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的诱惑2
书名:仙乐飘飘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5451字 发布时间:2024-07-15



现在要讲另一个故事,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应 该明确一下,姚亮并不一定确有其人,因为姚亮不一定在若干年 内一直跟着陆高。但姚亮也不一定不可以来西藏工作呵。
不错,可以假设姚亮也来西藏了,是内地到西藏帮助工作的 援藏教师,三年或者五年。就这样说定了。读者已经知道陆高 分在地区体委做干事工作。体委隔壁是经计委大院,陆高有时 到隔壁办一点杂事,他因此知道这院里有个非常漂亮的藏族姑 娘。他只知道她是这院子里的,至于她在哪个科室具体做什么 工作他不知道也没打听过。我猜他是不好意思, 一个小伙子没 道理到一个地方就打听周围的漂亮姑娘。陆高三十岁了,他平 时胡子头发乱糟糟的,其实如果收拾打扮一下他是蛮漂亮的。 一米八十几的个子 ……我不在他的相貌上兜圈子了,不然读者肯定要认为这是个爱情故事(理由很明显:先有个漂亮姑娘,然 后再说小伙子也蛮漂亮,不是么?)。声明不是爱情故事。
姚亮有时到陆高单位来,也发现了她。
“我说那姑娘怎么那么白?是你们体委的吗?这么白的藏 族姑娘我还是头一次看见。你看那双耳环把耳唇都拉长了,准 是翡翠的。听我姥姥说,好的翡翠耳环比金的还贵重,我姥姥说 …… ”随他姥姥说什么吧。
也算有缘份,经计委礼堂演电影,主任给经计委办公室打电 话要了几张票,别人都不在,只好由陆高去取一趟。正巧那姑娘 在办公室。
“主任出去了。你有什么事么?”
“是这样,我是体委的,隔壁…… ”
“我知道。你是新来的大学生,你是来取票的。你坐嘛。”
“呵,不了,你们主任…… ”
“你从哪儿来?他们说你是东北的。”
“辽宁。你是藏族…… 同志?”
她笑得可谓婉约了,点头首肯。
“你普通话说得挺好的。”
“我在北京读了七年书。你坐嘛。”
这时陆高来得及看清她细长的眉,她的鼻子尤其漂亮,看得 出她是施过淡妆的。她的头发束到头顶用一个很大的银发饰别 住,使挂着绿耳环的小耳朵格外醒目。她的确美,嘴巴很小,嘴 唇也很薄。脖颈也是细细的长长的。她很瘦,加上过臀的紧身 雪青色毛外套和牛仔裤配衬,显得就格外瘦削。她话不多也庄 重,可是陆高觉得心慌,觉得她略凹的瞳人里还有什么话要说。 陆高觉出了自己的变态,觉到了过去没有过的窘迫,他接过票告 辞离去了.
有时候我们说某人漂亮;有时候也说某人比某人漂亮(当然前提是后者必须公认漂亮),这样说的时候容易引起争执,因为 各人的审美标准不甚相同。比如张瑜,陈冲,刘晓庆,到底谁最 美?五个人起码有三种结论。这藏族姑娘到底有多美陆高也说 不清,反正他觉得她够美的,他觉得比以上三位比另外一些演员 都要美一些。丛珊?殷亭如?真由美?
