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望春楼(3)
书名:血王座 作者:楚狂人 本章字数:3329字 发布时间:2024-07-12

过去是否存在?现在是否真实?将来,未来能够解决人的疑惑吗?

 

  尽管求索白峰时间很短,却是泰平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他在那段时间里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放下了无法逾越的仇恨鸿沟,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以及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白子求索数十年,也未必能够仰望泰平项背,如他一般看透看懂人生。

 

  或许,这就是变天者与生俱来的天赋吧!

 

  纵然如此,泰平并没有成为圣人,更没有变得通透无尘,常常也会陷入到迷茫之中。不过,令泰平迷茫的并非人生,而是那种玄妙不可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天地、宇宙甚至是时间的思考。

 

  当泰平见到天外陨石坠落人间之后,他就有了一种莫名的伤感之心,即使与子琴单独相处之时,偶尔也会蹦出奇怪的念头。为了替墨白招揽贤者,也为了破解心中疑惑,泰平想到了江山、顾左两位世人尊重的大士。

 

  数月之前,泰平代表墨白远赴寻仙峰,想要请江山、顾左出山。正是在天域雪山弯月峰,泰平降服了白虎瑞兽,得到了赤子之石,明白了混沌剑法的精髓。更让泰平高兴的是,他登上了寻仙峰,与江山、顾左同住月余,使得自己眼界更加开阔,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

 

  每当泰平想到顾左的时候,他都会、有心悦诚服的感觉,更想起顾左对于人生奥妙的理解。人生,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时间,未来……顾左与泰平探讨领域之庞杂,即使是放眼整个学城,恐怕也没有人难忘其项背。

 

  泰平的眼前闪过顾左的身影,渐渐又有所变化,出现一个正在开口谈论的面容。那是望春楼的主人辛夷,正在提出自己对时间的理解。辛夷与泰平身材相仿,皮肤显得黝黑,两只眼睛很大,闪烁着智慧之光。

 

  “辛夷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与泰平大良坐到一起,在望春楼上欣赏锦瑟的秋景。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时间是万能的,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结果,远非人力所能预测而把握。”

 

  “辛兄的说法与众不同,余方颇有同感。时间就是一个最好的故事,能够让人沉浸到故事之中,生活在一个极其奇妙的世界中。”余方的头很大,额头很宽阔,两只眼睛细长,嘴唇却很厚。他的穿着极为朴素,始终是一身葛布衣衫。

 

  “我曾经对两位说过,时间是无法计量的,更无法找到准确的刻度,这是最令人觉得玄妙而不可理解的。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以及刚才偶然的灵光闪现,我突然间有种感觉:时间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泰平接口道,抛出了这个有点惊世骇俗的观点,以至于辛夷与余方都愣住了。

 

  “每个人都曾想过破解时间这个难题,找到其来源与归宿,结果都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那么我们为何不换个角度思考,将时间视为一种虚无呢?”泰平续道。

 

  “如果时间虚无,我们就不必再纠结于此,可以了却很多烦恼。然而,人不能够只感受当下,必须探求人生的难题,而时间就是其中之一啊!”余方反驳道。

 

  “余兄所言不错。不过,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你正在做着一件事,却感觉那并不真实,仿佛处于梦境中似的?”泰平问道。

 

  “当然。正是这些莫名其妙的原因,使我常常没有来由地思考,求索那些极为玄妙而无解的问题吧。余方知道,泰平大良是百年难遇的奇才,更是亚夏变天者,对于时间一定还有很多见解吧!”

 

  “我还是先说说顾左大士的一些见解吧!他曾对我说过,一个国家无论推出何种新政,必须延续于过去,懂得顺承先法先人,此为审度过往;新政激励国家与百姓,必会万众一心,反之则会逆论如流,必取多方之意务求公正,此为立足当下;未来会如何确实无法预测,但是毕竟有轨迹可循,故而需要着手于细微之处,站在历史的角度,判断治国策略的正确与否。这就是顾左所言的三世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顾左大士果然与众不同,能够将时间融入到治国理政之中,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如果我能够前往寻仙峰,拜访顾左大士,辛夷此生该无憾了。”

 

  “三世论虽然利于治国,似乎未解决时间困局啊!”

 

  “余兄说得没错。顾左大士认为,时间与空间一样神秘,以当今世人所认知,是不可能探索到时间与空间的极限的,或者说连对这两者的认知都是完全错误的。”泰平淡然道。

 

  “我曾经以为,只要人的生命长度足够,就可以沿着脚下的路,走到无穷尽的空间尽头呢!”

