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有时很难打交道,他们有着太多自己的意愿、要求和目的。但是 在社会上,真正聪明的人,不仅能运用压倒对方的交往智慧,突破困境使自己 受益,而且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确定朋友和对手,致使自己不受蒙蔽,并以此纵横天下。
如果你心里对某个人很佩服,但是没有表达出来,那么在他看来你并不欣 赏他,他和你的关系自然也不会變得十分密切;相反,如果你心里对某个人并 没有太多的好感,但总能抓住时机适时地说一些“场面话”,那么你们的关系也 会由疏远变得亲近起来。
在与同级相处时,为了跟同级拉近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也需要时 不时地说点“场面话”。
比如,某一天你看到同级领着小孩一起逛公园,你可以走上前去,打个招呼, 逗小孩子玩玩,然后向同级把他的小孩大大夸赞一番,并称赞他教子有方……这 种场面话有的说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 人十之八九都会感到高兴,而且周围人越多时效果越好。也许第二天上班时你会 惊奇地发现你的那位同级对你特别亲热,似乎一夜之间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你不 要感到有什么意外,这正是你昨天的几句“场面话”得到的回报。
再如,你到同级的办公室来谈工作,看到他的下属都在静静地工作,就是 你走进来时,也没有一个人抬头来看一眼,更没有谁问候一句话,这可能惹得 你心里很不痛快,甚至有些恼火,你可能会想:“这些人真没礼貌!”你心里可以 这样想,但表面不可露出来。当只有你和你的同事时,你可以顺便说几句“场面 话”,比如“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你老兄是怎么教育出这样好的下属的, 难怪你的工作效率总是那么高!”、“老兄真有一手,本来散慢的人来到你这里 也能这么埋头工作,能不能将秘决传授给我?”于是你会发现,当你说完这番话 再谈工作时,居然出奇地顺利,你与同级间原来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而这是 你以前所不知道的!
【顿 悟】 说些“场面话”,就好像送了点人情给你的同级,于是你 会发现同级之间的交往原来并不难处。所谓人情换人情,你今天送出的人情, 明天就可能加倍收回来!
日本的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理事长冈本常勇先生在他的著作《顺应自 然的生存哲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确地指出:要“结识能给予你教诲和 启迪的前辈”。书中讲到:作为一个公职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的 时候是很多的,如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疏忽而让客户生气,以至拒绝与公司做 生意;或由于自己负责的某个项目遭到失败;或在竞争中输给作为竞争对手 的彼方公司,等等。这样的情况在商业世界中可谓家常便饭,毫不足怪。可是 正因为这些“家常便饭”的事情,可能使自己过去付出的辛劳顷刻间化为乌 有,几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特别是那些非常认真、患有杞忧症的人所受的打 击最大,此时往往容易陷于“隧洞现象”,看不见客观存在的事实,缺乏冷静的 判断能力。在这样的时候,若独自一人为之焦虑、发愁,则越想越易钻入狭窄 的死胡同。对此,有这样一个方法,即下决心向平时所敬重的上司或有丰富的 社会经验的前辈诉说自己的窘境,坦诚地征求意见,接受他们的建议和忠告。
为此,就必须从平日起就注意与那些在关键时刻能给予帮助、不吝赐教 的人交往。在当代年轻人身上常见的一种倾向是:即平时总装出一副与别人 不相识的样子,唯有在他遇到困难时候才苦苦哀求,以此希望别人能非常热 情地关心他、帮助他。这实在太自私了。要尊重训斥过自己的上司和前辈,不 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经常地向他们汇报。唯有持这样的态度, 一旦有事的 时候,才能有所依靠。
担任公开经营指导协会理事长的喜多村实先生(已故),他总是毫不拘谨 地给日本化药总经理原安三郎先生(当时财界屈指可数的实力派人物)打电 话,几乎每次都能轻易地见到这位原安三郎先生。