他想不好。他想也许她该当演员。
那以后他和她算认识了,如果走对面要碰额头的时候她准 会款款一笑,他拿不准她的会说话的瞳人说的什么(对不起?你 好?),他知道该有所反应就条件反射似的点点头。
姚亮提议去看天葬,这没有说的。陆高看过一组天葬照片, 六十几张, 一男一女两位老人。天葬是藏族独有的丧葬方式,很 神圣。死去的人由亲属陪送到天葬台,由天葬师在曙色到来之 前把死者肢解成碎块(包括骨头),然后点燃骨油引来鹰群;当第 一线曦光照上山梁,死者已经由神鹰带上天庭了。这是庄严的 再生仪式,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心,是生命的礼赞。肢解尸身的过 程是在天亮前进行的,照片不甚清晰,然而还是可以看到被肢解 的尸块内脏。正如医科学生第一次参加解剖尸体,看了照片后 有两天陆高吃东西就呕,不过仅两天就过去了。陆高知道自己 和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血肉之躯,最终也都不免一死。陆高甚 至想过自己死时也取这种仪式。他不是相信关于上天的传说, 但是他喜欢这样壮阔的想象,这充满想像的仪式本身使他着迷。
他们说好了一道找台车去,天葬台在远郊山上,有十几里 远,他们决定去。陆高找本单位司机小何。小何也没看过天葬, 一 口应承。可是主任给陆高派下差来,陆高需要到拉萨去几天。 他们说好了陆高回来第二天一早就去天葬台。陆高出差来回正 好一星期,这星期中发生了一件事,那位姑娘遇车祸死了。
那是个一般性车祸,司机酒后开车。小何说她脸全烂了,血 肉模糊;小何说她是爱国人士大贵族巴朗的女儿,她和父母亲七七年由挪威回国的,她在北京读书也是刚刚毕业。
经计委明天为她开追悼会。
晚上姚亮来了,他们去找小何。
“明天还去吗?”
“不是说好了么?怎么不去?”
“去要起早。小何,你把车弄好。”
“我睡你这吧,省得一早来回跑了。”
“那就早点睡。”
“睡吧,早点躺下。”
“我有闹表,我叫你们。四点半起来。”
开始下雨了,他们都没睡着就下雨了。西藏的夏季气候有 一个特点,通常都是白天晴夜里下雨,早上起来空气洗涤一新。
“那姑娘死了,你听说了?”
“听说了。”
“她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姑娘。”
“ ”
..
“睡吧睡吧,明天要起大早呢。”
“我忘了你刚出差回来,你累了。”
陆高觉得好象睡着的时候,姚亮又开口了。
“你睡了么?我想起件事,大概追悼会没有和遗体告别的节 目吧。她是藏族,说不定明天早上我们赶上的是她的天葬呢,你 睡了?”
第二天回来的时候,经计委的追悼会刚刚散场,陆高不知为 什么想要到灵堂去看看,礼堂布置成灵堂。人们已经离去,陆高 进去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她的带笑靥的放大照片挂在舞台正中 墙上,舞台上下摆满花圈挽帐。
灵堂自有一种肃穆气氛,陆离不由自主地带上了哀伤的情 绪。昨晚睡前姚亮的话留下了重量。陆高走近照片,照片放得 很大很大,大约是24寸吧。她活灵灵地看着他,他竟感觉不到 她已经死了。照片效果很好,明暗适度层次分明,而且她表情极 其自然,几乎还原了她和陆高惟一一次对话时的真切神情。细 长又圆润的颈项,线条清隽的嘴角,跟耳朵比起来略嫌大些的耳 坠,好看的鼻翼微张着,特别是那双凹陷的眸子仍然一如既往地 象有话要说。她就这么看着他。他从挽联上知道她叫央金。西 藏成千上万的女孩子女人都叫这个名字。
他累了,他要回去换换衣服,擦擦身洗洗脚,最好用热水烫 烫脚然后钻被窝睡上一觉。这天是星期天,公休日。



我刚才说我不想回内地,不仅仅是因为我要完成这个剧本 (剧本当然要完成),我还有另一些原因。今天你们来了我很高 兴,想讲一点从来没对人讲的关于我自己的事。不是爱情故事, 我没有爱情故事好讲。
