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只需要一个致命错误,就足以被毁灭。
说出这番话的人名叫顾方,生活在灭龙纪末、元世纪初,乃是铜山红发族首领。顾方是一位极有雄心之人,请来不少廊中能人辅佐,于铜山大力发展农业,积极开采铜矿冶炼,打造出一支能征惯战的族人战团。
红发族崛起之后,迅速地向周围扩张,与铜族、火族打了数仗,全都取得了胜利,迫使两族以顾方为尊。顾方再接再厉,统一铜山、铸水疆域之后,挥师东进抵近勾湖。
勾湖与勾山一带土地贫瘠,生活着以狩猎为主的游族。尽管游族战斗力远不及红火族,顾方还是派出使节,意欲示好游族部落首领勾坎。勾坎是一位很亲民的首领,与劳岭诸族各部关系极好,如果红火族武力征服,虽可令游族屈服一时,难保将来不会出现反复。
勾坎亦看出顾方大志,明白游族无法阻挡,于是主动提议将妹妹勾琰嫁给顾方,促成红火族、游族联姻。顾方自然喜不自胜,在勾镇迎娶了勾琰,邀请劳岭诸部首领出席,共同庆祝两大族融合。
正是在勾坎协调游说之下,劳岭各部落首领相继归附,顾方将红发族势力延伸到夏江南岸,与廊中地区隔江相望。
由于游族在劳岭影响力很大,各族部落唯其马首是瞻,故而勾氏后人多在铜古王国入朝为官,出任大良或大督者不乏其人。与此同时,勾坎一支作为游族贵族,世代镇守于勾湖湖畔的勾镇。
勾镇所控疆域不小,以壮士山、泥潭为界,与青泥城毗邻而立,并以铸水为界,同满铜城隔江而治。勾湖南岸有一座飞扬川,小川东坡有一座高台,高出湖面三十余丈,由几百块巨石垒起。巨石上苔藓很厚,还长着爬山虎,攀援高台柱石向上,甚至将台口“飞扬台”三字盖住。飞扬台方圆十余丈,石阶朝向勾湖湖面,直通川东的飞扬镇。
别看飞扬台奇貌不扬,柱石与台基多有损坏,却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顾方与勾坎曾经会盟于此。同时,庄帝出巡南方时,也登上过飞扬台。此刻,庄帝曾经驻足的地方,正站着一个人,背着双手眺望劳岭方向。
此人须发皆白,眼角鱼尾纹清晰可见。他暗红色的脸庞上,长着一双很浓密的眉毛,黑眼仁大,白眼球小,鼻子扁扁的,留着络腮胡子。他的头上戴着青色包巾,身上穿着软甲,外面罩一件紫铜色披风。他的左边站着一人,长得异常高大,全身披挂着古铜盔甲,腰间配着一柄长剑,手里还捧着一柄紫霄宝剑。右边的人身材瘦削,双眼有神,下巴微微翘起,胡子理得一丝不乱。
须发白者名叫勾吴,乃是铜古王国的大督,正是游族首领勾坎的后人。他左边的人是勾尘,既是勾吴的亲弟弟,也如今勾镇城的城主。右边的人名叫冯谋,是廊中桦湖大暑镇的乡绅,如今是易教教主孤阳炙的使者。
由于勾尘勤政爱民,鼓励封地百姓开垦荒田,大力减免税赋与徭役,使得勾镇成为铜古颇为富庶之地。即使是亚夏大陆遭遇大旱灾,勾镇依旧维系住良田千顷,供养着封地几十万人。
牧笛声声,水牛哞哞,蜂飞蝶舞,波光粼粼。
望着勾湖岸畔悠然而行的水牛,看着农夫倚着锄头休息,听着小牧童略显稚嫩的笛声,勾吴不由得感慨万千。发生于元世纪最后一年的旱灾,仿佛如同昨天波及至此一样,留下了令勾吴心有余悸的担忧。
如今,大灾好像如流云般消逝,没有在当地百姓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然而,忘记灾难真的可以当作一切没发生过吗?
