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
士兵们一路长途跋涉,又困又乏又累。长时间的奔波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极限。
一到达临时驻扎的精武寺,他们倒下便睡着了。
王阳武也是人乏马累,满身的疲惫让他一进入房间,刚一躺在床上,便鼾声如雷,陷入了沉沉的梦乡。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喽啰便心急火燎地直奔王阳武的房间。
这批绫罗绸缎至关重要,需抓紧时间赶快送到京城,毕竟夜长梦多,路上变数太多。
然而,当小喽啰推开王阳武房间的门时,突然大惊失色,用嘶哑的声音高喊道:
“大事不好啦!王捕头被杀啦!弟兄们。”
这一嗓子如同晴天霹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一窝蜂地冲上房间。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扔在地上,定睛一看,那正是王阳武。他们惊恐地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缓过神来的士兵们又赶忙去看一看存放绫罗绸缎的车辆。几十辆车空空如也,原本装满的绫罗绸缎不翼而飞。
士兵们这一下乱了手脚,原本井然有序的队伍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他们大呼小叫,脸上写满了恐惧和惊慌,随后便直奔山下而去,匆匆离开了寺院。
原来,在这漆黑的夜晚,两个身手矫健的蒙面人偷偷地来到了王阳武的房间。他们悄无声息地撬开了房门,像鬼魅一般潜入室内。
只见两个蒙面大汉手起刀落,寒光一闪,王阳武还在睡梦中,人头便瞬间落地,鲜血四溅。
与此同时,在停放车辆的房间外,黑压压的一群人早已埋伏多时。他们动作迅速而敏捷,急急忙忙地将几十辆装满布匹的车缓缓拉出。
这些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显然是早有预谋。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这一切,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消息很快传到了抚台大人那里。抚台大人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桌子一拍,大声喝道:
“什么!王阳武被杀?绫罗绸缎不翼而飞。真乃气煞我也。”
他的脸庞因愤怒而涨得青紫,双眼圆睁,额头上的青筋暴起。
“马上传我命令,带精兵三千,我要亲自血洗精武寺。”
抚台大人决定亲自出马,一定要将凶手绳之以法,找回丢失的绫罗绸缎。
他一声令下,三千精兵迅速集结,整装待发。
旌旗飘扬,马蹄声急,抚台大人带领着精兵三千直奔精武寺。
一路上,士兵们个个神色严肃,手握兵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然而,当他们到达精武寺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只见精武寺静悄悄的,大门敞开。往日里的晨钟暮鼓、念经诵佛之声消失不见,整个寺院空无一人,哪里有什么人呢?只有那从香炉中袅袅升起的香烟,还在诉说着曾经的香火旺盛。连一声木鱼的声音都没有,只有风声在空荡荡的寺院中穿梭,发出呜呜的声响。
原来,寺中的僧人们早已察觉到事情不妙,为了避免惹祸上身,在事情发生后便迅速收拾行囊,离开了寺院,只留下这座空荡荡的寺院。
抚台大人望着空荡荡的寺院,气得一跺脚。他的双眼喷射出怒火,心中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通通给我烧掉,烧......”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将手中的火把投向精武寺。
刹那间,一把大火熊熊燃起,火光冲天。多年的精武寺在大火中渐渐被吞噬,精美的建筑、庄严的佛像、古老的经文,都在这无情的大火中化为灰烬。滚滚浓烟升腾而起,遮天蔽日,仿佛是上天也在为这场悲剧而叹息。
大火燃烧了许久,直到精武寺化为一片废墟,抚台大人才带着士兵们悻悻离去。然而,王阳武被杀、绫罗绸缎被盗的案件却如谜团一般,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久久无法解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是江湖上的江洋大盗觊觎这批绫罗绸缎,所以痛下杀手;也有人说,是官场中的竞争对手为了打击抚台大人,故意设计陷害;还有人说,是精武寺的僧人与不法之徒勾结,共同作案。各种猜测和传言层出不穷,但真相究竟如何,却无人知晓。
这些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不对的,究竟怎么样,我们还要继续往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