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和“理”,同音却不同义,二者的差别也是十分大的。“礼”,是指礼貌; 而“理”呢,则是指道理、理由。与领导相处,既需要讲“礼”,也需要讲“理”。然 而,相比之下,“礼”比“理”有时显得更为重要。
无论是谁,都喜欢讲“礼”的人,因为这能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俗话 说,“礼多人不怪”,没有谁有理由对一个讲“礼”的人表示讨厌。然而,“理”就 不同了。在很多场合中,也需要讲“理”,比如你与别人争论某一话题时,只有 双方都讲“理”,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
可是,讲“理”的情形, 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存在等级差别的场合中。和领导 相处,如果你总是想着要和他讲道理, 一味摆出自己很有“理”的样子,就必然 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领导也有领导的道理,最起码,你和他摆起架式来讲理这件事本身,就会 使领导认为你并不是一个讲“理”的人。
然而,对于“礼”,大家却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 一般说来,“礼”的原则 在古今中外都是大同小异的,比如握手、鞠躬、微笑,还有“请”、“谢谢”等,都 是一种讲“礼”的表现,是对对方的尊重。
即使在你想和领导讲“理”的时候,最好也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首先,在交谈时,应该表现出对领导应有的尊重。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显得无精打采,漫不经心。 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必然会大大伤害领导的尊严和面子。
其次,无论领导是对是错,你都要先听他说,然后再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见 解。在领导正确的情况下,下级对他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这点比较容易做到。但 是,假如觉得领导错了, 一般下级的心里就憋不住气,想和领导理论一番,甚至 直接指出他的过失。这样,领导虽然在心里认为你可能是对的,但面子上会挂不 住, 一定会把你视为一个可恶的下级,从而不会想着给你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顿 悟】 如果你总是这样有“礼”的话,那么领导从心里就会对 你产生好感。因而,当你准备“攻”时,比如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创新、对领导的 失误提出迂回变更方案等,领导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了。有时,以“礼”服人要比 以“理”服人强得多。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中国人其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实际上,不仅中国人 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古今中外没有哪个人不是如此,在人性上都有这种相 通之处。处于领导的位置上、在下级面前更是如此。因此,即使领导做错了,你 也要尊重他,而不是攻击和责难。
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这项任务对你来说非常困难,甚至是根本无法完 成的。遇到这样情况,你是否会直言相告领导,说你完成这项任务有困难,因 为你对这种工作根本不熟悉。如果这样做的话,领导多半会对你不满,认为你 根本就不是不熟悉工作,怕完不成任务,而是不愿意接受任务;故意找借口推 托。这样的话,他就会对你怀恨在心,认为你根本就不尊重他,不支持他的工 作。也许,他会当场将你训斥一顿,甚至会对着其他同事的面,将你羞辱一番, 让你大出其丑。或者,在将来的某一天,当你兴高采烈地去要求承担某项任务 时,他会冷嘲热讽地说:“你对这项工作不熟悉,还是交给某某去做吧!”这样 一来,你就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你还不知道,正是由于上次你当面推辞了一项 工作,没有给领导“面子”,才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明智的下级,不会在上级刚交待完任务时,就立刻解释说自己不能接受 这项任务,他会非常“愉快”地接受任务,即使他明知道自己无法完成,即使他 心里并不“愉快”,在离开领导的办公室时,他也不会忘记说一声:“谢谢您对 我的信任,谢谢您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一定努力,不会使您失望的!”
