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巧遇军统
“看你急的,那你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呀?”唐纵民笑着说。
“看我,太心急了,还没问大哥叫什么名呢!”甘永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叫唐纵民,是军统南京站的行动组长。前些天就听说有人杀完鬼子后,在脸上划上一个大血叉,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我们的人干的。听了你的故事后,才知道那是你干的,一人能杀死六个小鬼子,好样的。”
“差点命就没了,多亏两位前辈搭救。”甘永盛谦虚地一拱手说。
“你知道共 产党吗?”唐纵民突然又问了这么一句。
“没听说过,我就知道我师傅说的多欲多为折阳寿。”甘永盛一脸迷惑地摇了摇头说。
“那平时你都看什么书?”唐纵民说。
“我看过《易经》,《道德经》,还有《修道需知》和一些医书。”甘永盛说。
“对国民 党你了解多少?”唐纵民又问。
“我根本就不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我一个道士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我师傅说多欲多为折阳寿,成天瞎操心那些闲事,脑袋不清静,不利于养生修道。”甘永盛说。
“看来,你是个单纯的年轻人。”唐纵民摸清了甘永盛的底细说。
“我很单纯吗?”甘永盛不解地反问道。
唐纵民没有回答,而是接着说:“我给你写封推荐信,你拿着它到湖南省临澧去找一个姓余的主任,他看后自然会收留你。”
“谢谢唐大哥。”甘永盛一拱手说。
“不用谢,大家都是为了抗 日打鬼子。”唐纵民说。
“我得回庙里跟道长说一声,省得他老人家惦记。”甘永盛急着说。
“军统的身份很特殊,需要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现在日本人认为你已经死了,道长才安全,否则他们会找你师傅麻烦的。你千万不要再回去,你当军统的事谁也不能告诉,这是保命的纪律,听到没有?”唐纵民一脸严肃地叮嘱说。
“唐大哥,你什么都懂,我听你的。”甘永盛听话地说。
“你先在这里休息两天,我好给你写封推荐信。”唐纵民说。
两天后,甘永盛的身体调理得差不多了。
“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唐纵民说。
“什么事都没有了,你看。”说着甘永盛蹬了几下腿儿。
“既然身体没事了,那明天你就出发,这里有些盘缠和两套衣服,到时你换一下。”
“头一次有人给我盘缠,以前我都是在鬼子的兜里翻。”甘永盛感激地说。
“你这是找到组织了,以后一起打鬼子。”唐纵民拍了拍甘永盛的肩膀说。
“一起打鬼子。”甘永盛感激地重复了一遍。
第二天,甘永盛换上一套灰色长衫,还配了顶礼帽,活像是个教书先生。甘永盛左看右看自己的这身新的行头,心想自己真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
“这是你的车票,先到石佛村,那里有人接你,然后跟着坐车去湖南。”唐纵民对甘永盛说。
“两位前辈的救命之恩,我甘永盛永世不忘,日后定会报答。”说着甘永盛朝老渔民张百祥和唐纵民深鞠了一躬。
“孩子,只要能你多打鬼子就成,我不要你报答。”老渔民张百祥说。
“记住!你是我推荐的,日后多给我长脸,这就是报答,还是快赶路吧!”唐纵民一脸豪迈地说。
甘永盛背着行李朝石佛村走去。
“可算是捡了条命,可惜不能回去孝敬师傅了。”想到这儿,甘永盛面朝七星山的方向拜了几拜。
“杀鬼子还得培训,真新鲜,看来自己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今后非大干一场不可。”甘永盛边走边想。
石佛村离江边不远,甘永盛两个小时就走到了。
“大爷,请问这里有个叫张斌的吗?”甘永盛对村口一位正在晒太阳的老大爷说。
“张斌,有倒是有一个,你有什么事吗?”老大爷脸上堆满皱纹,咧开一张豁牙子大嘴问道。
“是江边的渔民张百祥让我来找他的。”甘永盛回答说。
“你说的是在江边钓鱼的张老杆,那朝前走,前面第五家就是。”老大爷伸出干巴巴的手臂,用手朝前一指说。
“谢谢大爷。”甘永盛摘下礼帽,弯腰行了个礼说。
“现在的年轻人,还算懂点礼数。”老大爷笑着说。
甘永盛走到村东的第五家,朝院里瞅了一眼。院里晒着几串红辣椒,还养了几只鸡。甘永盛小心地敲了敲门。
“谁呀?”屋里有人问了一句。
“是张百祥让我来的。”甘永盛回了一句。
“等着。”
不一会,屋里走出来一个中等身材的黑脸中年汉子,身上披着件上衣。他打开院门问:“张老杆让你来干什么?”
“张百祥他老人家让我在这里汇合,好与另外几个人一道去湖南临澧。”甘永盛说。
“那你进来吧。”说着那人打开院门。
甘永盛进了院子。
“进屋里吧。”那人邀请道。
甘永盛进了屋子,屋里黑呼呼的。
“别往前走了,再走就踩着我脚了。”不知谁说了一句。
甘永盛赶紧站住,好一会儿他的眼睛才渐渐适应屋里昏暗的光线。
“你姓甘,对吗?”那个三十几岁的黑脸农民说。
“对,我叫甘永盛。”
“听说你杀过鬼子。”那人好奇地问。
“是杀过几个鬼子,可后来被鬼子用小钢炮轰到江里,差点死了,是张老伯救了我。”甘永盛谦虚地说。
“哈哈…,有胆量,我喜欢。”那人笑着说。
“我还要学本事,再去杀鬼子。”甘永盛一脸坚定地说。
“年轻人,真有你的。”黑脸汉子赞赏道。
第二天,甘永盛被安排与村子里的另外几个人一起坐车到湖南临澧。
这几个人都是准备参加军统的年轻人,算是甘永盛未来的同学。甘永盛不由得仔细打量起这几个人来,三个男的一个女的,都是学生模样,和自己年纪相仿。男的有一个戴着眼镜,另外两个面黄肌瘦,像从难民营里逃出来的。
因为领队的中年人禁止大家说话,所以几个人只是相互打量了几眼,就各自拎着行李默不做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