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没有朋友,或者可以这样说,权力的朋友只有权力。冷姑娘明白我的意思吗?”须发皆白的孔问眯缝着眼睛,面露笑意地看着冷月。
“冷月只是一介女流,怎么比得上孔老的学问?”冷月一边笑,一边捧着酒袋喝了一口酒。海风吹拂着冷月的头巾,使她的秀发飘扬起来,更增添了她的妩媚。
无边无际的星海上空,晚霞艳如鲜血,恰似一座血王座,如同一顶灿烂华贵的宝冠。冷月与孔问站在船头的甲板上,看着蜻蜓岛的水手们忙碌,驾驶三十丈长的大船,披波斩踏,一路东行。船头挂着一面金亭王旗,被海风吹得呼啦啦响。
孔问是廊中孔镇的大贤,他的大儿子名叫孔路,与孔至、孔迪并称孔门三杰。孔路年少成名,在勤岭学城求学数年。他有些与众不同,不局限于学城所学,曾经到了渐国卫山,与里耳老学士辩论,得到里耳的称赞。
经过里耳与士罃的介绍,孔路和触龙相交,一起交游于各地。后来,昭皇前往勤岭学城,挑选成名的学士同行。孔路与触龙正在勤岭悟道,听说昭皇欲平定北方,实现天下一统的宏愿,便主动求见昭皇,谈论治国之道。
彼时,昭皇志向远大,极善倾听贤者所论,对触龙与孔路颇为赏识,请两人遍走帝国全境,了解各地封城情况。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了解封城与帝国之间关系,孔路提出一些政策,意欲改变封城自治状态。
可惜,帝国封城自治由来已久,昭皇没有采纳孔路的建议。昭皇宠幸朵姬之后,对于国政有些倦怠,触龙负气离开帝国,前往苍陵王都函陵。孔路得了一场重病,竟死在了昭阳西城连碧亭,只留下不少未能完成的手稿。
成名之后的孔问不问世事,一直隐居在奔腾河畔的玉门山,精研自己的剑法,以及对亚夏神谱的梳理。听说儿子孔路死了,孔问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非常难过。恰在那时,有人说归墟之地被发现,正在东沙群岛附近,出现过极其玄妙的海象。
孔问不惧万险,独自驾驶一艘船,去了东沙群岛。他在岛上遇到了归墟圣母,见证了归墟岛的变化,对归墟产生异乎寻常的感情。更为关键的是,孔问在归墟圣母的指点下,练成了星海大法,成为归墟宫的长老,比归墟左右两使地位还高。
对于孔问的一切,冷月是听华清说的。前不久,归墟宫长老孔问乘坐一艘大船,来到蜻蜓岛的蜻蜓城,令冷月意想不到。原来,归墟宫认为百年难遇的海象将显现,归墟会冲破四面海神的束缚,成为掌管海界的真正大神。归墟圣母对冷月非常重视,特意安排孔问来到蜻蜓岛,欲带冷月前去见证。
“孔老,您认为归墟会战胜四面海神吗?”冷月看着远方,淡淡地问道。
“胜负的关键是什么?”孔问笑问。
“法力?信心?天时?地利?”
“都对。但在我看来,权力欲才是关键。神明与强人一样,都渴望站在权力巅峰,统领神界诸神。”
“孔老的奇谈怪论真是让冷月大吃一惊啊!”冷月瞪大了眼睛,看着孔问飞扬的白胡子。
“冷月觉得奇怪吗?神明是怎么出现的?难道不正是人创造的吗?”
“也就是说,孔老不相信混沌之神与伏易、黄辕大帝是真实存在?包括您追随的归墟大神吗?”
“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执着。我之所以加入归墟宫,目的不是为了找到归墟之神,只是希望为亚夏族丰富神脉。”孔问微微一笑。
“孔老的话让我想起一个人。”
“哦?冷姑娘说的人是谁?”
“扶垚。他曾与归墟宫的门人容若交谈,提及归墟宫的目的,就是作为归墟大帝的信徒与使者,丰富七子之教。”
“冷姑娘不相信?”孔问问道。
“不!冷月只是越来越糊涂。”
“你看不懂归墟宫了?”