我小时候喜欢听神话故事,大概人小时候都喜欢吧。大一 点了就不再喜欢,以为那是专门编出来给孩子们听的,是大人为 了哄孩子顺口胡谄出来的。后来搞创作看了些文学理论方面的 书,又把这些神话归入民间文学类,认为这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 动之余创作的,是人们对善恶是非的褒贬好憎,是对生活理想化 的概括和向往。我们生活在科学时代,神话这个概念对我们是 过于遥远了。
刚从内地来西藏的人,来旅游的外国人,他们到西藏觉得什 么都新鲜;磕长头的,转经的,供奉酥油和钱的,八角街的小贩诵 经人,布达拉山脚下凿石片经的匠人,山上岩石雕出的巨大着色 神祗,寺院喇嘛金顶,牦牛,五颜六色的经幡,沐浴节赛马节, - 下子说不完。来的人围观、照相煞有介事(恐怕你们也一样),须 知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就一直这样生 活着。外来的人觉得新,是因为这里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完全 不一样,他们在这里见到了小时候在神话故事里听到的那些已 经太遥远的回忆。他们无法理解,然而他们觉得有趣,好像这里 是狄斯耐乐园中某个仿古的城堡。不是谁都能亲眼看到回忆 的。
听说我们国家要在西安搞一个唐城,在那里开酒馆旅店茶 肆的人都穿唐朝衣服,街道房屋也一律照唐代式样兴建。这是 从开辟旅游区的角度考虑;西安附近名胜古迹居全国之首, 一个 仿唐的旅游城会给国家收入大量外汇。
尽管穿上唐代服装住进唐代式样的建筑,唐城的居民仍然 是现代人,和你我一样;可这里不一样。我在藏多半辈子了,我 就不是这里的人;虽然我会讲藏语,能和藏胞一样喝酥油茶、抓 糌粑、喝青稞酒,虽然我的肤色晒得和他们一样黑红,我仍然不 是这里的人。我这么说不是我不爱这里和这里的藏胞,我爱他 们,我到死也不会离开他们,不会离开这里。我说我不是;我也不止一次和朋友们一起朝拜; 一起供奉;我没有磕过长头,如果 需要磕我同样会磕。我说我不是,因为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去理 解生活。那些对我来说是一种形式,我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他们在其中理解的和体会到的我只能猜测,只能用理性和该死 的逻辑法则去推断,我们和他们——这里的人们——最大限度 的接近也不过如此。可是我们自以为聪明文明,以为他们蠢笨 原始需要我们拯救开导。
你们可以在黄昏到拉萨八角街去,加人转经的行列;你们可 以左顾右盼看一看穿着皮藏袍的,穿着人民服的,穿着袈裟的人 们。他们旁若无人,个个充满信心大步向前, 一圈两圈三圈。你 会觉得自己空虚无聊,吃饱没事干到这里东张西望,你会觉得自 己走错了地方——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跟你们说的这些都是 我直接经历过的。
美国人为印第安人搞了一些保留地,这些保留地成了以活 人为实物的文史博物馆。这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完全是 另一番情景,我的一百八十万同胞在走进了社会主义的同时 ——在走进科学和文明的同时,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仍然生活在 自己的神话世界。他们用自来水(城镇),穿胶鞋,开汽车,喝四 川白酒,随着录音机的电子乐曲跳舞,在电视前看到中国和世界 的大事小情。
这些使我想到,光从习俗(形式)上尊重他们是不够的;我爱 他们,要真正理解他们,我就要走进他们那个世界。你们知道, 除了说他们本身的生活整个是一个神话时代,他们日常生活也 是和神话传奇密不可分的。神话不是他们生活的点缀,而是他 们的生活自身,是他们存在的理由和基础,他们因此是藏族而不 是别的什么。美国在哪?除了地理和物质的差异它和世界其他 民族有什么两样呢,没有。(请原谅在这段文字里用了诡辩术 ——作者注)
(作者又注——在一篇小说中这样长篇大论地发感慨是很 讨厌的,可是既然已经发了作者自己也不想收回来,下不为例 吧。)
