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秋风
书名:仙侠故事之通明篇 作者:天山逸民 本章字数:2637字 发布时间:2024-07-11

南郊有小园,修广二十亩。开径荫松竹,临水垂杨柳。西北望列嶂,芙蓉青户牗。小园中有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老人衣冠褒博正手烹仙茗,案摆双盏,对坐缺一人。

客人马上就至,只见松门石路秋风扫,迎见一位风姿伟秀,身着湖蓝色长衫的中年道人,道人的手上还提着一把剑,他向来剑不离身。

老人见而以手指人笑道:“剑气凌云,我一猜就是贤弟来了。”

“哈哈,先生明见。”

中年道人飞身案前落座,面前茶盏已满,清香四溢,谁想那中年道人将茶盏轻轻推开一旁说:“再次谢过先生,只是仙茗虽好,终不解渴。”

老人闻言不以为怪,仍旧笑着说:“不急喝”他自饮了一盏说道:“贤弟今日怎得有空来愚兄这里,我见贤弟方才在园外行步愁悴,可是遇上了什么烦心事,愚兄虽然年迈,神智尚清,或可为贤弟排解一二。”

中年道人叹了一口气说:“足之所涉,必寓诸目,目之所睹,必识诸心,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先生,不瞒先生,我知先生心头所好,今日前来是偶然间得了一件宝物想要赠予先生。”

“哦,莫不是那件宝物十分珍贵?若真是如此,愚兄万万不敢领受!”老人煞有其事地说着笑话,中年道人忙不迭说道:“先生想哪里去了,区区身外之物不值一提,我愁悴不在宝物,而是在得了宝物之后。”

听了这话的老人抚着茶盏即刻间轻妙入神,微微神悟后再次笑道:“情无缘不起,看来我又该恭喜贤弟了。”

中年道人未接此话,转而先以右手食指中指一印面前桌案,在桌案另一端老人一手可及处就有石盒忽现。

“先生还请先看此物”

“好”

老人手掌一按上石盒就是一奇:“有石盒阻隔手触之下仍感清凉温润,莫不是!”他打开石盒一看,当即赞叹道:“好玉!”

“虽说诸友社集,各发茂华,但以在下观之,舍先生外,无人能配此玉了,玉质清洁,以比先生之德。”

中年道人言辞诚恳反而令老人神思吟味,老人于沉吟之中暂时按下清光问道:“此处山矮地薄,无浑厚之气,此玉又清润莹辉,非幽山雄峰不可生,贤弟是从何处得到的?”

“说来也巧,前些时日我闭关练剑,等出关之时见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已是万象涵秋了。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我忽然兴起,乘兴而游,人与黄花共一船,直赴到千里之外。世间陵谷跌变,千里之外多幽山雄峰,而在这众多山峰之中又有一座山峰尤为殊异,直令人望而疾步。”

“何等殊异之山峰,能令贤弟一见如此?”

中年道人笑了笑,手指着天上说:“山惟幽静,潜无人知,我一眼不见山,但见天上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卿云罩山如此,纵目盲亦可知矣。借卿云见幽山,便知有玉天成,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我当即入幽山,一入幽山,便感浑身气爽,于冥冥预感中寻迹,见秋花数丛,没入萧艾,真天赐之良机。萧艾生于崖下,更显山石温润坚美,崖上则石壁生光,莹透出玉色,如水照容颜,再扣崖壁以声,其声清越以长。”

老人点点头说:“声色皆有,美玉之情具备。”

“我小心取玉出山壁,没想到竟是一对玉,且二玉相合,严丝无缝,真天工之作,非人力所能到。”

老人听此轻弹石盒放出晶莹,小园顷刻生满辉。

“崇兰自芳,珏玉自光,贤弟此番乘兴而游倒是便宜了我。”

“先生峨峨,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先生,当时天已入夜,玉出好比月华照露台,若珏玉放在先生手中,无疑会是第二件琅玕珠。可就在喜悦之时,崖崩山下,其势又非人力所能止,我一见则喜悦顿消,以至于回程困顿寥落丧失舟楫,一路上驴背清霜,孤篷夜雨,浪迹在野水斜桥。时至今日,过沧桑一霎犹昨。”

老人解他意思,还是劝慰道:“天意如此,非贤弟之过,盖兴之所至,亦势有必然也。”

中年道人轻笑了声说:“孰能无过?先生当年雄壮,问苍天无语,华发奈青山,今日怎会为天意所逼?”

