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七节、决策分工
当晚酉时,赵亮和杨遥、杨万等三人回到了观涛山庄,杨年也正好从外边回来,手里提了两条二十余斤的大鲤鱼。他们煮了一条饱餐一顿后就一起连夜赶往松鹤小筑,次日辰时就到了。前一天清虚道长也回到了松鹤小筑,但老道显得无精打采的。赵亮他们三人到了后,稍事休息,午饭后老杨便招集大家了解情况。
赵亮和杨遥、杨万三人,带了四个管事到重庆府后,便分成了两队,一队由杨遥带两个管事直接去了播州,一路由赵亮和杨万两人带两个管事去泸州,通过他们对泸州、富顺监、绍熙府、叙州等地的仔细考察,最后决定将修合药所建在富顺与叙州交界的虎头山。
他们已通过当地松鹤堂买好了地,并安排两个管事负责建修合药所,其它工房也一并建在那里。那里离岷江近,水陆运输都比较方便。安排好一切后,他们二人又沿岷江而下,再去的播州。
杨遥也在播州与思州交界处的思州务川境内,水德江镇东、黔江东岸找到一处地方,经杨价出面买好了差不多两百顷地,准备在那里建一座农庄和松鹤书院,他答应帮助当地五十名孩子读书。目前已全面开工,当地土地贫瘠,地价便宜近两百倾土地带山林仅花去了九千多两,去时他们各带了一万两银子的军票交子,富顺方面只买了一千五百亩地,山地便宜,五百亩仅花了一千两银子,另买了可用作农耕的地一千亩左右,花了四千余两,预算庄园和工坊建设五千两足够,再给他们留下了两千两购置用具和原料,以及在当地招收一些工人,剩余八千两全部交给了杨遥建山庄和学舍之用。
播州那边百姓普遍较为穷困,人却十分的耿直,有杨价和田兴隆照顾,还算好处,他们回来前,学舍已初具规模,先生和孩子们的住房已经建好,山庄其它建筑和围墙等已经作好规划,他们也在重庆府订购了两千石粮食,如果蜀口情况紧急可以先安排护送老弱、妇女、儿童们过去。
听到这个好消息后,老杨当即决定,由赵亮和赵海立即作好迁移准备,争取尽快出发,松鹤书院的孩子们必须全部搬迁到播州去,其它人员除工坊、修合药所的师傅外,本着自愿的原则。通知各个管事,同每家每户每人作一次沟通了解,然后编好组,统一报利州申办凭由和公凭。工坊、修合药所这边则由张山负责。
会议结束后已到晚上,晚餐后杨家人睡不着,清虚道长也无睡意,于是就坐下闲聊,他们主要是在聊杨年的奇遇。
清虚道长和老杨分别检查了杨年的内功情况,发现杨年现在的功力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甚至比他们的功力都强,清虚道长判断杨年的内力似乎已然自成一家,已达刚柔相济的境界,至少已突破第七层,老杨也认同了他的看法。
至于杨老夫人说儿子练功时身体发出五彩霞光,他们让杨年再练一周天试试,果然在其练功时周围两丈内的气流波动得十分厉害,也有五彩霞光发出。见多识广的清虚道长说,这是杨年神功初成的现象,霞光应是杨年的罡气已达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现象,但随着练功的深入,霞光会逐渐减弱,最后可以全凭练功者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强弱,气流波动的现象也一样。杨年的身体也将随着他功力的加深而起变化,慢慢地会真正的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关键是现在必须坚持锻练,尽快作到内力的收发自如,否则对周围人、物都有伤害。
介绍完这些后,他们让杨年用指功以及劈空掌作收发控制的表演,以判断他现在收发控制的情况。
杨年按清虚道长的要求表演后,清虚道长难得有表情的脸上也现出了惊容,他最后说到杨年现在已能基本作到收发由心了。如果坚持修练,假以时日,其成就恐不可限量,真的会修成地行仙也说不定。但以后要想上升到更高的镜界,则需要更加努力。目前内功已极其深厚,武功招式则应加紧练习,且必须结合内功的收发进行,这样有可能将功力提升到生生不息的至高境界。
杨年有此奇遇和成就,杨家人当然为他高兴,一家人乐融融的,看得清虚道长这个方外之人也不禁眼热,也跟着大家乐呵起来。
谈笑间,清虚道长拔出他那柄从未让人看到他拔出来的木剑,让杨年练练鸿钧一百零九式,想考察杨年,看他能连贯使出多少式。
看到这把剑,杨遥一楞神,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惊奇的神情。
杨年接过剑来,就在客厅中演练了起来,这次他没有藏私,将这段时间修练的成果演习了一遍,只是这次由于是在客厅进行的,周围又都是自己的亲人,他只能将鸿钧罡气隐而不发,也少了些卖弄的成分,这次居然一气连贯使出了九十四招。
见杨年的剑招使出来平平无奇,杨家的几个孙辈的颇有些失望,在他们看来高深的剑招使出来一定得有精彩的表现,没想到看起来还没有松鹤书院的先生们的剑招好看。而清虚道长和老杨夫妇,却显得极其庄重,杨逍杨遥杨万三兄弟,却看得如痴如醉。
看杨年练到第九十四招就停了,清虚道长却不问别的,只问杨年是否有勉强或不适的感受,杨年如实回答到没有。
清虚道长大喜,站起身来向老杨祝贺道:“杨庄主,恭喜你呀!杨小哥的功力如果用鸿钧罡气来衡量,现在已达到第八层的境界了,贫道穷一生之力也未能达到这一境界。”
“老前辈谬赞了。”老杨起身谢到。
“贫道最高峰时,只能勉强连贯使出九十四招,且招式使出来也显得轻飘而无力,不象小哥儿这样得心应手,内力凝而不发,每招每式似凝聚了千钧之力。老夫使完九十四招之后,也会有头晕目眩的感觉,而小哥儿则十分轻松地就使到了九十四招。难得、难得!”
“那么老前辈是否愿意正式将其收归门下呢?不过是俗家的哟。”
杨夫人见清虚老前辈这么称赞自己的儿子,当然高兴万分,一激动就把藏在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个得容贫道想想,哈、哈!”清虚道长说完,发出了掩饰的笑声。
老杨接着说到:“老前辈已经在年儿身上下了不少功夫了,如果前辈同意,等忙过了目前的事情,晚辈再给你们组织一个仪式。”
杨年呆在当场,他可不想出家作道士。杨母怕把事情搞僵,看到小杨年的表情不自然,又看到杨遥在盯着杨年手上的木剑出神,马上岔开话题。
“老前辈,您这把剑很特别呀!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杨夫人、这只是一把木剑,用铁木制成的,普通刀剑难伤其分毫。”
清虚道长刚说完,杨遥突然插话道:“哦、原来这就是铁木宝剑,这次我在思州的思邛山,曾经见到一个老婆婆,带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女孩也佩了一柄跟仙长这柄极其相似的木剑,只是比仙长这柄要短一尺左右。”
清虚道长听到杨遥这么一说,先是一呆,然后仔细询问那女孩和老婆婆的情况,也没兴趣和大家谈论别的了,心事重重地站起来告了个别,回房间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