曾在其旗下工作的某先生曾写道:喜多村实先生即便如何见多识广,也不 过是一家经营咨询公司的理事长而已,但他却能如此随便地给一位超一流企 业的总经理打电话,或登门拜访,且对方总是热情地欢迎先生。这个疑问直到 我有幸与喜多村实先生亲切交往之后才得以解开。原来,先生平时就十分注 意细致、周密的工作方法。如托别人办某件事后,必定向对方报告其结果,并 表示谢意;若是别人有事相求,不管多么细微的事也要立即去做。正因如此 长期不懈的努力,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大人物才对他都报以极大的信赖。
这位喜多村实先生同原总经理俩人的关系,对我来讲恰好是个难得的学习榜样。因此,我想尽办法,向偶尔想见的日本维克多唱片公司总经理松野幸 吉先生求教。我一年有两次同松野总经理一起吃饭,席间向他请教各种问题。 这也是我从喜多村实先生那里学来的方法。
在松野先生去世前的近15年间,无论公私我都受到他许多非常宝贵的建 议和忠告。就连我这个不仅生性认真而且小心谨慎、患祀忧症的人,无论向松 野总经理诉说多么愚蠢的乞求相助的向题,他总是诚心诚意地予以解答。直到 今天,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我之所以能避免走上人生的各种歧路,勉勉强强地 完成一个企业家应做的工作,也全仗松野总经理和喜多村实先生的教诲。
【顿 悟】 要想在交往上获得有益的成功,就应该及早地发现你 认为是属于能给予你教诲和启迪的人,坦诚地向他们请教。
一个人来到世上,是逐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即社会化的过 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知识、品行、德行,是在社会中所 见、所闻、所感、所悟而逐渐形成的。即是说人是在社会环境的熏陶、影响和潜 移默化下逐渐学习、进步、发展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所谓 社会环境,主要是人际环境,因为社会就是人的社会,没有人类,也就无所谓 社会。所以人际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学识的长进、操行的养成都有着重 要的影响。
狡兔三窟本来是兔子在生存过程中为了对付天敌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本 能之术。说的是狡猾的兔子往往有好几个藏身的洞穴,以便于逃避灾祸。
在古代历史上,将狡兔三窟之术运用于政治斗争的,当首推冯谖。
冯谖是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的食客。此人虽无显赫功名,但见识 深远,谋事有方,是位智慧过人的奇才。冯谖衣食无着,投奔于权门之下时,本 来胸有奇才,但并不自夸自诩,相反,却自称“无好”、“无能”。结果,被孟尝君 家的佣人将他列入最低等的门客,给他粗劣的饮食。冯谖不服气,几次发牢 骚。于是,孟尝君把他从下等门客升到中等门客,又从中等门客升为上等门 客。受到器重后,冯谖决计报效孟尝君。 一次,冯谖自告奋勇要求到孟尝君家 的封地薛城为其收债。到了薛城,冯谖不但没有催逼百姓们还债,还以孟尝君 的名义把带去的债券当着债户的面全部烧了。老百姓欢呼雀跃。冯谖空手而归, 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见他如此快就回来了,很是奇怪,问冯谖收到 债后买些什么回来了。冯谖回答道:“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后觉得 你家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孟尝君听后心里很 不高兴,但为了照顾面子没有说什么。年后,齐闵王听信谗言,免去了盂尝君 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薛。没想到,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 幼,到半道来迎接他。望着欢迎的人群,孟尝君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先生为 我买的“义”,今天才真正看到了。这时冯谖又进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幸免于 死。如今公子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请让我为您再营两窟。”孟尝君听后 一阵惊诧。冯谖接着说,“请公子借我高车使用数日,我要让齐王在不远的将 来,重新任公子为相。”