这样的回答,自然会令领导高兴。而实际上,他回去以后根本就没有开展工 作,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缓兵之计”。也许过一两天,他会主动找到上级,向 他阐述自己不适合做这项工作的理由,上级也不会因为他这样做而对他有所 猜疑,因为在上级的心目中,他已经尽力了,不是他不想为领导分忧,而是确 有客观原因。也许上级还会想自己的这位下属一定在近一两天内绞尽脑汁想 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因为实在无能为力才不得不找自己的。对这样的“好” 下属,哪个上级不喜欢呢?下级在推掉任务以后,还会向上级推荐一些合适的 人选去完成任务,以表示自己的尽职尽责。
【顿 悟】 给领导“面子”不能太直白,要视情况而定。“运用之妙, 存于一心!”这真是一种绝妙的做法:先说可以,再申辩理由。不即不离,恰到好处
如果你的上级对待下属采取非常民主的方式,他愿意聆听下级的意见, 愿意与下级沟通交流,并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如果你的上级性格温和,待 人充满温情;如果你的上级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 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与领导保持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曾经是或正在成为上级的朋友或哥们儿,你也应该把握好尺度。
如果你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上级称兄道弟,以显示出与上级的特殊关系, 那么这种行为是相当危险的。
领导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需要一定的领导形象。当众与上级称兄 道弟只能降低上级的威信,损害上级的形象。于是会导致上级的命令得不到 很好的贯彻执行。
当上级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他发现是你损坏了他必要的威 严,那么,等待你的最低限度是疏远,或者你只能离开。
有些上级为拉拢人心,喜欢与自己的下级交朋友,特别是一些刚被提拔 上来而权力不够稳定的“小老板”。譬如阿坚为人憨厚忠直,与办公室副主任 之一的阿强是很要好的朋友。不久,阿强的办公室副主任被“扶正”。阿坚很为 朋友高兴,但不久他发现,有意无意中,阿强的口气里多了一些官腔,指派他 干这干那。若阿坚还像以前那样提出不同意见,阿强的脸色就会变得很难看, 不接受任务的后果更是难以想象。晚上,阿坚照样像往常一样叫阿强去吃宵夜,阿强会说有个材料要写去不了。本来阿坚知道阿强对某一小姐心仪已久, 但现在却发现阿强不仅在自己面前从不提起,更在众人面前给那位小姐脸色 看。阿坚觉得阿强变了,按照他的个性,他会找阿强说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呢?俩个人前不久还是好兄弟呢。
阿坚不明白他与阿强的友谊只是“阶段性”的,他不理解阿强此刻的心 态:他身份不一样了,他要显示权威,他要树立形象,搭起他的“主任架子”。
再者, 一个知道老板太多秘密的人即是老板最忌讳的人。
当然,你如果能够同上级交上朋友,这说明你已经能接近你的上级了。不 过,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挚友。如果你能推 动上级在公司中的地位,树立起上级的权威和形象,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 顿 悟 】 记住,上级重用你绝不是为了交朋友,而是为了让你为 他服务。作为下级,还是与领导保持一定距离为好。你不知道哪一天因为利害 关系,出现裂痕,上级会翻脸不认人,过去的“隐私”反成把柄。找朋友,还是跳 出领导圈吧。
过分执着于同领导的私人关系,最严重的一种,便是在事实上永远做了领导 的保姆或者佣人。也永远得不到提升。因此,不与领导密切,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做领导的保姆。怎么讨好领导呢?总是要无限制地去为领导的日常 生活服务。比如,不断地为领导端茶倒水,替领导清理办公桌,等等。更为甚 者,经常在双休日到领导家中看有无家务事可以帮忙。还不断地给领导带一 些小礼物,非常认真地研究了领导的喜好。
领导果然对你开始喜欢。经常在外出的时候带上你。因为你总是愿提供 一些超出职员身份的服务,这为领导带来很多的方便。在很多时候,你更像一 个跟班。你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某一天领导突然对你说:“你是个好人,你可愿 做一名管理者?”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在领导心中,你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被定位为保姆,这样的人,适合永远做 下属,你就甭指望升迁了。
(2)不做领导的密友。如果说过多介入领导的私生活已经使你脱离了与领 导的正常关系,那么了解领导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更没有好处。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头,过多地参与领导的秘密, 却是不能被赞扬的了。你和你领导的地位的确是不同的,至少在你们建立关 系的组织范围里情况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这可能扭曲 领导与你之间正常的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领导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被泄 露,他将受到伤害。起先你也许会因为是领导密友 无话不说 而洋洋 得意,可是领导已经给了你能用这反对他的利器,他迟早会后悔的。接着你们 的密友关系便会尴尬。过多地与领导周旋可能得到领导密友或宠儿的名声, 这样一个名声会使同事们讨厌或不信任,甚至有些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拆你的 台。谁知道你与领导神秘兮兮的样子是不是意味着一些阴谋或小算盘呢? 人们总会本能地反感。