 

  “泰平也有同样的想法,然而,那毕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离开寻仙峰的时候,顾左大士对我说,无论时间是否真实存在,过去、现在与将来必将联系在一起。换一个说法就是,时间是历史的,乃是存在某种传承的。”

 

  “无论存在与否,时间都会传承?那么,时间到底要如何传承呢?”余方问道。

 

  “人类的思考。当人们对时间有了思索,时间的意义与概念就出现了,并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不断地发展演化。当下,我们之所以无法理解时间,或者说找不到解释时间的说法,正是由于我们求索到了一定程度,达到了一种瓶颈,或者说陷入到一种误区。也许,到了未来时代的某一天,人的认知与学识足够多了,时间意义的难题便不攻自破了。”

 

  “辛夷真是期待那一天啊!可惜我是无缘亲眼所见了。”

 

  “假如时间是虚无的,那么空间也是虚无的?我们岂非又重新回到了混沌呢?”余方又问道,脸上表情十分惊讶。

 

  “或许混沌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呢!”

 

  “辛兄这句话或许正是时空的本意。不过,泰平不想停止思索的脚步,尝试着再做一个假设:时间与空间是历史的传承,而那传承的关键就是人的思想飞跃。”泰平显得有些兴奋,试图阐述对混沌的理解。

 

  “泰大良的意思是:思想的进步与转变,才是世间进步的阶梯?”余方不解地问道。

 

  “正是这个意思。任何一位伟大的君主,都或多或少理解领悟到这点,才把握住历史飞跃的本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缔造伟大的国家与民族。顾左就对我说过,如果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再强大的霸主终将被取代。”

 

  “是啊!余方曾经与恩师探讨过,如果没有庄帝的全力支持,脱胎于廊中七贤文化的七子之教,会成为亚夏族的第一大教?尽管有很多人愤愤不平,认为这是对七子之教的攻击,然而有谁能够否认,七子之教更像是一种传说,而非一个整体的教派呢?”余方的眼睛瞪得很大,仿佛明白了什么。

 

  “不可否认,庄帝执政的时代,是整个亚夏大陆最辉煌的时代,奠定了银夏帝国世间霸主的地位,并绝不仅仅是亚夏大陆一域,而是对仙莱、尘服大陆亦然。可正如余兄所言,七子之教的地位虽然很高,却令人有些无所适从,只能记住七子各自的箴言,却不知道整个教派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相较之下,梵教、天帝教甚至是易教,都比七子之教更有传播的优势。”辛夷说道。

 

  “我之所以从时间、空间的谈论,转化到对于七子之教的思索,并非是想法出现了混乱,而是想要向两位交流:正是在合适的时间与空间中,一个教派才会应运而生;自然,当一个教派不适应时间与空间了,那么其衰弱就是一种必然。”

 

  “泰大良所言极是。七子之教的诸多本义起源极早,可以追溯到亢龙纪七贤时代,甚至可能上溯到跃龙纪、潜龙纪。然而,使之成为亚夏大陆最大的教派,为何是在银夏帝国庄帝时代呢?无外乎帝国攀上巅峰时代,庄帝想借七子之教稳定霸权,使得七子之教地位尊崇,才造就了七子之教的盛势。”

 

  “是啊!七子之教立于亚夏数百年,真正的辉煌时代,就是在庄帝执政阶段。从那以后,七子之教虽没有分崩离析,却走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形成了对世间不同的理解方式。”

 

  “那么依辛兄所说,七子之教会解体吗?未来的亚夏大陆,会有什么派系昌盛呢?又有什么宗教会传承千年而不衰呢?”泰平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觉得黑子、白子更重侠德,大有组成兵家一脉之势,或许有成为一个全新教派的可能;学城内七宗学子颇多,或有机会成就礼家、治家与法家;卜算子一脉以天象为观,应该成为阴阳家一派;以圣子为主的玄家,对于玄妙之界的探索不会停止,亦是重要一派;乔松隐士的追随者不多,但在世间极有影响力,或许能够成为纵横家一派。至于宗教,我觉得梵教与众不同,将来必成为亚夏大教。”

 

  “泰平没有想到,辛兄与顾左大士所见相同。我还曾向顾左大士询问,墨国该推崇哪一派立国,他的回答则是‘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据我所知,大良曾准备向墨白大王建议,邀请新七派中的佼佼者齐聚逐鹿,促成七派立论成熟,以便为墨国争霸天下所用。”

 

  “可惜未等我开口,大王竟提出称帝之事,令我一时措手不及,结果将未曾思虑周全的票选帝制说出来,让大王颇为不满。”泰平回忆着数日之前,他在仙足大殿中目睹的情景,心里仍觉得有些气闷。

 

  “这不正是泰平大良所说:时间与空间若不对,无论多么正确的想法也实现不了?”余方倒是神色平静地安慰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血王座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