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节之后,滨水两岸绿意依然,与幽蓝的河水相映成趣。滨水上的竹排不少,立着渔夫与鸬鹚,都紧紧盯着水面。一些野鸭子靠着河岸游,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钻到芦苇丛中,发出嘎嘎的不满声。
朵朵流云倒映在滨水河面上,与倒映的山峦组成一幅画,描绘着最精致的秋景,宣告丰收季节的到来。几十只喜鹊掠过河面,从滨水北岸飞到南岸,落在一大片银杏树上。一只苍鹰从金锣山南峰飞起,沿着滨水河面高飞,偶尔盘旋于双柏滩上空,发出几声戾叫,仿佛有些不满似的。
双柏滩北岸有一大片滩涂,乃是水鸟与野兔的欢乐园,常常出现野狗追逐野鸡的场面,令人觉得颇为有趣。然而,谁能想象得到,数百年前,那里爆发过一场大战。那时,花族、斧族与朵族刚刚经历滨水之战,各族均有极大的伤亡,本欲罢兵返回族地,没想到强盛的蛮戎发兵,通过了碧岭威信谷,准备乘着诸族乱战疲惫之时,占领碧岭西方的疆土。
面对族群部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各族终于放下成见,与荆、棘等族部落联手,与蛮戎象军在双柏滩大战。彼时,蛮戎象军并非主力,敔溪湾敔寨步兵才是精锐。敔溪湾靠近碧岭昭通山谷,其源头乃是柬山昭归谷,也是蛮戎少有的产马之地。昭归马身材矮小,体格远不及北方马种,却是敔寨的特产,更是敔寨勇士征战的坐骑。
当时,敔寨寨主名叫诺刚,乃是一位极其好战之人,听说蛮戎将要开疆拓土,便率领敔寨五千勇士,加入到西征的蛮戎军队中。不过,诺刚没有如愿以偿,敔寨勇士经历了血战,最终折损了七成人马,勉强帮助蛮戎惨胜。蛮戎自知无法继续西征,吞并诸族领土与人口,只得接受廊中威、武两国调解,与西南诸部以碧岭为界,保持相对均衡态势。
双柏滩战役极其惨烈,死亡人数超过数万,比廊中大战亦不稍逊,被勤岭学城学子记在《古战竹简》一书中。经此一役,蛮戎广垦良田,意欲向廊中强国学习;朵族各部则相互和解,建成了一个以部落联盟为本的国家,并在险要之地筑城,防备蛮戎再次进犯。
为了纪念双柏滩之战,朵国在滨水南岸建了双柏镇,乃是一座状如船形的镇子。镇子东西宽,南北窄,中心设有瞭望楼,如一艘即将扬帆远航的船。原来,双柏镇建镇的位置,曾经就有一座土丘,形状恰如大船一般。因为双柏滩血战,土丘竟被人、马与象踏平,所以双柏镇才建成此状。
与此同时,双柏镇的船形与古代传说亦有关联。
据说,遥远的上古时代,滨水发生了一场大洪水,奔腾之势天崩地裂,将两岸变成一片泽国,使无数生灵葬身水中。极少数朵族人颇为幸运,躲到了那座土丘上,待洪水退去才返回故地,继续繁衍生息。正因如此,朵族人将那土丘视为宝丘,声称是朵族神明点化而成,为的是救族人摆脱洪水。
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亚夏大陆各地皆有,即使是大柏岭雪域,亦有关于洪水的传说。不过,最有名的洪水传说,乃是廊中地区流传的水初之战,导致洪水泛滥多年。
水初是圆周山上划定水界的神,与主持火技的太祝同列,以圆太、周方两位天地大神为尊。由于太祝传授人用火之法,可以不再茹毛饮血,故而被先民极为尊敬。尽管已经位列圆周山神班,水初却有善妒之心,于是调来了四方大水,漫到圆周山下,袭击太祝所住的火龙洞。
太祝不甘示弱,发动神力与法术,不仅逼得大水向四方漫去,还烧断了镇山柱石,毁了其他神灵居住之地,使圆周山倾倒于天地。洪水泛滥于银河、夏江之间,使得诸族先民悲天呼地,深陷水深火热。幸好圆周山尚有七仙,联手使用法术,打造了一个巨大的七瓣莲座,将侥幸存活的先民救上去,最终保住了先民香火传承。七仙被后世称为七贤,传说便是七子的前世金身。
当然,滨水并非总是洪水滔天,更多的时候,滨水是安静而平和的,好像一位温柔贤慧的母亲,轻轻抚摸着两岸。正是由于滨水的存在,下游才有了极为肥沃的田野,使朵族人能够摆脱饥荒,躲过一次又一次灾难。
滨水南岸的西方是姑娘山,北坡可直抵滨安城,南坡靠近双柏镇西城,层峦叠翠,玉峰点点。靠近滨水岸边,一丛丛红毛枫开得热烈,大片黄葛树与红豆杉交织一处,使得那黄、绿与红分外妖娆,令人感受到秋景的不同。
姑娘山的名字颇有来历,源于朵族首领朵腊的女儿朵朵。朵腊生活在神龙纪时代后期,乃是朵山朵族的勇士,后被推举成为首领。他不仅体格魁梧,非常擅长打猎与作战,而且还极为聪明,打造了不少奇形怪状的武器。
作为一位英明杰出的首领,朵腊知道部队的重要意义。为此,他训练族人勇士,组建了一支强悍的部队,击败了皎月湖边的月光族,迫使他们臣服于朵族,并最终融合为一个族群。
随着人口与疆域增多,朵腊的野心更加膨胀,先后与皋山一带的皋族、滨水南岸的宾族诸部作战,获得了更多土地与奴隶。当时,双柏滩生活着一个部落,在宝石川与双柏川出没,经常搔扰朵族部落,亦对其他族群发动攻击。朵腊知道,这个部落非常强悍,如果能够归附于自己,将对朵族开疆拓土助益良多,于是将女儿朵朵嫁给那强人首领。
朵朵没有辜负朵腊期待。
她带去朵族特产,帮助那部落开掘山洞,储藏更多的食物与补给,还亲力亲为照顾老弱病残。正是在朵朵的努力下,双柏滩部落归顺朵族,成为朵腊一支强援。后来,朵朵死在了双柏川的山洞,部落为了纪念她,便将双柏川改名为姑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