老人未加思索,回以平淡之句。

“烟云过眼,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中年道人叹了口气说:“先生与我同为元从,常侍在日月之侧,如今先生自适其适,留我不能到此境界啊。先生自号退居之时,其实我就想到了这一层。”

“老夫老了,不像贤弟仍旧少年英发,有风仙飞兔之姿。”

“先生说笑了,人难旧少年,我与风仙不过是在修行上蕴藉相勉而已。”

“但愿如此啊,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

老人本来是发感慨于无聊,不料中年道人断然答“能”,这一答大出老人意料,连空无之心境也在这一声“能”中起了激荡。

“贤弟为何改口?”

“先生亦曾转圆!”

老人闷响发于心神,迟迟未再开口,中年道人一直静坐着等待,直到老人凝静地看着他说:“朱陵剑首,声名赫熠,领袖风雅,贤弟已经闯下了诺大的名头。”

中年道人当即接以:“不及先生德润四海,泽臻草木,我这区区薄名也是先生借声势于我才有今日。”

“老夫老了,远远比不了贤弟了。”

“我何曾未老?但想及大雅殊寂寥,黄钟让瓦缶,嗨,身老何怕!”

老人正怪其老态之语,却瞧见其手中之剑,不免又是一惊一怕,为面前旧友惊怕。中年道人手中之剑藏于鞘中而见形于外,盖此剑凋零之气连剑鞘也不能免,这点老人深知。

“豆叶几时黄了?”老人指着飞藿剑惊疑地问出此句,飞藿剑自剑成之日起便注定是一柄凋零之剑,其剑鞘如凋零的豆叶、剑柄则如半丛豆叶,方才飞藿剑入小园时,剑柄上的半丛豆叶如常轻黄,可当前再见时,剑柄上的半丛豆叶已然黄深。

中年道人不去看剑,只深深叹道:“人生到此,连飞藿剑也无名秋病了。”

“贤弟说闭关练剑,难道仍旧练的是九解剑诀吗?”

“心只在此尔,岂能他顾?”

“贤弟的九解剑诀愚兄虽然未曾亲眼见过,昔日心斋造访小园时却和愚兄提起过,心斋说贤弟的九解剑诀名为解悲,实则颓激过当,小心不详啊!心斋当与贤弟说过才是!”

“心斋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没有豆叶苦,哪来豆花香?”

老人闻言急道:“贤弟!贤弟少负才名,胚胎家学,倘能抛开世间分外之事,则能达到无累的境地,届时贤弟修为必能更进一步!老朽已至陌路,逼仄难回,不像贤弟身在康庄,可以前后驰骋,望贤弟细细思量!”

中年道人恬然一笑说:“人生到此无限事,哪个不欠思量?”

老人眼睛直直地看着中年道人,忽然将声音直直扑地道:“唉,罢了!罢了!”

刹那间,中年道人侘傺穷困,遗憾的闭上了双目。

“心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修九解剑诀自有解悲之意,却非独为我一人而解,社内诸友我本欲一并解之。自夕阳斜后,睡里不堪造梦,怕见到鬼火星星,怎料梦醒更怕,怕伤心南望,隔江无数峰青。”

老人缓缓盖上石盒,起身送至中年道人一端说道:“修道之士,视锦绣如弊帛,视爵位如过客,视金玉如瓦砾,贤弟好意,愚兄心领了,美玉还于贤弟,望贤弟步步清心。”

“先生”

“我无需解悲”

“如此,如此”

老人方欲听下文,照眼青光一见无。风月不隔的朱陵原,一间简朴的暗室中,灯无故自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仙侠故事之通明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