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的上午
星期二的早晨,普桑子记起了,今天是郝仁医生给她就诊的日子,因而她起得很早。虽然那个叫杨玫的女人使她产生过畏惧,但郝仁医生的目光在她眼前闪动,那目光是温暖的,只有那目光可以穿透她的身体,那些被阴影和记忆燃烧的身体。她像星期一的上午一样准时来到郝仁医生的诊所。九点多钟,她的身影来到诊所门口,她嗅到了一种中药的味道。她刚进门,就看见郝仁医生从里面的房间里走出来,他对普桑子点点头,示意普桑子先坐下来。一会儿,他手里摔着一碗熬好的中药来到普桑子面前对她说:“这是治愈失眠的中药,你先趁热喝下去吧!”普桑子看着郝仁医生手中冒着热气的药汁,伸出手去,郝仁医生说:“趁热喝下去吧。”普桑子果然按照郝仁医生的吩咐一口气喝完了那碗中药,她感到嘴里一股五味子的味道,郝仁医生又给她倒了一杯水。郝仁医生坐下以后说:“昨天的事请你原谅。”普桑子没有说话,郝仁医生说:“我已经给了她一笔生活费,她到上海谋生去了。”普桑子仍然没有说话,她不知道郝仁医生为什么要告诉她这些事,实际上,她并不愿意知道这些事情。郝仁医生今天开始寻找普桑子身体中的另一种阴影,他伸出手去为普桑子用中医方法号脉,然后他让普桑子伸出舌头,观察她的舌苔情况。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郝仁医生说:“普桑子,你的病完全是心病,也就是说南方的那场鼠疫给你带来的心病,你应该慢慢地学会遗忘,用各种方式寻找遗忘,你呆在房间里的时间太长了,你应该到外面来找些事情做,多结识些新朋友,这样的话,你才能分散精力……”普桑子摇摇头说:“母亲早就告诉过我,这是一个战争的时代……”普桑子没有继续说下去,她的意思大概是说在一个战争的年代里,工作和寻找朋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都处处充满了危机。郝仁医生说:“普桑子,你一定要出来工作,我的一位亲戚在市三中任校长,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到中学去做老师……”普桑子告诉郝仁医生,这主意倒不错,不过她得考虑一下,因为要面对那么多学生,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普桑子这样说是因为她已经习惯了闲置在家中,母亲在城里开的首饰店可以养活她们母女俩,就连母亲也是这样,她虽然开了首饰店,但她很少去首饰店露面,店铺的打理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乡下人,他按月向母亲交纳每月的盈金。郝仁医生看着普桑子说:“假若我向你求婚,你会不会嫁给我?”普桑子吓了一大跳,她不知道这是郝仁医生开的玩笑话还是郝仁医生真的有这种想法,但她摇摇头,她坦然地告诉郝仁医生,她一直在寻找耿木秋,他是她的初恋。郝仁医生说:“世态动荡不安,你到哪里去寻找耿木秋呢?”郝仁医生已经很熟悉耿木秋这个名字。普桑子说:“如果我身体好一些的话,我想去一越南方。”郝仁医生摇摇头说:“我不希望你再去南方,那是一条危险的路。普桑子,我刚才的话是认真的,你可以考虑,而且,我给你很多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我们刚认识不久,对你提出这问题,有些太突然了,不过,你如果与我结婚的话,你的病肯定会减轻三分之二。”普桑子很清楚,郝仁医生是在暗示她,如果与郝仁医生结婚的话,她除了会逐渐地遗忘那场南方的鼠疫之外,也会慢慢地把耿木秋忘记掉。而鼠疫和耿木秋这个名字是普桑子最沉重的记忆,正是这记忆导致了她的精神病。