“冯谋先生来过铜古吗?”勾吴转过头,看着冯谋的脸。
“尽管冯某是第一次到铜古,但对铜古历史颇为了解。”冯谋笑了笑道。
“哦?那么,冯先生想必知道,铜古以红火族为尊,与廊中鬼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嗯。从红发族流传的传说而言,廊中或许就是其族发祥之地,乃是鬼湖东畔鬼族部落的一支。说到鬼族,可谓强盛一时,尤其是在寻龙纪时代,活跃于廊中多地,其部落首领顾言声名远播。”
“不错。”勾吴点了点头。
“彼时,廊中地区以龙族、鸠族、虎族与鬼族为四大强族,所占有的疆域几乎是廊中一半,控制的人口也超过半数。龙族自诩廊中诸族之先,在四族之中控制疆域最大,一直视三族为潜在对手,将压制三族作为千秋大计。廊中其他小部落害怕龙族,有意无意间倾向龙族,给其他三族制造了不少麻烦。
“眼见龙族势大越来越大,顾言知道不可不防,于是向鸠山的鸠族首领南魔示好。当时,南魔已将鸠族诸部落统一,手下有一支强悍部队,战斗力极其强大,绝不亚于龙族的龙武战团。然而,南魔虽被后世尊称上古名将,治理部落疆土也很有章法,但是无奈龙族资源、人口更胜一筹,故而对顾言之盟甚是认同。
“最终,南魔联合了鬼族与虎族,结成三大强族结盟,率领南魔战团向龙武战团发起进攻。南摩先于鸠山大败龙武战团,一路追击直至九幽山,最终在一处湖泊消灭龙族主力。那湖泊便是如今的南魔潭。”
“勾吴曾经去过南魔潭,为那场影响后世的大战祭扫。”
“大督还是很有情怀的。顾言没有参与作战,但他在后方调动辎重,为南魔取胜立下了大功。龙族虽然被南魔打败,元气大伤,毕竟实力太过雄厚,仍然控制着共云山以东疆域,并设了多个防守据点,以免南魔继续挺进。南魔有些骄纵,渐渐显露出霸主野心。他的手下有一位谋士叫做樊增,乃是受鬼族欺压的小族祭司,乘机怂恿南魔痛下杀招,伏击准备撤回鬼湖的鬼族士兵。南魔听了攀增建议,于樱溪南岸椋川伏击,杀死了大半鬼族士兵。
“经此打击,鬼族实力一落千丈,顾言无法承受,自杀谢罪于族人。得知南魔率军南下,准备将鬼族全部灭掉,鬼族人只得选择逃跑。一支鬼族向东逃窜,避居到艮山一带。另一支鬼族是顾言本部,先向西逃到坤山,之后渡过夏江到了铜山一带,与当地土著融合,成为了如今红发族的祖先。”
“冯先生说得不错。时至当下,铜古国人仍对鬼极为畏惧,境内南方火龙川下荒原之处,还有一个保持原始生活状态的鬼火族,凡此种种皆表明,王国之中确实有鬼族的后裔。”勾吴说道。
“冯谋还知道,为了摆脱被帝国与廊中诸国轻视的局面,打造红发族乃延续千年文明的族群,顾方命学士肇亮刻意著书立说,将红发族与鬼族紧密联系起来。”
肇亮是铜山西北的肇川人,祖辈乃是肇溪的渔民。肇亮曾经到学城求学多年,听说顾方有建国之志,于是千里迢迢返回故国。
“没错。金亭、蛮戎与铜古地区均被视为蛮荒之地,以不开化著称于亚夏大陆,颇为亚夏中土各国嗤之以鼻。蛮戎似乎对此不以为然,仍然保持旧俗与信仰,属于西南疆域特立独行的存在。金亭极为重视七子之教,试图以此被中土文化接受,与不甘心接受虎族统治的部落相斗。”勾吴说道。
“正因如此,顾方征战铜古各地时,一些金亭土著部落逃到福江以西,使铜古人口数量大增。为了融合铜古太多的族群部落,肇亮向顾方提出建议:既不排斥接受中土文明,亦保留大量异族之说。在肇亮的努力下,红发族融合更多族群,令铜族、火族与游族也臣服其下。”勾尘接口道。
“巧合的是,那时,银夏帝国开国之主定皇卓英去世,继任者黄榭登上宝座,成为帝国第二位君主:谏皇。黄榭远无卓英的英武之能,难以平衡国内鹰族贵族与其他贵族派系矛盾,使银夏国力日渐衰落。顾方抓住这一时机,建立了铜古王国。冯某听说,建国之初,铜古境内有大大小小部落百余个,以红发族顾氏、铜族陆氏、火族章氏和游族勾氏四个部落势力最大。顾方邀请三族族长共掌权柄,辅佐自己控制铜古广阔的疆域,保障各族延续往昔传统,在聚居数百年之地生活,打造城池开展农耕生活。从那个时候起,游族勾氏便世代拥有勾镇,履行赋税征收之权。”冯谋说道。
“元世纪风风雨雨三百年,铜古王国一直屹立不倒。然而,去年那场大灾改变了亚夏大陆,也改变了铜古王国的运势。”勾吴无比痛心地说道。
“冯谋明白。若无易教在帝国境内异军突起,钟霖等人或许不会痴心妄想地割据,与帝国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娥帝派辛晗率军南下。结果,辛伯为了助力辛晗,与铜古王顾恒会面于安阳城,想请铜古精锐夹击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