当时,孟尝君在列国中的声望较高,各国为了争雄天下,都渴望人才归 附。冯谖就带车50乘,金500斤,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游说梁惠主,说齐 国放逐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霸天下。梁惠 王立即把原来的宰相调去任大将军,派使者带黄金千斤、车百乘,前往聘请孟 尝君到魏任宰相。冯谖又先行一步赶回来告诉孟尝君,要他含蓄推辞,以让齐 闵王知道此事。
孟尝君依计,梁惠王的使者跑了几趟,也未应允。齐闵王果然得知了梁惠 王重金聘用孟尝君的事,大臣们也很惊恐,害怕孟尝君为他人所用对齐国不 利。于是,齐闵王再次起用孟尝君。这时,冯谖又给孟尝君出主意,要他让齐闵 王用先主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 位。宗庙修成后,冯谖告诉孟尝君,三个窝都建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了。本来 怀才不遇的孟尝君,因冯谖的“狡兔三窟”之术,复握相国大权,声名更加显赫。
【 顿 锤 】 从冯谩为孟尝君智营三窟,可以看出,狡兔三窟主要是 为了应付多变的政治风云而采用的权术。它启发人们处事要圆滑、世故,事不 可做绝,多留条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应变术带有较大的贬义性质。然而, 狡兔三窟也包含着多手准备,有备无患,留有余地,以防意外等意,这在政治、 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则是有积极意义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精工公司以钟表业闻名世界。精工公司的产品迫 使瑞士钟表业几乎走授无路,在美国市场上也大发神成,占有一席之地。该公 司产品制胜的原因,除了物美质高外,还得益于灵活多变、多手准备的行销策 略。当他们看到瑞士手表价格昂贵,而美国手表价格低廉时,即把自己产品的价格定在二者之间;当市场发生变化,如卡西欧等公司以廉价表大批授入市场时,他们又以既廉价又多品种的产品投入竞争;为了争夺瑞士手表所占有 的高档手表市场,他们也生产几种高级手表,与瑞士高档手表平分秋色。最值 得一提的是,他们并不限于手表生产,还根据市场变化,转产高科技产品。如 他们发现美国高科技产品市场有利可图,于1975年在美国成立了 EPSON 分 公司,生产的印表机,大赚其钱。在不到10年的时间,该分公司的产品在美国 市场占有率为40%。该公司推出的只有一磅重的袖珍彩色电视机,投放市场后 也引起轰动。可见,唯利是图,是商家本色。而灵活多变,少一“窟”不如多一 “窟”的商术,则是商家不厚不黑的智慧。
明朝的魏忠贤,他从无赖少年到东厂卫(类似于现代的特务机构头目), 他的这一飞黄腾达的发展速度足以令人咋舌,但他自己并不以此为足。任何 一个人,只要他的权力欲一经膨胀,就再难以控制。东林党经几番屠杀之后虽 已溃不成党,但他魏忠贤的目的并不止于此,如果不是为了扩充势力,铲除异 已又有什么必要呢?如果不是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扩充势力又有什么必要 呢?魏忠贤自有其“鸿鹄之志”,他对付出所有努力的目的,是要整合一个属于 他自己的王朝。为此,他着手建立由自己一手操纵的天罗地网。
按理魏忠贤再怎么着也不过是一个奴婢,他头上有天,天是皇帝。但是魏 忠贤玩弄阴谋,早已架空了皇帝。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终于宴驾。魏忠贤本来准备秘不发丧、有所 图谋,无奈人多嘴杂走漏了风声,只得由皇后懿旨告知天下,并派党羽涂文辅 等人接信王(即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入宫。