春天的时候我到阿里去了一个月,我跟着一个地质小队的 车到了西藏西部的无人区。巧了,那里也是冈底期山脉的延伸 区域。像往常一样我在小队安营扎寨之后离开地质队员们(他 们有他们的工作),背着干粮睡袋往西去。我带了指南针望远镜 和一支旧驳壳枪。
这里地理情况比较复杂,有草地,有绵亘远至千里的大山 脉,有沙漠,也有干涸了的沼泽地。第一天没遇到人,也没发现 人留下的踪迹,如果第二天还没有人迹我就要回头了。我的给 养只够四天用的。第二天仍然没有人迹,但是我来到一个不大 的小湖泊旁边,这真是天不绝我。我先试着尝了湖水,是淡水。 温温的淡水。我走累了,天也黑下来,我找了块不长草的沙窝安 顿下来。我不打算点火,这里只有枯草,我不能一夜不睡守着火 堆添草。我的睡袋挺不错的,是朋友送的抗美援朝战利品。
看白天出太阳挺暖和的,到了夜间气温仍然在零下二十度 上下,我索性整个钻进睡袋,把出入口的拉练拉合。睡了一觉我 起身解手,突然发现身上沉甸甸地压了好多东西,我拉开拉练时 湿乎乎的雪团灌了满脸,是下雪了。我抖抖脑袋钻出来,埋下头 解手。等我抬起头,我一下惊呆了。
雪已经停了一些时候,满地素白色,空间很亮,可以看出去 很远。不远处的湖面竟象沸水一样腾起老高的白汽。天是暗蓝 色的,没有月亮,星星又低又密;白汽柱向上似乎接到了星星,袅 袅腾腾向上浮动着。我相信这景致从没有人看见过,我甚至不 相信我就站在这景致眼前。这是一条通向蓝色夜幕的路,是连 接着星星的通道。
我以我所剩无几的白头发向你们起誓,那条通道就在我跟前,那天晚上,在那个地图上也没标出的小湖畔,我就这样像个 傻孩子似的站了许多时候。我没有向湖泊走近,我怕那是海市 蜃楼,走近就消失了。
后来我重又装进睡袋,这次我把头露在外面,看着星星一闪 一闪地眨动,我没做梦就睡着了,睡得沉沉的,直到嘎嘎的野鸭 群把我吵醒。这时我知道我可以不必往回去了,我起身后打了 两只肥肥的黄鸭。
鸭群只在湖边嬉水,湖心仍然蒸腾着白色的水汽。我为昨 天夜里的激动感到好笑,这不过是个温泉湖。在地热源非常丰 富的青藏高原上,这样的小温泉湖何止一个呢,可夜里我简直像 到了天堂。天气晴朗无风,太阳很快使气温上升,半尺厚的春雪 到中午时已经融化得不留一点痕迹,渗入沙质草滩了。
第四天中午我走到了那个巨大羊头所在的沼泽边缘,不能 再向前了,我站的地方离它大约三四百米。我沿着沼泽边缘走, 试图寻找一条哪怕是能够稍稍接近它一点的途径,我失败了。 没有任何一条可以接近它的路。
我是前一天晚上发现它的,当时暗红色的夕阳正缓慢地向 地平线滑去。它的剪影意外地印到已经不再刺眼的巨大的落日 上,我用望远镜什么也看不清楚,只模模糊糊地知道那是个平地 兀立而起的什么东西:
那是个巨大的羊头,两只巨角都已经折断了,凭着几百米外 的目测,我估计它有二十几米高。用我的五倍望远镜可以比较 清楚地看到它是石质,表面蚀剥得很厉害。
开始我想到的,这是尊石雕。
不对。如果是石雕,它是怎么移到这里来的呢,就体积说它 有几千吨,而周围没有大块的石料来源,这里又是沼泽地,它位 于沼泽地里面几百米。这是一。第二,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偶 像中还从来没有以羊头塑雕的,况且又是这样规模巨大的雕像。
第三,望远镜可以清楚看到羊头的各部分比例是合理的精细的, 形象醅肖,下颏淹没在积水的沼泽里。我们知道东方的绘画和 雕塑都是写意传神的,只有西方古代美术艺术品才是写实的,莫 非这是尊希腊石雕?第四 ……第五。它肯定不是石雕。
这个结论有了,马上也就有了另一结论。
它是史前生物,是什么恐龙吧,也许可以叫它羊角龙吧。最 遗憾的是我没带相机,没有留下这个珍贵的印象。我说了没有 人相信,地质小队的不信,其他人也不信。我神经出毛病了,我 得了狂想症。这是我自己的诊断。
我曾经给有关部门写了信,没有回音。
那么我也不再认真,当玩笑当故事说说而已。可是穷布呢? 穷布也得了神经病?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仙乐飘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