普桑子在星期二的上午有一种女人的幸福,三十多年来从未有男人向普桑子求过婚,她就像那些蝴蝶标本一样隐藏在房间中,除了那场十年前的记忆损伤着她的记忆和身体之外,她自己就根本与外面的世界丧失了联系。三十多年来从未有男人向普桑子求过婚,这并不是说普桑子是一个相貌平常的女人,正相反,普桑子的美丽在二十多岁时就已经被那位研究蝴蝶的年轻专家耿木秋发现了。耿木秋当时每天守候在普桑子上学的校门口,他像追逐蝴蝶一样追逐着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普桑子。如今,十年已经过去,普桑子已经进入三十岁,她身上蕴藏着的美丽已经像一只苹果一样开始成熟。
尽管如此,普桑子仍希望去一趟南方,她忘不了耿木秋,但是,外面的世界对普桑子来说已经变得就像风筝一样遇远了。走在路上的普桑子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陶章,因为陶章刚从外面回来,他一定知道除了这座城市之外的另一个大千世界。普桑子决定去找陶章,但是陶章的家在哪里,这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普桑子来到了昨天避近陶章的地方,她回忆着自己目送陶章消失的情景,她记得当时自己的眼里有一种湿润的东西,然而那东西并没有分泌为泪水,那东西湿润着她的双眼。现在,她又一次回忆起中学时代那个与她做恶作剧的少年来。她站在风口,她慢慢地感觉到春风中有一阵细雨正从天空飘落而下。普桑子迷调地摇摇头,她觉得自己是如此地无能,竟然连同学陶章的家也无法找到,而且这座城只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坐落在海边的城。普桑子突然想到了大海,十年来她竟然一次也没有到海边去过,实际上,城里离海滩是那么近,那么近,普桑子挥了挥手,她抬起脚来,跨进一架人力车,她知道半小时后她就可以到达海滩了。
柔软的沙滩和自己的影子交叠
海滩上有一群孩子在相互追逐,还有几个渔民在打网,这是普桑子在小时候经常看到的情景。普桑子下了人力车,她来到沙滩,多少年没有在沙滩上行走,普桑子感到大海正包围着自己,潮汐正在一层层地涌上来。普桑子曾经对耿木秋说过,那是在南方,她对耿木秋许愿道,从南方回去以后,她就带歌木秋去见自己的母亲,而且带他去看大海。普桑子想到自己的允诺,她来到沙滩,她弯下腰去抓起一把柔软的沙砾来,就在这时普桑子突然看到了一个身影,在100米之外,走着个人,撑着一只拐杖,他无疑是陶章。普桑子知道,只有最孤独的人才会在这样的时刻走到海边来,就像自己一样。普桑子在街上感到的那种彷徨实际上是一种孤独,只有最迷悯的人才会在这样的时刻走到海边来,在这样的时刻想贴近大海和沙滩的人从本质上讲是想被大海潭没的人。那些迷悯升起在远方,对于普桑子来说她想重新穿越南方,她想找到耿木秋,而她却看不到去南方的路
普桑子抬起头来,她突然惊愣地叫出了陶章的名字,然后不顾一切地穿越着那一百米的距离。她这样奔跑,是因为她看到了陶章正撑着那只拐杖向大海深处走去。
普桑子在海水中抱住了陶章的腰
一百米距离已经被普桑子冲过,她越过海水抱住了陶章的腰,她将陶章从海水拉回到沙滩,也就是说普桑子将陶章从死亡的路上重新拽了回来。她全身颤抖,两个人面面相靓,说不出一句话来。在他们身后大海正翻滚着浪花,陶章侧过身去,他显然不敢再面对普桑子,因为他害怕这件事实。普桑子走过去对陶章说道:“你不该这样,你虽然少了条腿,但不应该去死。”陶章没有说话,普桑子将陶章的拐杖递给他说:“我送你回去吧。”陶章点点头。
虚构者说
普桑子将陷入绝望之中的陶章拽上了岸,这完全是我原来的虚构中从未想到过的事情。当我写到这里时,突然下起了一阵骤雨,我喜欢倾听窗外的雨声进入某种睡眠或进入某种语言状态之中去,将某种绝望付诸于虚构的情节中。正像我七月初写的诗一样:“我的身体已没有明快的节奏/一块乌黑的布慢/也许是我的帐篷,也许是我的披风/也许是我的裹户布/所以,在弯曲中,我的身体忌请被人看见”。现在,普桑子竟然从海水中将一个被战争伤害的人救上了岸,虚构着这样的情节,骤雨中的雷鸣使我坐立不安。普桑子意外地看到了一百米之外的那个撑着拐杖的男人,这就是说陶章还不到死的时刻。我看见他撑着拐杖走在沙滩的前面,普桑子则走在后面。
普桑子送陶章回家