“正是。”
“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我刚才说的权力。”
“权力真的这么吸引人吗?”
“谈及权力,不得不谈论亚夏的文明史。如果冷姑娘不嫌老头啰嗦,我就讲一讲对亚夏文明以及权力产生的理解,可好?”
“愿闻其详。”
“从混沌蒙昧的时代开始,亚夏文明的火种就在孕育之中,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终于在整个大陆生根发芽,绽放出了朵朵绚丽之花。伴随着原始部落开始出现,部落文明不断进步,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作为拥有银河、夏江两条大河滋养的廊中地区,原始部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终率先发展出农耕技术,领先于整个亚夏大陆。”
“的确如此。”冷月点了点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耕技术的出现,有着改变人类命运的意义,使得人类最终成为世间的主宰。农耕使部落摆脱原始狩猎的束缚,不必再靠迁徙来生活,与其他部落爆发冲突,可以在熟悉的环境繁衍生息。农耕技术进步,人们种植所得的食物得以增多,部落得到更多保障,拥有了可供交换的财富。当然,伴随着财富的出现,另一个全新而关键的问题,亦随之而出现了,那就是由谁来掌握财富,也就是谁有权力进行支配。”
“由此来看,权力的诞生真的很早啊!”
“嗯。作为狩猎时代的部落而言,靠天吃饭的族人没有远近之别,体现老幼共济的朴素观,鲜少有人觊觎分配食物的权力。没有区别对待的部落,能够保持长久稳定。然而,部落通过农耕种植技术,得到了远超族人的食物,面对日益增多的财富,显然靠族人节制遵守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何分配便成了一种权力。”
“没错。分配更彰显一个人在部落中的地位。为了得到这种权力,族群内部会经历怎么样的血腥杀戮,才会最终完成权力更迭呢?或者说,族群维系部落发展的同时,以和平方式诞生了权贵阶层,掌握了左右部落未来的权力?不管怎么样,权力作为一个力量出现后,就不再是落在竹简或是龟背上的字,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话语权。为了争夺这个话语权,部落内部斗争频繁,死人流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更关键的是,部落财富积累增多,人口繁衍亦会增多,领土扩张的需求不可避免。与狩猎时代的争夺不同,部落之间的战争是你死我活,胜者甚至可以将败者变成奴隶,作为部落最宝贵的财富。
“奴隶时代是人类进步阶梯的必经阶段,也是人类文明走向辉煌的关键时期。在亚夏族人的认知中,蛮荒时代、部落时代与奴隶战争时代,成为上古、远古、近古文明的基调,传承了近三千年,直到跨入亢龙纪,才算进入到邦国时代。
“在亢龙纪邦国时代前,廊中城郭雏形已经出现,以不同图腾为根本的族群部落,已经有了朦胧的国家意识。当然,这种国家意识的出现,乃是拥有话语权的贵族主导,希望借助这种国家概念,使原本还有族群意识的部落,变成以一姓一氏为主导的家天下。”孔问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
“冷月认为,第一个国家出现的时间是模糊的,或者说被人有意抹去了印记。”
“你说得很对。不过,尽管后世众说纷纭,比国是最早的国家,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比国首位开国之君,就是为龙族人推崇的比坚。比坚以亚干城为国都,宣告龙族是廊中诸族最高贵的族群,鼓励农耕与水利,使得国力大幅提升,依托冶铜技术进步,使军队战斗力极强。
“为了占有更多的领土与人口,比国军队向周边进攻,渐渐控制了大片疆土。随着比坚后代多位君主努力,龙族建立的比国一度极为强大,占据着近半廊中地区,君主的权力令其他邦国艳羡无比,远非弱小部落可以想象。到了比宁执政之时,比国是廊中当之无愧的强国,控制疆域、部落和人口极多,与另一强国基国对抗。为了达到压制基国的目的,比宁首创会盟廊中的说法,还宣称将耗费金银珠宝,打造一顶至高无上的权力龙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