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茁壮成长
一零七节、远虑一
端平三年元宵节,杨巨流一家终于在松鹤小筑聚齐,清虚道长也在春节前回到了观涛山庄,大家开开心心、高高兴兴过了一个元宵节。晚宴后,庄丁、壮勇、工人、师父们则苦中作乐去猜灯谜去了,杨巨流则组织起家人讨论后续事宜。
老杨是昨晚赶回松鹤小筑的。这次阔端很光棍,撤退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大军直接撤到了大散关,仅在仙人关和凤州城作了细微抵抗,便放弃了,除在大散关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外,其主力则全部撤回他的封地。汪世显这次损失巨大,也撤回原属地休整补充去了。
关外五州是阔端另外一路军队在防守,留有重兵把守,没受这次阔端撤军的影响。杨巨流向曹友闻献策,乘现在士气正旺,集中兵力收复关外五州,曹友闻也有此想法,但赵彦呐不同意。曹友闻虽受命节制利州御前诸军,但赵彦呐毕竟是其顶头上司,没有赵的同意,他也不可能擅自行动,老杨知道已无所作为,便带着杨遥一起回来了。
蒋承宗将所带民兵委托曹杰代为管理,随杨遥一起来到了松鹤小筑。
杨遥这段时间与播州土司杨阶相谈甚欢,成了忘年交,杨阶邀请他迁往播州发展,还可以躲避战乱。
老杨则想利用元宵节的机会,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后续该何去何从。
松鹤小筑的大客厅兼作议事厅,杨家一家老少,另加两个亲家张山、赵海,松鹤书院院主赵亮,蒋承宗,清虚道长等济济一堂。
首先老杨给大家介绍了目前的局势,再由大家展开讨论。先讨论的是生意上的安排,生意上各有各的利益,虽然老杨的两位亲家是明面上的主事之人,但真正的大股东是老杨,老杨这几年对生意上的事情关心得不够,其实很多事情他只把握大方向,好多事情已经交给了大儿子杨逍在打理,他得给自己的接班人足够的锻炼机会。杨万则重点在制药和工坊方面,杨遥则重点在外事方面,很多时候是在作父亲的护卫。
这半年来各种商品的制作都迁到了松鹤小筑,运输成本增加了不少,必须要考虑分流的问题了,但现在的局势十分微妙,人心惶惶的,很多的工人、郎中等认为松鹤小筑并不是十分安全,想离开,老杨同意了,给离开的人依原报酬加发了三个月工钱,至于工坊搬迁的事情要等议定搬往何处,才能行动,杨遥与杨阶的交往其实也有一些刻意的成份。
其实孤立地讨论生意上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大家讨论了半个时辰,只作出了同意想离开的人员离开一个决议,老杨不得不把讨论的主题拉回到局势后续的可能发展方向方面,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因这次真正身处第一线的仅有老杨、蒋承宗、杨遥、杨年四人,他们当然最有发言权。
老杨已介绍了当前的局势,他是主人,又是最后的决策者,是要等到最后一个发言,作出最终的决策,蒋承宗严格来说仅是一个客人,最先发言的当然就该杨遥和杨年了。考虑到杨年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开头炮的只能是杨遥了,这种讨论会基本上没有什么隐私保留的必要,大家也都可以畅所欲言。
“这次蒙军杀翊而归,汪世显部损失惨重,蒙军损失也不小,特别是粮草辎重、战马等损失巨大,愚以为蒙军休整准备至少要半年,粮草要等秋收后才能准备齐整,而战马的损失补充更要难一些,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杨遥说到。
“好,大家有没有其它看法?”老杨问到?
“二公子说得有道理。”张山插话到:“蒙军连年征战,其马匹、粮草消耗很大,前年他们的太子西征,几乎耗空了积蓄,所占金国之地也大多荒芜,其粮食供给主要靠河北、辽东等地微薄的产出,你们这一次又重点打击其辎重,正好打到了他们的七寸。”
“其实我的本意不是重点打击汪世显部,汪部新降蒙古,其实没必要与其结下大仇,这都是年儿没有经验,也怪我当初没给年儿交代清楚。汪世显又太过分了些,在进攻阳平关和鸡冠隘时表现得太积极,曹友闻不得不给其迎头痛击。年儿烧掉他的粮草,又迫使他向阔端要粮草,以后对阔端的依赖和依附就更强了,看样子他是不可能回头了。曹友闻多了这么一个强敌,以后将更加举步维艰。”老杨说。
“汪世显倒向蒙军,这是我朝的一大损失,不是听您说曹友闻和您一直在争取他吗?”
老杨叹惜道:“这都是定数啊!当初汪世显是有心归附我朝的,就连赵彦呐也在极力活动,可惜赵彦呐在当初端平入洛时未听从丞相郑清之的要求派兵入洛,与郑清之结下梁子,郑清之肯定根本没有将赵彦呐所报告的汪世显归附的要求报告给官家,曹友闻和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作了无用功,我朝丧失了最重要的一次恢复关外五州,在陇西地区建立桥头堡的机会,恐怕以后我们很难有战略反攻的机会了。”
“老爸、有那么严重吗?”杨年插话问到。
“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严重?”
大家一齐将目光投向老杨。
“去年十一月,也就是你们去西和帮助转移蒋家堡老弱妇孺之时,蒙军便大举进攻了阶州和文州,文州守将李安国死守城池,曹友闻曾派全贵增援,文州虽保下来了,但元气大伤,而阶州守将董鹏飞死战不退,最后还是因寡不敌众箭尽粮绝,全家殉国,阶州被攻陷。阶州是文州的门户,你们说局式严重不严重?”
老杨将局势给大家介绍过后,便回过头来给小儿子说到:“年儿、你读过《太史公书》吧。”
“读过呀!我最喜欢‘卫将军骠骑列传’。”
“那你知道汉武帝为什么能击败匈奴吗?”
“有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呀!”
“有名将名帅指挥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是汉武帝的大谋略,和充分的战争物资储备。今晚我就不给你详说了,只给你说重点,汉匈之战的转折点是卫青攻占了河朔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朔方城,以此为基地,训练出几十万精锐骑兵,并以陇西为基地,大量培养优良马种,饲养马匹。这才有了长途奔袭、机动作战的本钱。如果宋朝收复了陇西地区,则同样可以在这里饲养马匹,训练骑兵。我宋朝立国以来,一直以陇西地区为主要战马饲养基地,建炎南渡后,陇西大部被金所占,吴家几代人一直希望能够恢复,可惜官家并不重视,现在这唯一军马来源地已完全失去,宋朝的骑兵只会越来越弱,短期内已无战略反攻的可能了。”
“老爸、我们不是有强大的步兵吗?”
“我们有步兵,但还说不上强大,现在多是文官掌军,很多主将、主帅由文官充任,既不懂兵,又不识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这样的军队能说得上强大吗?”
“哦。”杨年似乎懂了。