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用人的学问9
书名:交往的学问 作者:古敏 本章字数:4168字 发布时间:2024-07-25

春秋时期,晋文公一次准备了三天粮草包围原,并允诺三天不攻下原,便  立刻撤军。到了第三天,原仍没有攻下,有人建议晋文公再观望一时,但晋文 公说:“‘信’是立国的基础,也是人民的庇护所。即使得原而失信,还有什么利  益可言?或许还可能因小失大。”于是,晋文公便依言撤退,三军雀跃以拥戴晋  文公。战国初期,魏国之所以强盛,也与魏文侯严守信用有关。有一次和猎场  的官员约定,准备某月某日某时来打猎。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文侯和大臣们喝  酒取乐,在不知不觉中下了雨,酒兴正浓之时,魏文侯记起约定打猎的事,立  即起身准备依约前往。大臣们都劝阻文侯道:“难得大王与群臣开怀痛饮,且  天又下雨,狩猎之事,可以另约他日。”魏文侯却说:“虽然我也不想离开这里, 但是既然有约在先,我不得不去一趟。”

于是,魏文侯依时赶到猎场,对猎场官员表示歉意:“今天雨下的太大了, 麻烦你们准备了一切,但我不想打猎,很抱歉!”尽管围猎未成,但魏文侯严守  信约,坚决前往约定地点,讲明原委。事情虽小,但正因为是这样不足挂齿的  小事,魏文侯仍能言必信、行必果,就更令臣属敬佩。正是通过诸如此类的守  信行为,鲜明地昭示着他对人的诚意,使得魏文侯在天下仁人志士中的威信  很高,受到众人拥戴和支持。后来魏国一跃而成为强国,也就决非偶然了。

战国时期,商鞅“徙木立信”以推行新法的故事,可算是以信树威,取信于 人的典范。

有一天,时任秦国左庶长(掌管国家军政大权的官)的商鞅派人把一根约 三丈长的木杆立在城南门口,并令专人守候着。人们不知道城南门口孤零零 地立一根光秃秃的木杆子有什么用,都围过来看热闹。过了一会,左庶长商鞅 来了,他当众宣布:“谁能把这根木杆儿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围观的人 们一时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人群中没有应声的。这也难怪,这是和官府打交 道,谁知他们又要出什么花样,就凭这根木杆,扛上走这么点路,能赏黄金十 两?世上哪有这等便宜事,说不定会找你的麻烦。人们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谁也不肯去没事找事。这时左庶长又发话了:“怎么没有人扛,赏金少了? 现在我郑重宣布,谁执行我的命令,把木杆由此扛到北门,赏黄金五十两!”人 们听了,吓得直吐舌头。

人多了,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人群中有个逞能的小伙子,心想:不就是扛 一根木头,拿赏金吗,即使拿不到赏金,他又能把我怎么的,我倒要看看他葫 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挤到前面,说道:“我来扛!”他的话音刚落, 一些老人就 小声嘀咕:“初生牛犊不怕虎,逞这能干什么!”小伙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他拿 起木杆,往肩上一扛,往北门就走。看热闹的人们都拥挤着跟在后面。

小伙子把木杆扛到北门放下,左庶长商鞅就走到他的跟前,叫人捧过黄金 来。商鞅拍了拍这年青人的肩膀说:“小伙子,好样的,能听从朝廷的命令,按着 命令办事,应当受奖!”五十两黄金送到了小伙子的手上,小伙子楞住了,围观的 人群楞住了,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只见商鞅提高噪门说:“大家记住,朝廷公布 的命令, 一定会照办。我左庶长办事说一不二!”这一消息不径而走,很快传播到 秦国各地。秦国民众都说:“左庶长有令必行,有赏必信,我们心里有数了。”

商鞅看到官府已经取得了百姓的信任,于是请秦孝公下令颁布新法。

新法令公布以后,秦国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战士们在战场上打仗十分英 勇,为个人私事打架斗殴的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提高了,投机骗钱的人和 懒汉少了。没有军功的贵族失去特权,不能再作威作福。立新功得到奖赏的 人,感到分外荣耀。

【 顿   悟 】    信,作为说话算数、做事靠得住来讲,也就是“忠”的表  现。孔子在强调言行一致时,常常是忠信并提的。他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 貊之邦(去到偏远落后部族地区),行矣(也行得通)”。由此可知,忠的表现包  括“言而有信”,“敬事而信”。而忠又是孔子反复强调的道德规范——忠、恕、 让、孝四原则之首。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对于公司,有着特殊的作用。

俗话说:“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从古到今,言而有信的人受到人们的欢 迎、赞颂,其事业也得到人们的支持。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信”包含着深刻 的道理,这道理就在于,信不仅可以树威,还可以示诚。

商鞅变法的成功,应该说与他的“徙木立信”的轰动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解雇是领导在工作中时常遇到的事情,也是一件颇使领导为难的事情。

有些领导会为此整夜不能合眼,想方设法减少这件事对人的打击。

要知道,要解雇一个下级,尤其是一个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下级,牵涉面 是相当宽的。你的下级有他自己的“关系网”,他只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环节, 触动一个环节,会不可避免地拉动其他环节,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如果  解雇是你的上司做出的而不是你做出的决定,不论你自己怎么想怎么做,只 要是你把这个消息告诉下级,你就会被看成是唱黑脸的,你就得背“罪魁祸  首”的“黑锅”。他们常常认为你没有尽力保护他们。

如果由你来决定解雇人,尽管你有充分的理由,但是解雇就等于是“砸” 了对方的“饭碗”,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影响,你仍旧会感到难以痛下决心。然  而这是你必须做而且必须要做好的事。那些损公肥私、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  下级必须被开除。你尽可以同情他们,但这种同情不是让他保留原位,而是给  他们诚恳的告诫,为他们指一条明路,代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解雇之前,要先给予他们几次警告,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行为不合标准。 然后在某次会见的时候,指明他的行为仍不合格,将面临被解雇的危险。

