勤陪韦正年喝酒,劝他不要喝酒,少抽烟,一直劝。最主要的是反对他转业。哪壶不开提哪壶,韦正年掀翻了桌子,蓝思勤想让韦正年冷静,轻轻地打了他一巴掌,像哥哥打弟弟一样,肯定不疼。但韦正年却像被点燃的火药桶,炸了。他一边抽打蓝思勤一边骂,活脱脱像旧军官打骂下级:你TM的蓝思勤,敢打我。没有我保护你罩你,你早就没命了,不知死多少回了。你恩将仇报,打我。看我今天不打死你。我抽烟怎么啦?喝酒怎么啦?我自己的薪水买的烟酒。身体也我自己的,轮到你来疼我吗?我转业怎么啦?因为我年轻,是战斗英雄?现在国家有战争吗?军队有战斗吗?没有。那我换个地方行不行?国家建设、民生建设,是最大的战役,我只不过换个战场战斗,为什么不行?

蓝思勤不堪忍受韦正年打骂,也边还手边还嘴:我先打你不对。但你太不

像话了。部队工资比地方高,现在又没仗打,那不是好事吗?你为什么不愿意呆呢?你太蠢了。别人是狗肚子装不下二两油,没福气享福。你倒好,白米换糠,有福不会享。我三十多了,我妈快七十岁了,她都不打我,你凭什么打我?你打我我就打你,大不了我转业,正好回去照顾我妈。

两个生死战友打骂的时候,旁边就有人看。旁观的人从两人互殴互骂的狠毒程度,判断和证实不是在演双簧戏。

接下来是检讨、禁闭,韦正年和蓝思勤一个也免不了。

孟夏,韦正年被批准转业。蓝思勤被要求转业。

两人都被转往广西安置。

韦正年安排在凤江县,当代县长。蓝思勤去都安县,任财政局副局长。两个形影不离、同恶相济的战友终于分开,却都返回了家乡广西。蓝思勤比韦正年更彻底,直接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日夜都可见到和照顾亲爱的母亲。

韦正年超级珍视这年夏天,就像腾笼的鸟珍视天空,移栽的树木珍爱水和泥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四季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