总之,在你和领导的关系中要有一块禁区,你千万不可乱闯。
(3)不做领导的“哥们儿”。如果你的领导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 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也许你 发现你可能正在成为领导的朋友甚至是“哥们儿”,你应该把握好尺度。任何 一位领导在对待下级问题上,都希望和下级保持良好关系,希望下级对他尊 重、服从、喜欢。所以,当他愿意和部下建立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的同时,在愿 意建立情感沟通的同时,总是不希望用这些超越或取代上下级关系。也就是 说,他必须保持自己一定的尊严和威信。
和领导保持一定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主要是注意时间、场合、地点。 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 所收敛。领导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当众与领导称兄道弟只能降低领导 的威信。于是其他的同事也开始对领导的命令不当一回事。当领导发现他的 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发现是你破坏了他必要的威严,那么,等待你的至少 是你被疏远,或者你只能离开。
【 顿 幡 】 与领导关系密切,是某些属下的一种依附,它既是一个 “宠儿”,也是一把“利器”。聪明的人,不会把“利器”示以人。因此,不和领导密 切,反而是把高明的“钝器”。因此,不要试图更多地参与领导的私人生活。隐 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必要和重要的。也许领导在某些时候,对你没有什么戒备, 所以容你经常参加他的私生活。当然,你如果能够同领导交上朋友,这说明你 已经能接近你的领导了。不过,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 工作上的挚友。如果你能推动你的领导在公司中的地位,你就是他最好的朋 友。虽然,也许你并不介入他的个人世界。
在领导厚黑关系学里,与领导相处须把握以下原则:
(1)了解领导的为人。如果你不了解领导的为人、喜好、个性,只顾挥汗如 雨的埋头苦干,工作再怎么出色也是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认同的。
(2)注意等级差别。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只把 领导看为公司团队中与自己相同的一分子。特别是领导与自己年龄相仿,在 工作交往中便更加无所顾忌。平时直呼其名,随便开玩笑,若有了什么不满也 不分场合直抒胸臆。但是领导不是你的朋友,他在乎他的权威和地位,他需要 别人的承认。如果你的领导还有领导,你如此“礼遇”他,他会很没面子。
(3)永远不要在领导面前流泪。泪水容易给人这样一个信息:你是柔弱 的,你的承受力太差了。如果你在领导面前流眼泪,原先打算提拔你的领导也 可能会认为你不能胜任你的工作。
(4)忠诚。你可以能力有限,你可以处事不够圆滑,你可以有些诸如丢三 拉四的小毛病,但你绝对不可以不忠诚。忠诚是领导对员工的第一要求。不要 试图搞小动作,你的领导能有今天的位置说明他绝非等闲之辈,你智商再高, 手段再高明,在他的经验阅历面前也不过是小儿科。
(5)及时完成工作。下属的天职就是工作。如果没有完成领导交给你的任 务,不管有什么客观因素,别试图在心存不快的领导面前解释什么,没有做好 本职工作,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因为领导关心的只是事情的结果。工作没做 好,你的解释只会让他更加反感。
(6)观察领导的动机。领导的不同命令下达方法可能暗含不同的目的:
吩咐,意即要求下属严格执行,不得另行提出建议及加上自己的判断;请 托,给予下属若干自由裁量的空间,大方向不得更改;征询,欲使下属产生强烈 的意愿和责任感,对他极为青睐;暗示,面对能力强的下属,有意培养对方的能 力。所以,当你接受一个任务时,用点儿心,不要辜负领导的美意,错失良机。
(7)小处不可随便。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越是随意 的场合越要加以小心;当事人无心,旁观者有意。很多领导都信奉“见微知著” 的四字箴篇言,认为这些生活中的旁枝末节将暴露一个人太多的秘密。潜意 识的行为是很难伪装的,比如文案的摆放显示了你做事的条理性和缜密度, 发言的音量说明了你的自信心如何,酒会上行为是否得体暴露了你的个人修养与自制力,等等。
(8)不要委曲求全。涉世之初,我们被告诫:“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 阔天空”,总想委曲求全,即使被领导冤枉,骂得狗血淋头也固守“沉默是金”, 大不了背地里痛哭一场。可委曲能求全吗?NO! 一方面你的“大度”掩盖了公 司内部真正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会让领导误解你的能力甚至是人品,你的 无言使他对自己的判断更加深信不疑:你理亏,所以你无话可说。
【 顿 悟 】 不要只想着怎样讨领导喜欢,要和你的同事融洽相处, 别搞个人主义,孤胆英雄只有在影视作品里才有人赏识,在现实生活中却让 所有的人嫉恨。如果你不打算做个自由职业者,除了融入集体,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