山雨欲来,局势凶险,朱由检进宫之前,做了种种准备。他广告朝野,让大 家知道他入宫的消息,同时在衣袖之中藏了许多食物。朱由检进宫之后,处处 防备,小心谨慎,不敢吃一口御厨中的东西,而以自带食物充饥。由于信王入 宫已不是秘密,魏忠贤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将朱由检扣押宫中,再想对 策。朱由检与外隔绝,夜夜孤灯独坐。 一天他见一个手持长剑的内侍在自己住 所前转悠,就试着将其召入,许以日后封赏。这内侍本是受命看守朱由检的, 一听朱由检许愿许得天花乱坠,兴奋之中忘了职责。恰好又有一群巡夜的太 监从门口经过,朱由检立刻把他们都叫进房内,问寒问暖,还派“看守”到御厨 取米酒肉款待大家。众人十分感激,都表示愿为信王卖命,于是朱由检同宫外
取得了联系。朝中多数大臣虽迫于魏忠贤的淫威而对其阿谀奉迎,但内心深 处还是不希望一个太监常年骑在自己的头上肆意妄为,更不希望他有朝一日 当上皇帝。他们得到朱由检送出的情报后,马上行动,拥戴他做了皇帝。
朱由检即位之后,魏忠贤懊恼自己棋错一着。他为了试探新皇上对自己的 态度,先惺惺作态,表示自己老了,该退休了,要辞去东厂卫之权。老狐狸遇上个 好猎人。朱由检明白魏忠贤的用意,同时也深知他的势力已根深蒂固,就不动声 色,不仅不同意魏忠贤辞职,还像先帝一样对他恭恭敬敬,礼让有加。魏忠贤见 状便放下心来,他不知颇具城府的崇祯帝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自己。
稳住魏忠贤之后,崇祯忽然开始剪其党羽,从宫内到宫外,从京城到外 地,将一大批魏党分子或免职遣返、或逮捕查办。速度之快,是魏忠贤始料未 及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崇祯的行为鼓励了一些早已对魏党心生不满的大臣, 他们纷纷上疏揭露魏忠贤的罪恶行径。其中贡生钱嘉微的奏折最具代表性, 上面列举了魏忠贤十大罪状: 一为目无尊长,与皇上平起平坐;二为诬蔑陷害 皇后;三为收揽兵权;四为违背宦官不许干预朝政的祖训;五为与藩王为敌;
六为亵渎孔子;七为滥封党羽;八为妨害边境守卫;九为建立生祠、劳民伤财; 十为收买朝中大臣。十条罪名中,任何一条都足以要魏忠贤的老命。
条件基本成熟之后,崇祯帝先以客氏残害后宫裕妃张氏等殡妃为由,突 然抄了客氏的家,搜出了八名大腹便便的官女。人赃俱在,客氏只得伏法。崇 祯早已痛恨这个淫而狠的女人,立刻下诏将她与她的兄弟、儿子们一并捕获, 准备不日发落。
唇亡齿寒。魏忠贤见他一生中最爱的人也即将完蛋,不得不为自己作打 算。他故态重萌,跑到崇祯面前再操“哭”业,表示要痛改前非。崇祯仍旧不动 声色,只让内官拿了钱嘉徽的折子读给魏忠贤听,奏折尚未读完,魏忠贤已是 汗如雨下。他自知罪孽深重,又终于明白崇祯与熹宗终究不同,明白这回自己 就是哭死也没有什么用。恍忽间他看见王安、杨涟、周顺昌、裕妃等无数冤鬼 游荡在自己身边,他们个个遍身血迹、怒容满面。他知道自己的气数就要尽 了,他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已破产了。但是他不愿意就此 死去;他忽然很想离开皇宫,离开这个自己从李进忠变成魏忠贤、从小太监变 成九千岁的巢穴。所有的是非恩怨都成旧事,他愿意抛弃辛苦多年才谋取到 的荣华富贵,但他不愿意丢掉自己的性命。他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渴望活下 去 无论是年少挨打时、还是动手自宫时;他忽然很可怜那些死在自己手 中的东林党领袖,他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搭上性命也要同自己作对!只要生命 还在,什么都是有可能重新得到的。于是他不再哭了,干脆厚着脸皮向着崇祯长跪不起,缓声说道:“奴婢这些年来做错了许多事情,罪该万死。只求万岁爷 看在先帝的颜面上赏给奴脾一条生路,奴婢愿意前往风阳做净军,在皇家祖 陵前潜心思过,了此残生。”崇祯本想将这个祸害天下长达七年之久的元凶处 以极刑,但念及哥哥的临终遗言,还是答应了他的乞求。魏忠贤唯恐夜长梦 多,就连夜离开了京城。
魏忠贤走时不仅带走了自己一生的积蓄 满满四十车的金银奇玩,还 带走了自己豢养多年的近千名“家兵”。看着自己的大宗财产和身佩短剑、杀 气腾腾的护们,魏忠贤大感欣慰,不禁意气飞扬、雄心又起。
崇祯一得知魏忠贤离京后的形迹,立刻派飞骑传旨,撤除了各地的镇守 太监,以此断了魏忠贤与他们联合作乱的路子。下旨将其逮回京师问罪。魏忠 贤逃至凤阳,追兵已到,他只好在一家旅店上吊自尽。
【顿 悟】 面对劲敌魏忠贤,崇祯帝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而是 不动声色,礼让有加, 一旦时机成熟,便原形毕露,这便是交往中虚与委蛇、权 宜之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