一个撑着拐杖想走到海里去的男人,这个人除了饱受战争的描残之外,他的心灵一定集聚着战争中的很多碎片。普桑子变成了同情者,她的同情之心事实上从在街头与陶章避近时就已经产生了。看着一个失去右腿的男人撑着拐杖,木拐杖呼呼呼地击在坚硬的地面上,这是一切,是一个阴影像黑点和斑块般移动的结果。普桑子陪同陶章走了许多路,唯一的目的就是把他送回家去。至于陶章的未来,普桑子不敢再往前继续想,正像自己的未来一样完全被一个战争弥漫的时代所笼罩着。她走得很轻,穿着被海水湍湿的旗袍,湿着头发。丝绸旗袍一会儿就被风吹干了,吹干的过程是那样快,普桑子感到风像一种细流激荡着身体,过一会儿,她就感到那件紧贴身子的湿鹿鹿的旗袍已经又像水一样柔软光滑了。而此时,他们已经进了城。从海边进入城里的路上,陶章沉默着,他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保持着没有意识的那种距离,他似乎想与大海保持着距离,想跟普桑子保持着距离,但是普桑子却把他从海边带进了城。
进城的路上似乎浮动着许多气味,那种难以忍耐的气味似乎是从某座旧房子角隔的后面散发出来的,似乎是从那些逃亡者的物品中,从一堆堆模糊、醒捉或者说一些死人和牲畜尸体中传播而来的。这使普桑子想到那场鼠疫,她紧靠着陶章的那根拐杖,似乎那根拐杖可以帮助陷入绝望的岔慨中的她获得解脱。陶章看了她一眼说:“你是不是嗅到了一种气味?”普桑子点点头。陶章说这种气味他过去经常嗅到,他说他每天就在这气味中生活,直到丧失了右腿,他再也无法与这气味抗争了,才回到家。普桑子点点头,陶章的声音无非是把某种情景展现了出来,但普桑子已经感觉到了陶章在这种气味中挣扎不息的那种漫长的过程,她看了陶章一眼,但她看到的却是他的拐杖,除此之外——他就像在另一个地方躲藏着在那些充满物品、死人的、最模糊的醒捉的气味中微微地颤动。但无论如何,普桑子已经把陶章送回了家。陶章的家在城市的中央,在一条石板路的前方,陶章指着那幢油漆斑驳的老房子说:“那就是母亲留给我的房子,我参战时,母亲就去天堂了。母亲是基督徒,在这之前母亲一直向往着天堂。”普桑子点点头,她站在房子的外面,她准备告辞了。她出门的时间已经太长了,普桑子想到了母亲,想到母亲一定在焦急不安地等待自己回去。虽然陶章对她说:“进去坐坐吧!”但她还是告辞了。
笼子里的鹦鹉
普桑子打开门,她在路上时早已想好了托辞,如果母亲问她到哪里去了,她就哄母亲她到雯露家去了。雯露是普桑子唯一的好友,但她早已嫁人,她嫁给了一个茶叶商人,她的丈夫经常外出,外出时,雯露总是希望普桑子去陪陪她。虽然她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去雯露家了,但母亲知道雯露的情况。现在,母亲并没有在家里,只有笼子里的鹦鹉挂在苹果树上那只鹦鹉看见普桑子回来后就欢鸣着,但它并没有发出人语它的声音仍然是比鸟语更加清脆的叫喊声。普桑子在笼子下面的那张木椅上仰起头来,母亲总是坐在椅子上,这把椅子是属于母亲的,但母亲并没有坐在上面,普桑子想也许母亲到店里去了呢。她刚想张开嘴与笼子里的鹦鹉说说话,她听到了敲门声,普桑子从椅子上站起来。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普桑子站起来时听到了客厅里的那架老式挂钟发出的声音。
她来到门口打开了门,看到郝仁医生普桑子半响说不出话来,她扶着门框说:“是郝仁医生。”“我是来看那些蝴蝶标本的。”普桑子哦了一声,郝仁医生曾说过要来看那些蝴蝶标本,没有想到的是他真的来了,普桑子嗅到了他身上的乙继味道。郝二医生将手中的一只包交给普桑子说:“我给你开了几副中药,你每天一副,必须用炭火喂药。”普桑子看着郝仁医生,他竟面下的那双眼睛很温和。普桑子想,既然郝仁医生是来看蝴蝶标本的,那么,我只好把他带到楼上去了。但尽管如此,普桑子对自己说:“除了母亲之外,我还从未把另外一个人带到那间房子里去。”她又对自己说:“郝仁医生是我的主治医生,他看那些蝴蝶是为了更好地治愈我的病。”她一边走在前面,一边寻找到这些理由,也许只有找到一个理由,普桑子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