一旦真正解雇,他们会有许多牢骚、怨恨、困难要向你说,但你不要给予 任何回答或承诺,你在同情他们的处境之余,只能对他们说:我只能,而且必 须这么做。

你还要劝告他们,要吸取教训以免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痛苦。这种话可能不会 被当作一回事,但你必须说,听不听只好由他们,你只要做到仁至义尽就行了。

有些在单位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应开除,尤其是那些“头头”。你要明示 你根据的是公司的哪些规定,以及他们的哪些行为做得出格。由于个性等原 因造成的恶劣关系,很难指出具体的原因,很难说哪件事使人际关系坏了多 少,而另外哪件事使人际关系又坏了多少,并且这都是因为其中某一个人的 缘故。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很难指明的。要据此开除某个人更加困难。但是公 司必须保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困难不能作为容忍公司内部不和谐的借口。

为了克服第一次解雇人的怯意,你可以找个朋友充当被解雇人进行一次 演习,他模仿被解雇人做出各种姿态,以免你在解雇他人时心理准备不足而 张惶失措。事后在某些场合可以要求你的上司和你在一起,不要给他人威胁 你安全的机会。

当然,如果某个下级早就知道自己就要被开除,当你真正做出这一决定 时,你有如释重负之感,那这样的结局就皆大欢喜了。

【 顿  幡 】    解雇会影响别人。同病相怜,是人之常情。不管被解雇的

人水平多么低下,他通常会得到同事的同情,因为他是弱者,而你则被看作是毫无 情面的人。这很正常。解雇本来就是杀鸡儆猴之意。下级能够感觉到这层含义,也 算你此举不虚行。不过在另一方面,你言出必行,有始有终,会受到敬畏。

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正如他在电视讲话中所言,这个决定“经过了长期 和痛苦的思考”。

从1998年起,俄罗斯总理府走马灯似的频频换人,令人眼花燎乱。人们 纷纷猜测这位嗜权如命的总统是想通过这一手段制造俄罗斯政局的混乱,为自 己第三次连任总统埋下伏笔。如今回顾起来,其实叶利钦是在琢磨另一件事:如 何体面地退出政治舞台,并选择志同道合的接班人来延续他的政治生命。

切尔诺梅尔金稳健持重,多年来“心甘情愿”地隐藏在叶利钦的影子里。 当有人以总统健康恶化为由策动他取而代之时,他公开表示忠心。1996年大  选时,切尔诺梅尔金呼声很高,但他反复强调不同叶利钦争当候选人。这一系 列举动使疑心颇重的叶利钦既放心又感动,然而,忍耐了这么久,切尔诺梅尔 金还是急了。叶利钦刚刚宣布不再参加下届总统选举,切尔诺梅尔金便急不 可待地要挑战这一职位,显然他对总统宝座觊觎已久了。叶利钦暗自庆幸身 边的老孤狸终于露出了尾巴,于是借口切尔诺梅尔金执行的改革政策过于温  和,将这个政坛“不倒翁”掀翻在地,并低声说了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就这  样切尔诺梅尔金被彻底打倒了。

吸取了切尔诺梅尔金惯于老谋深算的教训,叶利钦挑选了政府中年纪最 轻,资历最浅的基里延科接任总理一职,诚惶诚恐的基里延科上台后,恪尽职 守,努力工作,对总统言听计从。

这对叶利钦来说自然是心满意足,可议会却并不买账。在基里延科问题 上表示很大不满,处处与之作对,并以1998年8月的那场经济危机为由要求 总理自愿辞职。为了稳住阵脚,保住权力,叶利钦只有舍车保帅。

普里马科夫临危受命,这个得到议会支持的政坛老将起用了一批左派成 员担任政府要职,并对俄罗斯改革进行了大胆批评。他在一系列经济政策上,特 别是在结束激进的经济改革,重新评价私有化进程,加强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控 制等政策上与叶利钦相左,同时直接触及了工业集团和金融寡头们的利益。

叶利钦从未把普里马科夫政府看成是“自己”的政府,因为他从来没有把普里马科夫看成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的意见一向都有分歧,也因为志向 的不同形成了改革与执政方法的很大不同。这样很明显普里马科夫成了叶利 钦总统暂时向议会妥协的过渡性人物。当普里马科夫政府完成结束金融危机 的任务,帮助叶利钦渡过难关之后,在叶利钦的胁迫下,只有走解散政府这条 道了。此后叶利钦又嘀咕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话。斯杰帕申政府的使命 是使俄罗斯重新回到总统坚持和欣赏的激进改革的轨道上来,并在杜马选举 前有效地阻止反对派的联合与壮大。鉴于叶利钦的为人很有争议,加上斯杰 帕申对总统做法持反对意见,所以在阻止“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的结盟中 有抵触情绪,又没有有效控制塔吉克斯坦的战火,在处理与其他政党的关系 上“心慈手软”,并流露出要跳出总统手掌心的念头,这些都使叶利软十分不 快。既然斯杰帕申不严格贯彻自己的旨意,在叶利钦看来就是不看重他这个 总统,鉴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则,也只有对不起了。

就这样,叶利钦抱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则排除异己,致使俄罗斯总 理府像走马灯似地频频更换领导人。

【顿     悟】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这样,没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没 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休想在一起共事,更不用说高深莫测的政界了。凡是能在 一起合作的人必定要有共同的志向,这样才能维护共同的利益,同舟共济。所 以,你在选择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情侣时, 一定要先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交往的学问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